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明
乳腺癌是1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罹患此病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上发现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期相同的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反应性和预后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乳腺癌存在不同的分子分型.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同时随着人类完整基因图谱的公布,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肿瘤学者关注.
作者:张英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P方案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4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32例,华蟾素20 mL,静脉滴入,1次/天,连用28天;多西他赛(Taxotere)75 mg/m2,静脉滴入,第1天;顺铂(DDP)25 mg/(m2·d),静脉滴入,第1~3天,21 天为1个周期.TP方案组32例,多西他赛和DDP用法剂量同前.结果 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近期有效率为53.1%(17/32),TP方案组为40.6%(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率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87.5%)高于TP方案组(68.8%),P<0.05.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化疗时生存质量优于TP方案组,P<0.05.结论 TP方案联合华蟾素治疗晚期NCSLC能增加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具有保护骨髓的功能.
作者:于海英;高绍英;郝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加深对囊性肾癌的认知,以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囊性肾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2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囊性变19例,多囊性肾癌7例,单纯性囊肿癌变3例.1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27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为68个月(4~204个月不等).结论 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有3种病理学类型,术前鉴定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预后判断的关键.
作者:陆鹏;张坚;严志强;胡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鼻咽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鼻咽癌组织和鼻咽慢性炎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鼻咽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P=0.000).鼻咽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urvivin的表达与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39,P=0.033).结论 Livin和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吉添;陈瑜;吴薇紫;陈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是1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有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需要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能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对照射区域内正常组织也可产生一定的杀伤效应.放射治疗的原则是对肿瘤靶区实施高剂量照射,而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尽可能减少照射.
作者:张重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1例采用单纯化疗,1例采用单纯放疗,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或EPOCH方案.结果 单一放疗或化疗效果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局部侵犯野放疗的效果较好.结论 对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疗效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放疗预后较好.
作者:徐金发;潘明;陈倩;鲍瑜;华高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huh-7增殖抑制及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huh-7为研究对象,以塞来昔布和高能射线作为干预手段,采用四唑氮蓝还原法(MTT),检测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和作用不同时间对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塞来昔布联合放疗对huh-7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huh-7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塞来昔布对肝癌放疗具有明显增敏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变化无明显意义;照射组G2/M期细胞比例升高,联合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塞来昔布能提高人肝癌细胞株huh-7放疗敏感性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来实现的.
作者:王中焕;楚建军;张福正;沈玲;杨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山楂酸、科罗索酸及其衍生物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四氮唑蓝比色 (MTT) 法观察化合物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化合物对NBT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 4个化合物对HL-60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而对细胞释放的LDH含量无明显影响;NBT阳性细胞率增高.结论 化合物可能通过诱导HL-60细胞分化,从而抑制HL-60细胞增殖.
作者:柳军;于东升;尚靖;孙宏斌;张陆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原发性卵巢类癌因组织形态不同,可分为岛状型、梁索型、甲状腺肿型、黏液型及混合型等.甲状腺肿类癌( strumal carcinoid ) 属于生殖细胞肿瘤中单胚层高度特殊性的畸胎瘤,由不同比例的甲状腺组织和类癌混合而成,绝大部分为原发且预后良好[1].我们就本院近年收治的5例甲状腺肿类癌病例进行分析回顾.
作者:关国平;陈云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ACC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及20例正常的肠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CC1基因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ACC1基因在正常肠黏膜中不表达,在结肠癌中高表达.MA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Ki-67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MACC1基因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MACC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预测结肠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周自华;陈尚忠;廖海球;徐宁红;邹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前肿瘤标志物的检验技术有三大类: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法中放射免疫测定(RIA),酶联免疫测定(ELISA)和免疫荧光测定(IFA)在临床中常用,近年来双向电泳(2-DE)、PCR、生物芯片、FISH、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SELDI-TOF-MS)等各项新的技术迅速发展.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器官特异性好、半衰期短等特点,而检测方法应精密程度、准确性高,易操作,价格低廉[1] .本文将对蛋白组学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胡婷婷;胡维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LNCaP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的影响.方法 裸鼠皮下接种LNCaP细胞,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至300 mm3大小时,荷瘤裸鼠腹腔内注射5-Aza-CdR,0.25 mg/kg,隔天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次,共观察24 天.实验结束时处死裸鼠,取出肿块称重后,肿瘤组织抽提RNA和蛋白质,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LNCaP荷瘤裸鼠经5-Aza-CdR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缓慢.第24天观察结束时,5-Aza-CdR处理组肿瘤体积[(982±83)mm3]显著低于对照组[(1 867±195) mm3](P<0.01).移植瘤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796±178)mg vs(1 267±252) mg],抑瘤率为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za-CdR组游离PSA(FPSA)浓度相对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0.25±13.3)ng/mL和(79.7±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荷瘤裸鼠经5-Aza-CdR处理后,AR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0.5倍,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5-Aza-CdR能够有效抑制LNCaP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降低AR基因表达,为前列腺癌的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路;刘桂珍;黄立嵩;陈红岩;王东彬;张勇;黎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OX-2和HIF-1α的表达,统计分析COX-2和HIF-1α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COX-2和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7/40),60.0%(24/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7.5%(11/40)、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2,P=0.000; χ2=11.605,P=0.001).结论 COX-2和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均过量表达,且呈正相关;COX-2和HIF-1α可能协同促进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董毅;程艳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HBC)对鼻咽癌患者(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5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HBC<120 g/L组,HBC 120~150 g/L组,HBC≥150 g/L组).结果 HBC<120 g/L、HBC 120~150 g/L、HBC≥150 g/L 3组3年局控率分别为92.9%、94.6%和93.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9%、85.1%和9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76.4%和86.4%(P<0.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6%、83.8%和94.3%(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NPC患者放疗前HBC>150 mg/L,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希;马礼钦;胡彩容;潘才住;潘建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鼠诱发性乳腺癌发生的病理组织学和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96只,二甲基苯蒽(DMBA)麻油溶液灌胃.16只大鼠9周内死亡,存活10周以上80只.从第10周开始至24周,每2周取10只活杀,乳腺肿块HE染色、podoplanin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75只大鼠成功诱发乳腺肿块,其中乳腺良性增生16只,炎性肉芽肿2只,乳腺癌57只.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组织LVD平均值分别为(6.93±0.84)、(1.52±0.23)个/高倍视野,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组织(P<0.01).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乳腺癌LVD分别为(4.43±0.68)、(5.83±1.03)和(9.48±0.93)个/高倍视野,低分化乳腺癌LVD显著高于中、高分化乳腺癌(P<0.001).结论 DMBA灌胃Wistar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成功率高,肿瘤淋巴管密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邹利光;张松;戚跃勇;廖翠薇;梁开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我国已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每年新发病例300万,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占60%~70%,且呈年轻化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原癌基因激活/过量表达、抑癌基因失活或调节失控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Stathmin、PDCD4、Caveolin-1分别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双重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缺陷是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少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ABCG2和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BCG2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BCG2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8.3% vs 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G2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6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CD44V6阳性表达,60例大肠癌中CD44V6阳性表达38例(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ABCG2和CD44V6表达异常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ABCG2可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李刚强;朱瑞;周海亚;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R(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对AR基因外显子1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计算CAG重复频率.Wilcoxon rank test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n分布,采用多因素log回归分析[CAG]n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CAG]n为15~26,对照组为16~26;两组重复频率分布有差异(P=0.015),[CAG]n≥24时乳腺癌发病风险为[CAG]n≤20的5.6倍(P=0.04,OR=5.6).结论 AR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频率对乳腺癌风险发病有影响,长[CAG]n可增大乳腺癌发病风险.
作者:孟洁;付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Pokemon(POK erythroid ontogenic factor)蛋白,即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也被称为LRF、OCZF、FBI-1,是转录抑制因子POK家族的一员,现已被确认为原癌基因.Pokemon在人类肿瘤如淋巴瘤、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均有高表达.它还能控制其他癌基因的活性,并对肿瘤细胞的一些重要特性产生影响,可能是其他癌基因引发癌症所必需的.本文就pokemon在大肠癌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是我国第4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上海市的第3位高发的恶性肿瘤[1],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2].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有效的手段.目前学术界对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求根治已达成共识,但对其侧方淋巴结的清扫能否降低患者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的生存率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作者:梁贤文;王胜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