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涛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肝癌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 随机选取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共60例,依随机表对照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肝癌术后常规标准治疗和生理盐水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6天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6天后,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加速降低APACHEⅡ评分,促进肝癌患者预后.
作者:任宪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宫颈癌常选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与放化疗,但是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时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有些患者甚至因为某些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而中医中药在改善肿瘤患者各种伴随症状以及对抗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较好作用,值得临床中医师倾力专研[1]. 现对1 例中医辨证治疗宫颈癌并发尿血进行报告.
作者:贺丹;胡鑫才;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72例,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指标.随访3年,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病理分级为G2和G3期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淋巴囊肿、下肢淋巴水肿和肠梗阻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但是增加了术后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临床推行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自身情况.
作者:黄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之间的差异,探讨佳b值的选择并尝试寻找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灶的ADC值阈值.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单个肾上腺病变患者行MRI检查和DWI扫描,b值分别取0、400、800、1000 s/mm2,观察不同b值下病灶的信号差异,同时分别测量ADC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b为0 s/mm2时,所有病灶的信号和T2WI信号一致,当b值为400、800和1000 s/mm2时,随着b值升高,良性病变的信号下降程度较恶性病变明显,囊变、坏死区信号减低明显,实性部分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肾上腺病变的平均ADC值有显著差异(F=23.092,P<0.05),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③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在b值为400 s/mm2时无统计学意义(t=-1.932,P=0.063),b值为800、1000 s/mm2时有显著差异(t=-2.290,P=0.029;t=-2.257,P=0.031);④对b值取800 s/mm2时得出的ADC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36,诊断阈值为1.52×10-3 mm2/s.结论 肾上腺病变的DWI扫描b值取800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56±0.49)×10-3 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5±0.24)×10-3 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一定补充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趋完善.
作者:邹飞;胡利平;方常练;王索宇;刘岚;孙美;易波;刘敏知;彭德新;文庆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紫杉醇(TAXOL)联合卡铂(CBP)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TAXOL联合CB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CBP治疗,21 d为1个疗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对患者肿瘤缓解情况进行评定,对比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随访5年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肿瘤治疗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58.70%)(P<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内生存率(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 TAXOL联合CBP治疗卵巢癌,患者肿瘤缓解情况较好、不良反应较轻,5年生存率较高.
作者:郎咸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9例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化疗.结果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维持治疗,缓解(CR)1例(2.0%),部分缓解(PR)19例(38.8%),稳定(SD)24例(49.0%),进展(PD)5例(10.2%),疾病控制率(DCR)89.8%,疾病缓解率(ORR)40.8%,PFS为7.5个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培美曲塞同药维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延长 PF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作者:张惠;时建明;张勤英;王佳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TopoⅡα阳性表达及其对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TNM分期Ⅱb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适合手术的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新辅助化疗前后的TopoⅡα阳性表达,对比化疗前后、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的阳性表达情况,记录对比TopoⅡα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CMF方案化疗前后的TopoⅡ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方案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CMF方案组(χ2=4.219,P=0.040<0.05);ECT方案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CMF方案组(χ2=6.522,P=0.011<0.05).EC方案组和ECT方案组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269,P=0.604>0.05).化疗前TopoⅡα阳性表达的患者,CR+PR率、中位TTF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具有促进TopoⅡα阳性表达,提高术后疗效的作用,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中可以添加蒽环类药物,增加化疗敏感性.
作者:李文祥;魏瑾;胡森焱;荀江;马平;洪灵芝;龚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p27蛋白及cyclin B1在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27蛋白及cyc-lin B1的表达与胃癌演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患者胃粘膜组织中p27与cyclin B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中,p27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级降低的变化规律,cyclin B1表达水平呈现逐级升高的变化规律,两者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p27蛋白及cyclin B1在胃粘膜中的表达水平与慢性胃病、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润;高海燕;杨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子宫肌瘤切除术(Myomectomy)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HIFU组或Myo组.于入院时和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样,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2,IL-6和IL-10水平.结果HIFU组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行HIFU术后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之相反,手术切除后24 h,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例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IL-2水平显著降低;HIFU组患者IL-6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Myo组,Myo组患者IL-2水平明显高于HIFU组.结论HIFU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更好的免疫功能可能与组织创伤应激减少有关,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弓瑜;王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TACE治疗.比较2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不良反应、疗效及治疗后1年内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6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37.50%(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热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内有10例死亡(25.00%),观察组死亡2例(5.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杨威;芮兵;唐世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联合125 I粒子植入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 d内的发热、局部疼痛、水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9),对照组为43.6%(17/3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 d,2组的KPS与ECOG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观察组KPS、ECOG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94±2.48)个月和(21.44±3.19)个月,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脑胶质瘤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周林裕;谢万福;代永庆;付伟;包春燕;陈利军;胡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选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多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尿肌酐水平比较差异不大,术后研究组患者尿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是术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复发率均为0,生存率分别为97.78%和95.1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对健侧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比较轻,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作者:贾军琪;张培波;林建群;李建;高继学;汪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原发病感染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年龄、住院时长、化疗剂量、化疗时长、侵入性操作是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营养状态、感染预防用药和消毒到位是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对降低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智勇;乔西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每组48例.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次250 mg,每天1次;多西他赛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静脉滴注1 h,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情况,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观察2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以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的33.33%(16/48)(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西他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银叶;朱波;贾美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64例,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全身静脉化疗(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观察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21 d为1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 观察组ORR和DCR分别为46.88%、90.63%,对照组分别为43.75%、68.75%,观察组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CD8+比例低于对照组,CD4+及NK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CD4+/CD8+比值降低,观察组CD4+/CD8+比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CEA、CA125、SCC-A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肿瘤标志分子水平,保护其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颖;邵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对比效果.方法 以卵巢肿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新鲜样本进行快速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冰冻切片检查的平均时间为(34.52±4.19)min,石蜡切片检查的平均时间为(4.59±1.11)h,冰冻切片检查的时间明显短于石蜡切片检查(t=34.294,P<0.05).卵巢肿瘤患者126例石蜡切片诊断为良性卵巢肿瘤76例,恶性卵巢肿瘤50例,良性与恶性卵巢肿瘤的年龄、病变位置、病程、体重指数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为良性卵巢肿瘤73例,恶性卵巢肿瘤53例,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卵巢肿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1%和100.0%.恶性卵巢肿瘤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浆液性囊腺瘤、未成熟畸胎瘤、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结论 相对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快速冰冻切片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周期比较短,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需要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郭玲;董兵卫;黄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肺癌化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肺癌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生化比色法,检测化疗前及化疗21天后患者血清中CEA、CYFRA 21-1和TSGF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血清中CEA、CYFRA 21-1和TSGF的水平在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血清中CEA、CYFRA 21-1和TSGF水平变化与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化疗疗效具有明显的统计相关性.结论 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明显降低血清CEA、CYFRA 21-1和TSGF水平,说明CEA、CYFRA 21-1和TSGF在临床肺癌治疗效果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玲玲;林勇;叶小凯;许圣威;曹晓红;林宜亭;翁朝航;姜燕;柯明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其中初诊44例、完全缓解24例、难治复发12例,同期收集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初诊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明显升高(P<0.01).与初诊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难治组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与其年龄、性别、FAB分型、肝肿大及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危险度分型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危险度分型呈显著性相关.
作者:聂钰君;陈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早期经口进流食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分析32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后经口进水、进流食、拔除鼻饲管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并归纳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均于术后6 h进食温开水,其中29例术后第5天9 Am经口进流食无不适后,于术后第5天10 Pm拔除鼻饲管;其余3例患者术后第7天9 Am经口进食,术后第7天10 Pm拔除鼻饲管.所有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皮肤瘘管等并发症.尽管平均住院天数为12.8(范围10~19)天,但并非因为进食问题而推迟.住院超过14天主要因为等待术前确认病理结果(n=1)以及家属对手术的支持不足(n=2).结论 口腔癌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经口进流食不影响皮瓣的成活及伤口的愈合.
作者:刘晓霞;刘洁;黄燕;赵珊;谭娟;杨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为A组,29例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剥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6±37.13)min、(440.08±110.03)ml、(9.03±2.01)d,B组分别为(92.06±27.44)min、(327.21±130.51)ml、(7.17±3.14)d,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多数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过性升高,同时A组出现1例胆漏,均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死亡等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3.97±3.09)个月,A、B组复发率分别为6.5%、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血管瘤倾向于选择腹腔镜下肝肿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肿瘤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别玉坤;冯以斌;杨成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