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底重建术并发症的准确描述及防治

丁岩;李晓红

关键词:子宫脱垂, 骨盆底, 产科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盆底重建手术, CTS 分类系统
摘要:近年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广泛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治疗,但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便于并发症研究,由国际泌尿妇科学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联合组成的委员会于2011年制定并发表了女性盆底修补手术植入材料相关并发症的标准化术语及分类系统。经阴道网片植入治疗POP虽然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但是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网片侵蚀、暴露、局部感染、术后疼痛及性交困难等,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有效防治相关的并发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与宫颈病变

    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健康,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其首要病因。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能有效判断宫颈病变级别及预测预后的诊断方法。 HPV衣壳蛋白包括主要衣壳蛋白(L1壳蛋白)和次要衣壳蛋白(L2壳蛋白),这两种蛋白在组装成病毒颗粒、协助病毒入胞及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 L1壳蛋白可用于预测宫颈病变的进展与消退。以L1及L2壳蛋白为基础研发的HPV预防性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综述HPV生物学特点及近年来有关HPV衣壳蛋白在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成琳;张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皮性卵巢癌起源学说的研究进展

    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其组织来源尚未明确。目前上皮性卵巢癌的起源学说主要包括卵巢表面生发上皮学说、第二苗勒系统学说、卵巢外组织起源学说及干细胞学说。近些年,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物如p53蛋白、bcl-2蛋白、配对盒蛋白(PAX8)、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和微管蛋白(tubulin)显示输卵管上皮与高、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组织起源密切相关,而动物实验发现卵巢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表达干细胞标记乙醛脱氢酶1(ALDH1)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具有增殖分化、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输卵管学说和干细胞学说成为卵巢癌起源学说的研究热点。

    作者:徐兵;周颖;胡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处理子宫腺肌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5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患者平均(36.8±12.5)岁,痛经48例(94.1%),月经量增多合并贫血3例(5.9%),采用右股动脉处插入coriplors导管由髂内动脉到达子宫动脉处,灌注博来霉素15 mg封闭内膜病灶的血管。海藻酸钠微球加盐水栓塞病灶处的细小血管。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主干。随访4个月~6年。结果:痛经缓解率66.67%(32/48)。4例患者术后再次妊娠。保留子宫的患者中,23例复查时子宫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0例子宫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为育龄女性日后妊娠提供机会。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壁组织中弹力纤维、胶原纤维、fibulin-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初产妇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的初产妇40例,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FGR)和巨大儿。将既无阴道前壁脱垂也无压力性尿失禁(SUI)初产妇设为对照组(20例),将阴道前壁脱垂(包括Ⅰ度和Ⅱ度脱垂的)合并SUI初产妇设为病例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时取少许阴道壁组织行Masson染色检测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bulin-5和TGF-β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结果:2组患者TGF-β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0,P=0.098),对照组fibulin-5蛋白表达量高于病例组(t=3.062,P=0.005)。病例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排列稀疏、紊乱,且纤维之间出现断裂,对照组纤维排列致密,形态完整。结论:妊娠期盆底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异常以及fibulin-5表达减少可能与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病有关。

    作者:姜丽;王霞红;吴氢凯;奚杰;曹云桂;张青;朱梅娟;姚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盆底重建术并发症的准确描述及防治

    近年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广泛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治疗,但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便于并发症研究,由国际泌尿妇科学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联合组成的委员会于2011年制定并发表了女性盆底修补手术植入材料相关并发症的标准化术语及分类系统。经阴道网片植入治疗POP虽然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但是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网片侵蚀、暴露、局部感染、术后疼痛及性交困难等,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有效防治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丁岩;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roSeal喉罩联合麻醉对老年妇女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ProSeal喉罩(第三代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60~85岁)妇科腹腔镜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Ⅳ级,随机均分成ProSeal喉罩联合硬膜外麻醉组(P组,50例)和气管插管联合硬膜外麻醉组(T组,50例)。记录2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置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插管后5 min(T3)、手术麻醉维持期(T4)、拔出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2组患者气腹前后5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2组患者气腹前后5 min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2组患者于T0、T1、T2、T3、T4、T5时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的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水平;以及2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相关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T1时点MAP、HR低于T0时(P<0.05),T组患者在T2、T5时点MAP、HR高于P组(P<0.05);2组患者T2、T5时点AE、NE和DA升高(P<0.05),T2、T5时点T组AE、NE和DA高于P组(P<0.05),2组患者在间歇正压通气(IPPV)期间Ppeak、PET(CO2)、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T组(P<0.05);P组患者并发症少于T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PLMA联合麻醉优于气管插管联合麻醉,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轻微,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妊娠期准备与围生期处理研究进展

    腺垂体功能低下(hypopituitarism)是因腺垂体受损引起相应激素缺乏所致的一种综合征。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可出现闭经、受孕困难、不孕不育、产后无乳和妊娠并发症,流产、贫血、胎盘早剥、早产和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高。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妊娠前全身充分准备、合理地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期和围生期持续监测激素水平,使激素保持在正常水平,可减少妊娠并发症的产生,改善妊娠结局。现综述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妊娠期准备与围生期处理研究进展。

    作者:杜雪;姚艳妮;李增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途径及其机制

    细胞凋亡存在于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当中,可及时清除机体内多余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组织器官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以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参与这些细胞凋亡过程的主要有4类蛋白分子,即凋亡蛋白酶(caspases)、衔接蛋白(adapter proteins)、Bcl-2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细胞凋亡对卵巢储备及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作者:李敏;林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予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凝血功能相关监测指标及妊娠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足月产+早产)高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和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能提高妊娠成功率,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慧娟;李增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胰岛素样因子3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

    胰岛素样因子3(INSL3)既往被称为松弛素样因子,男性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女性主要由卵巢卵泡膜细胞分泌。近有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特别是非肥胖的PCOS患者,INSL3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这被认为是与黄体生成激素依赖性卵巢高雄激素血症有关。综述INSL3基因及分子结构、受体(新型G蛋白耦联受体LGR8/GREAT)在女性中的生理学作用,INSL3对PCOS患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作者:石欢;沈山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早中期超声对预测持续性前置胎盘的研究进展

    妊娠早中期前置状态的胎盘绝大多数在妊娠中后期迁移至正常位置,只有少数妊娠晚期和(或)分娩期胎盘仍然为前置状态,这部分可称为持续性前置胎盘(persistent placenta previa,PPP)。妊娠中期有多项超声指标:如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胎盘下缘厚度、胎盘附着部位和特异性超声图像等,均可用于预测PPP,其中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之间距离的测量与预测为方便,准确可行。总体而言,单项指标对PPP的预测价值有限,预测价值不高,目前尚缺乏结合多项指标来预测PPP的模型。针对单一超声指标对PPP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并对建立PPP的预测模型进行展望。

    作者:董一诺;应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痫前期预测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间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子痫前期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如何找到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一直是围生医学研究的重点。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母亲临床综合评估、子宫动脉多普勒和血清学指标等。近年来,子痫前期预测的研究已从妊娠中期提前到妊娠早期。目前子痫前期预防性治疗的方案较有效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综述子痫前期的预测和预防的现状。

    作者:何雪仪;王晨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卵巢癌中EphrinA3的表达及其意义的分析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phrinA3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EphrinA3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phrinA3蛋白表达。结果:EphrinA3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及正常卵巢组织(16.7%);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EphrinA3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83.3%vs.33.3%,P<0.01);在低分化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80%vs.40%,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EphrinA3阳性表达率为88.9%,高于无转移组的50%(P<0.05)。结论:EphrinA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中,EphrinA3的表达水平不同。

    作者:鲍留平;仲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特有疾病,是造成母胎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有较多关于子痫前期的研究和学说,但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P选择素(P-selectin)属于黏附分子家族,妊娠期间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血小板,对炎症和血栓的形成具有启动和放大作用,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母胎特有的临床表现。目前研究证实,P-selectin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综述P-selectin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永飞;许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及妊娠期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对GDM发病风险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留取1000例妊娠早期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门诊产检的妊娠妇女空腹血标本,选取终诊断为GDM者91例,其中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60例为A1组,使用胰岛素治疗者31例为A2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糖耐量正常(NGT)妊娠妇女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随访至分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病例妊娠早、中、晚期血浆及脐血中脂联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病例胎盘组织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结果:妊娠不同时期A1组和A2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 P<0.05),而A1、A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妊娠中、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脐血标本中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胎盘组织中脂联素蛋白表达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GDM发病有关,并且在妊娠早、中期即可表现出差异性,从而可达到对GDM的发病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及治疗。但该脂肪因子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宁;陈叙;张志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激素替代疗法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在改善妇女绝经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等方面的作用已成共识,但其对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尚存在争议。单用雌激素可能不增加乳腺癌风险,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不同乳腺疾病患者应用HRT后乳腺癌发病风险不同,中国女性HRT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在近绝经期有适应证的妇女中应用HRT的收益大于风险,且HRT的种类与使用途径对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综述HRT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HRT在不同乳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孙芳芳;史惠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病因及预防

    随着无痛人工流产技术的开展,以及年轻女性对避孕和生殖保健知识的缺乏,重复人工流产率不断上升,宫腔粘连作为人工流产远期并发症也逐年增加。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简单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妇科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可导致不孕症。除宫腔镜下分离粘连外,重度宫腔粘连尚无理想方法可以防止再次宫腔粘连。目前国内外对宫腔粘连的研究多局限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而其形成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缺乏相关研究报道。随着影像和宫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有关宫腔粘连临床实践的变化,对宫腔粘连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提高人工流产技术、重视其并发症是预防宫腔粘连的关键。

    作者:刘凤勤;胡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胆固醇对滋养细胞凋亡及尿酸产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胆固醇对滋养细胞凋亡及尿酸产生的影响。方法:不同胆固醇浓度培养基培养滋养细胞(HPT-8系)24 h后,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不同胆固醇浓度培养基中滋养细胞的凋亡程度。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不同胆固醇浓度培养滋养细胞24 h后上清液中尿酸的浓度。结果:通过检测分析发现,培养基中胆固醇浓度(0,25,50,100 mg/L)越高,滋养细胞凋亡率越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尿酸浓度也越高,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培养基中胆固醇浓度越高,引起滋养细胞凋亡的能力越强,从而导致滋养细胞微粒的数量增加。同时高胆固醇浓度也会引起滋养细胞产生尿酸的水平增加,引起系统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李柳叶;黄亚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影响及其机制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均有不良影响。 ICP患者妊娠中晚期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基因变异、免疫损伤及致痒源释放增多可引起母体皮肤瘙痒、胆汁酸水平升高及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产后出血,孕妇预后佳,主要危及胎儿。类固醇物质代谢障碍、胆汁酸浓度升高可增加子宫肌层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促进宫颈成熟,诱发早产;胆汁酸在组织器官中沉积导致胎盘绒毛血管痉挛、胎盘储备能力下降,通过胎儿心脏及肺脏毒性作用引起胎儿窘迫、死产及新生儿死亡。

    作者:伍思玲;邵勇;何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诊疗进展

    妊娠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银屑病。该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以全身泛发无菌性脓疱伴严重全身症状为特征,常伴发热、白细胞增多和低蛋白血症等,病情严重,可危及母儿生命。妊娠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糖皮质激素和维甲酸为治疗常用药物,但由于妊娠期用药受到限制,其治疗依然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综合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有望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现就妊娠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杜莹莹;赵先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