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对胃癌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

魏钢

关键词: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 胃癌术后, 腹腔粘连
摘要:目的:观察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对预防胃癌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在关闭腹腔前在手术创面和切口下放置医用改性壳聚糖膜,对照组常规关腹不放置。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腹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1年内腹痛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腹痛症状较对照组明显轻(χ2=12.946,P<0.05),术后肠道运动功能恢复及进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t=9.536、4.834,P<0.01),术后1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6.48,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可以有效地防止胃癌术后的腹腔粘连,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5-FU 以及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5-氟尿嘧啶(5-FU)以及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7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n=38)和观察组( n=38)。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5-FU以及顺铂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2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16%)显著高于对照组(39.4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Karmofsky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Karm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5-FU以及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且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胡青;肖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ERCP胆管支架置入与传统手术方法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胆管支架置入与传统手术方法解除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9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入A组、B组及C组,3组患者分别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ERCP置入塑料支架治疗及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3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 C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及C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术后1周B组及C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显著优于A组(P<0.05)。 A组、B组及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8%、14.3%和15.6%(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传统手术方法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行金属支架置入者引流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梁君蓉;石德红;张冲;李晓林;韩国栋;李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肾癌手术对患者血清及尿液微量元素及 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手术对患者血清及尿液微量元素及VEGF的影响程度。方法将60例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后腹腔镜手术组)30例,然后将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血清及尿液微量元素及VEGF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7天的血清及尿液Ca及Zn均高于对照组,而Mn则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7天的血清及尿液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手术对患者血清及尿液微量元素及VEGF的影响好于开放性手术,更有利于肾癌的治疗。

    作者:李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剂量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对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价值

    目的:小剂量联合使用卡维地洛及坎地沙坦对预防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蒽环类药物产生的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56例接受乳腺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卡维地洛、卡地沙坦。化疗期间分别于化疗后6周、12周,观察患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肌钙蛋白变化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超声心动图观测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DD及LVESD与实验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患者LVEF(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心电图检测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心电异常,化疗后,实验组QRS波、ST段及T波异常者较对照组少(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及肌钙蛋白异常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联合使用卡维地洛及坎地沙坦预防乳腺癌辅助化疗中蒽环类药物产生的心脏毒性,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刘薇;牛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小细胞癌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 NACT)治疗宫颈小细胞癌( SCCC)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是否于术前接受NACT,将62例SCCC患者分为实验组(接受NACT)33例和对照组(未接受NACT)29例,记录实验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前病灶大小变化情况、远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CR 5例(15.15%),PR 24例(72.73%),SD 4例(12.12%),总有效率为87.88%;实验组患者经NACT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前病理检查测量肿瘤病灶大直径显著小于入院时影像学测量肿瘤病灶大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病理检查测量肿瘤病灶大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远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C术前经NACT可有效缩小靶病灶,降低远处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蕾;王纯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

    目的:探讨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肺癌化疗患者(观察组)和120例未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肺癌化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对可能导致2组患者发生不同病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吸烟史、糖尿病)、病理类型与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进行统计分析。对106例患者中5例实施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余101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方法。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血黏稠度和D-二聚体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病理分型、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晚期、血黏稠度上升(男士>4.66 cP/女士>3.93 cP)、D-二聚体上升(>500μg/L)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经积极治疗后58例治愈,11例好转,有效率为65.09%。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晚期、血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治疗时应及时评估其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尽早实施抗凝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勤利;李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的效果。方法收集92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卡铂化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对照组为2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卡铂治疗,患者均可耐受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贞立;方英姬;黄晓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胃癌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手术中的剂量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胃癌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合适的剂量。方法3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用药,A组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B组患者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C组患者应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监测患者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肾上腺素( E)浓度和血浆丙泊酚靶浓度,比较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低于A组(P<0.05),C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低于B组(P<0.05)。 A组患者T1~T3时NE和E的浓度升高,B组和C组患者T1~T4时NE和E的浓度降低,3组T1~T4的NE和E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C组患者的NE和E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 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16.3±3.1)min,B组(17.2±2.8)min,C组(28.7±4.4)min,C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B组(F=8.82,P<0.05)。 C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高血压、心动过速和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的胃癌合并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应用过程中应慎重考虑,酌情降低剂量。

    作者:李喜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b2、Ⅱa、Ⅱb期宫颈癌患者38例,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对患者病灶肿瘤直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化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肿瘤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P<0.05)。化疗总有效率为84.21%(32/38),Ⅰb2、Ⅱa、Ⅱb期有效率分别为94.74%(18/19)、87.50%(7/8)、63.64%(7/11)(P<0.05)。化疗有效的32例均可进行手术,术后发现3例患者组织学检查结果为完全缓解,25例患者检测发现癌旁组织化疗反应明显,2例患者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出现宫旁浸润,1例患者出现脉管癌栓浸润。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可较大程度减小病灶肿瘤直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万清;汤新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根治术联合抽脂术对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联合抽脂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改良根治术,观察组行改良根治和抽脂联合术。结果两组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 vs 53.1%,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精神评分分别为(61.2±7.83)、(111±9.66)、(59.4±6.84)、(46.3±5.86)分,对照组分别为(53.5±6.54)、(106±8.31)、(54.3±6.61)、(43.2±5.54)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改良根治术联合抽脂术治疗Ⅰ、Ⅱ、Ⅲ期乳腺癌,能够较完整清除病灶,且能够保护肋间臂神经,可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谢有志;林宗伟;蓝光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肝门部胆管癌( HCCA)患者进行术前PBD的治疗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EBSCO、CNKI、CMCC等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1个研究项目,对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及随机效应模式的711例HC-CA患者术前行PBD治疗的价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 HCCA患者术前行PBD与不行PBD,其病死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比较统计学差异;然而,术前行PB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术前对合并黄疸的HCCA患者行PBD治疗无实际临床价值。

    作者:李慧丽;郑红梅;周武华;廖佳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切除术治疗后出现肠麻痹的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2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30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敷脐联合自拟保留灌肠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指标与生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鸣音、排便和排气恢复时间、腹胀消失、胃肠减压解除与留院观察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24 h、72 h的中医征候积分分别为(10.26±3.27)分、(0.82±0.05)分,均比对照组(13.45±1.67、1.95±0.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K+水平(mmol/L)比对照组高(3.79±0.41 vs 3.51±0.39),TNF-α(μg/L)、CRP(mg/L)均比对照组低(1.05±0.24 vs 1.98±0.15,10.18±4.36 vs 24.36±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术后麻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症,改善肠胃道功能,防止肠胃功能衰竭。

    作者:张炳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发卵巢癌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卵巢癌患者的复发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90例经历了初次手术后静脉注射顺铂/紫杉醇为期6个疗程的卵巢癌患者人口、病理、治疗及预后资料。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预后因素与无进展生存期( PFS)和总生存期( OS)的关联性。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进展( HR=1.06;95% CI=1.02~1.11)和死亡风险增加(HR=1.12;95%CI=1.06~1.18)。相比于浆液性癌,黏液性或透明细胞组织学与较差的PFS和OS相关。与PS 0相比,患者体力状态(PS)1或2会增加复发的风险(HR=1.12;95%CI=1.01~1.24)。相比于镜下残留病灶,患者有0.1~1.0 cm以及>1.0 cm残留病灶( HR=1.96;95% CI=1.70~2.26;HR=2.36;95% CI=2.04~2.73)也会增加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HR=2.11;95% CI=1.78~2.49;P<0.001;HR=2.47;95% CI=2.09~2.92)。结论年龄,PS评分,肿瘤的组织学和残留肿瘤体积是老年卵巢癌复发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确定患者的预后和设计未来量身定制的随机临床试验。

    作者:王芳;唐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研究

    目的: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比较术者在不同阶段的手术结果,探讨学习曲线在该术式中的规律。方法选取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完成的100例手术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每25例为一组,共分成4组,代表手术的4个阶段,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病理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为(560.7+196.3)ml,D组为(369.5+12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D组出血量少于A、B组(P<0.05)。手术时间A组为(245.2+40.7)min,D组为(188.4+25.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手术时间也短于A、B组(P<0.05)。而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切除总数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患者,随着医生手术例数的累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能达到相对熟练和稳定的程度。

    作者:余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低剂量256排螺旋 CT肺灌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

    目的:探讨低剂量256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意义。方法对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40天分别进行CT灌注扫描。计算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PS)、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用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测量和比较化疗前后灌注值的均数间的差异。结果 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BV和BF呈显著相关性(γ=0.48,P=0.001),达峰时间与PS相关(γ=0.31,P=0.04)、与血流量相关(γ=20.66,P,0.001)、与血容量相关(γ=20.39,P=0.007)。缓解组患者的BF、BV和PS高于其他组患者。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管生成,进而评估疗效。

    作者:舒圣捷;王全;周航;刘白鹭;李大庆;李里;娄阁;王梓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生素对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阶段出现粒细胞缺乏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将290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是否发热将其分为研究组(发热=161)及对照组(未发热=129),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方案(多西他赛+噻替哌+卡铂)和B方案(多西他赛+噻替哌)及是否采用抗生素干预治疗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方案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为98.9%(176/178),与B方案[94.6%(106/112)]差异不显著(P>0.05)。 A方案发热发生率为57.3%(102/178),与B方案57.1%[(64/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抗生素预防患者发热发生率(40.7%)与未采取抗生素预防者的(63.1%)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达到(4.63±1.74)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17±1.83)d(P<0.01)。研究组中性粒细胞(0.011±0.009)×109L-1,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0.032±0.015)×109 L-1( 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均达到100%,未见死亡患者。结论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一旦发生发热,应予促粒细胞生长因子及造血干细胞自身回输,并行抗真菌治疗及广谱抗生素治疗,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粒细胞缺乏期,提高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军凯;窦岩;许文;孔凡君;左效艳;刘燕;孙雪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副鼻窦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5例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患者,采用Kaplan-Mel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差异性检验。结果105例患者放疗结束后,CR 42例,PR 14例,有效率为53.33%(56/105);化疗结束后,CR 55例,PR 23例,有效率74.29%(78/105)。放化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放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3、5、10年生存率(P<0.05),其中3、5、10年生存率腺癌亦显著高于鳞癌(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手术方法是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其中Ⅱ期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Ⅲ~Ⅳ期、腺癌高于鳞癌、微创切除高于广泛性切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手术方法是影响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全部患者未出现严重近期并发症,随访发现听视力障碍11例。结论术后放化疗是改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临床效果的重要环节,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术后放化疗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倬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记录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0%(28/122),感染部位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腹膜炎、泌尿系、消化道、皮肤及其它;28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25株病原体,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8.0%,真菌占28.0%,革兰氏阳性菌占24.0%;贫血、肝功能分级高、3次以上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放化疗史及年龄≥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贫血、肝功能分级、侵入性操作次数、血糖水平等因素相关。

    作者:王传敏;柯昌征;张银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转移性骨癌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10 mg/12 h口服,依据疼痛缓解情况按50%递减或25%递增调解用药量,直至VAS评分≤4分,塞来昔布400 mg/d口服,双氯芬酸100 mg/12 h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10 mg/12 h口服,依据疼痛缓解情况按50%递减或25%递增调解用药量,直至VAS评分≤4分,塞来昔布400 mg/d口服,以及安慰剂。对比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疼痛缓解率、暴发痛发作次数、硫酸吗啡控释片使用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2)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3)2组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4)研究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日均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与塞来昔布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细胞肺癌( 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olyme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结果64例SCLC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3.3%,且所有患者均为弱阳性表达。57例获随访的患者中,VEGF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4个月vs 21个月,P=0.539)。结论 VEGF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

    作者:翁军;刘运秋;唐晓霞;赵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