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生命。近几年国内外报道宫颈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但有年轻化的倾向,35岁以下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公认宫颈癌发病的根本病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HPV感染后绝大多数的宿主免疫系统可以将病毒清除,当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调,宫颈上皮细胞因受HPV感染不能有效清除病毒,终导致宫颈癌发生。病毒感染后通过多种机制逃脱免疫识别。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诱导宿主免疫抑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蛋白表达水平上为宫颈鳞癌相关蛋白,但由HPV感染所致慢性炎症进展为宫颈癌这一过程中HMGB1是否发挥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了解宫颈癌中宿主免疫系统的改变对于诊断、治疗及肿瘤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HMGB1与宫颈癌免疫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庞晓奡;张瑶;张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病灶切除手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CSP患者6例,采用经阴道手术清除CSP病灶,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情况、住院时间及月经复潮情况。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28.33±11.25)mL;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10~22 d,平均(16.83±4.21)d;住院时间为5~8 d,平均(6.50±1.05)d;月经恢复时间为26~58 d,平均(35.00±11.73)d。结论:经阴道CSP病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晓东;朱颖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末次月经作为计算孕龄的常用手段,计算方法简单,经济成本低,但该方法存在诸多缺陷。超声检查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计算孕龄较末次月经有着明显优势,并且已被众多机构推荐为首选计算孕龄的方法。超声检查的指标选择及计算公式在不同地域均有差异,因此各地也在摸索适合本地人群的数据资料,但针对中国大陆人群尚无数据资料。综述末次月经和超声检查计算孕龄的特点及超声评估孕龄的具体方法,为产科处理提供更好的依据。
作者:梁爽;李笑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会阴超声检查仪监测产程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和大脑中线角(midline angle,MLA)在产程进展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97例产妇,在进入产程后用经会阴超声检查仪在宫口开大2~3 cm、4~5 cm、7~8 cm、9~10 cm测量AOP和MLA,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产程进展、宫口的开大,AOP逐渐增大,MLA逐渐减小,且两者呈负相关。结论:经会阴超声可以应用于产程监测,并发挥其无创、方便、减少感染、可重复的优势。
作者:张志坤;陈叙;于洋;崔洪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拟定于2014年第三季度在津召开《第十一届全国现代妇产科学新进展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将重点研讨国际妇产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交流近年临床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激素治疗和化疗。以往化疗多用于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近研究认为,对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辅助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率。化疗的适应证、药物的选择及方案的制定都影响化疗疗效。新兴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较传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弱,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较少,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临床尚未作为常规治疗方案。
作者:郝曼;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妇科良性疾病,以痛经、盆腔包块及不孕为特征,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及调控在EM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参与血管新生、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以及新陈代谢。研究EMs病程中瘦素和瘦素受体及其上、下游因子的表达及变化规律,可为EMs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治疗和新药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切入点。
作者:张唯一;李亚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是由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现已开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欢迎广大作者、审稿专家通过此系统进行投稿、查稿、审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者13例,剖宫产术中、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大出血,剖宫产术后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2例阴道出血明显减少,1例因子宫下段血窦极其丰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产妇阴道出血仍多,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产妇介入术前后血红蛋白量均未见明显减少,术后子宫复旧好,未再次发生子宫大出血。结论:术后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患者,止血迅速,能够保留产妇子宫,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黄燕;杨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天津市大港医院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长效避孕方法之一。目前中国已普遍使用含铜IUD,但是放置含铜IUD的妇女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月经过多、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和疼痛等,其中以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对含铜IUD的认可和接受性,这也是一直困扰临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已证明人子宫内膜存在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并受多种因子调控。对VEGF及相关因子与含铜IUD致子宫异常出血关系的多项研究,为含铜IUD不良反应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作者:赵璐;殷震惠;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产科32周后单胎剖宫产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卡贝缩宫素组)90例,剖宫产时胎儿娩出后卡贝缩宫素100μg宫底肌内注射;对照组(缩宫素组)90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100μg宫底肌内注射,2组均同时予缩宫素20 IU持续静脉点滴。记录产后24 h内出血量、血压、胎儿体质量、评分、妊娠妇女心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产后24 h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4.4%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羊水性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症状。结论:卡贝缩宫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剖宫产产后出血比单用缩宫素效果更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韩凌霄;于芳;侯海燕;史海霞;吴桃;杨维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本刊自2012年始实行新的层次标题编号方法,即对文献的每个章节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所有章、节均从1开始连续编号,节的编号旨在所属章、节范围内连续,如下所示:1……;1.1……;1.1.1……;2……;2.1……;2.1.1……以此类推,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复发性卵巢癌是妇科肿瘤治疗的难点,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多个方面。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原则是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大限度地延长其生存时间。因此对于复发性卵巢癌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必须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大限度地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大限度降低肿瘤负荷,降低耐药克隆数目。再次或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来完成手术,术后仍需要多学科协作,在不降低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患者康复。只有达到满意效果的再次或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再通过术后化疗,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这是再次或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治疗原则。
作者:赵建国;曲芃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细胞周期进展,其异常活化促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形成、发展及预后息息相关。根据亚基构成的差别可将PI3K分为Ⅰ、Ⅱ、Ⅲ3型,三者的特异底物及催化产物也各不相同,并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Ⅰ型PI3K的各类亚基在子宫内膜癌中常发生扩增或突变,并伴随显著的致瘤潜能,Ⅱ型PI3K主要介导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进展及新生血管形成,Ⅲ型PI3K能诱导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自噬并抑制其过度增殖。就PI3K催化亚基及调节亚基与妇科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恺越;周怀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可预防、早期可治愈的,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案。以细胞学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大幅下降。然而,细胞学筛查能发现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敏感度有限。在确认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浸润性宫颈癌的原因后,HPV-DNA检测被引入宫颈癌筛查,使得筛查策略发生了变化,初筛方案:细胞学为基础的筛查→HPV为基础的筛查或联合筛查→HPV16/18分型检测为基础的筛查。虽然HPV检测敏感度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却很有限,且并非所有HPV16/18阳性者都会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生物标记物的应用有助于克服这一缺陷。
作者:曲芃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了缩短重点文章的报道时差,及时传播信息,本刊2012年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了数字优先出版协议。凡具有国家级或省市级等基金资助的论文以及本刊编辑部重点约稿文章,待定稿后,经编辑部与作者双方协商可以另签署一份数字优先出版授权协议,在纸质版出版前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供读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阅读。数字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年女性突发潮热是伴随更年期变化常见和特异性的症状,而且也是痛苦的症状之一,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近年发现潮热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下丘脑体温调定点范围变窄这一学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另外,雌激素降低影响中枢一些神经递质的改变对潮热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潮热时去甲肾上腺素升高、5-羟色胺降低均会影响潮热时的体温调节。还有一些因素,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内啡肽以及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与潮热的发生有关。现将更年期潮热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概括总结。
作者:孙宇;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纱条宫腔填塞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dangerous placenta prev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催产素注射联合纱条宫腔填塞治疗,治疗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纱条宫腔填塞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及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2 h、24 h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胸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纱条宫腔填塞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难治性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在使用过程中需予以预防。
作者:曹丽琼;陈海燕;范莉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