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江;栾玉杰;王涛;孙淑芬;尹清臣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1)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前2周给予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术后2年复发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81%)显著高于对照组(65.56%)(Z=-4.002,P=0.000),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5.596,P=0.000;t=-6.839,P=0.000),并发症发生率(41.76%)低于对照组(58.89%)(χ2=5.312,P=0.021),2年生存率(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67.78%)(χ2=26.013,P=0.000),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3.049,P=0.000;χ2=17.450,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35.16%)明显高于对照组(21.11%)(Z=-3.013,P=0.003).结论 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高,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静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肺癌患者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癌开胸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其他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评分、手术前后的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48 h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前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观察组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15例(32.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0.0%),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此外两组均未见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肺癌患者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预处理,可提高镇痛效果,且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段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肝内胆管癌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诊断评估,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根治切除治疗(根治组)、姑息性切除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经皮途径也能完成胆道引流)(对症治疗组),并对不同手术切缘的生存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根治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姑息治疗组,姑息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症治疗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由高到低为手术根治组>姑息治疗组>对症治疗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CA19-9、ALT以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白蛋白以及合并结石与预后无关(P>0.05);行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CA19-9、AJCC分期、肿瘤多发以及谷丙转氨酶为肝内胆管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因素.手术方式及手术切缘对预后均有影响.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评估具参考价值,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剑飞;谢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NRS≥4分的6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吗啡快速滴定,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参照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吗啡滴定.结果 52例患者完成快速滴定,静脉组25例,口服组27例.两组滴定完成时NRS评分均≤3分,并均较滴定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NRS评分在滴定前、滴定后和滴定前后差均无明显差异(P>0.05);吗啡制剂滴定完成时,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疼痛明显缓解,达到65%以上,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滴定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P<0.05);滴定后两组的ZP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口服组更为明显(P<0.05);滴定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时,口服及静脉滴注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滴定,而静脉滴定的速度更快.
作者:殷东风;高宏;潘玉真;邢玉庆;邢向荣;周跃华;朱颖;唐广义;李夏平;张惠子;潘琳;崔小天;周立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胶质瘤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存活率为87.5%、复发率为16.7%、ADL评分(73.94 ±4.90)分,对照组2年存活率为66.7%、复发率为37.5%、ADL评分(59.26 ±4.2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6.28 ±5.81)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28.64 ±5.33)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卜雄建;朱峰;刘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ECF化疗)和观察组(新辅助化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等特点,患者能较好地耐受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锐;罗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DP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Z=-2.343,P=0.019).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及NSE均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477,P<0.001;t=-14.094,P<0.001;t=-6.952,P<0.001;t=-9.337,P<0.001).化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及NK 细胞水平较化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CD4+、CD8+及CD4+/CD8+水平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3.679,P=0.001;t=3.223,P=0.002;t=5.533,P=0.000).2组患者QLQ-C30功能评分、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上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135,P<0.001;t=9.737,P<0.001;t=5.340,P<0.001).观察组Ⅰ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3.13%);对照组Ⅱ级(36.67%)、Ⅲ级(23.33%)及Ⅳ级(23.3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Z=-2.883,P=0.004).结论 GP方案治疗NSCLC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免疫抑制反应及不良反应较轻,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文习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对其侵犯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分析.方法临床选择下咽癌患者50例,均进行喉镜检查及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CT平扫及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的比较情况;比较喉镜检查与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显示淋巴结转移、环后区壁内脂肪层、杓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清晰情况显著高于喉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可清晰显示下咽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范围、大小部位等结构,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彬;宫凤玲;孙川;马海川;李海渊;刘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纳入胃肠胰腺炎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液中Akt、mTOR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kt、mTOR的表达,分析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血清AKt、mTO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瘤组织中AKt、mTOR阳性率均较瘤旁组织、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mTOR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 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AKt、mTOR的高度表达,表达水平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作者:乐静;赵涛;刘爱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放疗同步联合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0例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组采用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比较2组CEA、CYFRA21-1、VEGF及MMP-9水平变化,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VEGF、MMP-9、CEA 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组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χ2=5.455,P=0.039).结论 放疗同步联合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NSCLC疗效相当,但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蔡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经腹腔入路组患者均接受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而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则接受经腹膜后入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8.74 ±22.68)min、(124.69 ±43.78)mL和(8.12 ±2.21)d,均显著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经腹腔入路组(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13.33%(P<0.05).2组患者术后彩超和膀胱镜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情况;2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后入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创伤小,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殿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5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另35例采用保乳术治疗,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采用CMF化疗方案治疗,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ER/EP)阳性者行内分泌治疗,观察组术后行全乳放疗及瘤床加量放疗.于术后2个月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乳房美容情况,随访3年,统计两组局部复发、生存率、远处转移情况,并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调查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7.14%),χ2=3.96,P=0.04;观察组术后2个月乳房美容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0),χ2=58.94,P=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94.29%vs97.14%]、局部复发率[2.86%vs5.71%]及远处转移率[8.57%vs1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采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且具有较好的乳房外形,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谢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对胰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胰腺癌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及自尊心理状态情况加以评价,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调查干预后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自尊心理评价积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积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自尊心理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全程介入式心理干预可有利于胰腺癌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增强其自尊心,从而可间接性增强其治疗子自信心,终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董振江;栾玉杰;王涛;孙淑芬;尹清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老年良性肝脏肿块患者,均患者行肝脏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超声诊断,以病灶解剖病理和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 与标准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80.68%、特异度为79.63%、灵敏度为81.05%.术中行超声诊断引导病灶切除术进行,术后超声诊断查漏发现新病灶28个.与标准比较,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4.20%、特异度为92.59%、灵敏度为94.77%.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明显高于术前诊断(P<0.01).结论 围术期超声诊断可以指导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癌灶清除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唯;莫凌莉;毕磊磊;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HCC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治疗后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肿瘤生长相关分子、血清侵袭相关指标及肝癌标志性分子等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金属蛋白酶(MMP)、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溶性B7-H3(SB7-H3)、α-L-岩藻糖苷酶(AFU)、组织蛋白酶S(Cat 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凋亡,降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安全可靠.
作者:童武松;潘金华;邱晓莉;王松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胃癌患者(实验组)和65例良性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E-Cad、PGⅠ、CEA和CA19-9的含量差异,并通过ROC曲线结合Logistic回归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E-Cad、PGⅠ含量显著下降,而CEA、CA19-9含量显著升高(P<0.05).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21,0.811,0.693和0.939,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大Youden 指数为0.371,0.242,0.435,0.371和0.790,对应的灵敏度为0.613,0.597,0.645,0.597和0.855,特异性为0.758,0.645,0.790,0.774和0.935.结论 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检测具有一定的胃癌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胃癌诊断价值.
作者:张毅;张君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肺癌保守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对40例中晚期肺癌病例(其中Ⅲb期24例、Ⅳ期16例),采取TP方案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癌抗原125(CA125),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16 ±0.72)cm 和(3.26 ±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5).治疗2个周期后,CT检查显示患者肺内原发病灶减少,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肺内转移灶基本消失.治疗后血清CEA、CA125水平均下降,Ⅲb期病例组CEA为(38.03 ±8.83)μg/L,低于Ⅳ期病例组(46.33 ±9.25)μg/L(P<0.05);Ⅲb期病例组CA125为(31.08 ±8.77)U/ml,低于Ⅳ期病例组(37.66 ±9.41)U/ml(P<0.05).Ⅲb期病例组的缓解率(66.67%)高于Ⅳ期病例组(31.25%)(P<0.05).Ⅲb期组的MPFS为13.64个月,Ⅳ期组 的MPFS为9.27个月,两组生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6.74,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缓解率.
作者:张烨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CIN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3例CI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镜评估病变,观察组给予LEEP治疗,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切除结果符合率,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基本情况、术后6个月复发转移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92.86%,二者诊断HSIL(95.83%)的符合率高于LSIL(88.89%).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3.960,P=0.000),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t=-17.456,P=0.000),临床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5.37%)(Z=-2.595,P=0.009),远期复发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90%)(χ2=17.378,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30.95%)高于对照组的(19.51%)(Z=-2.673,P=0.008).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CIN临床疗效显著,诊断符合率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喻华英;张宝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药物疗法配合胃癌根治术治疗消化功能缺失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因胃部肿瘤导致消化功能不全的患者,共计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100例患者均行胃肿瘤根治术,一组采用常规治疗,称普通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通过药物联合治疗,称药物组.通过对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及疗效方面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 在早饱、上腹饱胀、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方面的评分,药物组的得分均比普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普通组术前一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服药1个月、3个月后普通组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疗法配合胃癌根治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消化功能缺失的效果研究表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也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作者:张敏康;王丽双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