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华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其营养指标、中晚期并发症及预后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减少中晚期的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巫建芳;廖彧;龙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施建档教育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0~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100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档案,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结果 建档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均低于建档前,差异显著(P<0.05).建档后的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均高于建档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施建档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代谢指标,提高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小兰;赵锡丽;蒋国萍;张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分析近几年关于氟尿嘧啶大分子前体药物肿瘤靶向的研究进展,并以载体为分类展开讨论.提出大分子前体药物研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已有多种大分子载体可应用于氟尿嘧啶大分子前体药物,且具有良好的性质,但为了能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要近一步的药代研究.
作者:周俊;陈育红;黄祖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非ST型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血清CK-MB、cTnI及NT-proBNP并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随冠状动脉疾病病情的逐渐加重而递增,血清CK-MB、hs-CRP及NT-proBNP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STEMI组血清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组,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NSTEACS者与SAP组及对照组亦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血清CK-MB、cTnI、hs-CR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尤其ACS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再梗死、预后判断及随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树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长球囊和药物支架等的应用明显改善了介入治疗的疗效,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技术、新器械的问世,显著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TASC Ⅱ分型、介入技术(包括穿刺入路的选择、闭塞段的开通、经导管溶栓、PTA、支架植入、内膜下成形术和机械性辅助技术等)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彦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将2009年5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推拿与中药外敷和超短波联合治疗;对照组1,采用超短波单独治疗;对照组2,采用推拿与中药外敷联合治疗.5w后,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的66.67%和对照组2的63.33%,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推拿与中药外敷及超短波联合治疗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较好治疗方法.
作者:韦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产妇,汇总引起产后出血的各因素,分析原因及制定临床急救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出血量在500~1000ml的患者12例,占15%;1000~1500ml的患者32例,占40%;1500~2000ml的患者25例,占31.25%;2000~2500ml的患者11例,占13.75%.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产道损伤者20例,占25%;子宫收缩障碍者18例,占22.50%;凝血功能障碍者20例,占25.00%;胎盘因素者22例,占27.50%.结论 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处理重在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明确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王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组织学明确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2组.A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B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化疗,3周期化疗后均行卵巢癌减灭术.比较2组患者减灭术满意率,术中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卵巢癌减灭术明显高于A组,手术情况B组明显好于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P<0.05).轻度消化道副反应占比A组>B组,生活质量≥80分占比B组>A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P<0.05).骨髓抑制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卵巢癌的新辅助化疗中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雷侠;胡云峰;钱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1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针加体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比对照组要好.
作者:张成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310例,采用钬激光系统进行治疗,在术中辅以良好的护理.经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有效提升了钬激光碎石术护理质量,310例患者单次粉碎排净率为94.3%.科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能提升钬激光碎石术护理效果,还能提升医院的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武明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各65例.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卒中单元组在普通病房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治疗,疗程均为4w.主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结果 卒中单元组总并发症、感染、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普通病房组低(P<0.01);多脏器衰竭发生率无差异(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普通病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单元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普通病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彦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论述了中医辨证思路及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等相关知识.对于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医药治疗较为普遍,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廖建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思维独立与家属共同实施并完成健康教育,根据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住院时间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患者血糖值更趋于稳定,提高了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杨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将住院的6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产妇在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分析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相对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要高,而阴道手术助产和剖宫产所占比例明显要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及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住院待产妇做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可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情绪,有效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宋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有神经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早期诊断较难、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此病的治疗还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仍以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该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作参考.
作者:陈雪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72例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对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者,运用暗示、共情、认同等心理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再进行药物治疗.治愈48例,好转20例,4例转院治疗.对智能和记忆障碍者,尽早给予记忆康复训练,争取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倪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例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术后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及康复指导.18例患者康复出院,经过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未复发.对进行血小板去除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杨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D33的量化水平与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存在或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AML患者,使用流式细胞仪对选取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白细胞的CD33表达量范围为12%~91%,集中在69%. NPM1突变的病例和不存在突变的病例相比,CD33的MFI和ABC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选择27个病例研究CD33的ABC值,显示10个存在NPM1突变病例的ABC值范围为2580~18356,集中在12236,剩余17个没突变的病例的ABC值范围为366~16720,集中在4205 (P<0.05).结论 携带NPM1突变的AML患者显示出较高的CD33表达强度,这可为AML的一个更好的相关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30例早孕妇女利用150mg米非司酮联合0.6mg米索前列醇口服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服药后4h~1周内有27例排出完整妊娠囊,不完全流产3例,其中1例失败,对其行清宫术处理.早期药物流产简单、经济,对孕妇伤害较小,成功率也较高.其中护士正确的用药指导及术后护理,能够降低不完全流产及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安全性.
作者:旲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结缔组织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少数会累及神经系统.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HSP.HSP作为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对患儿造成的损害为严重,预防胃、肾脏损害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用药上,传统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近几年,低分子肝素钠作为一种高效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治疗中,并以其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在治疗过敏性紫癜症状时,其有效地预防肾脏损害等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