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芮兵;唐世早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对化疗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干预,试验组在一线化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片,125 mg,3次/d,观察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观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含量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60.00%)及总控制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评分(123.84±32.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21.27±1.76)及ICAM-1水平(328.23±28.8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SCC-Ag(2.56±0.32)、CEA(5.49±1.55)、CA125(21.37±1.8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皮疹(16.67%)、骨髓抑制(3.33%)、腹泻(16.28%)、口腔溃疡(13.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埃克替尼能有效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永东;解华;舒桂君;王永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蒽环类药物及蒽环序贯紫杉类两种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引起的心脏毒性影响.方法 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84例,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蒽环类组42例和蒽环序贯紫杉类组42例.蒽环类组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而蒽环序贯紫杉类组则接受蒽环序贯紫杉类化疗方案治疗.试验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首次化疗后及末次化疗次日3个实验时间点上,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含量,同时借助自制心脏毒性评级表评价患者心脏毒性级别,以评估上述两种化疗方案对患者引起的心脏毒性程度.结果 两种化疗方案组患者在进行辅助化疗后,静脉肌钙蛋白T含量均没有超出正常范围(P<0.1 ng/ml);在末次治疗后,蒽环序贯紫杉类组静脉肌钙蛋白T含量为(0.0210±0.0166)ng/ml,而另外一组为(0.0390±0.0168)ng/ml,前者低于后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3个实验时间点上的肌红蛋白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均低于21 ng/ml;两组患者末次化疗后心脏毒性评级表情况,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 蒽环序贯紫杉类化疗方案较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并没有引起患者心脏毒性的明显增大;静脉肌钙蛋白T含量及肌红蛋白含量在评估患者心脏毒性程度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尚存在进一步优化之处.
作者:杨杰;王小勇;丁小宏;沈建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多西他赛组患者给予顺铂50 mg/m2联合多西他赛75 mg/m2进行治疗,紫杉醇组患者给予顺铂50 mg/m2联合紫杉醇60 mg/m2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为81.08%(31/37),紫杉醇组的有效率为78.05%(32/41),2组无明显差异(P>0.05).紫杉醇组消化道症状、严重骨髓抑制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2组的免疫抑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顺铂联合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孙广霞;宁伟;冯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观察并记录2组围手术期指标,切除范围,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及随访3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排气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切除范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内,2组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对宫颈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对内脏器官干扰小,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玮;高立;张永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聚乙烯醇可载药栓塞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实际情况和患者的意愿结合,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碘化油乳剂栓塞TACE术,治疗组采用碘化油乳剂+明胶海绵栓塞TACE术,实验组采用碘化油乳剂+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TACE术,对比3组患者TACE术后的不良反应、1个月后的肿瘤坏死率和术前、术后AFP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均少于治疗组;实验组和治疗组术后1月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治疗组术后1月肿瘤坏死率相当;3组患者的术后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应用聚乙烯醇可载药栓塞微球+碘油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术,比传统的应用碘化油的TACE术,手术效果好;比明胶海绵+碘化油的TA-CE术,手术效果相当,但是其导致的并发症较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徐文杰;曹刚;张根山;周胜利;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紫杉醇(TAXOL)联合卡铂(CBP)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TAXOL联合CB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CBP治疗,21 d为1个疗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对患者肿瘤缓解情况进行评定,对比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随访5年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肿瘤治疗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58.70%)(P<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内生存率(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 TAXOL联合CBP治疗卵巢癌,患者肿瘤缓解情况较好、不良反应较轻,5年生存率较高.
作者:郎咸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应用微创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及肿瘤学指标情况.方法 对80例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且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开腹保留患者盆腔自主神经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保留患者盆腔自主神经方式.记录且分析2组相关研究结果,包括临床疗效、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及肿瘤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总并发症率(5.00%)比对照组(25.00%)低,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1);2组在医治后残余尿量、平均尿量与射精功能、勃起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及肿瘤学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应用微创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可优化手术指标,保障术后安全性.
作者:吴超;许晓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肝癌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 随机选取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共60例,依随机表对照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生理盐水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6天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6天后,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加速降低APACHEⅡ评分,促进肝癌患者预后.
作者:任宪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联合胃泌素-17(G-17)检测用于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60例(胃癌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患者58例(癌前病变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血清中MG7-Ag以及G-17的表达含量,分析2种检测指标用于诊断胃癌的临床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组以及胃癌组患者血清中MG7-Ag以及G-17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癌进展期患者血清中MG7-Ag和G-17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MG7-Ag和G-17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非转移胃癌患者(P<0.05).与MG7-Ag、G-17单独用于诊断胃癌相比,MG7-Ag联合G-17用于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更强,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升高,其中,MG7-Ag联合G-17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比MG7-Ag检测显著升高(P<0.05).结论MG7-Ag联合G-17用于诊断胃癌的特异度高,误诊率低,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建芳;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选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多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尿肌酐水平比较差异不大,术后研究组患者尿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是术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复发率均为0,生存率分别为97.78%和95.1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对健侧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比较轻,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作者:贾军琪;张培波;林建群;李建;高继学;汪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为A组,29例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剥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6±37.13)min、(440.08±110.03)ml、(9.03±2.01)d,B组分别为(92.06±27.44)min、(327.21±130.51)ml、(7.17±3.14)d,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多数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过性升高,同时A组出现1例胆漏,均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死亡等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3.97±3.09)个月,A、B组复发率分别为6.5%、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血管瘤倾向于选择腹腔镜下肝肿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肿瘤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别玉坤;冯以斌;杨成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时效的延长作用.方法 选择胃肠外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2组患者术后均用PCIA泵(100 ml),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l/h(S组,舒芬太尼0.04μg·kg-1·h-1;DS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舒芬太尼0.04μg·kg-1·h-1);单次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比两组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患者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两组MAP、HR、SPO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6 h、12 h、24 h、48 h DS组VASr低于S组,咳嗽时VASm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72 h、96 h DS组患者VASr、VASm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S组较S组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结论 患者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PCIA镇痛,安全有效,可延长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减少患者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丹;刘苏;孙乾伟;齐敦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D-L1及TGF-β表达水平,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方法 收集81例NSCLC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肿瘤组织中PD-L1、PD-1、Foxp3+和TGF-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81例患者中PD-L1阳性表达为46例(56.8%),阴性表达35例(43.2%).TGF-β阳性36例(44.4%),阴性45例(55.6%).PD-1阳性33例(40.7%),阴性48例(59.3%);Foxp3+阳性44例(54.3%),阴性37例(45.7%).NSCLC中PD-L1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TGF-β表达、PD-L1表达影响.SCLC术后DF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TGF-β表达、PD-L1表达是影响NSCLC术后DFS的独立因素(P<0.05).PD-L1阳性表达组术后DFS为(21.000±1.429)个月,阴性表达组为(14.500±1.615)个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6.930,P=0.008).TGF-β阳性组PFS为(14.500±0.813)个月,阴性组为(21.000±1.639)个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8.71,P=0.003).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PD-L1及TGF-β蛋白是预测NSCLC术后DFS的重要指标,且PD-L1表达越高预示术后DFS越长,而TGF-β则表达越高,预示术后DFS越短.
作者:周建英;刘敏知;黄晖;黄传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标准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记录2组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血肿、感染、皮瓣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7.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0%、0.0%和7.5%,对照组分别为5.0%、2.5%和1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有更好的微创性,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红;樊文莉;杨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因子及POCD的影响.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结肠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术中接受全麻,观察组60例,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因子和S-100β的表达水平,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 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POCD)的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和7 d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S-100β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7 d时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术后7 d内观察组PO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不仅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有效减弱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降低POCD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华山;齐丰军;李海英;周红社;钞小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72例,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指标.随访3年,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病理分级为G2和G3期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淋巴囊肿、下肢淋巴水肿和肠梗阻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但是增加了术后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临床推行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自身情况.
作者:黄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其中初诊44例、完全缓解24例、难治复发12例,同期收集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初诊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明显升高(P<0.01).与初诊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难治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与其年龄、性别、FAB分型、肝肿大及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危险度分型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危险度分型呈显著性相关.
作者:聂钰君;陈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 5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放疗至50 Gy时和放疗结束时,治疗组鼻咽部肿瘤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黏膜炎、皮肤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Ⅰ/Ⅱ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77,P=0.029;χ2=5.436,P=0.020;χ2=5.436,P=0.020).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提高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建章;陆坤;蔡蓓蓓;朱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早期经口进流食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分析32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后经口进水、进流食、拔除鼻饲管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并归纳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均于术后6 h进食温开水,其中29例术后第5天9 Am经口进流食无不适后,于术后第5天10 Pm拔除鼻饲管;其余3例患者术后第7天9 Am经口进食,术后第7天10 Pm拔除鼻饲管.所有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皮肤瘘管等并发症.尽管平均住院天数为12.8(范围10~19)天,但并非因为进食问题而推迟.住院超过14天主要因为等待术前确认病理结果(n=1)以及家属对手术的支持不足(n=2).结论 口腔癌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经口进流食不影响皮瓣的成活及伤口的愈合.
作者:刘晓霞;刘洁;黄燕;赵珊;谭娟;杨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餐前半小时服用,2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0 mg/次、3次/天,餐后服用;铝碳酸镁1.0 g/次、3次/天,餐后嚼碎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烧心、呕吐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下疗效为75.9%,高于对照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腔胆汁量、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用于治疗胃癌术后反流性残胃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若男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