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徐彬;李智强;王小龙;徐玉春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沙利度胺
摘要: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化疗,分析2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组的近期疗效(43.3%)明显高于单纯放化疗对照组(36.7%).结论 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良好,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30%~85%,比原发性骨肿瘤高,其中80%由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引起[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128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单独放疗或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元建华;彭大为;李建旺;王美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BCT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对不同部位肿瘤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为CTV外放PTV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头颈肩型热塑模固定)和胸部肿瘤患者(体部热塑模固定)的135次、211次CBCT结果进行分析,根据Stroom公式:PTV外放=2∑+0.7σ,计算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的范围.结果 头颈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的大偏差值高达7 mm,且向源皮距偏大方向移动占97.15%.3个方向大于3 mm偏差的均在10%以下.胸部肿瘤患者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大,大于5 mm的达21.74%.头颈部肿瘤CTV~PTV即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94 mm、4.19 mm、4.43 mm,胸部肿瘤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28 mm、8.81 mm、5.15 mm.结论 CBCT可以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丽;武文娟;花威;袁一枫;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恶性肿瘤,为产科少见的合并症.近年来发生率逐渐上升,约为l/1000~1/6000,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生育期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恶性肿瘤的诊治较为复杂,有较多的相关因素影响其预后,而妊娠期特有的生理病理特征可掩盖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易导致漏诊、误诊,加上各种辅助检查受到妊娠的限制,早期诊治困难,预后差.

    作者:范翠芳;孙艳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云南地区10个FAP家系,抽取10例先证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10例FAP先证者中,1例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此突变存在于APC基因第15外显子上c.3587 C>A(S1196X);随后对检出突变的先证者家系中另外8名成员进行该突变位点筛查,其中7人有突变.结论 云南地区FAP患者APC基因致病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未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的FAP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发病的因素.

    作者:武治国;陈明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终末期肺癌127例抗感染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肺癌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法 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127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临床表现、合并肺部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和获益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者112例(88.2%),其中103例(81.1%)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均未改善,且均于1个月内死亡.结论 终末期肺癌患者合并感染率高,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广泛,但效果差.

    作者:吴晓安;邱钧;钟小红;康美玲;陈建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EML4-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微管结合样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EML4-ALK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继EGFR突变,K-ras突变后又一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近些年来引起了高度重视,有望成为NSCLC新的靶点.本文就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现和检测,生物学特性,EML4-ALK抑制剂的应用等综述如下.

    作者:华红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A549/Taxol)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A549/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A549/Taxol细胞存在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呈部分甲基化.结论 A549/Taxol细胞存在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A549/Taxol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机制之一.

    作者:尹红英;王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液基细胞学在对NSCLC胸腔积液癌细胞ERCC1等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在肺癌的临床诊治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为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这时的临床分期已属ⅢB或Ⅳ期,即肺癌晚期.对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查找恶性肿瘤细胞并分型诊断,可能成为这部分患者获得病理学依据的唯一方法.

    作者:陶玉;吉志固;刘玉山;陆晓云;周建云;陈亚丽;何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胸部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观察

    放疗体位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胸部肿瘤因受到呼吸运动、皮肤牵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尤其是上胸部野的放疗摆位,如不使用恰当的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上胸部野放疗的效果.我院放疗科经过不断的临床探索,发现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上胸部野放疗效果较好,现将临床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丁生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膀胱称赞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BTCC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TCC组、正常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0%(P<0.05).病理Ⅰ级、Ⅱ级、Ⅲ级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83.3%、92.9%,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型、浸润型,淋巴结阴性、阳性,初发、复发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90.0%,64.7%、94.1%,57.5%、92.9%,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Survivin的异常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TCC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检测对判断BTCC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预后有一定帮助.Survivin也可能为BTCC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孙友文;宣强;肖俊;周林玉;诸禹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波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60 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均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微波热疗.结果 治疗组疾病控制率 66.7%,对照组疾病控制率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食欲改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波热疗是1种对晚期恶性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鲍旭丽;李丽;张蕾;何智敏;韩大康;李宁;闾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urviv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8例NP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0.3%,survivin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Ⅰ~Ⅱ期其阳性率(38.1%)明显高于Ⅲ~Ⅳ期(81.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与Ⅳ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均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 (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放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能作为NPC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新辅助指标.

    作者:舒禹先;邬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现状与展望

    胰腺癌具有早期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特性,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属于中晚期,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1].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一直是胰腺癌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以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的局部消融治疗发展较快,HIFU消融已经成为中晚期胰腺癌新的治疗手段之一[2].我们拟对HIFU消融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总结.

    作者:王虎明;陈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化疗,分析2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组的近期疗效(43.3%)明显高于单纯放化疗对照组(36.7%).结论 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良好,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徐彬;李智强;王小龙;徐玉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管畸形合并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1岁,因反复头晕、头痛1个月入院.CT示:右侧颞枕叶可见高密度影,范围约3.5cm×2.5 cm,边界清晰,CT值45~57 HU,周边呈低密度影,周围脑室受压变窄,局灶脑沟消失,中线结构向左侧移位.临床诊断:右侧颞枕叶血管畸形.遂行右侧颞枕叶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颞枕叶一灰红色结节,大小3.5cm×2.5 cm×1cm,无包膜,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陈忠;黄海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国产盐酸托烷司琼进行比较.方法 将68例接受中重度致吐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化疗前静脉推注,盐酸托烷司琼5 mg化疗前静脉点滴,两药均联合应用5 mg地塞米松,观察并记录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 盐酸帕洛诺司琼和盐酸托烷司琼均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对迟发性胃肠道反应,盐酸帕洛诺司琼的疗效优于盐酸托烷司琼,两者对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2.4%和6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能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和迟发性消化道反应.

    作者:朱庆尧;王涛;李跃华;张利玲;彭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顺铂为高致吐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较为严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及托烷司琼的临床使用,使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明显减少,但这些药物对延迟性呕吐疗效较差[1].盐酸帕洛诺司琼是由瑞士Helsinn公司研发的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类止吐药[2].我科2011年11月~2012年3月对48例帕洛诺司琼预防顺铂所致呕吐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媛媛;李军扩;王俊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iam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Tiam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U=4.964,P<0.01);且随着TNM分期的升高、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块大小的增加及浸润深度的增加,Tiam1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Tiam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曹苏娟;李国亮;张忠山;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合并文献分析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PTL)的全面认识,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TL患者对R-CHOP方案耐受性较好,需继续观察追踪治疗效果.结论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罕见,有明显的结外侵犯趋势,预后较差.对PTL R-CHOP方案是较佳的选择,治疗疗效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

    作者:徐伟;提文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癌SGC7901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 筛选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特异性亲和的短肽,提高胃癌治疗的针对性.方法 建立裸鼠胃癌模型,将噬菌体随机环7肽文库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裸鼠体内,每轮筛选后测噬菌体效价.采用免疫组化及ELISA等方法,对目标噬菌体进行检测,提取噬菌体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经过4轮筛选,噬菌体在胃癌肿瘤组织中得以明显富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为强阳性.ELISA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13个克隆中12个对SGC7901细胞的亲和力高.序列测定结果:PPRWMPS出现的次数多.结论 提示短肽PPRWMPS可能对荷瘤裸鼠模型的胃癌组织具有很强地结合力,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靶点.

    作者:郭彩霞;梁晓秋;何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