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荃荃;李志勇;苟颖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36例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87例(36.9%)和未输血组149例(63.1%),并系统分析围手术期输血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输血发生率与患者肿瘤大小、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数、TNM 分期及术前贫血紧密相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 >0.05)。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 <0.01),并且输血量越多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但输血时间对其没有影响。结论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有关,临床实践中应尽量减少输血,合理输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卫;周铃;李敏;孙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 组)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 HOLRBT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TURBT 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OLRBT 组出现1例尿路狭窄;TURBT组出现6例闭孔神经反射,4例膀胱穿孔,3例血钠降低,2例尿路狭窄及7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经扩张治疗后痊愈,血钠降低未经特殊处理,3d 内自行恢复。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2.5%、7.5%,行二次钬激光治疗;TU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7.5%、15.0%,改用钬激光治疗。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均低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电切术更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恺;李飞;陆鲲;周德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查体的已婚妇女3478例,其中343例宫颈 TCT 检查阳性患者和262例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患者,均行予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并根据相应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符合率。结果L-SIL、H-SIL 的 DNA 倍体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比 AS-CUS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检测阳性率与病理检测阳性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CT 与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 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效果显著,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郑嵘;徐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体外培养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 EGCG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细胞划痕法和 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经 EGCG 处理后,HeLa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也显著增高;随着 EGCG 浓度升高,VEGF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EGCG 可通过下调 VEGF 蛋白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产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减弱侵袭等作用。
作者:陈萍;邓守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保肢治疗对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保肢手术治疗原发性远端小腿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骼缺损广泛切除后施行三种类型的重建技术,包括①关节融合术与自体移植术和肿瘤骨移植结合3例,②踝关节保留术中体外照射肿瘤患者5例,③假体2例。结果8例患者连续无病,2例患者死于疾病。1例患者出现远端小腿“跳跃性病变”,术后21个月,需要膝下截肢。其他由 IEIR 移植重建的 MPNST 患者出现双肺多发转移灶无局部复发,广泛切除42个月后病卒。总体生存率为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转移、化疗及Enneking 分期与5年无病生存率(80%)相关。 COX 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及肺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保肢手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皮肤问题3例,感染性不愈合1例,骨折3例;此外假体松动1例。无术后肢痛者。尽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70%),但无因并发症需截肢者。结论尽管并发率较高,但保肢手术是远端小腿肉瘤患者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保肢手术对骨肉瘤的疗效优于截肢手术治疗。
作者:周宏斌;秦小容;屈万明;田鹏;望开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采用外侧斜方肌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例确诊为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舌癌2例,颊癌1例,口咽癌2例,口底癌1例,临床分期 T1-4 N1-2 M0),全部行肿瘤切除及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术中沿颈淋巴清扫下缘切口向外设计外侧斜方肌皮瓣,采用该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除1例修复舌体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皮瓣萎缩外,其余5例在外形和功能上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未能按医嘱行术后放疗的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其余5例患者术后追加放疗和(或)化疗,随访5~30个月,无复发。结论外侧斜方肌皮瓣是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术后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伟城;吴泽键;陈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希罗达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希罗达并同步放疗治疗,其中希罗达的给药剂量按照1000 mg/m 2进行,每天早晚口服1次,连服2周,间隔1周再重复给药;同步进行的放疗为52~54 GY/200 cGY/次,进行6周。对照组患者的放疗同样为52~54 GY/200 cGY/次。观察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患者的1、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7%(P <0.05);实验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5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7%(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骨髓抑制等,2组的不良反应均处于一个可耐受状态。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希罗达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处在一个可耐受的范围。
作者:邓飞;黄薇隗;李拥军;蔡正斌;张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及右丙亚胺对蒽环类引起的心脏毒性的防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 TC 方案、EC 方案及 EC +右丙亚胺的治疗方案。以化疗前实施的心脏彩超作为心肌评价标准,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毒性情况。结果与 TC 组比较,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EC 方案、EC +右丙亚胺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肌毒性影响较为明显(P <0.05)。 EC 与 EC +右丙亚胺组相比,EC +右丙亚胺组心肌毒性降低(P <0.05)。结论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右丙亚胺可能有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
作者:张剑辉;回天立;栾士超;周宪方;周付荣;张印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过程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近5年行TCT 宫颈癌筛查诊断中,检查结论为重新取样,需重新取样的原因。制定门诊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标本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实施标准化取样操作规程1年前设为对照组、1年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TCT 检查的重新取样复查率、制片工作人员对标本的评价结果、受检者对 TCT 检查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实施 TCT 宫颈癌筛查50143例,227例受检者出现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率为0.45%,分析重新取样原因主要有:受检者检查前禁忌行为193例(74.01%)、操作人员操作不当34例(25.99%);实施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后重新取样复查率为0.2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46%、受检者对TCT 检查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上述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可有效提高所取标本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完善规范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可操作性。
作者:甘穗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效果。分析的结果变量包括分期和病发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激素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中位手术时间为188 min。中位数估计失血量为150 ml,并且平均住院天数为4天。96.2%的患者手术成功。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1例。中位随访期为14个月。结论腹腔镜微创能够快速准确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创伤小且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延东;姜训忠;杜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 CT 诊断结果和术前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和准确度。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磁共振和螺旋 CT 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0%和80.00%,两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70%,螺旋 CT 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8.60%,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VA 联合MRCP 技术诊断磁共振肝门胆管癌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结论多排螺旋 CT 和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两者的基础上结合 LAVA 和 MRCP 技术准确率更高。
作者:张捷;柳建;丁耀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变对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9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化疗。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 AFP、CEA、CA19-9、CA125、CA72-4,观察化疗前后以上指标水平改变和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有9例(9.47%),部分缓解有15例(15.79%),稳定有40例(42.10%),进展有31例(32.63%)。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指标 AFP、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稳定患者的血清,指标 AFP、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展患者的血清,指标 AFP、CEA、CA19-9、CA125、CA72-4水平化疗后较化疗前升高,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低能反映出胃癌化疗疗效情况。
作者:周伟;魏平;王兴远;龙翔宇;李程;汪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免疫功能、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和 DP 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和 DP 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 CD3+、CD4+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gG(8.42±1.75) g/L、IgM(1.99±0.38) g/L、IgA (2.32±0.41) g/L 都高于对照组患者 IgG(7.01±1.33) g/L、IgM(1.23±0.30) g/L、IgA(1.39±0.3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副作用(30.1±7.2)分、躯体(59.3±9.8)分、心理(52.3±8.5)分、社会(33.3±5.5)分,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症状/副作用(24.0±6.5)分、躯体(49.8±9.0)分、心理(44.0±7.2)分、社会(26.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应用于宫颈癌术后的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抵抗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任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6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3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33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构成、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及 EGF、VEGF、VEGFR2水平。结果观察组单发和多发肌瘤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构成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细胞因子及 EGF、VEGF、VEGFR2水平也均优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对更好,且本治疗方式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梁秀丽;颜为红;程珊;汪韬;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CMNa、GEMOX 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急性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结束时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P =0.011<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8,P=0.023<0.05)。2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方面,但2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增敏性和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不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勇;杨荃荃;彭涛;冯俊;吉爽;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以提高诊断乳腺肿瘤的正确率。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乳腺肿瘤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维彩超诊断乳腺小肿瘤准确率为86.44%(102/118)。乳腺癌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良性肿瘤组(8.45±0.21 vs 10.42±3.22,15.42±0.59 vs 20.61±4.53)s,明显减退时间明显长于良性肿瘤组(64.25±15.68 vs 53.03±13.52)s,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51.59±3.29 vs 11.02±5.72)dB。结论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提高乳腺小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中医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抽样法随机将其分为化疗组与中医组,各60例。化疗组实施持续化疗治疗,中医组则在化疗后实施中医巩固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6.7%,化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组患者疾病无进展时间平均值(6.5±0.3)个月,中位值(5.1±0.6)个月,稍长于化疗组患者平均值(5.3±0.6)个月,中位值(4.1±0.6)个月,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晚期 NSCLC 患者的治疗,可在参照其前期化疗效果与遵循患者主观意愿的前提下,后续选择中医药巩固治疗。
作者:赵振江;李海新;檀增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行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选择行胃癌开腹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观察组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数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也比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总数差异无显著性,P >0.05;第一、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上切端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观察组下切端距离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术能够有效治疗胃癌,操作安全、有效,创伤较小,近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江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方案,对比观察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其苏醒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并不大,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呼吸满意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七氟醚麻醉方案,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崔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