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护理体会

兰真真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护理干预, 住院时间, 并发症,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并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预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较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治疗效果提高,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疗效比较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 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某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其分为对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30例患者,对应组给予患者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患者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指标改善情况、C-反应蛋白水平、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相对于对应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指标改善情况、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压变化情况更好,药物不良反应率更低.结论 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压变化情况,减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蔡定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过程护理方式在肾病内科患者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过程护理方式在肾病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例肾病内科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与实验组(n=65),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全过程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并且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过程护理方式在肾病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探究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治疗的300例梅毒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ELISA组、WB组以及TPPA组,每组100例患者.ELISA组采用ELISA方法对患者血清进行相应的检测,WB组采用WB试验进行检测,TPPA组采用TPPA的方法进行检测,后制定出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方法.结果 ELISA组的假阳性率要比WB组和TPPA组都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组的假阳性率要比TPPA组的假阳性率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ELISA方法检验的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这两组之间,老年组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率要比中青年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检验中的梅毒检验,在临床中采用ELISA方法进行临床中梅毒抗体假阳性的检测,灵敏度更好,发现梅毒抗体假阳性的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检验中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迪;马永娟;王彬;许宏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两组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维D2磷葡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观察两组患者功能障碍、疼痛程度变化,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及再骨折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前两组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好转,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生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BMD、BGP、PINP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与对照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再骨折病例,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为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唑来膦酸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增加骨密度,预防再骨折发生,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代君;蔡小军;董革辉;韩建华;周鑫;孙厚杰;张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白介素-8、白介素-18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IL)-8及IL-18的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及支气管扩张(支扩)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有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三种COPD患者共91例,其中急性加重期COPD组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组31例,急性加重期支扩组30例,及同期正常对照组33例,皆抽取空腹外周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8、IL-18;三种疾病好转期于入院后1周抽取空腹外周血3ml,再用ELISA测定IL-8、IL-18.统计分析急性加重期与好转期的血清IL-8、IL-18变化.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IL-8为(921.3±627.7)μg/L,低于好转期的(1287.9±118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IL-8(883.2±578.7)μg/L亦低于好转期值的(1229.4±107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扩组急性期[(840.1±552.4)μg/L]与好转期IL-8变化不明显[(950.4±732.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扩组患者IL-18表达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OPD组和哮喘组(P<0.001),但三种疾病急性期和好转期的血清IL-18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急性期COPD和哮喘患者血清IL-8随着疾病的好转早期呈特异性上升趋势,而支扩组患者IL-8无特异性的上升或降低.支扩组IL-18表达水平低,但三种疾病患者急性期和好转期血清IL-18变化无特异性的上升或降低.

    作者:岳文香;陈愉生;谢宝松;李瑞慧;许能銮;林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2008—2016年齐齐哈尔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

    目的 分析齐齐哈尔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方法对齐齐哈尔市2008—2016年报告的8614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年均发病率为17.33/10万,2011年(发病率高)和2008年(发病率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7.88,P<0.01).其中报告重症病例104例(死亡11例),重症病例百分比为1.21%,主要由EV-A71感染所致(96.05%).发病高峰在7~8月,呈单峰分布.主要以0~5岁儿童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居多,男性多于女性.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68.97%).结论齐齐哈尔市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针对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疫情,防止暴发和流行.

    作者:胡晓瑛;果春杰;孔令欣;袁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抽取近两年在黄石市爱康医院接受诊治的4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诊,随诊时间为1~3年,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均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治疗后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检查,检查时间分别为治疗后3、6个月,1、3年,比较治疗前后眼压.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结果 用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3年眼压与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年后与3年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3年眼压与治疗前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1年后与3年后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结论 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短期内可有效改善其眼压以及视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但长期治疗控制眼压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为其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李君;王皓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排128层 螺旋CT诊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016年3月—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64排128层螺旋CT对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并且对狭窄程度可做出准确分析,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作者:崔安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1月在开封市中医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神经病变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NCV、MNCV均高于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症状.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路径式健康教育在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路径式健康教育在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教育方式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教育方式在此84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TBI)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路径式健康教育在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能加强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更利于恢复期及后续康复进程.

    作者:路法枝;秦沙沙;朱旭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胰岛α细胞功能及其与糖尿病发展和 治疗中研究进展

    人体内的葡萄糖平衡受胰岛α细胞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GCG)和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的调节.而糖尿病的发生,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缺陷或是IR导致,与此同时,GCG的分泌绝对过多或是相对过多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往临床研究则主要集中于胰岛β细胞,而对于胰岛α细胞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实际上,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血糖(PPG)的升高与其GCG血症具有密切联系,GCG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与生理过程,当胰岛α细胞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其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能力下降,故而其与糖尿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胰岛α细胞在糖尿病发病及其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检测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50例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两组患者ANA、抗ds-DNA、抗心磷脂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SSB、抗UIRNP、抗rRNP的阳性率.结果 儿童组的ANA阳性率为98.00%,抗ds-DNA阳性率为82.00%,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0.00%,抗Sm抗体阳性率为2.00%,抗SSA阳性率为10.00%,抗SSB阳性率为8.00%,抗UIRNP阳性率为2.00%,抗rRNP阳性率为4.00%;成人组的ANA阳性率为98.00%,抗ds-DNA阳性率为84.00%,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0.00%,抗Sm抗体阳性率为4.00%,抗SSA阳性率为8.00%,抗SSB阳性率为10.00%,抗UIRNP阳性率为4.00%,抗rRNP阳性率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上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式、治疗途径均可参考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

    作者: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DCA循环在产房抢救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运用PDCA循环在产房抢救车进行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产科分娩过程中并发症的急危重症对产房抢救车药品物品进行分类、分层放置、每层予封条封存.每层表面贴有平面示意图,平面示意图内容包括药品物品位置、名称、数量、剂量和有效期.比较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取药、取物时间,抢救后整理抢救车时间,护士对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应急整个流程掌握情况以及对抢救车质量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运用PDCA循环对产房抢救车进行分类、分层、封条管理方法,缩短了护士取药、取物时间以及抢救后整理抢救车时间.护士对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应急抢救流程掌握情况以及对抢救车质量管理的满意度均大幅提高.结论 运用PDCA循环对产房抢救车进行分类、分层、封条管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提升了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应急能力,提高了护士对抢救车质量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邓海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

    目的 比较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种不同方法的照射靶区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对35例首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常规模拟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CT图像传送至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每例患者设计2种照射野,A为常规野,B为适形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剂量学比较.结果 (1)食管造影所示病变平均长度为5.64 cm,CT扫描平均长度为9.02 cm(P=0.000).常规野定位中心与适形野治疗中心在X、Y、Z轴上分别相差7.37 mm、10.21 mm、7.20 mm,其中在X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常规野、适形野的GTV的D100%分别为4121.2 cGy、6281.1 cGy;GTV的D95%分别为4580.4 cGy、6399.3 cGy,CTV的D95%分别为3280.4 cGy、6200.3 cGy;肺V30%分别为15.6%、12.4%.结论 采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不仅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不均匀,而且达不到理想的处方剂量;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不仅靶区剂量分布更理想,而且肿瘤靶区及正常组织均能达到理想剂量.

    作者:谢志原;周淑英;王永川;林建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北京市老年人摔倒影响因素分析及医疗辅助用品 应用研究进展

    以北京市海淀区及房山区60~85岁老年人为例,通过调查老年人摔到情况,了解现有老年人摔倒的主要原因、发生地点以及发生摔倒的主要年龄区间,同时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变化分析,以及现有辅助产品的分析提出通过使用医疗辅助产品来帮助老年人减少摔倒的风险.

    作者:殷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连续舒适护理配合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估

    目的 探讨连续舒适护理配合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广州新海医院诊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连续舒适护理组,每组患者各38例,两组均常规实施术后专项护理,在此基础上,连续舒适护理组同时给予连续舒适护理,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患处的活动情况(Harris评分)、精神状态(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基本行为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结果连续舒适护理组患者患处的Harris评分值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实施连续舒适护理配合常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处的活动情况,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基本行为能力,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并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预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较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治疗效果提高,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兰真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增材制造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在口腔医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术前模型、导航模板、义齿及矫正器制造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准确性,缩短治疗时间,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认为齿科是未来增材制造技术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其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白大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青春期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与气道炎症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症状缓解后青春期哮喘患者的肺结构与功能、气道炎症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青春期哮喘患者58例,分为症状缓解组和现症哮喘组,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气道炎症指标检测.结果 症状缓解组和现症哮喘组在气道敏感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组TGF-β水平高于现症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和INF-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春期哮喘患者尽管症状减轻或消失,气道炎症及重塑依旧存在.

    作者:李小乐;徐勇胜;任立歆;万莉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咳嗽 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联合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及服用孟鲁司特钠.对照组服用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咳嗽评分、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FEV1及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其中治疗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在咳嗽评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也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