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勤;胡静
沙眼衣原体是目前感染率高的性传播性疾病病原体,为引起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因其感染常呈亚临床状态,实验室检测对设备及技术要求高,临床医师相关知识欠缺,以及缺乏充足条件筛选高危人群并进行追踪治疗性伴侣,其潜在危害十分重大。妊娠期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妊娠有诸多不良影响:病原体本身造成的损伤机制及其引发的免疫反应是造成流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死胎、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检查和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降低母婴病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徐茜;岳天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及妊娠期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对GDM发病风险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留取1000例妊娠早期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门诊产检的妊娠妇女空腹血标本,选取终诊断为GDM者91例,其中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60例为A1组,使用胰岛素治疗者31例为A2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糖耐量正常(NGT)妊娠妇女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随访至分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病例妊娠早、中、晚期血浆及脐血中脂联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病例胎盘组织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结果:妊娠不同时期A1组和A2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 P<0.05),而A1、A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妊娠中、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脐血标本中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胎盘组织中脂联素蛋白表达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GDM发病有关,并且在妊娠早、中期即可表现出差异性,从而可达到对GDM的发病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及治疗。但该脂肪因子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宁;陈叙;张志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处理子宫腺肌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5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患者平均(36.8±12.5)岁,痛经48例(94.1%),月经量增多合并贫血3例(5.9%),采用右股动脉处插入coriplors导管由髂内动脉到达子宫动脉处,灌注博来霉素15 mg封闭内膜病灶的血管。海藻酸钠微球加盐水栓塞病灶处的细小血管。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主干。随访4个月~6年。结果:痛经缓解率66.67%(32/48)。4例患者术后再次妊娠。保留子宫的患者中,23例复查时子宫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0例子宫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为育龄女性日后妊娠提供机会。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在改善妇女绝经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等方面的作用已成共识,但其对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尚存在争议。单用雌激素可能不增加乳腺癌风险,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不同乳腺疾病患者应用HRT后乳腺癌发病风险不同,中国女性HRT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在近绝经期有适应证的妇女中应用HRT的收益大于风险,且HRT的种类与使用途径对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综述HRT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HRT在不同乳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孙芳芳;史惠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腺垂体功能低下(hypopituitarism)是因腺垂体受损引起相应激素缺乏所致的一种综合征。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可出现闭经、受孕困难、不孕不育、产后无乳和妊娠并发症,流产、贫血、胎盘早剥、早产和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高。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妊娠前全身充分准备、合理地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期和围生期持续监测激素水平,使激素保持在正常水平,可减少妊娠并发症的产生,改善妊娠结局。现综述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妊娠期准备与围生期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杜雪;姚艳妮;李增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roSeal喉罩(第三代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60~85岁)妇科腹腔镜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Ⅳ级,随机均分成ProSeal喉罩联合硬膜外麻醉组(P组,50例)和气管插管联合硬膜外麻醉组(T组,50例)。记录2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置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后5 min(T3)、手术麻醉维持期(T4)、拔出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2组患者气腹前后5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2组患者气腹前后5 min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2组患者于T0、T1、T2、T3、T4、T5时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的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水平;以及2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相关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T1时点MAP、HR低于T0时(P<0.05),T组患者在T2、T5时点MAP、HR高于P组(P<0.05);2组患者T2、T5时点AE、NE和DA升高(P<0.05),T2、T5时点T组AE、NE和DA高于P组(P<0.05),2组患者在间歇正压通气(IPPV)期间Ppeak、PET(CO2)、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T组(P<0.05);P组患者并发症少于T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PLMA联合麻醉优于气管插管联合麻醉,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轻微,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光谱学技术研究卵巢癌患者的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特点。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使用350 nm激发光,检测了不同放置时间标本的荧光光谱特点;测定了不同波长激发光条件下37例卵巢癌患者和40例正常者的血清荧光光谱,并对300 nm激发光光谱的峰位、峰高、峰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血清标本放置6 h测得的荧光光谱峰的位置、峰强度、峰面积等特点较为显著。300 nm激发光形成的荧光光谱在正常者与卵巢癌患者之间具有大的差异。卵巢癌患者自身荧光光谱的峰位紫移;峰高及峰面积均高于正常者。结论:通过检测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特征性改变可能对卵巢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乔丽华;阎素青;申延琴;佴科军;马立芳;江灵燕;夏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MS-275体外作用于人宫颈癌SiHa细胞,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因mRNA表达。结果:经MS-275作用后,随MS-275浓度的增加,人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速度降低,穿过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量减少。同时细胞内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增加,细胞NF-κB和uPA基因mRNA表达降低。结论:MS-275可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NF-κB和uPA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闫洪亮;吴维光;王筝;孙兆翎;唐雅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阴道壁组织中弹力纤维、胶原纤维、fibulin-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初产妇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的初产妇40例,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FGR)和巨大儿。将既无阴道前壁脱垂也无压力性尿失禁(SUI)初产妇设为对照组(20例),将阴道前壁脱垂(包括Ⅰ度和Ⅱ度脱垂的)合并SUI初产妇设为病例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时取少许阴道壁组织行Masson染色检测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bulin-5和TGF-β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结果:2组患者TGF-β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0,P=0.098),对照组fibulin-5蛋白表达量高于病例组(t=3.062,P=0.005)。病例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排列稀疏、紊乱,且纤维之间出现断裂,对照组纤维排列致密,形态完整。结论:妊娠期盆底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异常以及fibulin-5表达减少可能与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病有关。
作者:姜丽;王霞红;吴氢凯;奚杰;曹云桂;张青;朱梅娟;姚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国内外学者对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复发率高的卵巢恶性肿瘤做了大量研究,但其早期诊断率及生存率未见上升、死亡率未见降低,且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主要肿瘤。微小RNA (miRNA)为新发现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发现其调节人类近30%的基因表达,生物学特性为高度保守性、时序表达特异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在卵巢癌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miRNA参与卵巢癌肿瘤细胞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与卵巢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综述miRNA与卵巢癌侵袭转移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吴香;柳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胚胎源性疾病也即胎儿起源的成人疾病,主要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基于环境因素,特别是营养因素的作用,在生命早期形成的成年后患病的风险。胎盘在宫内营养环境的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子痫前期尤其是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胎盘异常密切相关。大量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也证实,子痫前期与子代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卒中等成人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就子痫前期与子代胚胎源性疾病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胡文胜;吴再归;黄荷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均有不良影响。 ICP患者妊娠中晚期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基因变异、免疫损伤及致痒源释放增多可引起母体皮肤瘙痒、胆汁酸水平升高及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产后出血,孕妇预后佳,主要危及胎儿。类固醇物质代谢障碍、胆汁酸浓度升高可增加子宫肌层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促进宫颈成熟,诱发早产;胆汁酸在组织器官中沉积导致胎盘绒毛血管痉挛、胎盘储备能力下降,通过胎儿心脏及肺脏毒性作用引起胎儿窘迫、死产及新生儿死亡。
作者:伍思玲;邵勇;何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予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凝血功能相关监测指标及妊娠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足月产+早产)高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和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能提高妊娠成功率,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慧娟;李增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的高度保守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完全和(或)部分互补的原则结合到靶基因3′UTRs或者直接剪切靶基因mRNA,以降解或抑制mRNA翻译的方式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miR-17-92基因簇位于人染色体13q31.3处,可产生miR-17,miR-18,miR-19a,miR-20,miR-19b和miR-92等6个成熟的miRNA。miR-17-92基因簇通过调控30多种靶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综述miR-17-92基因簇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妇科及其他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于宇;张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特有疾病,是造成母胎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有较多关于子痫前期的研究和学说,但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P选择素(P-selectin)属于黏附分子家族,妊娠期间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血小板,对炎症和血栓的形成具有启动和放大作用,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母胎特有的临床表现。目前研究证实,P-selectin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综述P-selectin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永飞;许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在自发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中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胎膜早破确诊病例40例(PROM1组),同期收集正常妊娠足月产40例(对照1组);<37周胎膜早破确诊病例40例(PROM2组),同期收集正常妊娠相应月份的计划外妊娠的正常引产病例20例(对照2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胎膜中TLR2及TLR4的表达。结果:PROM组TLR2及TLR4的表达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胎膜早破患者中,TLR2水平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132.64±10.53)高于非绒毛羊膜膜炎组(118.3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4,P=0.000)。结论: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 TLR2与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密切相关。
作者:薛会灵;梁义娟;梁玲;刘金;蔡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妊娠早中期前置状态的胎盘绝大多数在妊娠中后期迁移至正常位置,只有少数妊娠晚期和(或)分娩期胎盘仍然为前置状态,这部分可称为持续性前置胎盘(persistent placenta previa,PPP)。妊娠中期有多项超声指标:如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胎盘下缘厚度、胎盘附着部位和特异性超声图像等,均可用于预测PPP,其中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之间距离的测量与预测为方便,准确可行。总体而言,单项指标对PPP的预测价值有限,预测价值不高,目前尚缺乏结合多项指标来预测PPP的模型。针对单一超声指标对PPP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并对建立PPP的预测模型进行展望。
作者:董一诺;应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广泛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治疗,但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便于并发症研究,由国际泌尿妇科学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联合组成的委员会于2011年制定并发表了女性盆底修补手术植入材料相关并发症的标准化术语及分类系统。经阴道网片植入治疗POP虽然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但是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网片侵蚀、暴露、局部感染、术后疼痛及性交困难等,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有效防治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丁岩;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技术的开展,以及年轻女性对避孕和生殖保健知识的缺乏,重复人工流产率不断上升,宫腔粘连作为人工流产远期并发症也逐年增加。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简单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妇科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可导致不孕症。除宫腔镜下分离粘连外,重度宫腔粘连尚无理想方法可以防止再次宫腔粘连。目前国内外对宫腔粘连的研究多局限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而其形成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缺乏相关研究报道。随着影像和宫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有关宫腔粘连临床实践的变化,对宫腔粘连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提高人工流产技术、重视其并发症是预防宫腔粘连的关键。
作者:刘凤勤;胡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妇科内分泌领域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多样,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医源性因素等均可引起POF,但超过50%的POF患者病因不清。 POF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确诊平均需要5年。阴道超声、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及抑制素B等在一定程度能预测卵巢功能。 POF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其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激素替代疗法缓解绝经症状、赠卵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育问题。自身卵巢移植术、卵巢及卵泡冷冻技术等新方法给患者带来希望。
作者:焦智慧;史惠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