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松;迟欲欣;康艳立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而心血管并发症是中毒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现对我院2002~2007年间,具有完整心电图记录的有机磷农药中毒者72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吕淑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毁损性上腹下神经丛阻滞缓解盆腔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病人俯卧CT扫描床上,常规监测,CT定位L5~S1间盘水平,穿刺针经此水平进入并穿过间盘,有感阻力消失感后止针,回吸无血、气及脑脊液流出,注射0.5%利多卡因和造影剂欧奈派克的合剂共5.0mL,观察10 min,疼痛缓解并无异常后,注射无水乙醇5.0~8.0 mL,纪录疼痛缓解率.结果 本组患者行上腹下神经丛阻滞后,临床治愈3例,占17.6%;显效7例,占41.2%;有效4例,占23.5%;无效3例,占17.6%.阻滞后,患者每日口服吗啡的量从136.39 mg±29.62 mg下降至42.48 mg±23.42 mg(P<0.01).VAS评分从阻滞前的8.73±1.24下降为3.39±1.63(P<0.01).本组全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发生短暂的下肢麻木外,未发生其他与阻滞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毁损性上腹下神经丛阻滞可以缓解盆腔癌性疼痛.
作者:姜长林;罗宏柏;刘伟;孙德海;翟金林;纪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原因、血液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再结合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的特定盗血频谱图形.15例SSS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3例和2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性及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峰值流速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 SSS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其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多普勒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SSS做出诊断.
作者:魏晓莉;邢开宇;赵红梅;袁野;宋丽英;杨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简单、有效的手段,也是普遍认可的治疗方式.但在护理操作中,时常发生的药物渗漏事故也逐渐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着重对化疗药物渗漏产生的原因、预防、应急处理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作者:张淑华;张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精性肝病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损害,在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酒精性肝病严重者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且病程多迁延反复,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行为、工作、生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已得到普遍认可.
作者:周艳馨;朱立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患者血压的变化及瑞芬太尼的作用.方法 将90例无抽搐电休克患者分成3组:Ⅰ组30例,治疗前无高血压;Ⅱ组30例,第1次治疗前无高血压,已多次行无抽搐电休克,再次治疗前血压超出正常范围;Ⅲ组30例,治疗前无高血压.Ⅱ、Ⅲ组加用0.3μg/kg瑞芬太尼.观察基础血压(TD)、电休克前(T1)、诱导后(T2)、电休克治疗后(T3)的SBP、DBP.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各组电休克后SBP、DBP显著升高(P<0.01),Ⅱ组与组Ⅰ相比于T1点SBP、DBP有显著差异(P<0.01),于T3点SBP、DBP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与Ⅰ组比于T3点SBP、DBP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次无抽搐电休克可引起血压升高,0.3μg/kg瑞芬太尼有利于电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和安全.
作者:阮义峰;王宁;朱关华;刘莉;陆军;陈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筛选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75例为脂肪肝组,另选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T2DM非脂肪肝病患者73例为对照组.双能X线法检测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C肽、血脂、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T2DM合并脂肪肝组患者的TG、LDL-C、FC、FINS、BMI、骨质疏松发病率均较非脂肪肝组呈显著性升高(P<0.01或<0.05),而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T2DM合并脂肪肝与TG、LDL-C、FC、FINS、BMI及骨质疏松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ISI呈负相关(P<0.01).结论 T2DM合并脂肪肝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作者:张莹;郑永雄;唐彬;谢毅娟;陈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主要为血清学试验,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梅毒抗体检测.这些方法 对于各期梅毒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当前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状况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欧春怡;苗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作者随机选择门诊治疗的150例162颗外伤折断、深龋意外露髓或畸形中央尖磨损而感染的年轻恒牙做活髓切断术,并观察不同年龄、牙位及不同盖髓剂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5年随访,成功142颗,占87.65%;失败20颗,占12.35%.结论 年轻恒牙的活髓切断术疗效,与发病年龄、前后牙位及盖髓剂的种类差异无关.
作者:吕知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迟发性脾破裂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05~2008-09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36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12例,占同期外伤性脾破裂的33.3%.对12例迟发性脾破裂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具体过程的进行分析.结果 经积极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无1例死亡,均治愈.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易误诊,掌握其发生机制,提高对该症的认识和警惕,是提高迟发性脾破裂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世伟;胡新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儿童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关联及临床特点、听力学、影像学改变与治疗.方法 对35例儿童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研究均为无原因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学检查中发现,均为高频重度感音性聋,其中56耳患儿在250、500 Hz均存在有气骨导差,气骨导差>15 dBHL,以250 dBHL为明显,经过多次复诊,多数听力波动性进行性加重.结论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内耳畸形的听力障碍性疾病.可依靠听力学检查、CT和MRI明确诊断.
作者:王辉;高志光;张燕;金莉;刘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经内镜诊断及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方法 、经内镜下圈套电切≤2.0 cm的胃黏膜下肿瘤.结果 38例患者均1次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均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病理回报:32例为平滑肌瘤,5例为脂肪瘤,1例为神经纤维瘤.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可替代外科手术.
作者:程春艳;赵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阿立哌唑组58例,氟哌啶醇组58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IV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 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PAIVSS阴性症状因子减分在治疗后4~8周明显优于氟哌啶醇组.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阿立哌唑是对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于长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基因IVS1-401T/C变异与黑龙江省老年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确定机体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是否与其有关.方法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采用Pvll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目标片段判断ER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该位点核苷酸出现胞嘧啶核苷酸(C)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 T/T基因型是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分析女性受试者结果 与之一致.结论 ER基因IVS1-401T/C变异与黑龙江省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徐静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cryoablation)隔离肺静脉;33例患者采用Lasso导管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的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结果 成功率:冷冻消融组为33.33%;CARTO组为90.9%.手术时间:CARTO组较冷冻消融组,手术时间延长,CARTO组手术时间为(325±79)min;冷冻消融(205±72)min,P<0.05.X线曝光时间:CARTO组较冷冻消融组,曝光时间缩短,CARTO组(43±16)min;冷冻消融为(55±18)min,P<0.05.并发症:冷冻消融无并发症;CARTO组出现2例心脏压塞;另有1例患者术后第2 d出现脑栓塞,经药物治疗后,肢体障碍完全恢复.结论 经导管冷冻消融及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 均安全有效.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的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效果更好.
作者:张彤;刘金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咯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96例2007-05~2008-12在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随机分别选入给予300 mg、450 mg和600 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2、4、24和48 h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2周内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白细胞减少等与氯吡格雷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450 mg与3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无差异.600 mg组较300 mg、450 mg组在服药2、4 h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24 h无差异.住院期间,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600 mg氯吡格雷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作者:崔荣;李原风;肖煜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2008-09来我院就诊,主诉下午工作时土方塌方,颈胸部以下受挤压,头部受碰撞导致头皮破损及双耳和鼻有血性液体流出1 h,量较大.急查头部CT示:多发颅底骨折和颅内积气,右侧硬膜下血肿,胸、腹CT未见异常.于17∶00收入院治疗.
作者:孙龙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日的高压氧治疗在多领域具有独到功效,现对76例中风患者在常规中医针刺治疗下加用高压氧治疗,分析此疗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药物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能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可以促进血栓的溶解吸收.
作者:范胜岐;王芳;李爱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患儿及家属的知识宣教以及穿刺部位皮肤热敷、止血带加压及进针角度的选择,提高患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04例(1100例次)接受浅静脉穿刺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患儿102例,穿刺510例次,每次静脉穿刺前进行知识宣教、皮肤热敷、止血带绷扎、选择进针角度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102例,静脉穿刺500例次,浅静脉穿刺操作按传统方法 进行.结果 干预组患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4%,对照组患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患儿进行浅静脉穿刺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浅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身心痛苦.
作者:冯振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X线表现.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38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轻度X线表现:两侧肺纹理增粗,增粗的肺纹理从肺门向周围肺野呈放射状伸展,病变以两下肺野为甚,伴轻度肺气肿;中度X线表现:两侧肺纹理增粗伴明显肺气肿,致肺野透亮度增高,两侧横膈压低,膈顶变平,沿增粗肺纹理可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密度增深影,病变以两下肺野及肺门区为主;重度x线表现:斑片状和结节状密度增深影广泛遍及两肺,分布不均匀,其中1例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深影伴纵隔气肿及少量气胸.结论 胸部摄片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且对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卫国;季利军;梁晓辉;解松林;赵淑君;魏庆堂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