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硅水凝胶镜片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赵峰;刘洋;赵贵阳

关键词:翼状胬肉, 硅水凝胶镜片, 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评价硅水凝胶镜片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将在我院行翼状胬肉手术的40例病人(40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应用硅水凝胶镜片及传统加压包扎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角膜愈合情况、胬肉复发情况等3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硅水凝胶镜片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好于传统加压包扎组,且硅水凝胶镜片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硅水凝胶镜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不适,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法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3‰三乙胺水溶液(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0 min:40% A,5 min:50% A,21 min:67% A,25 min:100% A;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DAD检测器,检测波长 25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分别在10~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0),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2.7%(n=9),异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2%(n=9).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晓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的利弊.方法选取2013 -01~2013-09间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包皮环切术中分别采用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口出血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缝合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5±4.2)min;外部加压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3~38 min,平均(30.2±3.8)min.缝合包扎组术后当夜阴茎勃起引发伤口出血6 例,外部加压包扎组为3例.缝合包扎组3例因油纱条拆除时创口再次出血延期愈合,外部加压包扎组均7 d愈合.缝合包扎组创口因拆除油纱条时导致血痂脱落,少数患者创口延期愈合,且美观度欠佳,外部加压包扎组术后创口均平整愈合,创口对合良好、美观.结论 包皮环切术中采用油纱条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美观、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涛;王鹏;朱广斌;于忠浩;陈国强;蒋东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影响面神经麻痹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变部位、治疗与疗效的关系,为提高防治面神经麻痹的理论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运用药物、理疗、针刺及自我按摩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3周内32例患者痊愈,6周内10例痊愈,3个月内5例痊愈,4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 面神经麻痹经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与病因、病变部位、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高金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锁定螺钉治疗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应用锁定螺钉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2-09~2013-03间共收治桡骨头骨折病人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2~53岁.MasonⅡ型9例,Ⅲ型6例,其中摔伤12例,车祸伤3例.对这15例病人使用锁定螺钉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通过随访观察并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判断疗效: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手术前总分为34.37分,手术后总分为81.15分.结论 应用锁定螺钉治疗桡骨头骨折可以起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范筱;李涵;侯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式管理的研究

    目的 观察医学微生物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管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查采用开放式管理法和单制纸封条式管理法的医学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各348个值班次的空气培养皿、物表监测皿、消毒试剂监测皿的检查情况,对比两组培养皿的完好率及监测结果达标率.结果 单制纸封条式管理组的空气培养皿、物表监测皿、消毒试剂监测皿的完好率及监测结果达标率高于开放式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微生物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培养皿单制纸封条管理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规范了医院感染管理,而且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王靖;刘胜英;徐喜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脊痛消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脊痛消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脊痛消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组均连用30 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停药后疾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眩晕、颈肩痛、日常生活与工作评分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评分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理与社会适应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P<0.05),且复发率低.结论 脊痛消胶囊组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降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郭学泉;王宏志;高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结合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Kupperman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 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SH和LH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E2、FSH和LH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疗法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岩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青光眼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段青昀;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超定位经会阴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 讨论B超定位下经会阴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147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口服前列腺药物治疗,治疗组67例采用B超定位下经会阴注射抗生素、解痉药物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8例(10.00%),显效:12例(15.00%),有效25例(31.25%)、无效35例(43.75%);治疗组:治愈20例(29.85%),显效:35例(52.23%),有效10例(14.93%)、无效2例(2.99%).结论 B超定位下经会阴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晓晖;王洪杰;王贵平;杨振涛;王百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期间动静脉的血气变化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期间患者动静脉血气改变情况.方法 对心跳骤停且CPR成功的13例患者,采用简易呼吸机联合气管插管法进行急救,由专人监测心脏骤停前12 h、CPR开始后5 min和(或)30 min及CPR成功1 h后的动静脉血气改变情况.结果动脉血CPR期间pH值、BE先升高再下降(P=0.01),静脉血先下降后升高(P=0.01),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PCO2先下降再上升(P=0.02),静脉血先升高再下降(P=0.00),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静脉血CPR期间PO2均先下降后升高(P=0.00;P=0.00),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静脉血HCO-3 CPR期间先升高后下降(P=0.03;P=0.02),但动脉血波动幅度大于静脉血.结论 CPR期间实施有效的肺泡通气技术,尽早恢复机体组织血供是纠正酸碱紊乱的根本方法.正确进行血气监测,合理使用NaHCO3,或使用不产生CO2的纠酸剂,有利于提高CPR的成功率.

    作者:吴宗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典型川崎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不典型川崎病的病例中,口唇干红和球结膜充血为常见症状,而皮疹、淋巴结肿大和手足硬性水肿、脱皮为少见症状.实验室检查在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结论 在发热>5 d的患儿中,应根据川崎病面容和实验室检查对不典型川崎病做出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少冠脉损害的发生.

    作者:陈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8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利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及抗痨治疗,观察血糖、痰抗酸杆菌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复发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效者20例(占25.0%)、水平一般者48例(占60.0%)、无效者12例(占15.0%),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85.0%.血糖控制水平对痰抗酸杆菌涂片转阴率和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血糖控制水平理想者的转阴率高,达到84.6%,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85.0%;血糖控制水平一般者的转阴率为72.7%,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75.0%;血糖控制水平差者的转阴率低,仅达到40.0%,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33.3%.随访1年有7例患者肺结核复发.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控制血糖是治疗关键.

    作者:蔡瑞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06~2012-06间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9.3%(46/58);术前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2%(34/39);术前MRI和MRCP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8%;血清CA19-9及CEA阳性率分别为71.8%(28/39)和61.5%(24/39).根据TNM分期标准,本组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29例.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3例Ⅰ期患者获长期生存.1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率为31%.58例病人中有4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7.6%.其中随访的6例Ⅱ期患者及3例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3年;3例Ⅱ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3例Ⅳ期患者术后分别生存16个月、20个月、21个月.结论 术前影像学的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志伟;朱大勇;陈杨;毛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状腺全切术后预防性补钙对患者甲状旁腺素及血钙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预防性补钙对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2-01~2013-01间行甲状腺全切术患者1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补钙组(A组)和对照组(B组),再根据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为A1(≥8 pg/mL)、A2(<8 pg/mL)、B1(≥8 pg/mL)、B2(<8 pg/mL)4组,对比各组患者30 d内低血钙的发生率及患者PTH水平.结果 经30 d观察,发现B组低血钙发生率高于A组(χ2=11.622,P=0.001),其中A1组与B1组比较、A2组与B2组比较,发生低血钙几率均降低.同时A组患者甲状旁腺恢复速度优于B组,A1组术后3 d开始PTH恢复速度优于B1组,术后30 d即恢复正常水平.A2组患者术后7 d开始PTH恢复速度优于B2组.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预防性补钙,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甲状旁腺功能及预防低血钙的发生.

    作者:林景能;李江波;刘佳;梁月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9~2012年湖北省武穴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穴市2009~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及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合理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2012年间武穴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76例,年平均发病率36.48/10万,2009~2012年间分别报告129例、191例、278例、37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74/10万、27.65/10万、43.15/10万、57.98/10万,年发病率逐年上升,4~7月为发病高峰,8月份回到较低水平,2011和2012这两年的10~12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发病人群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83%(828/976);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占98.05%(957/976),无死亡病例.2009~2012间手足口病病原体均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中71型(EV71)占46.88%,Cox16和其他肠道病毒有一定的感染比例.结论 2009~2012间武穴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强度逐年升高,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病原学以EV71型为主,应关注流行高峰季节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作者:钟林峰;陈耀坤;兰季青;王英;甘泽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硅水凝胶镜片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硅水凝胶镜片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将在我院行翼状胬肉手术的40例病人(40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应用硅水凝胶镜片及传统加压包扎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角膜愈合情况、胬肉复发情况等3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硅水凝胶镜片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好于传统加压包扎组,且硅水凝胶镜片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硅水凝胶镜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不适,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峰;刘洋;赵贵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方法在传统的20学时理论验证性实验教学基础之上,新增加11学时设计性实验.结果 有96.7%的学生接受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结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春梅;唐华;陈蓉;王顺蓉;邹平;黄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例冠心病患者脉图观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脉图的观察研究,促进冠心病中医脉诊的客观化发展,并进一步从病因、病机等多层面来研究脉搏机制.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脉图测定,分析各组的脉形特点、脉图参数变化规律.结果 60例冠心病患者脉形以弦脉、结代脉、沉脉为多见,脉图参数变化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脉图资料与祖国医学中认识的胸痹心痛的脉象认识相符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脉图参数呈正相关.

    作者:李思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周围血管僵硬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测定血压及血管硬化主要指标为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了解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程度,分析对比在不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周围血管僵硬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了解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程度,如外周血管硬化明显或堵塞,则彩色多普勒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包括高血压高Hcy组(A组)、高血压正常Hcy组(B组)、正常血压高Hcy组(C组)、正常血压正常Hcy组(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组)比较明显升高,而且A组>C组>B组>D组>E组;而ABI水平则相反,A组<C组<B组<D组<E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则ABI则越低,反映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程度越严重.同样的baPWV水平A组<C组<B组<D组<E组,说明全身血管的僵硬度A组>C组>B组>D组>E组,血管弹性A组<C组<B组<D组<E组.代谢综合征组Hcy水平、ABI、baPWV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ABI、baPWV水平则越高,周围血管的僵硬度就越明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具有密切相关性,对患者疾病预防干预及临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林荣汉;何宗云;林燕辉;黎运西;马洪;林浩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

    功能性便秘按照罗马Ⅲ[1]标准被定义为排便费力,排便为块状或硬块,有排便不尽感,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排便少于3次/周,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近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杨润;吕楚;冯培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