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孙广霞;宁伟;冯晶

关键词:顺铂, 多西他赛, 紫杉醇, 晚期宫颈癌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多西他赛组患者给予顺铂50 mg/m2联合多西他赛75 mg/m2进行治疗,紫杉醇组患者给予顺铂50 mg/m2联合紫杉醇60 mg/m2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为81.08%(31/37),紫杉醇组的有效率为78.05%(32/41),2组无明显差异(P>0.05).紫杉醇组消化道症状、严重骨髓抑制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2组的免疫抑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顺铂联合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DR联合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与小叶性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X射线机(DR)联合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肺结核与小叶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50例疑似肺结核与小叶性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疑似小叶性肺癌患者4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102例,以临床表现及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为依据,比较观察常规检查和DR联合支气管镜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 DR联合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小叶性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4.19%、70.59%和72.92%,高于常规检查的51.61%、52.94%和52.08%(P<0.05);DR联合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79%、70.83%和71.57%,高于常规检查的55.13%、54.17%和54.90%(P<0.05).结论 DR联合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和小叶性肺癌的诊断效果好,有利于患者及早得到确诊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矿立;李永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目标导向液体在ASAⅡ~Ⅲ级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ASAⅡ~Ⅲ级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中对其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为患者安全手术提供保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ASAⅡ~Ⅲ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其中实施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者为观察组(43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T0)、麻醉诱导后15 min(T1)、手术中60 min(T2)、手术中120 min(T3)、手术中180 min(T4)及手术完成时(T5)时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心指数(CI)及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1~T5时rSO2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T2~T5时CI值、rSO2、CVP及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ASAⅡ~Ⅲ级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中可有利于提高患者脑氧饱和度水平.

    作者:徐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MG7-Ag联合G-17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联合胃泌素-17(G-17)检测用于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60例(胃癌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患者58例(癌前病变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血清中MG7-Ag以及G-17的表达含量,分析2种检测指标用于诊断胃癌的临床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组以及胃癌组患者血清中MG7-Ag以及G-17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癌进展期患者血清中MG7-Ag和G-17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MG7-Ag和G-17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非转移胃癌患者(P<0.05).与MG7-Ag、G-17单独用于诊断胃癌相比,MG7-Ag联合G-17用于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更强,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升高,其中,MG7-Ag联合G-17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比MG7-Ag检测显著升高(P<0.05).结论MG7-Ag联合G-17用于诊断胃癌的特异度高,误诊率低,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建芳;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为A组,29例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剥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6±37.13)min、(440.08±110.03)ml、(9.03±2.01)d,B组分别为(92.06±27.44)min、(327.21±130.51)ml、(7.17±3.14)d,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多数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过性升高,同时A组出现1例胆漏,均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死亡等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3.97±3.09)个月,A、B组复发率分别为6.5%、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血管瘤倾向于选择腹腔镜下肝肿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肿瘤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别玉坤;冯以斌;杨成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可载药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究聚乙烯醇可载药栓塞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实际情况和患者的意愿结合,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碘化油乳剂栓塞TACE术,治疗组采用碘化油乳剂+明胶海绵栓塞TACE术,实验组采用碘化油乳剂+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TACE术,对比3组患者TACE术后的不良反应、1个月后的肿瘤坏死率和术前、术后AFP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均少于治疗组;实验组和治疗组术后1月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治疗组术后1月肿瘤坏死率相当;3组患者的术后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应用聚乙烯醇可载药栓塞微球+碘油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术,比传统的应用碘化油的TACE术,手术效果好;比明胶海绵+碘化油的TA-CE术,手术效果相当,但是其导致的并发症较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徐文杰;曹刚;张根山;周胜利;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恩度应用于中晚期肺癌GP方案化疗中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恩度应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GP方案化疗中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采用GP方案化疗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恩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另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CD3+、CD4+、CD8+、IgG及Ig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CD3+、CD4+及CD8+水平分别为(12.76±1.39)g/L、(2.86±0.27)g/L、(64.88±9.38)%、(45.63±6.46)%及(33.16±4.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恩度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肺癌GP方案化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张红军;雷培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伊班膦酸钠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和69.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6%、77.4%和49.1%,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0.9%和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痛NRS评分分别为(1.43±0.84)分和(2.53±1.21)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93±2.01)分和(6.91±2.13)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痛NR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卡培他滨联合伊班膦酸钠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能有效降低骨痛,提高治疗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亚峰;王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术后放疗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术后放疗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保乳手术治疗并且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均于保乳手术后进行放疗.观察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6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5.24%、无瘤生存率为94.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5.24%;10年生存率为86.9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5.71%、无瘤生存率为82.14%、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85.71%.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无术后辅助化疗、有无术后放疗以及清扫淋巴结总数均为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放疗是降低局部复发的惟一影响因素.结论 术后放疗有利于改善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在保乳术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景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磁共振同反相位序列对肾癌诊断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同反相位序列对肾癌诊断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4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40例(恶性组)和肾良性肿瘤100例(良性组),都进行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与定量鉴别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MR图像均显示清晰,无明显磁敏感伪影及图像变形.恶性组中有39例(97.5%)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36例(90.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组中有78例(78.0%)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2例(72.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两两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21±0.21)×10-3 mm2/s,恶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69±0.30)×10-3 mm2/s,两两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以1.355×10-3 mm2/s为ADC阈值,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肾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2.1%.结论 MR同反相位序列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能提供临床定量诊断与鉴别依据,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穆玉娟;马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64例,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全身静脉化疗(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观察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21 d为1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 观察组ORR和DCR分别为46.88%、90.63%,对照组分别为43.75%、68.75%,观察组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CD8+比例低于对照组,CD4+及NK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CD4+/CD8+比值降低,观察组CD4+/CD8+比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CEA、CA125、SCC-A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肿瘤标志分子水平,保护其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颖;邵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多西他赛组患者给予顺铂50 mg/m2联合多西他赛75 mg/m2进行治疗,紫杉醇组患者给予顺铂50 mg/m2联合紫杉醇60 mg/m2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为81.08%(31/37),紫杉醇组的有效率为78.05%(32/41),2组无明显差异(P>0.05).紫杉醇组消化道症状、严重骨髓抑制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2组的免疫抑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顺铂联合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孙广霞;宁伟;冯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每组48例.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次250 mg,每天1次;多西他赛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静脉滴注1 h,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情况,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观察2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以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的33.33%(16/48)(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西他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银叶;朱波;贾美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iRNA-758在宫颈癌肿瘤组织、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宫颈癌浸润和侵袭的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中miRNA-758表达情况及其对宫颈癌浸润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40例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非宫颈癌患者40例作为非宫颈癌组.采用QRT-PCR对各标本中MEPE 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对肿瘤组织中MEPE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运用ELISA法对血液中MEPE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QRT-PCR对各标本中miRNA-758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然后对2组患者各标本中MEPE mRNA、蛋白、miRNA-758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肿瘤组织、血液、宫颈脱落细胞中ME-PE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宫颈癌组(P<0.05),miRNA-758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宫颈癌组(P>0.05).结论 miRNA-758在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通过MEPE对宫颈癌浸润和侵袭进行调控,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喂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早期经口进流食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分析32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后经口进水、进流食、拔除鼻饲管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并归纳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均于术后6 h进食温开水,其中29例术后第5天9 Am经口进流食无不适后,于术后第5天10 Pm拔除鼻饲管;其余3例患者术后第7天9 Am经口进食,术后第7天10 Pm拔除鼻饲管.所有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皮肤瘘管等并发症.尽管平均住院天数为12.8(范围10~19)天,但并非因为进食问题而推迟.住院超过14天主要因为等待术前确认病理结果(n=1)以及家属对手术的支持不足(n=2).结论 口腔癌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经口进流食不影响皮瓣的成活及伤口的愈合.

    作者:刘晓霞;刘洁;黄燕;赵珊;谭娟;杨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RNA-seq技术的宫颈癌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RNA-seq技术分析3对宫颈癌及癌旁组织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通路富集性分析.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发现175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58个基因表达上调,997个基因表达下调.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粘附、DNA损伤有关的信号通路上.且宫颈癌组织中发现RAB22A-BCAS1等融合基因.结论 细胞粘附信号通路、RAB22A-BCAS1融合基因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机制有关.

    作者:张志珊;蒋燕成;陈紫萱;陈婉花;李爱禄;李纯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男性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及肿瘤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应用微创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及肿瘤学指标情况.方法 对80例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且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成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开腹保留患者盆腔自主神经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保留患者盆腔自主神经方式.记录且分析2组相关研究结果,包括临床疗效、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及肿瘤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总并发症率(5.00%)比对照组(25.00%)低,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1);2组在医治后残余尿量、平均尿量与射精功能、勃起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及肿瘤学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应用微创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可优化手术指标,保障术后安全性.

    作者:吴超;许晓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 5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放疗至50 Gy时和放疗结束时,治疗组鼻咽部肿瘤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黏膜炎、皮肤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Ⅰ/Ⅱ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77,P=0.029;χ2=5.436,P=0.020;χ2=5.436,P=0.020).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提高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建章;陆坤;蔡蓓蓓;朱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肝癌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评估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肝癌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 随机选取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共60例,依随机表对照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生理盐水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6天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6天后,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加速降低APACHEⅡ评分,促进肝癌患者预后.

    作者:任宪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区域失败与靶区剂量体积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区域失败与靶区剂量体积关系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照射范围不同分为两种:累及野照射(IFI)和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根据术后随访数据与复查资料确认是否为局部区域失败.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局部区域失败共38例,B组为非局部区域失败共3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靶剂量、体积参数;分析全组生存率、不同照射范围时靶体积剂量、体积参数;并分别对A、B两组不同照射范围时靶体积剂量、体积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发现A、B两组在GTV、CTV、PTV的剂量参数与体积参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进行了不同照射范围时ENI者与IFI者GTV、CTV、PTV的剂量参数对比,发现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对比CTV的V55、V50和PTV的V60、V55、V50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NI者与IFI者的CTV的剂量参数D98%、D95%、PTV的剂量参数D98%、D95%、D50%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值对比可见两组CTV的V55和PTV的V60、V55、V50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ENI者与IFI者的GTV、CTV、PTV的剂量参数D98%、D95%、D50%、D2%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值对比可见两组PTV的V60、V55、V50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治疗中,建议处方剂量所包含的靶体积不低于95%,使用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ENI)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靶区剂量体积,可能有效减少局部区域失败,提升食管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

    作者:彭小保;陈文强;赵军军;袁慧杰;徐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顺铂和奈达铂为基础联合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纳入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60例,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A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B组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控制率、1年生存率、进展期(TTP)时间;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6个月生活质量Karnofsky分值.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40.00%)、控制率(60.00%)、1年生存率(40.00%)、MTPP与B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体重降低发生率均较B组低,P均<0.05.6个月A组Karnofsky分值较B组高,P<0.05.结论两种联合用药效果相当,但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安全性更好,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谢明瑞;魏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