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VF-ET双胎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范翠芳;刘谦

关键词:卵巢癌, 妊娠, IVF-ET
摘要:妊娠期卵巢癌的发病率为1/12 000~1/20 000,是妊娠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1例IVF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型HPV负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的相关性

    宫颈癌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国际癌症中心于2004年提出HPV感染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必要因素,没有持续的HPV感染,女性发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1,2].我们利用表面等离子谐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多种HPV的类型及负载量,旨在研究高危型HPV负载量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的相关性.

    作者:杨娟;肖兰;杨继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Ki-67、p5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Ki-67和p53与脑胶质瘤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Ki-67和p53的表达.结果 Ki-67和p53在正常脑组织与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i-67:χ2=13.081,P=0.004;p53:χ2=11.667,P=0.009);Ⅰ~Ⅱ级胶质细胞瘤与高度恶性Ⅲ~Ⅳ级胶质细胞瘤Ki-67和p53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i-67:χ2=12.589,P=0.006;p53:χ2=12.721,P=0.005).结论 脑胶质瘤中Ki-67及p53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恶性度相关,均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周开甲;张鸣;刘伯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伴甲胎蛋白升高胃癌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伴有甲胎蛋白升高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140例胃癌患者中12例伴AFP升高,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2例AFP升高胃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在71.97~275691.6 μg/L.病理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58.3%(7/12),管状腺癌25.0%(3/12),肝样腺癌16.7%(2/12).肿瘤部位以胃窦和胃体多见,占66.7%(8/12),贲门部33.3%(4/12).临床分期均为Ⅳ期,其中肝门部淋巴结转移16.7%(2/12),肝脏转移25.0%(3/12),腹腔淋巴结转移25.0%(3/12),肝脏转移合并腹腔淋巴结转移25.0%(3/12),其他部位转移8.3%(1/12).12例胃癌患者中有4例为术后复发和转移,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平均时间为7.7个月,短在根治术后3个月出现转移;6例行姑息手术,2例未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案进行姑息化疗.生存期为2~5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结论 伴有甲胎蛋白升高的胃癌,是1种特殊的临床亚型,易发生肝脏转移和(或)腹腔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作者:廖峰;龚新雷;秦叔逵;张瑜;王锋;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宫腔镜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0例为研究组,乙组60例为对照组,比较宫腔镜下定点活检与传统分段诊刮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宫颈管受累诊断符合率.结果 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判断宫颈管受累符合率甲组为97.7%,乙组为91.6%.甲、乙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3%和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冲洗液阳性患者预后与合并高危因素有关.甲组5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中无1例复发,乙组4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均合并高危因素,2例复发.结论 宫腔镜探查术未加剧腹腔细胞播散风险,其术前诊断率高于传统分段诊刮术,患者病情复发与宫腔镜探查术无直接关系.

    作者:潘玫;雷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卵巢癌组织中HE4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中HE4蛋白表达水平,其中47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以下简称卵巢癌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HE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0.0%(2/20)和74.5%(35/47),卵巢癌组织中HE4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正常卵巢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HE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晚期组(Ⅲ/Ⅳ期)HE4阳性率[89.5%(17/19)]较早期组(Ⅰ/Ⅱ期)[57.1%(16/28)]明显增高(P<0.05);中、低分化组其阳性率[92.6%(25/27)]较高分化组[65.0%(13/20)]明显增高(P<0.05);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率[72.4%(21/29)]较无淋巴结转移组[38.9%(7/18)]明显增高(P<0.05).HE4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 HE4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HE4可作为预测卵巢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丹丹;李燕华;张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增强剂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目的 探讨CT增强剂对食管癌靶区及各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分别采集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的断层图像,然后将图像传入计划系统.分别在增强CT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和设计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并将勾画轮廓及计划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计算.对2套计划得出的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靶区在D2%、D50%、D95%、D98%、Body95%、CI和HI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及器官肺V5、V20 及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大剂量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Body、PTV、肺、心脏的CT值和电子密度在增强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很小,临床上可以接受这样的误差.

    作者:朱鹭超;石丽婉;傅丽蓉;林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结果 69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13%(27/69),鳞癌为41.94%(13/31),腺癌为36.84%(14/38),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859,P=0.6663).鳞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44.44%,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8);腺癌患者ERCC1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33.33%,ERCC1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2).不论鳞癌还是腺癌患者,ERCC1表达对患者生存期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鳞癌患者.

    作者:伍建蓉;郑玲;谷焰;王晓毓;白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XRCC1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晚期乳腺癌患者铂类方案近期疗效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晚期乳腺癌铂类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分析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与患者临床获益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临床获益组和非临床获益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55.6%、13.8%和55.0%、35.0%、10.0%.Trp/Trp+Arg/Trp基因型患者临床获益率高于Arg/Arg型患者,分别为73.5%和50.0%,经年龄、术时分期校正后,P=0.055.Trp/Trp+Arg/Trp及Arg/Arg基因型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5%和34.1%,无显著性差异(P=0.460).结论 XRCC1 194Arg/Trp基因多态可能成为晚期乳腺癌患者铂类方案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作者:廖瑜倩;万以叶;彭丽香;芦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乳腺癌36例治疗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对大手术的创伤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下降,手术治疗的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康复,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现对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6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晓辉;王大鹏;哈日巴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强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 对10例食管癌进行CT平扫与增强造影,分别设计调强放疗计划,比较2个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受量.结果 增强影像计划的靶区大剂量、小剂量、平均剂量及中位剂量,较平扫影像计划的平均高30 cGy,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比较无差异,增强影像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受量高.2种计划的双肺V20、V30和脊髓大剂量比较无差异.结论 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有影响,但影响较小,可以直接在增强影像上设计放疗计划.

    作者:林志安;张清罗;侯如蓉;潘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食管癌放疗等中心技术与固定源皮距给角定位技术结合的应用

    癌症的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的技术水平与放疗的效果有紧密的联系[1].我们就等中心技术结合固定源皮距给角定位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作如下叙述.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丁生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癌与其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腺癌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及预后情况与多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有关,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凋亡抑制、基因的异常表达等[1].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乳腺癌相关因子的检测已相继开展,对进一步判断乳腺癌预后及乳腺癌治疗的细化指导有重大意义.我们就部分乳腺癌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康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替吉奥胶囊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醇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胶囊(S-1)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醇治疗失败的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S-1)化疗.按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获得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40%;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替吉奥胶囊对蒽环类和(或)紫杉醇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临床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有可能成为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补救药物.

    作者:冉体斌;程宏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宫腔镜检查结合诊刮在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结合诊刮在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分段诊刮组和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组术前、术后临床分期及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单纯诊刮的患者23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6.7%,其中临床诊断为Ⅰ期、Ⅱ期的病例术后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70.5%、50.0%;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组30例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6.8%,临床诊断为Ⅰ期、Ⅱ期诊断符合率为95.2%、77.8%.2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结合分段诊刮可以提高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的准确性.

    作者:朱烨;周璘;苏亦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5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方案化疗.替吉奥胶囊每天80 mg/m2,分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 ;奥沙利铂 130 mg/m2,静脉滴注2 h,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 RECIST 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PR 16例 (45.7 %),SD 11例 (31.4 % ),PD 8例 (22.9%).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

    作者:孙桂丽;王大鹏;任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同期放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87 例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的局部晚期食管癌,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组(TN组)与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组),2组均予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5600 ~ 7000 cGy,中位剂量6400 cGy,200 cGy/天,1次/天,5次/周.同步化疗TN 组 46例,紫杉醇 60 mg/m2,静脉滴入,第1,8天;奈达铂25 mg/m2,静脉滴入,第1 ~ 3天.FP组41例,顺铂25 mg/m2,静脉滴入第1 ~ 3天,5-氟尿嘧啶 500 mg/m2,静脉滴入第1 ~ 5天.2组均21天为1个周期.放疗同期化疗2个周期.结果 TN组和FP组有效率分别为 91.3% 和 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TN组和FP分别为78.3%和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率TN明显低于FP组(P<0.05),血小板下降TN组高于FP组(P<0.05),中性粒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较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可明显提高有效率,但生存率提高无显著性.不良反应更易于耐受.

    作者:陆园园;张西志;孙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来曲唑在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来曲唑在老年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耐受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58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以他莫昔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来曲唑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他莫昔芬组(P<0.05).来曲唑组临床分期晚,ER及PR均阳性的有效率高,与HER-2表达无关.他莫昔芬组HER-2阳性的有效率低.2组治疗前后Ki-67水平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选择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合有合并症的老年体弱者.

    作者:芦珊;周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分叶状纤维瘤24例;叶状囊肉瘤6例,其中低度恶性1例,中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2例.有3例行肿块切除后局部复发,再行扩大切除.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复杂,空芯针穿刺活检及冰冻切片诊断价值有限,选择合理术式是预后关键.

    作者:颜晓敏;杨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VEGF-C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头颈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密度(P-LVD)与头颈鳞癌(HN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及癌周LYVE-1的表达,幷计算P-LVD,分析P-LVD及VEGF-C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头颈部黏膜组织(74.04% vs 0,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对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 分析显示,癌周组织P-LVD高于癌内及正常组织(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LVD分别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NSCC中VEGF-C表达及P-L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邓莅霏;齐淑轶;刘学明;石冬梅;高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机载千伏级CBCT监测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的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机载千伏级CBCT监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程中摆位误差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早期患者15例,行调强放疗.患者每周按原始计划标志点摆位,利用机载KV-CBCT扫描获取摆位误差,每周计算所有患者在三维方向和水平面旋转摆位误差平均值、标准差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摆位误差随疗程进行的变化情况;探讨体重指数(BMI)和体重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3个坐标轴和水平面旋转的摆位误差均值分别为-0.1833 cm、-0.0322 cm、0.0967 cm和-0.8333°.随疗程进行摆位中心点向腹侧移位,BMI≥25患者在左右方向及水平面旋转的系统误差较BMI<25患者明显;患者体重下降会引起摆位中心点往腹侧偏移和水平面逆时针旋转.结论 BMI≥25鼻咽癌IMRT患者有必要进行自适应放疗;放疗疗程中体重减少超过7.10%时,需要调整放疗计划.

    作者:王树超;张军宁;邰国梅;彭钦;查燕燕;任朋;刘凯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