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临床表达意义分析

张瑜;金建军;白艳丽;朱晶晶;田笑笑

关键词:Hh信号通路, 大肠癌, Sufu蛋白, Glil蛋白
摘要:目的 分析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大肠癌患者共120例;大肠腺瘤共100例;大肠正常的黏膜标本选取同期在消化内镜下的活检样本,共10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h的信号通路内Glil与SuFu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的组织标本内SuFu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和年龄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与SuFu表达显著相关(P<0.05);正常大肠黏膜内Glil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内Glil表达率略低于大肠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年龄、发病部位和临床分期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浸润深度与Glil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疾病进展中有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参与,患者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与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可能有联系.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血清TNF-α、IL-6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探讨癌症患者炎症反应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65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人员的血清TNF-α、IL-6水平和凝血指标,分析癌症患者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各个时期的观察组(P均<0.05).对照组FIB、DD浓度显著低于各个时期的观察组(P均<0.05);对照组APTT、PLT水平显著高于各个时期的观察组(P均<0.05);对照组PT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Ⅲ、Ⅳ期(P均<0.05),但与观察组Ⅰ、Ⅱ期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TNF-α水平与APTT、PLT呈负相关(γ=-0.963,P=0.009;γ=-0.963,P=0.009),TNF-α与PT、FIB、DD呈正相关(γ=0.940,P=0.017;γ=0.996,P=0.000;γ=0.987,P =0.002).血清IL-6水平与APTT、PLT呈负相关(γ=-0.986,P=0.002;γ=-0.993,P=0.001),IL-6与FIB、DD呈正相关(γ=0.979,P=0.004;γ =0.993,P=0.001),IL-6与PT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反应加剧,并且其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少昆;安生花;郭凤龙;崔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82%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38.18%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显示,58.18%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41.82%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4.12%,在深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1.30%,不同肌层的诊断准确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申健;王燕;王桃英;王煜;杜苗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临床表达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大肠癌患者共120例;大肠腺瘤共100例;大肠正常的黏膜标本选取同期在消化内镜下的活检样本,共10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h的信号通路内Glil与SuFu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的组织标本内SuFu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和年龄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与SuFu表达显著相关(P<0.05);正常大肠黏膜内Glil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内Glil表达率略低于大肠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年龄、发病部位和临床分期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浸润深度与Glil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疾病进展中有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参与,患者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与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可能有联系.

    作者:张瑜;金建军;白艳丽;朱晶晶;田笑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对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围术期房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围术期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71例男性老年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及自控静脉镇痛,B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手术指标、围术期(术中及术后)房颤发生情况、术后24h及48 h的VAS评分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2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术期房颤总发生率及术后24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是一种适合老年男性肺癌患者的麻醉及镇痛方式.

    作者:程太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AAR)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ROC曲线分析AAR预测肿瘤复发的佳界值,根据AAR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AR组(AAR≥1)、低AAR组(AAR <1).采用x2检验分析AA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诊断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AAR佳界值为1;AAR≥1跟肝硬化显著相关(P<0.05);高AAR组的1、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AAR组;AAR≥1、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AAR≥1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AR≥1的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

    作者:王翊凯;毕新宇;赵宏;李智宇;赵建军;蔡建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中枢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全中枢放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29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全中枢放射治疗,其中生殖细胞瘤22例,髓母细胞瘤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中枢放射和肿瘤局部推量.全中枢放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至中位剂量34.2 Gy(30.60~40.0 Gy),19例采用常规放射缩野对肿瘤原发灶追加剂量中位剂量20 Gy(10.8 ~22.0Gy),总剂量至中位54.2 Gy(48.6 ~56.0 Gy),另10例行头部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肿瘤周边剂量为50%等剂量线11.5 Gy(9.0~ 17.0 Gy).结果 28例患者完成全中枢放疗,只有1例因重度骨髓抑制放弃全中枢放疗改为瘤床区放疗,1例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全中枢放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为79.3%(23例),手术治疗具有降低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的趋势(P=0.082),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脑水肿发生率为66.7%,而单纯放射治疗其发生率为92.8%.而年龄、性别、病理与放射性脑水肿无相关性.全中枢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脑水肿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各项综合措施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 放射性脑水肿是全中枢放射的常见不良反应,无手术治疗的患者是放射性脑水肿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放射性脑水肿可以保证全中枢放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孔瑜;黄颖;白永瑞;吴峥;赵新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Ⅰ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7Ⅰ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65例MOJ患者均接受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Ⅰ粒子条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根据有无梗阻及存活情况将疗效分为有效与无效,对有效与无效患者的年龄、性别、梗阻部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术前有无胆道感染、引流方式、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术后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黄疸症状与体征逐渐缓解,围手术期无急性肝功能损害、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10个月内再次梗阻的总发生率为23.1%,有效率为70.8%,无效率为29.2%.有效与无效患者在引流方式、胆道感染、Child-Pugh评分、TBIL、肌酐(Cr)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梗阻部位、血红蛋白(HGB)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胆道感染、Child-Pugh评分≥11分及Cr≥115 μmol/L.结论 胆道支架联合125Ⅰ粒子条植入是1种治疗MOJ的可行方法,术前加强抗感染、护肝治疗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对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

    作者:陈先社;韩登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纳米炭示踪肢端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纳米炭示踪肢端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肢端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的患者,Breslow厚度均>1 mm或原发灶术后病理T分期T2~4.采用区域影像学提示无淋巴结肿大和有淋巴结肿大,分为前哨淋巴结冰冻活检组和直接清扫组.纳米炭淋巴示踪组患者在距肿瘤周缘0.5 ~1.0cm处选择3、6、9或12点处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度,分析前哨淋巴示踪与区域淋巴结清扫重要意义.结果 共收集35例患者,其中前哨淋巴示踪冰冻活检组19例,3例前哨淋巴结阳性,阳性率15.8%;直接清扫组16例,14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反应性增生.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肢端及皮肤黑色素瘤中是一种可靠的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游小龙;陈雯;柴国生;胡崇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疗效(87.3%)显著高于对照组(70.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及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宫旁浸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邢燕;刘莉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炎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cNHL)患者应用化疗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92例B-cNHL患者中可能影响IP发生的各种临床因素,以明确引起I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1例B-cNHL患者发生了IP,总发生率为11.96%;单用化疗药物组共41例,其中1例发生IP,发生率为2.44%;RTX联合化疗药物组共51例,其中10例发生IP,发生率为19.61%.分析发现只有化疗联合RTX这一治疗方案是影响I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0R=9.613).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化疗联合RTX组和单用化疗药物组IP的发病率,发现前组IP的发生率高于后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1).结论 化疗药物联合RTX方案是B-cNHL治疗相关I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在应用该方案过程中应提高警惕.

    作者:赵佳丽;彭玉娜;谭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右美托嘧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目的 评估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镇痛作用以及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 收集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采取单盲法进行患者选择,将50例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10 min给予相同剂量的右美托嘧啶和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清理腋窝淋巴结时发生疼痛的情况.结果 在T3~T8实验组患者的SBP、DBP和MAP明显低于对照组,T2阶段至T8阶段HR实验组显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HR、SBP、DBP和MAP值的变化幅度变小,对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且明显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结论 右美托嘧啶是1种新型的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运用具有良好的镇痛与镇静效果,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使患者在术中更为舒适,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作者:马立刚;赵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分辨磁共振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结直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飞利浦3.0TX超导磁共振扫描常规MR序列(T1、T2)及MR功能成像(DWI、DCE-MRI),对比术后病理分期,评估结直肠癌术前MR 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在DCE-MRI图像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寻求其表现特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直肠癌MRI 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 (46/52)和82.7% (43/52),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者T分期高度一致,N分期一致性程度比较强;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增高,其ADC值逐渐增加(P <0.05);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时间信号曲线分布有差异,时间-信号曲线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呈现由Ⅰ型向Ⅳ转化趋势.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能够准确评估结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并对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曹云太;赵希鹏;鲍海华;严小红;李伟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替吉奥联合长春瑞滨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对COX-2和MMP-9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长春瑞滨(NVB)联合替吉奥(S-1)或顺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进展期NSC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NVB联合S-1方案:S-1 200 mg/m2(体表面积≤1.25 m2)或300 mg/m2(体表面积>1.25 m2),d2~ d6、d9~ d13;NVB 25 mg./m2静脉滴注,d1、d8.对照组采用NP方案:NVB 20 m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30 mg/m2,d1~ d3.比较2组短期疗效、KPS评分,比较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45.0%和77.5%,对照组为40.0%和65.0%,2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可降低患者血清COX-2和MMP-9水平,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且化疗后患者COX-2和MMP-9水平随着治疗效果下降而升高.结论 NVB联合S-1治疗进展期NSCLC与NP方案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NVB联合S-1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毒副作用小.COX-2和MMP-9水平可作为预测和反映化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王自全;王保庆;李庆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n=45)和腹腔镜组(n=41),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评价指标,并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判断2种手术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长、肌瘤剔除个数、剔除肌瘤直径、肌瘤残留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63.42±23.22 mL、5.89±1.24d、14.23±4.78 h)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的(109.24±31.85 mL、14.87±5.45 d、25.33±6.11 h)(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24.44%)(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曲首辉;鲍志敏;刘荣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激活N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 探究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激活N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体内外活性.方法 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并利用柔性肽G4S将靶向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基因与UL16结合蛋白2基因连接起来,建立重组载体,再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目标融合蛋白对HCT116细胞的结合力;利用MTT法检测目标融合蛋白在体外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ADCC法测定目标融合蛋白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通过基因工程法以及毕赤酵母表达,成功地获得本研究的目标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目标融合蛋白Cetuximab-ULBP正确表达以及成功装配.通过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Cetuximab-ULBP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结合率为79.21%,和西妥昔单抗的结合率(73.53%)相当,目标抗体仍然保持了母体抗体结合HCT116细胞的活性.MTT实验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组和目标融合蛋白组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西妥昔单抗组的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率为73.76%,目标融合蛋白组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率为71.98%,两者活性相当,并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目标融合蛋白能显著增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选用NK92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当效靶比为100∶1时,西妥昔单抗和目标融合蛋白都能够增强NK92的杀伤HCT116肿瘤细胞的作用,其中目标融合蛋白组的细胞裂解率是(45.34±7.14)%,而西妥昔单抗组的细胞裂解率是(38.24±6.1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一西妥昔单抗相比,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通过介导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文家治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联合多b值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b值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及25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RI DWI联合多b值检查,记录DWI信号强度、ADC、负性增强积分(NEI)、平均增强时间(MTE)值,并判断两者联合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DWI b值为400、600与1000s·mm-2条件下,DWI信号强度前列腺癌组均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ADC值、NEI值前列腺癌组也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均<0.05);2组ME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b值为1000s·mm-2时,选取ADC值0.83×10-3 mm2·S-1作为诊断阈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6.2%和94.4%.结论 MRI DWI与多b值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有很好的价值,能通过信号强度与ADC值反映病情,有利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作者:席建平;马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肿瘤形态学改变和多普勒血流及术中冰冻病理表现对卵巢肿瘤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究多普勒血流(RI)和超声肿瘤形态学的改变及手术中的冰冻病理表现在卵巢肿瘤良性或恶性术前、术中所产生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卵巢肿瘤患者327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多普勒超声探测血流阻力指数即RI <0.4以及手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非良性肿瘤当作阳性,利用石蜡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然后对肿瘤的多项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 327例卵巢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恶性28例,其中2例交际恶性肿瘤,良性299例.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术前R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前肿瘤超声形态学变化、RI值、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联合对比,超声检测获得92.1%敏感度,91.2%特异度,91.2%准确度,90.6%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利用术中冰冻病理相应数据分别为97.8%,98.5%,98.2%,98.5%,97.8%.二者联合则各项数据均为99.3%.结论 ①手术前超声检测肿瘤形态学改变和多普勒血流以及手术中冰冻病理的综合检测能够提升恶性卵巢肿瘤诊断特异性、准确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②术前、术中反复对卵巢肿瘤预测和评估,能够提高卵巢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作者:李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的比较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及27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者CA125、雌、孕激素受体(ER、PR)、细胞角蛋白CK7、CK20和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异同.结果 卵巢透明细胞癌中CA125、CK7和CK20的阳性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没有差异,而ER、PR和P53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6.146,P<0.05;x2=13.551,P<0.05;x2 =5.559,P<0.05).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ER和P53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可用于卵巢癌的临床病例分型的辅助诊断,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正确率,这种组织特异性的表达及具体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曦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呼气末正压.结果 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气PaO2在T1~T4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动脉血气PaCO2和PH在T0~T5时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T0~T5时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从T1~T5时RI和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D/VT在T0~T5时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1、T2、T3时,实验组Pmea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Ppeak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达到拔管时间和送出PA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并发症方面比较,2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瑞;郭慧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年轻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35岁;选取同期1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65岁.比较2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年轻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组临床症状、手术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大体类型以及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49.0% (49/100),低于对照组的65.3%(98/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显著区别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病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诊断和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顾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