学术投稿

桑菊清解汤对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病理观察

常龙海;刘志群;戚志超;梅全喜;朱小兵;胡莹

关键词:桑菊清解汤, 急性肺损伤, 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桑菊清解汤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大潮气量通气组(B组),桑菊清解汤预处理组(C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喂养,C组在实验前10d予桑菊清解汤(300mg)灌胃,1次/d,A组和B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除对照组A组,另外两组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接受机械通气2.5h,通气参数均为:潮气量(VT)=40 ml/kg,呼吸频率(RR)=40次/min,吸呼比(I:E)=1:1,呼气末通气压力(PEEP)=0,吸入氧浓度(Fi02)=21%.通气结束后收集肺组织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肺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变化.结果 机械通气2.5h后,肺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评分按程度的“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然后累计总分,研究发现: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B组比较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桑菊清解汤预处理可以一定程度减轻肺组织的损伤,为进一步实验有了一定的依据.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能够明显提高疗效,为探讨治疗周围型的佳治疗方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唐成洋;张怡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评价

    选取71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4.3%.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采用中医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亚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体会

    以50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黄连阿胶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麦秀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70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70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总有效率为95.71%.大柴胡汤合大陷胸汤加减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满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忠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18例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例,由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对照组6例患者自行配合检查,比较术中依从度和术后疼痛程度.手术过程观察组依从性好的为1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较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提高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程善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7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试验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0.05).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78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经过对患儿实行精心的护理,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1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对照组37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78.4%.在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的过程中,对患儿实行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舒适护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非ST型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血清CK-MB、cTnI及NT-proBNP并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随冠状动脉疾病病情的逐渐加重而递增,血清CK-MB、hs-CRP及NT-proBNP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STEMI组血清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NSTEACS者与SAP组及对照组亦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尤其ACS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再梗死、预后判断及随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树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体会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门诊病例,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分别给予合理的中药治疗处方.结果治愈27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4.4%,有效率为96.9%.对于慢性腹泻的治疗,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医务人员只有注重辨证治疗与合理用药,认识慢性腹泻的发病病因,掌握传变机理,才能提高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群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胰性脑病的综合治疗进展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有神经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难、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此病的治疗还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该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作参考.

    作者:陈雪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黄连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将乌头碱中毒的患者分为双黄连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双黄连组则给予双黄连1.2g/d静脉滴注,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黄连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煜;易峰;陆海湖;袁旭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泌尿手术患者术中护理分析

    选取30例接受治疗的泌尿科患者,对其行后腹腔镜手术,探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护理配合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护理效果良好.手术护理配合中的手术准备(包括心理沟通和用物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器械完备及性能良好是手术顺利进行基础,护士熟练的操作方法及认真主动的态度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周小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糖尿病并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原因.结果本组无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后切口感染者12例.Harris评分:优:90~100分,20例;良80~89分,38例;70~79分,10例;差<70分,2例.优良率为85.3%.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如无严重伴发疾病,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渡过手术期,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作者:蒋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七氟烷复合吸入麻醉(S组)和丙泊酚完全静脉麻醉(P组).诱导至术毕均以0.5ng/ml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插管后S组改用七氟烷,另一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血糖,认知功能(MMSE)、清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是否发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及不良反应.两组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术毕前、拔管后血糖均升高,相比基础值有差异(P<0.05),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P组唤醒时间显著长于S组(P<0.05),但OAAS/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认知较术前低,2h后可恢复.24h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七氟烷或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能给手术带来满意麻醉效果,副作用类似,相比丙泊酚,七氟烷有更好可控性,术后醒来更加顺利、迅速.

    作者:凌建忠;胡志成;刘号;张小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61例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超声多普勒探测血流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前未应用超声检测皮瓣血管;观察组术前经多普勒血流探测并测出其速度及波形.结果 观察组术中测得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2±0.21 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8±0.07m/s,皮瓣筋膜蒂长度平均为8.31 ±3.34cm,皮瓣成活30例,成活率为100%,术中测得皮瓣筋膜蒂长度为5.13±2.42cm;对照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为90%.两组皮瓣筋膜蒂长度及皮瓣成活率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能够选择一定流速的腓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能够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叶琪毅;唐亚飞;林敬富;郭浩;刘文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4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24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疗效,以及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感染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征变化.结果 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临床指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结论 运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快速的特点,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作者:罗安富;罗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各65例.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卒中单元组在普通病房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治疗,疗程均为4w.主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结果 卒中单元组总并发症、感染、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普通病房组低(P<0.01);多脏器衰竭发生率无差异(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普通病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普通病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彦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白血病患者CD33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存在或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AML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对选取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白细胞的CD33表达量范围为12%~91%,集中在69%. NPM1突变的病例和不存在突变的病例相比,CD33的MFI和ABC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选择27个病例研究CD33的ABC值,显示10个存在NPM1突变病例的ABC值范围为2580~18356,集中在12236,剩余17个没突变的病例的ABC值范围为366~16720,集中在4205 (P<0.05).结论 携带NPM1突变的AML患者显示出较高的CD33表达强度,这可为AML的一个更好的相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

    62例小儿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儿采取舒适型护理,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对小儿代谢综合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舒适型护理的效果为显著,对于患儿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产妇,汇总引起产后出血的各因素,分析原因及制定临床急救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12例,占15%;1000~1500ml的患者32例,占40%;1500~2000ml的患者25例,占31.25%;2000~2500ml的患者11例,占13.75%.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产道损伤者20例,占25%;子宫收缩障碍者18例,占22.50%;凝血功能障碍者20例,占25.00%;胎盘因素者22例,占27.50%.结论 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处理重在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明确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王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