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放疗方案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赵丰雨;斯琴高娃;方建兰

关键词:乳腺肿瘤, 大分割放疗, 常规分割放疗
摘要:目的 研究常规分割放疗和大分割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保乳术后病理分期为pT1~2 N0~1M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9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大分割放疗(46例)和常规分割放疗(46例).大分割放疗组2.4 Gy/次,总共18次,总剂量43.2 Gy,总时间为22天.常规分割治疗组2 Gy/次,总共25次,总剂量50 Gy,总时间为42天.结果 中位随访40个月,随访率为100%.2组3年生存率、急性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美容效果优良率以及放疗引起的血液学毒性表现都较为接近(P>0.05).结论 大分割放疗方案较常规放疗方案对于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缩短放疗时间,同时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EN与P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比较常规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5例.2组在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早8点测定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观察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术前24 h TP、ALB、PA和TRF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 2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24 h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2组各项指标较术后24 h略有上升,EN组稍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24 h CD4+、CD8+的含量和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2组CD4+含量,CD4+/CD8+值均比术前24 h显著下降(P<0.05),CD8+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2组患者CD4+含量均较术后24 h均有所上升,EN组上升较为明显(P<0.05);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EN组的CD4+/CD8+比值较术后24 h有所上升;2组的CD8+含量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均较术后24 h有明显的下降(P<0.05).EN组住院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 EN比PN更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免疫力,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机体的蛋白分解速度,促进体内蛋白的合成,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才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对靶向治疗的疗效影响及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83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中晚期NSCLC患者,通过基因测序按照是否存在EGFR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分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两组均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250 mg/次,期间进行其他常规检查和定期随访.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女性、腺癌、不吸烟的NSCLC患者的突变率高于相应的男性、鳞癌、吸烟的NSCL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TNM分期与EGFR突变无明显相关(P>0.05).7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突变型组32例,患者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4.7%和94.1%;明显高于46例野生型组的38.8%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3个月和16.1个月,均较野生型组患者的3.5个月和8.3个月显著延长(P<0.01).结论 存在EGFR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NSCLC患者对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较敏感,效果较好,生存时间较长.EGFR基因突变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的预测因子.

    作者:凌止鸿;李月明;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代谢情况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代谢情况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467例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将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清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C、TG和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FT3显著高于对照组,TS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紊乱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可能是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实现的.

    作者:周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创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创伤的影响.方法 将89例老年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根治性手术组46例与姑息性手术组43例.对2组患者术后创伤程度、术后生存质量恢复情况以及短期术后生存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根治性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姑息性手术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改善率为50.00%、有效率为80.43%,姑息性手术组生活质量恢复改善率为23.26%、有效率为58.14%,根治性手术组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患者在6个月、1年及2年时的生存率均远远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姑息性手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并不会增加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并且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有积极意义,因此应当严格遵守根治性手术原则进行手术方案选择.

    作者:严士光;丁友宏;罗志海;曹海英;李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种镇痛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对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地佐辛组、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组,芬太尼组患者给予芬太尼3μg/kg静脉注射,地佐辛组患者给予地佐辛0.2 mg/kg静脉注射,联合组患者给予芬太尼1.5μg/kg、地佐辛0.1 mg/kg静脉注射.于术前、术毕、术后1 d、术后3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同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三组患者术毕、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相比,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应用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CD3+和CD4+水平在术后1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其余两组显著降低.联合组患者术后3 d的CD3+、CD4+、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同时间点的水平.结论 芬太尼与地佐辛联合用药可降低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调节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减少免疫抑制作用,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磊;吕生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占肠腔周径、Ki-67表达与侧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血清CEA含量、E-cad表达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浸润深度>血清CEA浓度>肿瘤大直径>E-cad表达.结论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不推荐常规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血清CEA含量、E-cad表达是影响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对临床上手术方式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王绥能;梁贤文;彭勃;侯开庆;孙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HR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癌症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患者各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CTHRC1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THRC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少许表达在细胞核中,其在癌症组阳性表达43例(86%),增生组阳性表达4例(8%),对照组无阳性表达.CTHRC1蛋白在癌症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CTHRC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HRC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冯春翠;周琦;徐伏兰;广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CEA、CA199和CA125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CEA、CA199和CA125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食管癌(Ⅱ~Ⅲ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于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清中CEA水平、CA199水平和CA125水平.结果 实验组术后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中CEA水平、CA199水平和CA125水平均下降.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CEA水平、CA199水平和CA125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周血清中CEA水平、CA199水平和CA125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可提高患者术后客观缓解率,降低患者血清CEA水平、CA199水平和CA125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智玲玲;原园;李志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出现并治疗的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并发症常见术语标准展开诊断、分级.结果 50例患者中,2级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22例(44.0%),3级26例(52.0%),4级0例(0.0%),5级2例(4.0%).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SRILI)是临床多见症状,患者基础肺功能受到影响,包括1s用力呼气体积,用力肺活量,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气短、高温,少数患者可见胸部不适;干啰音16例(32.0%),湿啰音8例(16.0%);影像学特征显示放射野内斑片影、条索影、通气之气管征及实变影.18例(36.0%)患者诊断或者分级受到相关因素影响,造成诊断差错,干扰因素分别为合并肺部感染13例(72.2%),合并心衰竭5例(27.8%),合并胸腔积液,且胸腔积液特点无法明确4例(22.2%),记录、检测不详细导致诊断无法有效展开2例(11.1%).结论 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多为2级、3级,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高温、干湿啰音,放射野内斑片影、条索影、通气之气管征及实变影.

    作者:冯凯;左勇;沈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Ⅲ~Ⅳ期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其中化疗治疗者48例为对照组,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者48例为观察组.统计2组治疗4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66.7%,与对照组62.5%比较,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4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晚期胃癌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沈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卵巢肿瘤患者200例,10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组,9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组,于术前一周行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进行Finkler超声评分,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 恶性组的Finkler评分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CA125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Finkler评分联合CA125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Finkler评分联合CA125对Ⅰ~Ⅱ期卵巢癌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方法(P<0.05),而对Ⅲ~Ⅳ期的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联合超声评分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优于单一检测方法,且对Ⅰ~Ⅱ期即早期卵巢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 研究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132例散发性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分为2组A组即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血压(HPs)90例,B组即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NPs)42例,原发性高血压(PH)98例作为参照组即C组.比较分析A、B及C组3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A、B、C 3组在性别、年龄及身高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和DBP3组相比,C组高,A组第二,B组低.B组的三联征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A组眩晕、持续高血压及阵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均比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2).A、B两组CT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苯乙醇胺-N-甲级转移酶(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结果分为2个亚组,B组亚组肿瘤直径与PNMT表现呈负相关,而A组亚组则没有此情况.A、B两组在细胞低密度、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型及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3,P=0.003),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VMAT1外,其它基因表达水平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1,P=0.035).结论 NPs和HPs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主要与肿瘤发生及发展进程中儿茶酚胺途径的相关产物及催化酶的基因转录水平紧密关联.

    作者:缪雄;王娟;刘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用于术前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用于术前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36例.观察卵巢、盆底腹膜及盆腔积液的情况,并与手术过程中所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6例卵巢癌患者术中诊断发生腹膜转移22例,阴道超声诊断确诊19例,阴道超声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3.1%、80.0%和75.0%.36例卵巢癌患者发生盆腔积液患者22例,其中超声诊断阳性19例,超声诊断阴性17例,超声诊断盆腔积液灵敏度为89.5%(17/19),特异度为70.6%(12/17),盆腔积液有无对盆底腹膜改变诊断价值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原发性卵巢癌盆底腹膜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淑霞;宋文成;李涛;闫硕;董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选择治疗方式的意愿,将其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手术,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与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并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免疫功能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两组IL-6、IL-8、CRP、TNF-ɑ与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水平比较,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A与IgM水平有所下降,以IgG下降较为明显,且实验组术后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且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威;黄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SH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及对应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s,LN)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PTC及LN标本中TSHR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Kruskal-Wallis法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PTC中TSHR阳性表达率高于LN,分别为88.9%和68.9%,P=0.02.PTC中TSHR阳性细胞数、阳性强度、半定量积分均高于LN,分别为3±1.05、2±0.96、6±4.51和2±1.25、2±0.91、4±4.08,P=0.03、0.02、0.01.T1~2组、N1b组的LN TSHR表达半定量积分低于T3~4组,N1a组.侵袭性是LN中TSHR的强阳性表达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SHR在PTC阳性表达率高于LN.N1b组、T1~2组的LN TSHR表达低于N1a组、T3~4组.

    作者:许少伟;杨熙鸿;刘木元;彭汉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手术治疗前给予2组患者不同麻醉药物配伍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接受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3种麻醉药物配伍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异氟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3种麻醉药物配伍麻醉,监测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的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且2组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的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术后简易精神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配伍及异氟醚、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药物配伍均有利于稳定老年患者腹腔镜下恶性肿瘤切除术前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药物配伍的临床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吕富;余云明;高德胜;周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局限性肾癌患者80例,分为LRN组39例和传统开放肾癌根治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41例(ORN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ORN组相比,LRN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LRN组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气胸、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P<0.05);随访3~30个月,LRN组有1例术后5个月出现双肺转移,经口服索拉非尼后,现在病情已平稳;ORN组有1例术后4个月出现双肺转移,2例术后1年出现肿瘤全身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高旭;刘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0例胃癌患者,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病灶大体形态、病灶强化程度及淋巴结CT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蕈样型胃癌181例(78.70%),溃疡型胃癌24例(10.42%),息肉型胃癌18例(7.83%),弥漫型胃癌7例(3.05%).胃癌诊断准确率为98.26%.弥漫型胃癌中没有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共占82.35%.CT大体形态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灶平扫及动脉期CT值各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及延迟期各分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化胃癌病灶的CT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明显小于低分化和中低分化腺癌(P<0.05).通过测量淋巴结短径CT共检出≥6 mm淋巴结556枚,≥8 mm淋巴结290枚,≥10 mm淋巴结229枚.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淋巴结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中低分化及低分化胃腺癌病灶的强化程度,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胃腺癌,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和延迟期.

    作者:白利杰;黄江;李建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那曲唑辅助治疗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那曲唑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绝经后乳腺癌患者273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那曲唑1 mg/次/d.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以后每12个月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TC和HDL-C的水平在治疗1年后开始显著升高,LDL-C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开始显著升高(P<0.05).TC的水平变化与服药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TG的水平变化与年龄和BMI呈显著正相关,与服药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LDL-C水平与年龄和服药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HDL-C与绝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BMI和服药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影响患者的血脂代谢,临床在应用此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定期检测血脂水平.

    作者:叶敏欢;邓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在我国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治疗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 目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外的第4种手段,其中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