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群
目的 探讨乳癌根治术后,为防止皮下积液,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采用在创面的腋中线和胸骨旁各放一根多侧孔的硅胶管,并行持续负压吸引.结果本组发生皮下积液9例,较单独放置腋下引流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双负压管引流有效降低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提高创面Ⅰ期愈合率.
作者:高建军;王彬;徐守森;马维龙;李维安;郑福昌;张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操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许多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如不能正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拨出针头重新穿刺,即给患儿增加了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今后的穿刺带来困难.因此,就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作者:廖庆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3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作一探讨.结果全组病例经及时诊断与治疗,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一般可以作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胃镜检查可做到正确诊断,对于病史不详,体征不明显者,尤其老年人易于误诊,应予以重视.在治疗上,主要是止血和原发病的治疗,有休克症状者应积极抗休克:经积极治疗24小时以上而仍然不能止血的重症或年龄在45岁以上有动脉硬化者,反复大出血者、疑有恶变者应及时请外科会诊.
作者:孟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随着现代化工具的运用,交通事故及意外事件的增多,本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趋向年轻化.股骨颈骨折导致骨折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率高[1],而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破坏股骨颈血液供应,使其处于缺血坏死状态,致残率极高,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过去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不令人满意,对年龄较轻的病人文不适宜做人工关节植换术,且并发症多.我院自2000年5月~2004年4月对60例病人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陈旧性骨折,均取得较好疗效,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仔细观察,病人安全渡过难关,走向新的生活,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叶树珍;唐永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DM)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率为9.2%,其死亡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
作者:宇秀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终末期肾病接受透析的患者中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比例在逐年增多.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多脏器微血管病变,使老年终末期糖尿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比较同龄的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ESDH)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如何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是近年来关注及研究的方向.现将我院近8年来接受血透的23例老年ESDM血透患者的透析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许武红;符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芪及参芪在化疗后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方法32例癌症患者化疗后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参芪片与28例癌症患者化疗后未行特殊处置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红、白细胞数在2周内数量差异情况.结果化疗后使用黄芪注射液并口服参芪片可明显减缓白细胞下降幅度.结论黄芪注射液并参芪片可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其恢复.
作者:田洪文;于洪梅;冯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30例,经临床检验,结论该药疗效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1对象30例,均为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患病时间1年~22年不等.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明显减退.患者年龄34岁~55岁,男女比例接近1:1.
作者:韩云丽;滕东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腹胀,脐周隐痛,厌油腻,食欲不佳数年,近两月较重并出现头晕,乏力症状.查体:KT36.7℃,P85次/分,Bp13.3/9.3kpa,患者无力型体质,贫血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腹软平坦,肝脾未及,胃区普遍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无黑便.临床检验:肝功、肾功、心功能正常,血常规(WBC5.80×109/L,RBC3.20×1012/L,HGC83g/L).
作者:关承华;邓晶;郑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老年人口占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也日渐增多;而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因其治疗及卧床时间长,且并发症多.鉴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10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及健康指导,取得较好疗效,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叶树珍;佘永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补阳还五汤源于清朝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补气、活血、通络之方,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口角流涎.根据我本人几十所的临床应用.本文加减治疗各种科一些杂病,获得临床效果,兹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杨耀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18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同时给予积极的观察护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丽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患者1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2例,女74例;年龄20~78岁;其中呼吸系统感染85例,泌尿系统感染43例,生殖系统19例,肠道感染32例,败血症9例,腹腔感染8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细菌检查诊断.患者均经过静脉应用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或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5~7天无效.经尿液、痰、大便和血液培养出病原菌163株,其中G+球菌38株,G-杆菌125株.
作者:司佳磊;吕萍;朱辉;魏丕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腺样体肥大,又叫腺体增殖,是儿童期耳鼻咽喉疾病中的一种疾病.增大的腺体常引起呼吸不畅、儿童鼾症、中耳炎,张口呼吸导致面部发育障碍,形成腺样体面容,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当小儿腺体增大时,作鼻咽镜检查或鼻咽指诊可以了解腺体肥大情况,但是不能准确测量鼻咽气道宽窄及阻塞程度,而且儿童难以接受,不愿意配合医生检查,很难获得满意效果.而采用鼻咽侧位投照,能良好显示鼻咽腔宽窄情况,正确估计肥大的腺体与鼻咽腔阻塞的情况,在诊断此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复习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殷为民;郭仁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孕症患者的健康需求.方法对500名不孕症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孕症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以讲解疾病知识多,占99%;②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不孕病因、检查目的 、治疗方法疗效、用药作用及注意事项的需求均在8l%以上;③患者对健康信息获得方法以医务人员讲解多,占97%.结论患者渴望了解不孕症的各类知识,希望医务人员给予支持和帮助.护士应从心理护理、宣教疾病知识、为病人保守秘密等方面进行护理.
作者:丁连芳;杨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方法对1997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年龄在45岁以下住院的77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颅脑外伤、非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等.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大多数是可以明确的.
作者:卢建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院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的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调出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外科手术科室出院病人的全部病历,按病案号随机抽取315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15份病历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率为100%;主要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甲硝唑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占65.7%.仍有在术前和术中不用,而在术后使用,没有把握住用药时机.术后平均用药6天,为时过久.联合用药存在选药不当,标本送检和药敏监测还未受重视.静脉应用率为100%,均为滴注给药,无静脉推注给药.结论抗菌药物围手术预防应用存在问题比较严重,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贾孟良;谢守霞;杨红英;陈振德;张万帆;饶曼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功能的损害.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水平,对延缓高血压引起的病理变化,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
作者:霍金山;官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口腔科医生对口腔专业是很熟悉的,但对口腔法医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案件需要鉴别时肯定有一定困难.为此,笔者复习近年来有关口腔常见案例,综述如下.
作者:解建设;孟宪安;孙效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针对小学生进行龋病的预防,对6~12岁的儿童进行调查,掌握了儿童接受窝沟封闭龋病流行及发展状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恒磨牙窝沟封闭保存率和新生龋齿患病率.
作者:杜丽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