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某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调查

贾孟良;谢守霞;杨红英;陈振德;张万帆;饶曼妮

关键词: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预防应用
摘要:目的 了解某院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的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调出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外科手术科室出院病人的全部病历,按病案号随机抽取315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5份病历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率为100%;主要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甲硝唑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占65.7%.仍有在术前和术中不用,而在术后使用,没有把握住用药时机.术后平均用药6天,为时过久.联合用药存在选药不当,标本送检和药敏监测还未受重视.静脉应用率为100%,均为滴注给药,无静脉推注给药.结论抗菌药物围手术预防应用存在问题比较严重,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30例疗效分析

    我院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30例,经临床检验,结论该药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1对象30例,均为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病时间1年~22年不等.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明显减退.患者年龄34岁~55岁,男女比例接近1:1.

    作者:韩云丽;滕东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术中抢救及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手术治疗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整个救治过程的重要环节.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施行重型颅脑损伤手术90例,现将手术中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晖;邢介红;孙晓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指导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老年人口占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也日渐增多;而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因其治疗及卧床时间长,且并发症多.鉴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10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及健康指导,取得较好疗效,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叶树珍;佘永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断血流片在356例妇科出血症临床治疗的观察

    阴道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症,我们选择住院及门诊妇科出血症患者,其中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主要观察对象.月经量较平时明显增多或伴有血块者,经检查确诊病例作为观察病例.

    作者:孙秀云;王爱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补钾引起疼痛的防治

    本文对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进行了观察,发现在补钾过程中,自述血管区域疼痛,可将针头翻转,加用热水袋热敷,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随机分组法对甲组未采取措施,乙组降低滴速50%,丙组翻转针头加热敷、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静雪;姜霞;孙家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的作用.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完善后,A组:先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5mg/kg和芬太尼1μg/kg,15分钟后用输液泵以咪唑安定0.05mg/kg/h、芬太尼1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液至关腹结束.B组:哌替啶1mg/kg和氟哌利多0.05mg/kg静脉单次注射.结果两组用药拮抗牵拉反应的作用相当,术中镇静抗焦虚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术中输液泵连续输注能提高硬膜外麻醉质量.

    作者:郭明仁;曹彦;曹雪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病史8年,半年来加重,伴活动后及夜间发作性的呼吸困难,患者有糖尿病病史5年,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30/75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心律70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双下肢不肿,心电图可见V1~V5导联的T波倒置,频发室性早搏,约10~15次/分,偶见室早二联律.予以常规抗血小板、抗凝、利尿、扩冠药物治疗,静点利多卡因控制室性早搏,24小时后,患者室早减少至0~1次/分,停用静脉的利多卡因,改为口服慢心率治疗室早.

    作者:孙大炜;杨戈;王新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有关.大多数病人为一侧患病,右侧较多.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第二支或第三支受累,第一支少见.三叉神经痛的特点为阵发性剧烈疼痛,如电击、刀割、针刺或烧灼样.发作时间短暂,在数秒至1分左右.每天可发生数次至数十次,并有愈来愈重的趋势.疼痛的部位常固定不变,相当一部分病人颜面有一个或多个扳机点,对触觉及运动极为敏感,有一触即发的疼痛.由于疼痛剧烈难忍,又常在说话、洗脸、剃胡须或咀嚼时诱发疼痛发作,故患者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担心剧痛的袭击,有的患者甚至对前途丧失信心,痛不欲生.

    作者:温战欣;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患有胃癌的病人,有可能同时发生糖尿病.当两种疾病并存时,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在胃癌的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不佳,将会直接关系到胃癌的手术效果,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时也增加胃癌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如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和延期愈合、肺内感染甚至败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发生吻合口瘘,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科近年来所接触的临床病历较多,现将有关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月光;兰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的体会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战场,也是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易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场所[1],同时也是护生临床实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紧张、高强度的环境下做好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黎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选择

    目的 探讨如何根据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固定,以达佳疗效.方法应用滑动加压髋螺钉(DHS)9例、角钢板3例、Gamma钉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14例、股骨重建钉20例分别治疗此类骨折共5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优良49例,占92.5%.结论不同类型的股骨粗隆周围骨折,选择内固定物时应有所倾向.其中,PFN则具有固定牢靠,抗旋转力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崔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激光治疗直肠肛门病1852例疗效分析

    我们自1987年至1995年采用Co2激光机He-Ne激光机治疗直肠、肛门病1852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86例、女866例;外痔568例,内痔208例,混合痔278例,肛瘘168例,肛门脓肿122例,肛裂308列,血栓外痔113例,结肠炎87例.

    作者:李文伦;杨进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江苏油田矿区409例新生儿住院疾病分析

    1995年1月1 日~2004年12月31 日我科收住来自江苏油田矿区的新生儿409例.通过资料回顾总结,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名称为疾病统计依据,并将1995年~1999年与2000年~2004年为前后2个时段分析疾病变化,得出构成江苏油田矿区新生儿住院的主要疾病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奎华;倪玉莲;李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超诊断3月孕合并葡萄胎1例

    1病例报告孕妇32岁,停经3月.停经40d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早孕症状,近1个月来自觉小腹迅速增大,不规则阴道流血10d,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胎头位于脐下方,双顶径3.1cm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胸腹及四肢无异常,胎心规律,胎动正常,在子宫后壁可见胎盘厚度为3.2cm,羊水大深3.6cm,同时在子宫腔内右侧上至宫底、下至宫颈内口处可探及稍强回声光团范围11.7×13× 8cm,其内可见很多散在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如蜂窝状,此蜂窝状回声与子宫后壁的胎盘相连,双侧附件区未见包块.B超诊断:3月孕合并葡萄胎.建议终止妊娠.临床诊断:3月孕合并葡萄胎.行钳夹清宫术,钳夹出大量水泡样组织及胎体,胎盘组织共约1000g,流出羊水约50ml.病理报告:部分性葡萄胎.后诊断:3月孕合并葡萄胎.

    作者:张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哺乳期乳腺炎106例治疗护理体会

    自2001年8月~2004年9月,我们共收治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6例,采用非手术或手术引流加消毒紫草油纱布及时换药,合理应用抗菌素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李薇;谷秀英;张海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的焦点和缓解办法

    基层医院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一支卫生队伍,肩负重任而又存在许多困难,在新时代的医疗卫生工作中,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基层医院不仅在医院的规模、级别,社会影响、技术水平和设备等方面和上级医院存在距离,而且医务人员的素质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要求也不相同,造成了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也产生了很多的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的改变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我院存在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基层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医患关系的焦点和缓解方法作如下初探.

    作者:黄祥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型超声诊断慢性胃炎合并胃窦区后壁粘膜多发性息肉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腹胀,脐周隐痛,厌油腻,食欲不佳数年,近两月较重并出现头晕,乏力症状.查体:KT36.7℃,P85次/分,Bp13.3/9.3kpa,患者无力型体质,贫血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腹软平坦,肝脾未及,胃区普遍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无黑便.临床检验:肝功、肾功、心功能正常,血常规(WBC5.80×109/L,RBC3.20×1012/L,HGC83g/L).

    作者:关承华;邓晶;郑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痛症的辨治经验

    痛症是一种自觉症状,有的急骤势剧,有的绵绵势缓,有的易治易愈,有的棘手难痊,成为医病两家所苦,今举临床痛症所经验者总结于后,以供参考.1三叉神经痛患者女,47岁,1973年4月12日初诊.自述三叉神经痛已3年,曾经封闭、针灸等法治疗,皆未能控制.此次因恼怒发作已月余,颜面左侧上起发际,下至面颊痛如电击,手不可近,牙齿不能咀嚼食物,夜寐难安,烦躁不宁,二便调,腰膝酸软,苔白质淡,脉沉旋.人处更年期,肾元亏虚,失于制约,虚阳上浮,阻碍精髓,气血运行违和,则发疼痛.治宜降气归元,佐以止痛.

    作者:刘淑清;陈景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间歇性预激与室性早搏鉴别

    1病例报告男29岁,血压高2年,发作性心悸病史1年,发作时脉搏增快.体格检查:血压160/110mmHg,心脏不扩大,心音规律,心率85次/分,无杂音,肺无异常,未扪及肝脾,反射正常,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电图特征:大多数p波形成正常,频率85次/分,P-R间期0.14秒,Q-T间期0.38秒,QRS形态、振幅及ST-T均正常.

    作者:孙红;周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滞证与血瘀症

    血瘀证已明确定义为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变,而瘀血是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除外伤原因外,必然有一个血液运行变化即血液运行缓慢或血质变浓变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应称为血滞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病变则称为血滞证,它可有症状或无症状表现,它是血瘀证的前期,血瘀证则是血滞证发展的结果,防治血滞证,则可预防血瘀证.

    作者:张雅臣;刘淑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