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携带鸡贫血病毒凋亡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邓守明;蔡召忠

关键词:同源重组, 凋亡素, 腺病毒,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摘要:目的:构建携带鸡贫血病毒凋亡素 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方法设计 VP3 cDNA 扩增引物,从PET15b-VP3质粒中扩增 VP3的 DNA 序列,与线性 pShuttle-IRES-hrGFP-2连接,PCR 和 EcoR Ⅴ酶切电泳鉴定;穿梭质粒pShuttle-VP3-EGFP 经 Pmel 酶切线性化后,转化含 pAdeasy-1的超感受态 BJ5183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 pAd-VP3-EGFP,质粒经 PCR、PacI 酶切电泳及测序鉴定。结果线性化的 pShuttle-VP3-EGFP 转化含pAdeasy-1的超感受态 BJ5183大肠杆菌,重组质粒经酶切获得一大于23 kb 的大片段和4.5 kb 的片段,PCR 反应扩增出了402 bp 的片段,重组质粒测序证实 VP3-EGFP 编码区成功克隆入了腺病毒 pAd 中,且其序列与 GeneBank 中 VP3 CD-NA 序列完全一致。结论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可快速、高效地制备携带凋亡素 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为深入研究 VP3的抗肿瘤效应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9例涎腺癌患者均采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21.05%、47.37%、31.58%,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66.67%、27.77%、5.56%。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KPS 评分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荃荃;李志勇;苟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X 线联合彩超对未扪及肿块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乳腺 X 线联合彩超和单独影像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87例乳腺癌患者均经过乳房 X 光造影(M)和(或)超声(US)检查。以病理结果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 M +US 和单独使用 M诊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AUC);比较 M +US 与单独使用 M 的活检阳性值(PPV)。结果41例被诊断患有癌症:M +US 诊断8例,单独 US 诊断12例,单独 M 诊断12例,非影像诊断8例(9例乳房间隔癌症)。单独使用 M 的诊断率为7.6/1000,而 M +US 的诊断率提高到11.8/1000,补充率为4.2/1000(95% CI 1.1~7.2;P =0.003)。单独使用 M 的诊断准确率(AUC)为0.78%(95%CI 0.67~0.87),US +M 的诊断准确率为0.91%(95%CI 0.84~0.96, P =0.003),超声补充检测到12例,11例(92%)为浸润性,直径中位大小为10 mm。结论乳腺 X 线联合彩超可明显提高未扪及肿块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汪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创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效果。分析的结果变量包括分期和病发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激素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中位手术时间为188 min。中位数估计失血量为150 ml,并且平均住院天数为4天。96.2%的患者手术成功。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1例。中位随访期为14个月。结论腹腔镜微创能够快速准确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创伤小且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延东;姜训忠;杜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头颈部放疗诱发肉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约60%的患者,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根治性放疗或姑息性放疗。然而,粒子辐射目前已被公认具有致癌性,能够导致许多放疗诱发的肉瘤(radiation-induced sarcoma,RIS),包括头颈部放疗诱发肉瘤( radiation-induced sarcoma of head and neck , RISHN )[1]。RISHN 是一种头颈部接受放疗后远期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低,但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且发生率在逐渐增高,目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 RISHN 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韦正波(综述);许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查体的已婚妇女3478例,其中343例宫颈 TCT 检查阳性患者和262例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患者,均行予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并根据相应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符合率。结果L-SIL、H-SIL 的 DNA 倍体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比 AS-CUS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检测阳性率与病理检测阳性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CT 与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 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效果显著,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郑嵘;徐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复发转移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5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和55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不是影响胃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 分期、辅助化疗等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因素(P =0.0421,0.0175,0.0342,0.0382)。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对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作者:张学伟;郑安斌;石炜;涂庭义;徐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36例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87例(36.9%)和未输血组149例(63.1%),并系统分析围手术期输血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输血发生率与患者肿瘤大小、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数、TNM 分期及术前贫血紧密相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 >0.05)。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 <0.01),并且输血量越多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但输血时间对其没有影响。结论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有关,临床实践中应尽量减少输血,合理输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卫;周铃;李敏;孙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126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广泛切除术中对盆腔神经不做特殊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广泛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膀胱容量以及拔除尿管时间;手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膀胱容量以及拔除尿管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泌尿系统感染、手术感染、体重下降、排尿困难、腹部胀气、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4.50%,观察组为9.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保留盆腔神经的处理方式与不保留的处理方式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改善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降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桂定清;戚瑞红;何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加中药调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评分、3年复发转移率、满意度、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 EORTC QLQ-C30评分改善不明显,而治疗组改善明显;治疗组在治疗后1、2年EORTC QLQ-C30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转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第3年治疗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在 VAS 和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和发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减少复发转移率、住院和发热天数,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表浅层膀胱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 组)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 HOLRBT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TURBT 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OLRBT 组出现1例尿路狭窄;TURBT组出现6例闭孔神经反射,4例膀胱穿孔,3例血钠降低,2例尿路狭窄及7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经扩张治疗后痊愈,血钠降低未经特殊处理,3d 内自行恢复。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2.5%、7.5%,行二次钬激光治疗;TU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7.5%、15.0%,改用钬激光治疗。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均低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电切术更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恺;李飞;陆鲲;周德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对肾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 RCC 患者40例(观察组)和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 RCC 患者3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肾热缺血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3例(7.9%)手术切口感染,观察组未见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1例(2.5%)出现皮下气肿,术后第3天自行消退。术后随访12个月,2组患者手术切缘标本均为阴性,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RCC 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前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6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3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33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构成、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及 EGF、VEGF、VEGFR2水平。结果观察组单发和多发肌瘤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构成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细胞因子及 EGF、VEGF、VEGFR2水平也均优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对更好,且本治疗方式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梁秀丽;颜为红;程珊;汪韬;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酪氨酸激酶 ALK、ROS1、RET 融合基因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酪氨酸激酶 ALK、ROS1、RET 融合基因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10例肺癌肿瘤组织标本中 ALK、ROS1、RET 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ALK、ROS1、RET 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LK、ROS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性别和病理类型与 RET 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05);所有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未发现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的基因突变同时发生的情况;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在性别、年龄(岁)、抽烟史、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K、ROS1、RET 突变阳性患者临床病理类型上有各自特征,三种基因在肺癌的表达中相互排斥。

    作者:潘放;任庆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存在问题的研究

    目的:分析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过程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近5年行TCT 宫颈癌筛查诊断中,检查结论为重新取样,需重新取样的原因。制定门诊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标本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实施标准化取样操作规程1年前设为对照组、1年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TCT 检查的重新取样复查率、制片工作人员对标本的评价结果、受检者对 TCT 检查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实施 TCT 宫颈癌筛查50143例,227例受检者出现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率为0.45%,分析重新取样原因主要有:受检者检查前禁忌行为193例(74.01%)、操作人员操作不当34例(25.99%);实施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后重新取样复查率为0.2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46%、受检者对TCT 检查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上述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可有效提高所取标本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完善规范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可操作性。

    作者:甘穗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CMNa、GEMOX 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急性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结束时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P =0.011<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8,P=0.023<0.05)。2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方面,但2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增敏性和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不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勇;杨荃荃;彭涛;冯俊;吉爽;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内镜甲状腺手术结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治疗组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而对照组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P <0.05)。治疗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对照组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有4例,发生率为10.3%。治疗组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24 h 及48 h 的疼痛都明显较低(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不会增加手术难度,但可有效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顺堂;傅向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湖北省西北地区食管癌合并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湖北省西北地区食管癌合并念珠菌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抽取湖北省西北地区肿瘤科食管癌患者356例,回顾性分析356例食管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合并感染发生率为19.94%。主要易感因素有:年龄>65岁,系统感染病史,免疫力低下、多个周期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长期应用抗菌素。结论年龄因素、合并慢性病、感染因素、化疗方法、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导致食管癌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增强意识,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是及时控制感染的有效途经。

    作者:熊玲;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免疫功能、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和 DP 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和 DP 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 CD3+、CD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gG(8.42±1.75) g/L、IgM(1.99±0.38) g/L、IgA (2.32±0.41) g/L 都高于对照组患者 IgG(7.01±1.33) g/L、IgM(1.23±0.30) g/L、IgA(1.39±0.3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副作用(30.1±7.2)分、躯体(59.3±9.8)分、心理(52.3±8.5)分、社会(33.3±5.5)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副作用(24.0±6.5)分、躯体(49.8±9.0)分、心理(44.0±7.2)分、社会(26.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应用于宫颈癌术后的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抵抗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任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见肿瘤由丰富的较一致的纤维性梭形细胞组成,呈席纹状生长,是1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性骨性肿瘤。结论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与普通性骨化性纤维瘤不同,临床上呈一种进展性生长模式,可以出现侵袭性生长及广泛骨皮质破坏,切除不完全时容易复发。

    作者:聂波;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