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群体性急性甲醇中毒案例分析

谭庆平;邱训军;刘诚;黄志石

关键词:甲醇,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急性职业性甲醇中毒的可能原因,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供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相关临床症状,经多方会诊后诊断为甲醇作业接触反应.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车间通风不畅导致甲醇浓度急剧上升而引起的群体性急性职业性甲醇接触反应事故.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晶晶;李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1-02~2012-02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按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副作用发生频率、疗程完成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副作用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疗程完成情况、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语言沟通和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增强患者对各疗程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生理学与临床专业课紧密对接的创新实践

    生理学几乎所有的章节涉及的功能活动都能与临床专业课内容结合起来[1].如何使生理学教学更贴近临床专业课教学,是近年来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瓶颈和热点.对此,许多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但多数只局限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层面,如:在教学过程采用病例教学、讨论、启发、情境教学等等,而没有实现生理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生理基础的直接对接,导致存在:(1)学生在学习或完成生理学学习以后,对生理学理论所能分析的临床问题了解不够全面;(2)多数专业课的临床疾病与其生理学基础在教材内容组织形式上,对应关系不够明确.

    作者:姚伟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目的 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研究.方法 选我院自2010~2012年间收治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自同期我院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正常人共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DISC1中2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体位点使用基因分型芯片进行分型,探究患者疾病与多态性之间的联系.结果 两组精神指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DISC1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张耀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硅水凝胶镜片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硅水凝胶镜片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将在我院行翼状胬肉手术的40例病人(40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应用硅水凝胶镜片及传统加压包扎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角膜愈合情况、胬肉复发情况等3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硅水凝胶镜片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好于传统加压包扎组,且硅水凝胶镜片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硅水凝胶镜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不适,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峰;刘洋;赵贵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梅毒血清学检测适宜方法的探讨

    目的 对比评估梅毒血清学检测的3种常用试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以提高阳性标本的正确检出率,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选择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TP-CMIA)、梅毒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 (TP-CGEIA)3种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分别对我院2011~2012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共501份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3种方法均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TPPA)为标准对照试验,评价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P-CMIA灵敏度好,与其他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3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测常用的3种特异性的方法各有优势,TP-CMIA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集中了胶体金法和ELISA法的优势,且自动化水平较高,简单快速准确,是门诊单个或批量样本检测的首选方法,推荐临床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提高检出率和特异性.

    作者:吴春颖;刘巍;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期间动静脉的血气变化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期间患者动静脉血气改变情况.方法 对心跳骤停且CPR成功的13例患者,采用简易呼吸机联合气管插管法进行急救,由专人监测心脏骤停前12 h、CPR开始后5 min和(或)30 min及CPR成功1 h后的动静脉血气改变情况.结果动脉血CPR期间pH值、BE先升高再下降(P=0.01),静脉血先下降后升高(P=0.01),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PCO2先下降再上升(P=0.02),静脉血先升高再下降(P=0.00),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静脉血CPR期间PO2均先下降后升高(P=0.00;P=0.00),CPR成功后1 h恢复至心跳停搏前水平;动脉血、静脉血HCO-3 CPR期间先升高后下降(P=0.03;P=0.02),但动脉血波动幅度大于静脉血.结论 CPR期间实施有效的肺泡通气技术,尽早恢复机体组织血供是纠正酸碱紊乱的根本方法.正确进行血气监测,合理使用NaHCO3,或使用不产生CO2的纠酸剂,有利于提高CPR的成功率.

    作者:吴宗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网织红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以下简称XT-2000i法)与显微镜法网织红细胞(Ret)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100例患者Ret进行分类计数,XT-2000i法分为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和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显微镜法分为Ⅰ~Ⅳ4型,即丝球型、网型、破网型及点粒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T-2000i法检测的HFR、MFR及LFR,与显微镜法检测的I型、Ⅱ型及Ⅲ~Ⅳ型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相关性良好.结论 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血液分析仪有操作方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与显微镜法联合使用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雌、孕激素受体及癌基因C-erbB-2在150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指导临床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及其预后的判断.方法 本研究收集1999~2010年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C-erbB-2抗体.结果 其中60例ER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后,ER、PR阳性、C-erbB-2阴性者5年存活率为73.3%(22/30)、复发率为4.5%(1/22),ER、PR阳性,C-erbB-2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36.8%(7/19)、复发率为42.9%(3/7),ER阳性、PR阴性、C-erbB-2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63.6%(7/11)、复发率为20.0%(1/5),60例经内分泌治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0.0%,总复发率为14.7%.结论 通过联合检测ER、PR、C-erbB-2基因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术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董亚文;孙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的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方法在传统的20学时理论验证性实验教学基础之上,新增加11学时设计性实验.结果 有96.7%的学生接受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结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春梅;唐华;陈蓉;王顺蓉;邹平;黄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进展

    目的 总结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现状及新进展.方法 选择中外主要医学数据库检索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全身化疗仍是老年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更佳的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方案.

    作者:宋爱英;王建民;唐寅;邹春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止痛促愈汤联合微波理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止痛促愈汤配合微波理疗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止痛促愈汤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液熏洗联合微波理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止痛促愈汤联合微波理疗可明显促进痔疮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张雨秋;孙心悦;郭耀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超定位经会阴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 讨论B超定位下经会阴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147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口服前列腺药物治疗,治疗组67例采用B超定位下经会阴注射抗生素、解痉药物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8例(10.00%),显效:12例(15.00%),有效25例(31.25%)、无效35例(43.75%);治疗组:治愈20例(29.85%),显效:35例(52.23%),有效10例(14.93%)、无效2例(2.99%).结论 B超定位下经会阴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晓晖;王洪杰;王贵平;杨振涛;王百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实时采集的患者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总结采用锥形束CT对肺癌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靶区与正常组织物理学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科2012-09~2013-07间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进行治疗的患者35例,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获得LR(左右)、SI(头足)、AP(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并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误差在肺癌放疗中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在X、Y、Z 3个方向误差≤3 mm的次数较调整前高,分别为76、67、50次;所有患者在剂量35~40 Gy时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治疗肺癌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缩小靶区肿瘤.

    作者:周士忠;季斌;许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

    功能性便秘按照罗马Ⅲ[1]标准被定义为排便费力,排便为块状或硬块,有排便不尽感,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排便少于3次/周,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近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杨润;吕楚;冯培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计划分娩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34周以上胎膜早破孕妇的干预时机.方法 对2010-01-01~2011-12-31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604例妊娠晚期(孕周≥34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的不同时间分为4组:1组为破膜后0~12 h自然临产孕妇169例;2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孕妇136例;3组为破膜0~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24例;4组为破膜12~24 h及部分破膜超过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孕妇175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破膜至分娩时间的关系.结果 (1)604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24 h内临床未干预的共305例,占50.5%.未干预者中169例在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占28.0%,剖宫产率19.5%(33/169);136例于破膜12~24 h自然临产,占22.5%,剖宫产率22.8%(31/136);175例破膜后12~24 h及部分超过24 h仍未临产,占29.0%,剖宫产率为69.7%(122/175).(2)604例孕妇中破膜12 h、24 h行缩宫素引产者共299例(49.5%).破膜0~12 h缩宫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50.7%(63/124)、宫内感染率6.5%(8/124)、产褥病率6.5%(8/124)及围产儿病率0.8%(1/124)均低于破膜24 h缩宫素引产组的剖宫产率69.7%(122/175)、宫内感染率22.7%(40/175)、产褥病率19.8%(35/175)及围产儿病率4.0%(7/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产后出血发生率1.0%(1/98)和4.0%(7/17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12 h内自然临产率高,结局良好,故临床不必干预.破膜超过12 h仍未临产者,应积极引产.若胎膜早破超过24 h再引产,可能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志梅;张琚芳;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4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给予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6-10~2012-10间收治的44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中41例治愈,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胆瘘,经引流管引流4 d后治愈.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给予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余结水;龙得田;郑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结合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Kupperman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 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SH和LH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E2、FSH和LH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疗法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岩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影响面神经麻痹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变部位、治疗与疗效的关系,为提高防治面神经麻痹的理论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运用药物、理疗、针刺及自我按摩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3周内32例患者痊愈,6周内10例痊愈,3个月内5例痊愈,4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 面神经麻痹经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与病因、病变部位、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高金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监测脓毒症患者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cTnI在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按照cTnI的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cTnI>0.16 ng/mL)112例和cTnI正常组(cTnI<0.16 ng/mL)47例.分别测定患者入院24 h、入院48 h、第7 d血清cTnI水平,并同时给予APECHEⅡ评分,比较机械通气使用率、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28 d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使用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升高组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均高于cTnI正常组(P<0.05).cTnI升高组患者cTnI的浓度与对应的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患者入院24 h、入院后48 h和入院后第7 d,cTnI升高组的APECHEⅡ评分,ICU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8 d生存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TnI的测定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病情判断,并且对疾病的预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杨;寿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