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刘洪涛;王鹏;朱广斌;于忠浩;陈国强;蒋东非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 油纱条, 加压包扎
摘要: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的利弊.方法选取2013 -01~2013-09间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包皮环切术中分别采用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口出血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缝合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5±4.2)min;外部加压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3~38 min,平均(30.2±3.8)min.缝合包扎组术后当夜阴茎勃起引发伤口出血6 例,外部加压包扎组为3例.缝合包扎组3例因油纱条拆除时创口再次出血延期愈合,外部加压包扎组均7 d愈合.缝合包扎组创口因拆除油纱条时导致血痂脱落,少数患者创口延期愈合,且美观度欠佳,外部加压包扎组术后创口均平整愈合,创口对合良好、美观.结论 包皮环切术中采用油纱条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美观、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实时采集的患者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总结采用锥形束CT对肺癌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靶区与正常组织物理学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科2012-09~2013-07间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进行治疗的患者35例,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获得LR(左右)、SI(头足)、AP(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并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误差在肺癌放疗中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在X、Y、Z 3个方向误差≤3 mm的次数较调整前高,分别为76、67、50次;所有患者在剂量35~40 Gy时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治疗肺癌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缩小靶区肿瘤.

    作者:周士忠;季斌;许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口腔专科社区门诊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口腔专科社区门诊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口腔门诊特点,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分工,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口腔专科门诊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器械药品因素、环境设备因素、特殊患者人群因素等.结论健全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学慧;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影响面神经麻痹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变部位、治疗与疗效的关系,为提高防治面神经麻痹的理论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运用药物、理疗、针刺及自我按摩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3周内32例患者痊愈,6周内10例痊愈,3个月内5例痊愈,4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 面神经麻痹经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与病因、病变部位、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高金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青光眼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段青昀;尹志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方法在传统的20学时理论验证性实验教学基础之上,新增加11学时设计性实验.结果 有96.7%的学生接受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结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春梅;唐华;陈蓉;王顺蓉;邹平;黄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计划分娩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34周以上胎膜早破孕妇的干预时机.方法 对2010-01-01~2011-12-31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604例妊娠晚期(孕周≥34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的不同时间分为4组:1组为破膜后0~12 h自然临产孕妇169例;2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孕妇136例;3组为破膜0~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24例;4组为破膜12~24 h及部分破膜超过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75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破膜至分娩时间的关系.结果 (1)604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24 h内临床未干预的共305例,占50.5%.未干预者中169例在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占28.0%,剖宫产率19.5%(33/169);136例于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占22.5%,剖宫产率22.8%(31/136);175例破膜后12~24 h及部分超过24 h仍未临产,占29.0%,剖宫产率为69.7%(122/175).(2)604例孕妇中破膜12 h、24 h行缩宫素引产者共299例(49.5%).破膜0~12 h缩宫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50.7%(63/124)、宫内感染率6.5%(8/124)、产褥病率6.5%(8/124)及围产儿病率0.8%(1/124)均低于破膜24 h缩宫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69.7%(122/175)、宫内感染率22.7%(40/175)、产褥病率19.8%(35/175)及围产儿病率4.0%(7/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发生率1.0%(1/98)和4.0%(7/17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12 h内自然临产率高,结局良好,故临床不必干预.破膜超过12 h仍未临产者,应积极引产.若胎膜早破超过24 h再引产,可能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志梅;张琚芳;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ICU住院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57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真菌的种类、感染的分布以及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常见,占57.89%,而真菌种类以白色念珠菌为常见,占52.63%.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41例(71.93%)感染得到控制,病情好转后出院,8例(14.04%)原发病加重而发生死亡.结论 免疫功能低下、意识障碍、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应用等均和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相关,根据上述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伟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进展

    目的 总结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现状及新进展.方法 选择中外主要医学数据库检索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全身化疗仍是老年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更佳的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方案.

    作者:宋爱英;王建民;唐寅;邹春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磁共振DWI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DWI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PCA及20例BPH患者的磁共振DWI及ADC(表现扩散系数)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序列、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且均行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PCA和BPH.结果 在DWI图上,PCA表现为高信号,BPH表现为低信号;在ADC图上,PCA表现为低信号,BPH表现为高信号,PCA的ADC值明显低于BPH.结论 PCA和BPH在DWI图及ADC表现上具有重要信号差异,DWI结合ADC对鉴别诊断PCA和BPH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典型川崎病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不典型川崎病的病例中,口唇干红和球结膜充血为常见症状,而皮疹、淋巴结肿大和手足硬性水肿、脱皮为少见症状.实验室检查在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结论 在发热>5 d的患儿中,应根据川崎病面容和实验室检查对不典型川崎病做出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少冠脉损害的发生.

    作者:陈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RP-HPLC法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3‰三乙胺水溶液(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0 min:40% A,5 min:50% A,21 min:67% A,25 min:100% A;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DAD检测器,检测波长 25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分别在10~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0),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2.7%(n=9),异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2%(n=9).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晓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PP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PPH的相关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40例发生PPH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将40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止血方法,观察组行B-lynch缝合术,观察两组孕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详细记录二次手术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产妇二次手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5%、10%和5%,而观察组孕产妇均未发生此类状况.经多因素分析,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等因素与PPH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 B-lynch缝合术治疗PPH,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4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给予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6-10~2012-10间收治的44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中41例治愈,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胆瘘,经引流管引流4 d后治愈.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给予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余结水;龙得田;郑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目的 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研究.方法 选我院自2010~2012年间收治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自同期我院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正常人共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DISC1中2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体位点使用基因分型芯片进行分型,探究患者疾病与多态性之间的联系.结果 两组精神指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DISC1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张耀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Apel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pel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初诊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Apelin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Apel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随着T分期及临床分期的提高,鼻咽癌组织中Apelin表达显著升高(P<0.05);Apelin表达随着鼻咽癌患者的N分期提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 Apelin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检测Apelin的表达对于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仍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闫茂生;徐钢;吴事海;杨东;李先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09~2012年湖北省武穴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穴市2009~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及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合理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2012年间武穴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76例,年平均发病率36.48/10万,2009~2012年间分别报告129例、191例、278例、37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74/10万、27.65/10万、43.15/10万、57.98/10万,年发病率逐年上升,4~7月为发病高峰,8月份回到较低水平,2011和2012这两年的10~12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发病人群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83%(828/976);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占98.05%(957/976),无死亡病例.2009~2012间手足口病病原体均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中71型(EV71)占46.88%,Cox16和其他肠道病毒有一定的感染比例.结论 2009~2012间武穴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强度逐年升高,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病原学以EV71型为主,应关注流行高峰季节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作者:钟林峰;陈耀坤;兰季青;王英;甘泽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期间动静脉的血气变化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期间患者动静脉血气改变情况.方法 对心跳骤停且CPR成功的13例患者,采用简易呼吸机联合气管插管法进行急救,由专人监测心脏骤停前12 h、CPR开始后5 min和(或)30 min及CPR成功1 h后的动静脉血气改变情况.结果动脉血CPR期间pH值、BE先升高再下降(P=0.01),静脉血先下降后升高(P=0.01),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PCO2先下降再上升(P=0.02),静脉血先升高再下降(P=0.00),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静脉血CPR期间PO2均先下降后升高(P=0.00;P=0.00),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静脉血HCO-3 CPR期间先升高后下降(P=0.03;P=0.02),但动脉血波动幅度大于静脉血.结论 CPR期间实施有效的肺泡通气技术,尽早恢复机体组织血供是纠正酸碱紊乱的根本方法.正确进行血气监测,合理使用NaHCO3,或使用不产生CO2的纠酸剂,有利于提高CPR的成功率.

    作者:吴宗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硬膜外麻醉管与硅胶软管在泪小管断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置入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后再行吻合手术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 -06~2013-06间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共60例(60眼).A组32例单路置入硬膜外麻醉管,B组28例双路置入硅胶软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A组治愈28例,好转2例,未愈2例;B组治愈24例,好转2例,未愈2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 泪小管吻合手术单路置入硬膜外麻醉管或双路置入硅胶软管都可以有效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两者各有优缺点.但双路置入泪道置入硅胶软管更舒适,并发症更少.

    作者:韩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无抽搐电休克患者运动发作时间比较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对运动发作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患者分为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两组分别接受异丙酚、依托咪酯麻醉,全程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电图.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注射痛、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情况评定副作用,患者运动发作时间由治疗仪自动给出.结果 异丙酚组癫痫发作时间(32.97±5.32 s)较依托咪酯组短(45.84±7.25 s),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41.03±6.11 s;52.01±3.12 s,P>0.05)、意识恢复时间(8.32±1.21 min;7.78±1.43 min,P>0.05)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依托咪酯组患者谵妄躁动(32.5%)、注射痛(23%)和术后恶心呕吐(31%)的发生率较异丙酚组(9.2%、6%、11%)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丙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依托咪酯组,尽管异丙酚组癫痫发作时间较依托咪酯组短,但不影响MECT的治疗效果.

    作者:邹德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网织红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以下简称XT-2000i法)与显微镜法网织红细胞(Ret)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100例患者Ret进行分类计数,XT-2000i法分为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和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显微镜法分为Ⅰ~Ⅳ4型,即丝球型、网型、破网型及点粒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T-2000i法检测的HFR、MFR及LFR,与显微镜法检测的I型、Ⅱ型及Ⅲ~Ⅳ型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相关性良好.结论 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血液分析仪有操作方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与显微镜法联合使用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