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萍;张宝亮;赵成鹏
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个周期以上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2.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7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方面,具体表现在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高血压、蛋白尿和鼻出血、咳血等方面,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能够继续接受化疗.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与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相比,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更高,没有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周峰;邢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96例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为4~6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将疗效达稳定或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CIK免疫治疗,一组给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PFS、有效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KPS评分及评估安全性.结果 CIK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95%CI 7.3~8.7)和6.0个月(95%CI 4.8~7.2)(P=0.002).CIK组疾病控制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CIK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没有变化.CIK细胞治疗后患者KPS评分为(71.53±7.96)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IK治疗组中3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皮疹,2例肌肉痛.结论 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稳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PFS及近期疾病控制率,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作者:王秀文;易基群;梁继珍;潘兆军;朱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IL-1β、IL-6、IL-17的表达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手术后切除的宫颈癌手术标本60例(83块),采用免疫组化法对IL-1β、IL-6、IL-17和HPV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IL-1β、IL-6和IL-17均在宫颈癌组织细胞胞质中表达,HPV主要在胞质或胞核中表达,表达率分别为81.67%,61.67%,53.33%和61.67%;术前经过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IL-1β、IL-6、IL-17和HPV表达率明显低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其表达与其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中IL-1β、IL-6、IL-17和HPV高表达与术前有无化疗具有相关性,在宫颈癌术前进行化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还可以抑制IL-1β、IL-6、IL-17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作者:赵子龙;周国江;任玉峰;杨勇;张冠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远端胃癌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3例早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以及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的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和口干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分亦低于对照组;味觉的变化和头发脱落现象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BM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仅在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远端胃癌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对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作者:梅勇;罗青;任江;钟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后75例观察(A组),61例行辅助放疗(B组).结果 A组、B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7%和98.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33.7%(P=0.039).A组、B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5.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9%和73.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5.8%(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吸烟、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比例、N2淋巴结累及区域、辅助化疗疗程、行术后辅助放疗为预后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行术后辅助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术前临床诊断为N2期、T分期越晚、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个数越多,预后越差;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作者:彭苗;苏琼菲;莫凯岚;丁颖;刘晓清;杨帆;王希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再程放疗在头颈部复发癌及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头颈部复发癌及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再程放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0.0%、临床获益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3.3%、获益率43.3%(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得分以及疾病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颈部复发癌及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再程放疗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文;卢志娟;佟玲;李超;许昌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沈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IL-6、IL-8及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IL-6、IL-8及CRP含量、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患者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的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比单纯采用放疗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陈公安;栗明;王书君;孔天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抽取100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100例病患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组(行传统开腹手术)、ERAS+开腹手术组(采用ERAS处理方法 行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ERAS+腹腔镜组(采用ERAS外科处理方法 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体重、年龄)、术前1天(D0)ALB(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分别记录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第4天(D4)、第7天(D7)的ALB水平.比较4组病患的ALB水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①术前ALB水平为ERAS+腹腔镜组组高于另外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RAS+腹腔镜组的ALB水平均比另外3组高,但ERAS+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D4,ERAS+腹腔镜组低于另外3组(P<0.05).术后第4天、第7天腹腔镜组病患的ALB水平明显低于ERAS+腹腔镜组(P<0.05);除常规组外的其他3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②常规组、ERAS+开腹手术组不仅切口长度较腹腔镜组、ERAS+腹腔镜组长,而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腹腔镜组、ERAS+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常规组较其他3组时间长.③术后4组病患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采用ERAS外科理念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吴金东;高志斌;江晓晖;朱汉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羟喜树碱(HCPT)对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GFP-LC3 shRNA转染和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特异小体量的改变以及凋亡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HCPT抑制Hela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P<0.05),IC503μmol/L HCPT作用Hela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的表达以及LC3-Ⅱ/LC3-Ⅰ比值发生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Bcl-2表达也发生明显改变(P均<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带有GFP-LC3的自噬体增加,凋亡细胞也增多(P均<0.05).结论 HCPT能够诱导HeLa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以及LC3的表达增强,从而激活细胞自噬发生;且HCPT能够激活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自噬,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抗肿瘤目的.
作者:陈干涛;董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联合治疗的32例DLBCL患者作为联合方案组;同期采用CHOP治疗的32例DLBCL患者作为CHOP组;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进行6个周期的治疗与观察,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常规、CT或彩超、肝功、肾功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查,并详细记录.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达到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DH水平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治疗后LDH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美罗华联合治疗DLBCL未加重不良反应,疗效确切,有效地改善了血清LDH水平,但推广时应注意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作者:张广迎;刘接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收取43例良性肺部感染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3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VEGF-C、CEA、CA125及CA153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对照组VEGF-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C与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各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VEGF-C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肿瘤标记物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EGF-C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柯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化疗前、化疗4~6个周期后均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酶切富集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DE-DHPLC)检测EGFR-19外显子、EGFR-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结果 8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EGFR突变阳性率为55.29%(47/85),化疗4~6个周期后EGFR突变阳性率为35.29%(30/85),化疗前后EGFR突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共有37例晚期NSCLC患者发生EGFR突变,其中27例从EGFR突变阳性转为EGFR突变阴性,10例患者从EGFR突变阴性转为EGFR突变阳性,两种突变模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化疗过程中EGFR突变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在给予其靶向治疗前应重新对其进行EGFR突变检查.
作者:徐炎良;陈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高通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的检验以及以ALDH2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 与生活习惯和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选161例胃癌患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组资料,以及150例正常人群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资料,通过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以及患者生活习惯一般资料.结果 检测结果 表明,吸烟和饮酒、热食速食暴食、喜好腌制与辛辣食物等都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对比结果 显示:男性吸烟更多,饮酒热食速食暴食生活习惯方面男女比例相差不多,喜好腌制与辛辣食物以女性比例多于男性;所有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分为3种,3种基因多态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男女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遗传平衡性检验结果 分析,差异显著,P<0.05.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结果 表示,ALDH2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分布差异与胃癌易感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通过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对胃癌早期诊断有临床效用价值,并且生活习惯与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存在相关性,且与胃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因素.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的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6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行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对照组(29例)行锁定接骨板.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的患肢功能,血清骨折愈合相关因子,VAS评分,2年内的排斥反应率,病灶复发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期间,研究组排斥反应率、骨折愈合时间、病灶复发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痛觉感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对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伴病理性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提高患肢功能,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阴彦兵;马建国;白祝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2.0~2.5 mg/kg丙泊酚,0.1 mg/kg咪达唑仑,3.0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并持续给予七氟烷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推注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比较2组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高于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水平(P<0.05);对照组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120 h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肌松恢复指数、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顺式阿曲库铵麻醉,可降低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可作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首选麻醉药物.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情况及其与P53、PS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TBX3表达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TBX3的表达,并分析TBX3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①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19%;②TBX3表达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年龄及有无绝经无关(P>0.05),与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关(P<0.05);③TBX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36283,P<0.05),与PS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γ=-0.1761,P>0.05).结论 TBX3与luminal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有关,且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黄燕;吴克瑾;姜峰;杨英;倪国英;丁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不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药物剂量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58例,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30例和低剂量组28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进行化疗,比较2组术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远期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无1例出现术中大出血、肝衰竭和死亡.2组术前肝纤维化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ACE术后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HA、PCⅢ和C-Ⅳ上升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LN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和29个月,至随访结束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有46.7%(14/30)和60.7%(17/28)病例存活;常规剂量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0%、76.80%和34.00%,低剂量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0%、57.10%和4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结论 低剂量的化疗药物对肝纤维化指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与常规剂量基本相同,建议临床选择低剂量进行治疗,但更确切的疗效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何敬波;雷琳;袁佳;刘晖杰;张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9例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实验组(n=25),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ω-3 PUFA乳剂0.2 g/kg/d.对比分析2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营养相关指标、胃肠功能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院当天以及术前血清TNF-a、CRP、IL-1、IL-6、IL-10炎性因子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血清CRP、IL-1、IL-6炎性因子含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抑制因子IL-10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于术后2 d均明显下降,但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实验组患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慢慢回升,实验组患者升高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显著改善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纪恩;李晓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FP、AFU、GP73和GPC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PHC患者血清标本4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3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54例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50例,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AFP、AFU、GP73和GPC3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标志物诊断PHC的价值.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GP73和GPC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AFP、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患者(P<0.05),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联合AFP、AFU、GP73和GPC3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大于任何单一标志物检测.联合AFP、AFU、GP73和GPC3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81.5%和90.1%,其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任何单一标志物.结论 联合AFP、AFU、GP73和GPC3检测可以显著提高PHC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早期诊断PHC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胡友明;张娟安;刘军;陈汉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