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靖锋;朱志贤;唐俊;张焱辉;刘鹏

关键词:胃癌, 腹腔镜, 免疫应激,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质时间、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手术后7天,2组的hs-CRP、IL-6、IL-10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和CD4+/CD8+水平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CD8+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应激反应,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9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51.1%)(P<0.05).观察组的病理疗效(62.2%)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两组患者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MGI-C阳性率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MGI-C阳性率和CRP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灿;丁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癌中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7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患者甲状腺癌组织的NF-κB p50、NF-κB p6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NF-κB p50表达阳性组与NF-κB p50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50表达阳性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NF-κB p50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F-κB p65表达阳性组与NF-κB p65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表达阳性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NF-κB p65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状腺癌组织表达NF-κB p50与NF-κB p65呈显著正相关(γs=0.653,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表达NF-κB p50、NF-κB p65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乐飞;张经宇;刘伟;黄先明;罗文政;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牛脾提取物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对MMP-2和CA125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牛脾提取物对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金属蛋白酶(MMP)-2和糖蛋白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取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1次/d,10 mL/次,连续8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血清中MMP-2及CA125水平.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8周疼痛、恶心呕吐、疲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8周,治疗组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可明显改善恶性卵巢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抑制患者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作者:王军伟;张静;刘晓英;陈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手术的6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照组35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对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除宫旁组织宽度及切除阴道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2组患者EORTC QLQ-30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功能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张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究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将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进行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5%葡萄糖500 mL)联合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1c+、CD4/CD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差异,并对2组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2%和79.07%,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含量分别为48.24±3.18和39.17±5.2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含量分别为40.82±5.61和25.32±2.68,具有显著差异(P<0.05);CD11c含量分别为26.36±2.63和17.14±1.24,具有显著差异(P<0.05);VEGF含量为26.47±1.46和33.21±4.29,具有显著差异(P<0.05);ICAM-1含量为338.73±18.86和469.53±41.18,具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腹泻及口腔溃疡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其免疫功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侯传伟;郑黎明;赵雷;孙庆春;陈文生;王振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80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TURBT).对照组于术后行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5年,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是在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2组的进展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单纯采用羟喜树碱防治的近期效果相近,但是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魏鑫;王玉霞;张建华;周娜娜;于西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采用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接受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恶化2例,疾病控制率为93.33%(28/30).吸烟、非腺癌、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低于不吸烟、腺癌、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个月.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患者、不吸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都优于服药前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吸烟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皮疹的患者有7例,皮肤瘙痒的患者6例,进行针对性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腺癌、不吸烟、小病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的有利因素.

    作者:冯淑娟;杨文龙;张俊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晚期胰腺癌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行数字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组都治疗观察2个疗程,记录预后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血像反应与消化道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19-9与CE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CA19-9与CEA值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值明显上升,而CD4+值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均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D3+、CD4+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胰腺癌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力有关.

    作者:马文龙;严亚峰;王小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用于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并将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分别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块的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8.9%,准确度为75.2%,特异度为77.9%.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应变率比值法测得的HT合并良性结节的应变率比值远低于HT合并恶性结节比值,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显示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75.9%,准确度为81.4%,特异度为83.8%.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91.7%,准确度为85.5%,特异度为81.6%.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2±0.051),根据约登指数大的切点值,确定3.875为佳诊断临界点.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琼;王兴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盐酸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D34+造血细胞的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D34+前体造血细胞在细胞毒药物盐酸吉西他滨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情况及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用盐酸吉西他滨(终末浓度为10μg/ml)诱导CD34+细胞凋亡,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提取细胞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药物诱导前后的CD34+细胞在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80份骨髓样本CD34阳性率为(6.06±1.61)%;TNM分期不同的患者样本间CD34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磁珠法分选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的纯度为(88.63±7.29)%;CD34+细胞在经过盐酸吉西他滨诱导0 h、4 h、8 h、12 h后,凋亡率分别为(5±1.37)%、(18±4.76)%、(39±8.15)%、(56±9.64)%,各时间点细胞的凋亡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骨髓CD34+细胞在盐酸吉西他滨诱导凋亡0 h与诱导12 h后相比,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有13种,其中9种基因表达是升高的,4种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盐酸吉西他滨可以诱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前体CD34+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上升;DNA损伤修复系统中,部分基因表达水平出现变化.

    作者:时洁;耿晓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13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进行131Ⅰ治疗对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131Ⅰ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90例,对比131Ⅰ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根据病理类型,将纳入患者分为乳头状癌组(64例)和滤泡状癌组(26例);根据131I治疗剂量,将纳入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00 mCi,58例)和高剂量组(150 mCi,32例).结果 治疗后10天,乳头状癌组和滤泡状癌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乳头状癌组和滤泡状癌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单核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治疗后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单核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未明显改变.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 131Ⅰ治疗老年甲状腺癌,短期内会导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水平上升,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单核细胞水平基本无改变,这一改变为一过性,不受甲状腺癌病理类型、131Ⅰ治疗剂量的影响.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作者:郭佳;黄际远;戴庆靖;宋文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控制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时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大,但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期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相对于结肠造口术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利于老年患者康复,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宝平;张海亮;常卫;郭初阳;代晓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66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以及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混合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同时记录在术中气腹后10 min和气腹后6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数据,以及术后发生恶心、肌肉松弛、躁动等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混合组的苏醒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0 min后以及60 min后混合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内,混合组在肌肉松弛、躁动与恶心呕吐方面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全身与硬膜外混合麻醉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及时苏醒,在术中保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光荣;张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前列腺癌进行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并选择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增强检查.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比较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值、表观扩散系数值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转运常数以及速率常数).结果 50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活检或者手术诊断为前列腺增生24例,占48.00%;诊断为前列腺癌26例,占52.00%;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值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转运常数以及速率常数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联合使用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病变,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丽;徐凯;汪秀玲;马红;陈高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AR与Mda9/synten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研究雄激素受体(AR)与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9/配体蛋白聚糖结合蛋白(Mda9/synten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8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AR与syntenin的表达情况检测,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患者无病生存率,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AR阳性表达率为37.50%,syntenin阳性表达率为98.75%;AR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性(γs=-0.236,P<0.05),syntenin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呈正相关性(γs=0.296,P<0.05),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性(γs=0.370,P<0.05),与组织学分级也呈现正相关性(γs=0.230,P<0.05);无病生存者占77.5%(62/80),AR阴性与AR阳性患者、不同程度AR表达程度与无病生存期(DFS)均无相关性(P>0.05),而syntenin不同表达程度与DFS存在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FS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5 cm均是DFS危险因素(P<0.05).结论 AR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相关、syntenin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性,syntenin表达与DFS存在明显关联.

    作者:黄元坤;周志兵;周蕾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PS1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TPS1新辅助化疗的ORR及不良反应,探讨TPS1替代TPF新辅助化疗的可能性.方法 对2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TPS1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行同步放化疗.结果 TPS1新辅助化疗后BMI(体重指数)变化中位数0.34(0~1.1),总体放化疗后BMI(体重指数)变化中位数1.1(0.73~2.11).新辅助化疗后鼻咽部即时疗效评价:CR 4例(13.8%),PR 24例(82.8%),SD 1例(3.4%),ORR 96.6%.总体放化疗后鼻咽部即时疗效评价:CR 22例(75.9%),PR 7例(24.1%),ORR 100.0%.TPS1新辅助化疗后全组无4级不良反应,罕见3级不良反应,大多为0~1级不良反应,2级反应主要为恶心(48.0%),呕吐(21.0%),白细胞减少(24.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4.0%).整体放化疗结束后全组无4级不良反应,少见3级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除外).主要急性毒副作用表现为血液毒性,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口干,脱发和呕吐.结论 对局部晚期鼻咽癌使用TPS1新辅助化疗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及较低的毒副反应,TPS1有替代TPF方案的可能.

    作者:韩亚骞;何倩;刘林;刘峰;张琳;罗乐;马宏志;李云;席许平;肖锋;吴湘玮;王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1例初诊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3年的生活质量及3年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7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7.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合计1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术后第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个月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29.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存质量高,术后3年生存率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无明显差异,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石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及B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性激素水平、复发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A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前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2组孕激素水平明显上升,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以B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P<0.05).A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1年生存率略高于A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淋巴结全面清扫,可刺激性激素水平改善,能有效降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转移率,安全性尚可.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梨状窝癌的侵犯部位对肿瘤标志物及其转移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无颈部淋巴结转移(CN0)梨状窝癌侵犯部位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转移情况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15例CN0梨状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发病部位分为A组(内侧壁癌组)40例、B组(外侧壁癌组)37例和C组(内外侧壁癌组)38例,然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转移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三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转移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4周与12周A组与C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转移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P均<0.05,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N0梨状窝癌侵犯部位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转移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较大,尤其应注意对内侧壁癌及内外侧壁癌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与干预.

    作者:李伟;刘明磊;马会平;李虎;汪福玲;张凤;钱新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单药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13.8%和17.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8.6%和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恶心、呕吐及腹泻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单药方案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FOLFIRI方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作者:李翔;罗良平;万以叶;姜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