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库尔班江·吐尔逊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响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依次为咳嗽36例(47.4%),胸闷22例(28.9%),发热20例(26.3%),咯血咯痰18例(23.7%),胸背部疼痛17例(22.4%).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左肺32例(42.1%),右肺35例(46.1%),全肺9例(11.8%);中央型肺癌26例(34.2%),周围型肺癌50例(65.8%);鳞癌45例(59.2%),腺癌21例(27.6%),小细胞肺癌8例(10.5%),未定型2例(3.9%);肿瘤TNM分期Ⅰ期16例(21.1%),Ⅱ期29例(38.2%),Ⅲ期21例(27.6%),Ⅳ期10例(13.2%).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累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5.5%,1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避免漏诊误诊.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小燕;万春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宫颈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价值.方法 在遵循入选标准和随机对照原则的基础上,将宫颈癌Ⅰ a~Ⅱa期并进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全切术及常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下配合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广泛宫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累积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 近期效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颈粘连显著减少(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FACT-G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一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增高(P<0.05),但复发转移与1、3、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腹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配合广泛宫颈切除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不仅如此,其为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研究.
作者:陈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VEGF的SN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均接受过标准的化疗,其中20例加用了贝伐珠单抗,应用MassARRAY方法,成功进行9个VEGF的SNP的检测,包括-2578C>A、-460T>C、-1455T>C、-1154G>A、-634G>C、-398G>A、-497T>C、-2455 >-T、-936C>T.结果 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联合靶向治疗组的总生存期优于单用化疗组(P=0.01),VEGF各SNP变异率与NDBI数据库相似,-1455T>C变异率极低,无临床价值;-2578C>A和-460C>T变异具有较高一致性;入组患者中SNP-497TT纯合子患者总生存期劣于其他患者(P=0.02);应用贝伐株单抗患者,SNP-497 3种基因型总生存期均有明显差异(P=0.01),SNP-398AA纯合变异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2)SNP-2455 CC纯合子者总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外周血VEGF的SNP状态与贝伐珠单抗以及化疗的长期疗效可能相关,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招丽蓉;王巍;伍婧;胡斌;林秀强;徐绮华;林奔;冯芬;陈永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清IL-2、IL-10水平与其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PF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放疗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清IL-2和IL-10的水平,并以同期接受体检的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析外周血清IL-2和IL-10的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而外周血清IL-10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清IL-2的水平与鼻咽癌分期呈负相关,分期越早,其水平越高;外周血清IL-10的水平与鼻咽癌分期呈正相关,分期越早,其水平越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清IL-2的水平越高,其CBR越高;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清IL-10的水平越高,则其CBR越低.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外周血清IL-2的水平越高,其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越高;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外周血清IL-10的水平越高,其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越低.结论 IL-2和IL-10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放化疗前患者外周血清IL-2、IL-10水平与其生存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周美秀;涂建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并观察术后血栓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24h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创伤小,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对凝血功能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时引起重视.
作者:张渭兵;崔晓海;李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对宫角妊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角妊娠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100 mg,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阻断双侧子宫动脉血流,以及其终末端分支血流.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妊娠囊自然流产或吸收,患者均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仅部分出现轻微的栓塞综合征.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后4~11周血β-HCG降至正常,6 ~13周经阴道超声检查孕囊消失.1例患者因孕囊过大,于治疗后2周子宫内见孕囊及胎心搏动,血β-HCG为12467.7 IU/L,超声引导下孕囊内注入甲氨喋呤80 mg后2d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化疗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治疗宫角妊娠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降低切除子宫的风险,较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治疗宫角妊娠有效的保守措施.
作者:唐名杰;蒋河君;蔡定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脊髓肿瘤患者6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对照组(29例)行全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神经功能恢复,肿瘤切除情况及随访3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两组医疗费用上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医疗费用仍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恢复较好(P<0.05),神经功能处于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居多,术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完全切除达24例,多于对照组(15例),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肿瘤切除较完全,并发症较少.故患者恢复快,花费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春亮;白西民;李娜;赵金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了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9例)给予吉非替尼.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SF-36各项评分,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第1、2年的生存率,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对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80.5%)明显高于对照组(59.0%)(P<0.05),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两组头晕、腹泻、皮疹、瘙瘁、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虽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对照组.第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新辅助化疗对NSCLC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2年内生存率,并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库尔班江·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顺铂节拍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Ⅱ~Ⅳ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Ⅱ~Ⅳ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原发灶疗效、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恶心呕吐、咽(食)管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原发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顺铂节拍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Ⅱ~Ⅳ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原发灶疗效较好,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恢复较好.
作者:闫卿;刘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应用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CTD)联合化疗方案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差异,为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的15例患者采用CTD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15例患者采用TD方案进行治疗.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后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15例患者中有13例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1例,严格的完全缓解(sCR)1例,总有效率(RR)为86.67%;对照组有9例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CR 1例,PR 4例,SD 3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60.00% (8/15),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增长值、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值及血浆中骨髓细胞比例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观察组患者存活13例,生存率为86.67%,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TD组患者存活8例,生存率为53.33%,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常见不良反应如乏力、皮疹、头晕及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D联合化疗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疗效比TD方案更加显著,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CTD联合化疗方案优于TD方案.
作者:邹昭玲;王小华;陶盛能;倪平;王尚君;赵敏;张伶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手术食管癌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3例局部晚期非手术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照组应用二维放疗技术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2年生存率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0% (34/42),较对照组[75.60% (31/41)]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为主,其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等急性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9.5%、19.0%,低于对照组(26.8%、39.0%),晚期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与2年生存率及随访结束时的复发率等远期疗效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手术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满意,与对照组相比较肺组织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昉;李涛;吕家华;梁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胸内吻合方法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以及胸内吻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行食管癌治疗的患者97例,其中颈部吻合组82例,胸内吻合组15例.比较2种吻合方式下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其手术相关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失血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内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概率,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与颈部比较,吻合组显著降低(3.22% vs.20.55%,P=0.015).结论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胸内吻合能显著降低吻口瘘发生率,并且胸内吻合也没有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手术失血情况等术中临床状况造成影响.
作者:周晓琪;张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和减量FLAG联合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20 mL,1次/天,连续21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发热、口干和乏力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为55.0%(P<0.05).治疗组患儿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5%和17.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7.5%和40.0% (P <0.01).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且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琳;王丽;许诣;沈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胃癌患者66例,依据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芬大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性吸入七氟醚.2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术后6d镇静和疼痛评分.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VP、SpO2、HR以及术后6d的Ransay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c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效果良好,且发挥了较好心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赵琰;郭旋;胡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Ⅲ期和Ⅳ期的NSCLC患者14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A组为研究组70例,B组为参照组70例.B组采用一线化疗和常规对症治疗方案,A组在B组方案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对A、B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治疗前KPS分别为(78.25±9.62)和(82.25±7.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A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1);B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2组治疗后KP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2组患者凝血指标和正常相比,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对比中,TT、Fib、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P=0.001;P =0.014;P =0.004),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8;P =0.06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对比中,D-D、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4),APTT、PT、TTT及Fib差异无意义(P=0.119;P=0.139;P=0.532;P =0.431).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TT、Fib、D-D、PL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7;P=0.034;P=0.001),而在APP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8;P =0.250).治疗2周期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71%和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71);A组和B组总控制率分别为91.43%和8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9).2组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在治疗NSCLC患者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凝血功能指标,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进富;李拥军;吴刚;解楼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肉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恶性胸腔积液、33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VEGFR-1和MMP-9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VEGFR-1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MMP-9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VEGFR-1和MMP-9表达水平呈正相关.VEGF,VEGFR-1和MMP-9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胸腔积液中VEGF,VEGFR-1和MMP-9表达可以作为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赵斌斌;李云霞;扁长萍;朱运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则为60例健康成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为(951.6±49.3)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2±75.8) n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有临床分期、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增高,血清中高水平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能预示预后较差.
作者:唐超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全麻处理,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然后将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术后48 h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即刻及术后12h、48 h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及应激激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则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明显好于全麻,因此认为其更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
作者:刘凯;杨新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留ICBN(肋间臂神经)的可操作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完整保留ICBN,对照组切除ICBN.从手术时间,手术时出血量、清除淋巴结个数以及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6个月对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进行检测,产生异常感觉、上肢疼痛及转归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0.113,P=0.933;出血量比较,t=-0.397,P=0.674;清除淋巴结个数比较,t=0.699,P=0.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感觉异常,2组比较,x2=24.233,P=0.001;术后2月2组比较,x2=23.213,P=0.002;术后6月2组比较,x2=20.677,P=0.001.2组术后1月、2月、6月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分别为:x2=89.887、P=0.001,x2=30.007、P=0.001,x2=74.676、P=0.001.2组患侧上臂疼痛发生率术后1月、2月、6月比较,x2=24.013、P=0.001,x2=13.467、P=0.001,x2 =11.447、P=0.001.2组患侧上肢疼痛完全缓解率比较,x2=36.003,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运用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时保留ICBN减少手术难度,可以减轻患者在术后侧腋窝处及上臂的皮肤的疼痛,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作者:芮小平;肖献秋;姚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2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2组声像学的不同.结果 超产造影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 =0.784,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8.75%,诊断非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5.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7,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x2=0.554)、Ⅱ~Ⅲ型低分化者(x2=0.478)动脉期增强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期,非典型肝癌组和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x2 =6.987)、Ⅱ~Ⅲ型(x2=6.0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x2=6.845)、Ⅱ~Ⅲ型(x2=5.995)的增强方式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有不同的造影表现而可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雒大健;张志勇;全艳;杨桃;黄麟洲;李欧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