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结水;龙得田;郑祺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PP1组(脉压≤40 mmHg)、PP2组(脉压40 mmHg~60 mmHg)、PP3组(脉压≥60 mmHg),另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RP、UA和T-BIL水平.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CRP、UA、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组间CRP、UA、T-BIL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脉压与CRP、UA水平正相关,与T-BIL水平负相关.结论 CRP、UA和T-BIL水平与脉压密切相关,3者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机体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可评估高血压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代晓明;刘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一起急性职业性甲醇中毒的可能原因,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供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相关临床症状,经多方会诊后诊断为甲醇作业接触反应.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车间通风不畅导致甲醇浓度急剧上升而引起的群体性急性职业性甲醇接触反应事故.
作者:谭庆平;邱训军;刘诚;黄志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功能性便秘按照罗马Ⅲ[1]标准被定义为排便费力,排便为块状或硬块,有排便不尽感,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排便少于3次/周,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近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杨润;吕楚;冯培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脊痛消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脊痛消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组均连用30 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停药后疾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眩晕、颈肩痛、日常生活与工作评分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评分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理与社会适应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P<0.05),且复发率低.结论 脊痛消胶囊组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降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郭学泉;王宏志;高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脉图的观察研究,促进冠心病中医脉诊的客观化发展,并进一步从病因、病机等多层面来研究脉搏机制.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脉图测定,分析各组的脉形特点、脉图参数变化规律.结果 60例冠心病患者脉形以弦脉、结代脉、沉脉为多见,脉图参数变化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脉图资料与祖国医学中认识的胸痹心痛的脉象认识相符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脉图参数呈正相关.
作者:李思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肥胖与非肥胖、青春期和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85例PCOS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PCOS患者55例(BMI≥25 kg/m2),非肥胖PCOS患者30例(BMI<25 kg/m2);按年龄分为青春期PCOS患者41例(年龄14~19岁),育龄期PCOS患者44例(年龄20~32岁);所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检测.结果 (1)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空腹胰岛素(INS0h)、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HOMA-IR),空腹血糖(BG0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升高,葡萄糖耐量程度更重(IGT),血脂(TC、TG、LDL、Apo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青春期组相比,育龄期组AUCG及血脂更高,IGT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期和青春期PCOS患者均存在代谢紊乱,肥胖是PCOS发生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肥胖的PCOS患者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娜;柯国女;杨媛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对运动发作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患者分为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两组分别接受异丙酚、依托咪酯麻醉,全程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电图.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注射痛、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发生情况评定副作用,患者运动发作时间由治疗仪自动给出.结果 异丙酚组癫痫发作时间(32.97±5.32 s)较依托咪酯组短(45.84±7.25 s),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41.03±6.11 s;52.01±3.12 s,P>0.05)、意识恢复时间(8.32±1.21 min;7.78±1.43 min,P>0.05)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依托咪酯组患者谵妄躁动(32.5%)、注射痛(23%)和术后恶心呕吐(31%)的发生率较异丙酚组(9.2%、6%、11%)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丙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依托咪酯组,尽管异丙酚组癫痫发作时间较依托咪酯组短,但不影响MECT的治疗效果.
作者:邹德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置入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后再行吻合手术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 -06~2013-06间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共60例(60眼).A组32例单路置入硬膜外麻醉管,B组28例双路置入硅胶软管.3个月后拔管,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A组治愈28例,好转2例,未愈2例;B组治愈24例,好转2例,未愈2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 泪小管吻合手术单路置入硬膜外麻醉管或双路置入硅胶软管都可以有效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两者各有优缺点.但双路置入泪道置入硅胶软管更舒适,并发症更少.
作者:韩宝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加替沙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02~2013-03间收治的76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8例.实验组接受加替沙星序贯治疗,对照组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5%与68.4%,χ2=5.067 P=0.024);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咳嗽消失时间、平均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5.8% vs 23.7%,χ2=0.748 P=0.387).结论加替沙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宋军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武穴市2009~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及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合理有效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2012年间武穴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76例,年平均发病率36.48/10万,2009~2012年间分别报告129例、191例、278例、378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74/10万、27.65/10万、43.15/10万、57.98/10万,年发病率逐年上升,4~7月为发病高峰,8月份回到较低水平,2011和2012这两年的10~12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发病人群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83%(828/976);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占98.05%(957/976),无死亡病例.2009~2012间手足口病病原体均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中71型(EV71)占46.88%,Cox16和其他肠道病毒有一定的感染比例.结论 2009~2012间武穴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强度逐年升高,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病原学以EV71型为主,应关注流行高峰季节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案,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作者:钟林峰;陈耀坤;兰季青;王英;甘泽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红光照射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05~2012-05间经我科确诊为带状疱疹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光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皮肤专科护理及伐昔洛韦等药物治疗,红光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4.1%,红光治疗组总有效率87.2%,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39,P=0.007<0.05; χ2=5.64,P=0.018<0.05).对照组平均止疱时间(3.5±1.5)d,结痂时间(4.1±1.0)d,疼痛基本缓解时间(7.5±1.7)d,痊愈时间(12.2±1.5)d;红光治疗组平均止疱时间(2.0±0.9)d,结痂时间(3.3±1.5)d,疼痛基本缓解时间(5.0±1.2)d,痊愈时间(8.4±2.3)d.两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016,t=2.879,t=7.45,t=8.703,P=0.000<0.05),即红光治疗组在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和快速减轻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丽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06~2012-06间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9.3%(46/58);术前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2%(34/39);术前MRI和MRCP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8%;血清CA19-9及CEA阳性率分别为71.8%(28/39)和61.5%(24/39).根据TNM分期标准,本组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7例,Ⅳ期29例.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3例Ⅰ期患者获长期生存.1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率为31%.58例病人中有4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7.6%.其中随访的6例Ⅱ期患者及3例Ⅲ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3年;3例Ⅱ期患者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3例Ⅳ期患者术后分别生存16个月、20个月、21个月.结论 术前影像学的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志伟;朱大勇;陈杨;毛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中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的利弊.方法选取2013 -01~2013-09间我院收治的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包皮环切术中分别采用油纱条缝合包扎与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口出血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缝合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5~40 min,平均(32.5±4.2)min;外部加压包扎组手术时间为23~38 min,平均(30.2±3.8)min.缝合包扎组术后当夜阴茎勃起引发伤口出血6 例,外部加压包扎组为3例.缝合包扎组3例因油纱条拆除时创口再次出血延期愈合,外部加压包扎组均7 d愈合.缝合包扎组创口因拆除油纱条时导致血痂脱落,少数患者创口延期愈合,且美观度欠佳,外部加压包扎组术后创口均平整愈合,创口对合良好、美观.结论 包皮环切术中采用油纱条外部加压包扎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美观、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涛;王鹏;朱广斌;于忠浩;陈国强;蒋东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术前经头颅CT定位,明确穿刺进针点,选择血肿大直径方向穿刺,注意避开血管和功能区.首次抽吸出血肿总量的65%~75%为佳,合并破入脑室者行侧脑室引流术效果更好.复查头颅CT后,经三通向引流管缓慢注入尿激酶达血肿腔溶解血肿,引流2~5 d,长不超过1周,血肿消除85%以上或残留血肿<10 mL即可拔引流管.结果 本组63例患者,其中存活60例,占95.2%,随访1~3个月,ADL(日常生活能力) Ⅰ级12例(19.0%),Ⅱ级21例(33.3%),Ⅲ级16例(25.4%),Ⅳ级9例(14.3%),V级2例(3.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具有不受技术条件限制、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有利于血肿引流、缩短病程、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包永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中老年VBI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0 g,3次/d,口服,联合盐酸川芎嗪1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B组50例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用15 d,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A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有效率(96%)明显高于B组(76%)(P<0.05),且治疗后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川芎嗪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急性发作,而且对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有明显改善作用,在治疗VBI性眩晕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口腔专科社区门诊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口腔门诊特点,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分工,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口腔专科门诊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器械药品因素、环境设备因素、特殊患者人群因素等.结论健全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学慧;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34周以上胎膜早破孕妇的干预时机.方法 对2010-01-01~2011-12-31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604例妊娠晚期(孕周≥34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的不同时间分为4组:1组为破膜后0~12 h自然临产孕妇169例;2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孕妇136例;3组为破膜0~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24例;4组为破膜12~24 h及部分破膜超过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75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破膜至分娩时间的关系.结果 (1)604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24 h内临床未干预的共305例,占50.5%.未干预者中169例在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占28.0%,剖宫产率19.5%(33/169);136例于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占22.5%,剖宫产率22.8%(31/136);175例破膜后12~24 h及部分超过24 h仍未临产,占29.0%,剖宫产率为69.7%(122/175).(2)604例孕妇中破膜12 h、24 h行缩宫素引产者共299例(49.5%).破膜0~12 h缩宫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50.7%(63/124)、宫内感染率6.5%(8/124)、产褥病率6.5%(8/124)及围产儿病率0.8%(1/124)均低于破膜24 h缩宫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69.7%(122/175)、宫内感染率22.7%(40/175)、产褥病率19.8%(35/175)及围产儿病率4.0%(7/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发生率1.0%(1/98)和4.0%(7/17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12 h内自然临产率高,结局良好,故临床不必干预.破膜超过12 h仍未临产者,应积极引产.若胎膜早破超过24 h再引产,可能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志梅;张琚芳;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生理学几乎所有的章节涉及的功能活动都能与临床专业课内容结合起来[1].如何使生理学教学更贴近临床专业课教学,是近年来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瓶颈和热点.对此,许多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但多数只局限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层面,如:在教学过程采用病例教学、讨论、启发、情境教学等等,而没有实现生理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生理基础的直接对接,导致存在:(1)学生在学习或完成生理学学习以后,对生理学理论所能分析的临床问题了解不够全面;(2)多数专业课的临床疾病与其生理学基础在教材内容组织形式上,对应关系不够明确.
作者:姚伟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止痛促愈汤配合微波理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止痛促愈汤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液熏洗联合微波理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止痛促愈汤联合微波理疗可明显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张雨秋;孙心悦;郭耀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门冬胰岛素与传统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截取我院2012-09~2013-03间收治的共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门冬胰岛素)及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两组均采取4次/d的胰岛素降糖强化方案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三餐前10 min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在晚上10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对照组在三餐前30 min内皮下注射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在晚上10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包括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能更安全地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张振关;卢燕红;陈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