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目的 研究术后肺腺癌患者组织中TTF-1和SPA的蛋白表达对其复发的预测价值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癌患者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TF-1以及SPA的表达.结果 68例患者出现复发,TTF-1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41个月和9个月(P =0.013),中位OS分别为65.0和23.0个月(P=0.037),SPA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中位DFS分别为59.0个月和15.0个月(P=0.018),中位OS分别为68.0个月和35.0个月(P =0.058).结论 早期肺腺癌术后组织中TTF-1和SPA的表达是其复发的有效预测指标,TTF-1阳性表达预后更好.
作者:刘瑞青;李醒亚;曹会存;李辉;曹广劭;刘建文;吴方明;刘玉岩;刘健;陈利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奈达铂和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奈达铂组和顺铂组,各33例.奈达铂组采用紫杉醇35 mg/m2+奈达铂20 mg/m2同步放疗治疗,顺铂组采用紫杉醇35 mg/m2+顺铂20 mg/m2同步放疗治疗.结果 奈达铂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0%,顺铂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奈达铂组患者贫血以Ⅰ级为主,顺铂组患者贫血以Ⅰ~Ⅱ为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奈达铂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75.7%和57.6%,顺铂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7%,63.6%和54.5%,其中奈达铂组1年和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结论 奈达铂和紫杉醇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作者:陈雪莲;钱沁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在胃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术中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对象血清中LDH水平.术中取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癌旁淋巴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处组织中的LDH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LDH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正常人血清中LDH水平分别为(349.41±97.23)IU/ml、(185.40±52.24) IU/ml,胃癌患者血清中LDH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正常人(P <0.05).胃癌组织中LDH含量高,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淋巴组织中LDH的含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中LDH含量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侵袭情况、分化程度等因素相关(P<0.05),癌组织中LDH阳性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侵袭情况、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 LDH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及癌旁正常组织,且血清LDH及癌组织中LDH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侵袭情况、分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汪质良;王越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先行肠镜支架置入,再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9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远期复发转移、3年生存率及随访3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共计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更低(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肠镜能有效缓解肠梗阻,降低手术风险,远期疗效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启国;张勇;张晓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检相关因子的合理选配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控意义,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 以近3年健康体检上海电力职工89630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9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种肿瘤检出率以及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212%(190例).前4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125%(112例)、结直肠癌0.016%(14例)、肝癌0.011%(10例)和乳腺癌0.010%(9例).各种肿瘤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其中AFP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水平高,CA15-3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高,CEA在肠癌患者中表达水平高,P<0.05,各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而不同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4项恶性肿瘤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体检相关因子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控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贾文雍;冯继宁;屠亚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其对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112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后3个月平均月经量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微波消融术后3个月后基础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内分泌影响较小,且治疗前后基础性激素差异不明显;雌激素作用下,可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
作者:邱锐;张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胸腔镜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肺功能、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5例,依据随机原则并结合患者选择意愿将患者分为2组:胸腔镜联合化疗组(n=65),单纯化疗组(n=60).计算随访时患者生存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并计算3年随访期间的死亡率.患者整个治疗结束后4周行肺功能检测.随访患者KPS评分,取其生存期限内的KPS评分的平均值.结果 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胸腔镜联合化疗组患者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联合化疗组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在55~85分之间,胸腔镜联合化疗组患者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联合化疗后,其肺功能、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优于单纯化疗后的患者.
作者:韩文健;肖龙敏;吴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9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HIFU) 45例和对照组(LM)50例,观察组行HIFU治疗,对照组患者行LM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异常和腰痛改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临床症状改善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无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症状改善较为缓慢,治疗花费也较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郑献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发现其内在规律,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180例.制定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对症状和体征数据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归纳纳入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结果 血管介入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分析显示: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气滞血瘀证显著减少,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的中医证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中晚期肝癌进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把握住“瘀、毒、虚”互结的病机特点,肝脾同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传岱;李勇波;李正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升结肠,浸润性生长,侵犯肠壁全层.肿瘤组织弥漫成片状或巢状生长,局部区域呈腺泡状及流水样排列.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局部呈梭形,胞质嗜酸性或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稀疏,有小核仁.核分裂象6个/10HPF.免疫组化:Vimentin(+),SOX10(+),S-100(+),Syn灶性(+),CD56(+),Fli1(+),Ki-67增殖指数2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重排.结论 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非常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应与其它胃肠道原始上皮及梭形细胞肿瘤相区别.联合应用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和分子学分析,有助于识别该肿瘤并与其他类似病变鉴别.
作者:何同梅;张和军;陈雪燕;陈丽芳;李鑫静;何时;陈燕坪;许春伟;陈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EGFR)和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5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组织标本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组织标本19例,比较3组标本中EGFR和Beclin1的表达阳性情况、宫颈癌临床资料与EGFR和Beclin1表达的关系.结果 EGFR表达阳性率以宫颈癌组高,其次为CIN组,正常对照组低(P<0.05),Beclin1的表达阳性率以宫颈癌组低,其次为CIN组,正常对照组高(PP <0.05),Beclin1表达阳性率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EGFR和Beclin1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Beclin1表达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邬琳;郭金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和等离子电切术(PK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60例非肌层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HolRBT组和PKRBT组,各180例.术后3~7d开始用吡柔比星30 mg+ 5%葡萄糖水30 ml进行膀胱灌注,前8周每周1次,8周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灌注12个月.术后每3个月膀胱镜检复查1次.结果 HolRBT组和TURBT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PKRBT组(P<0.05).HolRBT组患者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概率显著低于PK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PKRBT并发症高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宏峰;李威;黄尉;何耿;陈仕款;覃振昌;王崇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患者术中接受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3h及6 hA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术毕以及术后A组患者的CD4+以及CD4 +/CD8+明显比B组高(P<0.05);且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宏伟;殷小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与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组血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瘤灶直径、癌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E-钙粘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明显降低,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对该病的临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伍婧;招丽蓉;邓伟英;冯芬;陈永昌;王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血清Th1、Th2及Th17相关指标水平与老年白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2例老年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2例健康老年人员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及比较两组老年人员的血清Th1、Th2及Th17相关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Th1、Th2及Th17相关指标与老年白血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Th1及Th17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Th2相关指标均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同分类及临床分期不同老年白血病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均与老年白血病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血清Th1、Th2及Th17相关指标水平均与老年白血病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老年白血病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
作者:刘晓;秦兰;李巍;吴雪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等有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非内膜样癌、肌层浸润及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及宫颈受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岩;付文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二钠或多西他赛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选择48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2组分别实施培美曲塞二钠、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培美曲塞二钠组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远低于多西他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二钠在保证对NSCLC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
作者:田洁;张媛;俞邓枝;陈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232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癌前病变有194例(包括CIN Ⅰ 83例,CINⅡ65例,CINⅢ46例),宫颈癌38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结果 232例患者共检出HPV感染者111例,阳性率为47.84%,其中癌前病变中检出77例(CIN Ⅰ 20例,CINⅡ24例,CINⅢ33例),阳性率为39.69%,宫颈癌患者中检出34例,阳性率为89.47%,HPV感染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36,P<0.05).CIN Ⅰ患者以HPV 16、HPV 52、HPV33感染率高,分别为33.33%、20.83%、12.50%,CINⅡ患者以HPV 16、HPV 18、HPV 58感染率高,分别为27.59%、24.14%、17.24%,CINⅢ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58感染率高,分别为35.90%、20.51%、20.51%,宫颈癌患者以HPV 16、HPV 18感染率高,分别为50.00%、41.18%.HPV多重感染者12例(10.81%),其中二重感染9例(8.11%),三重及以上感染3例(2.70%);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Ⅱ、CINⅢ多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00% (3/20)、16.67% (4/24)、15.15% (5/33),宫颈癌患者均为单一感染.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以HPV 16、HPV 18、HPV52、HPV58感染率高,宫颈癌患者以HPV 16、HPV 18感染率高,并且宫颈癌前病变多重感染率高于宫颈癌患者.检测HPV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预防、控制及随访、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6例各类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通过观察各类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EGFR表达情况及EGFR表达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胃炎中EGFR无阳性例数,肠化生EGFR阳性率31.6%,异常增生阳性率42.1%,胃腺癌阳性率58.1%,胃黏膜不同病变程度的EGF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腺癌的EGFR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在浆膜浸润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基层浸润中的阳性率(P<0.05),EGFR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EGFR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程度,对临床治疗胃部病变有指导意义.
作者:唐晓梅;柴丽丽;秦娟;王三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对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分析52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0.8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50 mg;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对照组与治疗组NS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x2=6.777,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组VAS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x2=7.31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x2 =1.016,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可以显著提高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有效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镇静评分(NSS),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艳阁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