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berKnife等中心及非等中心立体定向治疗计划质量及效率评价

朴俊杰;徐寿平;王金媛;曲宝林;段学章;巩汉顺;徐慧军

关键词:CyberKnife, 等中心, 非等中心, 计划质量, 剂量学
摘要:目的 探讨并评价CyberKnife (CK)系统利用等中心和非等中心两种计划模式立体定向治疗计划(SRT)的剂量学特性及差异.方法 将18例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为小体积组即肿瘤大小在3 cm以下;B为大体积组即肿瘤大小在3 cm以上.每组9例患者计划分别给予同一处方剂量条件40 Gy/SF.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以等中心和非等中心两种布野方式立体定向治疗技术设计相应的计划,通过其靶区适形指数(CI)、非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和危及器官等剂量学参数,分析评估SRT计划优化质量及实施效率,从而实现评价两种治疗模式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等中心组计划执行的平均治疗时间(P =0.002)及机器MUs(P <0.001)明显优于非等中心组;CI均值(A:P =0.027;B:P=0.007)和GI均值(A:P <0.001;B:P <0.001)分别小于非等中心组;HI均值则略高于非等中心组(A:P =0.029;B:P<0.001);A组平均剂量归一值(P=0.011)等中心组优于非等中心组,而B组(P =0.012)等中心组低于非等中心组.结论 等中心治疗模式在治疗时间、MU数及GI上均优于非等中心,在CI和HI上略低于非等中心模式.小体积肿瘤可考虑等中心治疗模式,而大体积肿瘤则宜用非等中心治疗模式;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给予研究.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80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20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常规超声显示恶性组多表现为乳腺腺体致密、微小钙化、边界缘毛刺和肿决影(P<0.05);良性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多为2~3分,平均为(2.56±0.44)分;而恶性组多为4~5分,平均分为(4.56±0.3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20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评分与其Dukes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能有效对良恶性状况进行鉴别诊断,并且与病理分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涛;麦兴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因素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接受放疗.患者年龄31~90岁,平均56.4岁;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其中Ⅰ期2例,Ⅱ期106例,Ⅲ期67例,Ⅳ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167例,腺癌18例,腺鳞癌1例;影像学检查:肿瘤>4 cm者102例,≤4cm者84例;实验室结果:血红蛋白≥120 g/L者165例,<120g/L者21例.

    作者:郭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每周化学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每周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三维适形放疗及联合紫杉醇单药化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局控率、转移率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但2组患者2年局控率、转移率以及1年与2年的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血液毒性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每周紫杉醇单药化疗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改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不良反应较高.

    作者:王晓阳;吴国武;刘建华;蒋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分析.方法 收集肺癌放疗的患者134例,对比分析肺癌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纯肺癌组与肺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发现,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TNM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癌症家族史以及病理类型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癌组患者与肺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照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的总发生率单纯肺癌组为20.7%,与肺癌合并糖尿病组(40.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危险是单纯肺癌组患者的2.43倍(95%CI为1.270 ~4.879),糖尿病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会增加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值得临床上注意.

    作者:郭小芳;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具体操作.方法 取早期胃癌患者120例,其中75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观察组;4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近全胃切除术;并对术程中的具体操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差异明显,然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结论 采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具有术程短、疗效明显、恢复快,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闫泽强;郭燕;韩晓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脊柱转移瘤的DR、CT、MRI影像学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DR、CT、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DR、CT、MRI 3种方法进行检查.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等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①MRI检查临床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DR、CT,且DR检查诊断敏感性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受累骨节数和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均高于CT及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T、MRI检查压缩椎骨节数均高于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T和MRI检查在诊断压缩椎骨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成像速度快但早期极易漏诊,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的初步筛查工具;CT对骨密度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楚显示椎体内部及附件的细微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范围、碎骨片移位及椎管受累情况,但对脊柱整体的检查较为受限,误诊率较高;MRI能够对骨髓早期变化做出诊断,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疑似脊柱转移瘤时可首选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胡晓云;庄振燕;周和平;李小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经胸与经腹食管裂孔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26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经胸、经腹、经胸腹联合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成功率等;术后记录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经胸、经腹入路组比较,经胸腹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延长;食管切除长度缩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多;手术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9.09%,腹腔感染4.55%,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者,均明显低于经胸、经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采取经胸腹联合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食管切除少,淋巴结清扫彻底,手术成功率高,并且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优化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16INK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INK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59例宫颈上皮瘤变(CIN)标本、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CIN Ⅰ级组织中ILK表达阳性率62.50%、CIN Ⅱ~Ⅲ级为65.71%,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23.3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72,P=0.004<0.05;x2=11.675,P=0.001 <0.05);CIN Ⅰ级组织中ILK表达阳性率与CIN Ⅱ~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 =0.800 >0.05).P16INK4A在HPV16、HPV18 2种高危型宫颈HPV感染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高危型或者低危型(HPV53、HPV58、HPV6).结论 P16INK4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显著高表达,同时P16INK4A高表达可能与HPV16、HPV18的阳性表达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宋保志;刘佳华;高玉玲;孙阳;陈政;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V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MV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采用MVP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各40例.对2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1、3、5年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存率方面,2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VP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鹏飞;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期不能手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不能手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不能进行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对照组进行序贯放化疗.观察:①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癌基因蛋白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②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③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D44v6、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D44v6、VEGF水平分别为(280.95±74.22) ng/L、(132.36±64.64) ng/L,对照组分别为(361.36±80.54) ng/L、(178.38±55.3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期不能手术老年NSCLC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值得推广.

    作者:黄亚妮;龚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40例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阴道镜及宫颈HPV检测.结果 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75.00%,而HPV对宫颈相关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中的灵敏度(93.43%)以及准确率(59.26%)都优于H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和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为99.53%,显著高于阴道镜(93.43%)和HPV(85.45%)单独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HPV检测,但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临床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作者:刘韵;兰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艾迪联合低分子肝素防治晚期癌症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成药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晚期肿瘤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机制、纤溶指标、生存质量及中医症状.结果 治疗后FDP、D-二-聚体,FBG两组均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两组治疗后略有下降,PT、APTT、TT治疗后略有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73.3%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率分别为76.7%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刺痛、肢体麻木”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有较好疗效,未增加出血风险,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张琇文;邵怿;张欣欣;朱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OCT4及BIM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OCT4及Bim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在化疗耐药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7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化疗耐药30例,敏感37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石蜡标本1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者石蜡标本10例及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10例,进行OCT4及Bim蛋白表达情况检测.结果 OCT4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恶性、交界性、良性、正常组织中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耐药组与敏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Bim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恶性、交界性、良性、正常组织中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在耐药组与敏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化疗耐药卵巢浆液性癌中,OCT4蛋白与Bim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γ=0.03;P=0.875);在化疗敏感卵巢浆液性癌中,OCT4蛋白与Bim蛋白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γ =0.006;P =0.97).OCT4蛋白与Bim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展呈负相关(P<0.01).OCT4蛋白与Bim蛋白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 OCT4及Bim蛋白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OCT4蛋白与Bim蛋白表达在卵巢浆液性癌的发展呈负相关.OCT4与Bim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互作用.OCT4基因高表达,Bim基因低表达可能是造成卵巢浆液性癌对紫杉醇+铂类化疗耐药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永琦;王敏;朱艳丽;史聪;闫效宇;卓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7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经常规的乳腺癌综合治疗,随访5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局部复发40例(55.6%),远处转移30例(41.7%),死亡15例(20.8%);对照组中局部复发18例(22.5%),远处转移8例(10.0%),死亡7例(8.8%);观察组5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的预后不如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风险.

    作者:邓智平;刘秋芳;宋张骏;姚俊涛;任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TAT4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54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HCC为肝癌组,135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HBsAg阳性患者为非肝癌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STAT4 rs7574865位点的基因型,并经测序分析验证.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易感风险的关系.结果 STAT4 rs7574865位点3种基因型TT、GT、和GG型在肝癌组的分布频率分别是5.8% (9/154)、37.0% (57/154)和57.1% (88/154),在非肝癌组分别是8.9%(12/135)、43.7% (59/135)和47.4% (64/135).各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T基因型作参照,携带rs7574865 GG型的个体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33,95% CI=0.729~4.611,P=0.221).结论 STAT4 rs7574865多态性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HBV感染相关HCC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潘明洁;刘懿;周乙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雷帕霉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单独使用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雷帕霉素和培美曲塞联合治疗,雷帕霉素剂量为50 mg/天.分别观察2组患者疗效、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变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随机分成2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和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较单独使用培美曲塞治疗组而言,联合用药组的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38.89%)和疾病控制率(83.33%),且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联合培美曲塞对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较单独使用培美曲塞组显著(P<0.05).虽然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都有如胃肠不适、乏力、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但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且联合用药组在各类不良反应表现上,都具有较低的发生率.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雷帕霉素治疗晚期NSCLC,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大麻素受体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CB2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53例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的癌症组织作为癌症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子宫组织为健康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CDKN3和CB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大麻素受体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症组CDKN3和CB2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CDKN3和CB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CB2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其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均呈负相关(CDKN3:γ=-0.625,-0.743,-0.776,P<0.05;CB2:γ=-0.688,-0.778,-0.814,P<0.05).结论 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CDKN3和C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且与其预后呈负相关,这可能与CDKN3促进癌细胞增殖和CB2的免疫系统抑制作用相关,CDKN3和CB2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作为绝经后子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情况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情况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86例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加术后常规化疗,观察组加之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46.5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腹水量与CA125、HE4水平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需要输血人数比对照组少15人;观察组的平均输血量、引流管滞留时间和平均入院天数都要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残余病灶<2占74.41%,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病灶<2的比例34.88%.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宁;刘新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化疗方案将1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4例,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FOLFOX4方案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2组近期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肝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腹泻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控.

    作者:黄小华;刘叶;徐炎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 60岁、术前CEA水平>50ng/ml和肿瘤浸润深度T4.把没有任何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有一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危组.高危组与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9.04±1.51)个月和(96.65±3.14)个月,P=0.017],高危组风险比[hazard ratio(HR)]较低危组明显升高[3.201(95% CI为1.161 ~ 8.83);P =0.025].结论 详细的病史采集、术前全面的检查以及准确的病理分期对于Ⅱ期结肠癌的预后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智冉;刘彦龙;杨艳梅;唐洁冰;陶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