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氮杂-2'-脱氧胞苷对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雄激素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

王晓路;刘桂珍;黄立嵩;陈红岩;王东彬;张勇;黎玮

关键词: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LNCaP细胞, 5-氮杂-2'-脱氧胞苷
摘要: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LNCaP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的影响.方法 裸鼠皮下接种LNCaP细胞,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至300 mm3大小时,荷瘤裸鼠腹腔内注射5-Aza-CdR,0.25 mg/kg,隔天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次,共观察24 天.实验结束时处死裸鼠,取出肿块称重后,肿瘤组织抽提RNA和蛋白质,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LNCaP荷瘤裸鼠经5-Aza-CdR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缓慢.第24天观察结束时,5-Aza-CdR处理组肿瘤体积[(982±83)mm3]显著低于对照组[(1 867±195) mm3](P<0.01).移植瘤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796±178)mg vs(1 267±252) mg],抑瘤率为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za-CdR组游离PSA(FPSA)浓度相对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0.25±13.3)ng/mL和(79.7±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荷瘤裸鼠经5-Aza-CdR处理后,AR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0.5倍,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5-Aza-CdR能够有效抑制LNCaP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降低AR基因表达,为前列腺癌的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AR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AR(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对AR基因外显子1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计算CAG重复频率.Wilcoxon rank test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n分布,采用多因素log回归分析[CAG]n对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CAG]n为15~26,对照组为16~26;两组重复频率分布有差异(P=0.015),[CAG]n≥24时乳腺癌发病风险为[CAG]n≤20的5.6倍(P=0.04,OR=5.6).结论 AR基因外显子1的CAG重复频率对乳腺癌风险发病有影响,长[CAG]n可增大乳腺癌发病风险.

    作者:孟洁;付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PE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CT检查示双肺多发性结节,行肺部肿物切除术.光镜下肿瘤为境界清楚的嗜酸性结节,中心可见均一的类似淀粉样变或软骨瘤的透明变性组织;瘤细胞呈上皮样,也可呈实性巢状,瘤细胞出现脂肪样空泡,有的空泡内含单个红细胞,实为新生的原始血管;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组织中表达CD34、CD31、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结论 PEH是1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该病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相关检查.

    作者:钟敏华;袁晓露;魏建国;孙爱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原发上皮性卵巢癌46例预后分析

    近年来卵巢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发病隐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患者就诊时大多是晚期,故手术满意切除率低.同时相对于其他妇科肿瘤,卵巢癌病理类型复杂,恶性程度高,远处转移早,复发率高,生存率低.5年生存率仍在30%左右.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上皮性卵巢癌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

    作者:刘建琴;胡素英;沈亚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进展与争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是我国第4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上海市的第3位高发的恶性肿瘤[1],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2].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有效的手段.目前学术界对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求根治已达成共识,但对其侧方淋巴结的清扫能否降低患者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的生存率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作者:梁贤文;王胜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P方案联合华蟾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TP方案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4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32例,华蟾素20 mL,静脉滴入,1次/天,连用28天;多西他赛(Taxotere)75 mg/m2,静脉滴入,第1天;顺铂(DDP)25 mg/(m2·d),静脉滴入,第1~3天,21 天为1个周期.TP方案组32例,多西他赛和DDP用法剂量同前.结果 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近期有效率为53.1%(17/32),TP方案组为40.6%(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率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87.5%)高于TP方案组(68.8%),P<0.05.TP方案联合华蟾素组化疗时生存质量优于TP方案组,P<0.05.结论 TP方案联合华蟾素治疗晚期NCSLC能增加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具有保护骨髓的功能.

    作者:于海英;高绍英;郝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高能超声聚焦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发现时大多为晚期,无手术指征,患者自然病程仅数月.非手术治疗已成为多数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40例肝癌患者采用2种方法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后30天继续肝动脉栓塞化疗20例(以下简称A组);动脉栓塞化疗后30天,改用高能超声聚焦治疗20例(以下简称B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卓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Stathmin、PDCD4、Caveolin-1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已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每年新发病例300万,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占60%~70%,且呈年轻化趋势.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原癌基因激活/过量表达、抑癌基因失活或调节失控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Stathmin、PDCD4、Caveolin-1分别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双重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缺陷是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少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reg细胞和IDO在HPV感染相关宫颈疾病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HPV感染相关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吲哚胺2,3-二氧酶(IDO)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94例患者行HPV检测、宫颈TCT检查及宫颈病理学检查,然后按病变程度分为正常宫颈(对照组)、HPV阴性(HPV-)宫颈炎、HPV阳性(HPV+)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6组实验组,应用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吲哚胺2,3-二氧酶(IDO)的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中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及IDO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CINⅢ、CINⅡ 、CINⅠ及HPV(+)宫颈炎组Treg细胞比例高于HPV(-)宫颈炎组及对照组;CINⅢ及CINⅡ组宫颈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高于CINⅠ、HPV(+)宫颈炎、HPV(-)宫颈炎组及对照组.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存在,Treg细胞数增加,促进宫颈病变进行性发展;HPV感染的CINⅢ、CINⅡ及宫颈癌组织中,IDO呈过表达;IDO和Treg细胞在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蒋艳萍;曹来英;洛若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雄激素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LNCaP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的影响.方法 裸鼠皮下接种LNCaP细胞,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至300 mm3大小时,荷瘤裸鼠腹腔内注射5-Aza-CdR,0.25 mg/kg,隔天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1次,共观察24 天.实验结束时处死裸鼠,取出肿块称重后,肿瘤组织抽提RNA和蛋白质,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LNCaP荷瘤裸鼠经5-Aza-CdR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缓慢.第24天观察结束时,5-Aza-CdR处理组肿瘤体积[(982±83)mm3]显著低于对照组[(1 867±195) mm3](P<0.01).移植瘤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796±178)mg vs(1 267±252) mg],抑瘤率为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za-CdR组游离PSA(FPSA)浓度相对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0.25±13.3)ng/mL和(79.7±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荷瘤裸鼠经5-Aza-CdR处理后,AR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0.5倍,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5-Aza-CdR能够有效抑制LNCaP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降低AR基因表达,为前列腺癌的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路;刘桂珍;黄立嵩;陈红岩;王东彬;张勇;黎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BCG2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ABCG2和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BCG2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BCG2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8.3% vs 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G2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6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CD44V6阳性表达,60例大肠癌中CD44V6阳性表达38例(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ABCG2和CD44V6表达异常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ABCG2可能是预测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李刚强;朱瑞;周海亚;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HBC)对鼻咽癌患者(NPC)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5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HBC<120 g/L组,HBC 120~150 g/L组,HBC≥150 g/L组).结果 HBC<120 g/L、HBC 120~150 g/L、HBC≥150 g/L 3组3年局控率分别为92.9%、94.6%和93.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9%、85.1%和9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76.4%和86.4%(P<0.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6%、83.8%和94.3%(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NPC患者放疗前HBC>150 mg/L,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希;马礼钦;胡彩容;潘才住;潘建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ymphoma-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LAHS)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临床较为少见.LAHS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提高对LAHS的认识,现将我院近5年所诊断的9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周焱;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化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及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需化疗的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HbsAg阳性;对照组40例,HbsAg阴性,HBV-DNA阴性.结果 观察组20.0%(8/40)患者出现乙肝病毒激活,化疗后HBV-DNA水平较化疗前增高(P<0.001);观察组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达57.5%(23/40),明显较对照组[27.0%(10/40)]高,P=0.033.化疗后HBV激活者肝功能损害较HBV非激活者明显,P<0.001.激素和蒽环类的应用,是乙肝病毒激活的高危因素.结论 HBV感染的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时存在HBV激活,肝功能损害较非HBV感染者严重,激素与蒽环类的应用是HBV再激活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彦帆;韦燕;龚建忠;赵善琳;杨泽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索拉非尼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索拉非尼(1.5、3.0、6.0、12.0、24.0 μmol/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24、48、72 h的抑制率;Hoechst染色法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应用索拉非尼与紫杉醇不同给药方式作用于SKOV-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结果 索拉非尼对 SKOV-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索拉非尼主要使SKOV-3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与紫杉醇联合给药后S 期及 G2/M 期均有延长,且凋亡率较高(P<0.05).结论 索拉非尼对SKOV-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紫杉醇序于索拉非尼给药时细胞凋亡率更高.

    作者:潘敏;余进进;黄小艳;杨文霞;王会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奈达铂替代顺铂与紫杉醇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的ⅢA期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实验组(TN组)30例:采用紫杉醇50 mg/m2 ( ivgtt,d1)+奈达铂30 mg/m2 (ivgtt,d1)化疗,每周1次,同期行胸部放疗(63 Gy/7周/34次).对照组(TP组)30例:顺铂(30 mg/m2,ivttt,d1) 代替奈达铂,余治疗同实验组.结果 同步化放疗后评价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0.0%[χ2=0.02(校正),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7.1% (16/28) 和55.0%(11/2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8.6%(8/28)和30.0%(6/2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9.3%(11/28)和20.0%(4/2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损害,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下降(>10%)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步放疗对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任刚;杨兰;潘海霞;朱学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OX-2和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OX-2和HIF-1α的表达,统计分析COX-2和HIF-1α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COX-2和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27/40),60.0%(24/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7.5%(11/40)、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2,P=0.000; χ2=11.605,P=0.001).结论 COX-2和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均过量表达,且呈正相关;COX-2和HIF-1α可能协同促进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董毅;程艳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例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1例采用单纯化疗,1例采用单纯放疗,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或EPOCH方案.结果 单一放疗或化疗效果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局部侵犯野放疗的效果较好.结论 对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疗效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放疗预后较好.

    作者:徐金发;潘明;陈倩;鲍瑜;华高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okemo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Pokemon(POK erythroid ontogenic factor)蛋白,即POK红系髓性致癌因子,也被称为LRF、OCZF、FBI-1,是转录抑制因子POK家族的一员,现已被确认为原癌基因.Pokemon在人类肿瘤如淋巴瘤、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均有高表达.它还能控制其他癌基因的活性,并对肿瘤细胞的一些重要特性产生影响,可能是其他癌基因引发癌症所必需的.本文就pokemon在大肠癌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eIF4E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本文就eIF4E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现状给予综述.

    作者:吴孟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胶囊 (S-1) 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晚期及复发性胃癌52例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替吉奥胶囊(S-1)40 mg/m2,早晚饭后各1次,口服化疗,第1~14天,服用14 天后停药7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2例均可评价,其中6例达到完全缓解(CR),22 例达部分缓解(PR),15例达稳定(SD),9例进展(PD),总有效率(CR+ PR) 53.8%,临床受益率为82.7%.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均较轻,未影响治疗.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李建旺;黄春珍;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