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莲;殷舞;李淑蓉;孙静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术后长时间皮下积液淋巴漏放疗疗效.方法 18例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淋巴漏,置管时间长达7天以上,每天引流量为15~92 ml,实行皮下清扫区域、引流区域的局部小剂量放疗.结果 18例患者放疗剂量为Dm 4.5~26.4 Gy,放疗2~11次后拔管,拔管后均未再出现皮下积液等,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患者术后长时间不愈的皮下积液淋巴漏.
作者:李宗民;郭克锋;李景刚;张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18例,2例术后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2例.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临床常见病,术前B超检查、术中冷冻送病检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率,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良好.
作者:罗华友;钟鸣;田衍;舒若;孙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6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发病年龄21~77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腔积液及附件包块,CA125水平可增高.卵巢甲状腺肿类癌6例中术前怀疑为恶性肿瘤4例,其余术前均未明确诊断.1例行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腹腔镜右侧附件切除;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1例行子宫及患侧附件切除.结论 对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及子宫切除术或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其预后相近.
作者:孙晋萍;翟建军;樊庆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及超声能量图(PD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及超声能量图对12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灶及淋巴结的大小,二维超声图像,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测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原发灶化疗前平均体积为(17.66±9.87)cm3,化疗后为(8.66±5.68)cm3;平均Vmax及RI在化疗前后分别为(33.34±13.63)cm/s、(0.84±0.11)和(20.12±8.27)cm/s、(0.68±0.08),化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及超声能量图可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提供简便、安全的疗效观察手段.
作者:孙智芳;付志勇;吴建国;管湘霞;杨丽萍;万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18F-FLT标准摄取值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对特罗凯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DNA3.1- snail和空pcDNA3.1转染SPCA-1细胞株并稳定培养,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EGFR的表达,应用γ-counting well(SY-2021定标器)对细胞内外的放射性进行计数,计算18F-FLT的标准摄取值.采用MTT法检测特罗凯(erlotinib)对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扩增Snail后,SPCA-1细胞中snail表达增强,细胞变得细长,细胞融合度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实验SPCA-1细胞株高于对照SPCA-1细胞株 (P<0.01),vimentin表达水平实验SPCA-1细胞株低于对照SPCA-1细胞株 (P<0.01).EGFR表达水平实验SPCA-1细胞株低于对照SPCA-1细胞株(P>0.01).18F-FLT的标准摄取值实验SPCA-1细胞株高于对照SPCA-1细胞株(P<0.01),erlotinib对SPCA-1的抑制率实验SPCA-1细胞株低于对照SPCA-1细胞株(P<0.01).结论 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换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时,对erlotinib的敏感性降低,18F-FLT的标准摄取值增加.通过摄取率的不同判断细胞所处的状态,并为临床筛选药物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作者:杨伯平;侯茹蓉;任瑞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疗中床高变化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应用CBCT对其前3次治疗摆位误差进行测量,测量值分别标记为Ⅰ、Ⅱ、Ⅲ组.Ⅰ组目的 是寻找肿瘤中心,确定治疗床高度H1;Ⅱ组是尚未对治疗床高度进行限制时的摆位误差;Ⅲ组是对治疗床高度进行限制后的摆位误差.结果 Ⅱ组测量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2.48±1.18)mm、Y轴为(2.33±1.09)mm 、Z轴为(2.46±1.01)mm.Ⅲ组测量的摆位误差在X轴为(2.35±1.01)mm、Y轴为(2.04±0.90)mm 、Z轴为(2.09±0.92)mm.对Ⅱ、Ⅲ两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摆位误差X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Z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疗摆位中,对治疗床高限制后能减少摆位误差,将治疗床高作为放疗摆位的一个参考依据,有利于放疗质量保证(QA)的实施.
作者:李明;储开岳;徐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LDP连接检测反应扩增,得出XRCC1 Codon399的3种基因型.随访至放疗结束后3个月,对晚期放射性损伤进行评价,比较XRCC1 Codon399不同基因型与正常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60例患者中,XRCC1 Codon399 Gln/Gln基因型6例,Arg/Gln基因型21例,Arg/Arg基因型33例,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Gln/Gln基因型者1、2、3级皮肤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66.7%、0,Arg/Gln基因型者为52.4%、42.9%、4.7%,Arg/Arg基因型者为63.6%、36.4%、0;Gln/Gln基因型患者1、2、3级皮下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66.7%、0,Arg/Gln基因型者为38.1%、57.2%、4.7%,Arg/Arg基因型者为42.4%、57.6%、0;Gln/Gln基因型患者1、2、3级黏膜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00.0%、0、0,Arg/Gln基因型者分别为80.9%、14.3% 4.7%,Arg/Arg基因型者分别为93.9%、6.1%、0;Gln/Gln基因型患者1、2、3级涎腺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00.0%、0、0,Arg/Gln基因型者分别为80.9%、14.3%、4.7%,Arg/Arg基因型者分别为93.9%、6.1%、0.经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间晚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黏膜、涎腺晚期放射性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将其应用于对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晚期放射性损伤程度的预测.
作者:翟小明;王建平;顾科;张军宁;宋云风;王宜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乳腺癌治疗的成熟模式一直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即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然而乳腺癌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1],即使是组织学类型、分期都相同的乳腺癌,使用同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仍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针对分子分型特点制定治疗策略,更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和判断预后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建立在分子分型上的乳腺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白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 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伽玛刀放疗,50%的处方剂量线完全覆盖PTV,60%~70%剂量线包裹95%以上GTV,照射剂量以50%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3~12 Gy/次,总剂量40~60 Gy,1~3周完成治疗.结果 治疗后3~16个月所有患者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率29.5% (33/112),部分缓解(PR)率为60.7%(68/112),总有效率为90.2% (101/112).6个月和1年的局控率分别为98.8%(80/81)、92.3%(36/39),生存率分别为100%(81/81)、94.9 %(37/39);放射性肺炎为其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9.8%(11/112).结论 LUNATM-260型伽玛刀作为1种新的SBRT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潘雪峰;郑国宝;邢红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在67例喉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随着喉癌分化程度的降低,Cyclin D1、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高分化者、中分化者与低分化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周期的数据,有利于肿瘤分级,且细胞周期数据与预后相关.
作者:刘馨莲;殷舞;李淑蓉;孙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MK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以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MK表达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中MK无表达,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K阳性表达率为13.3%,交界性上皮肿瘤组织为50.0%,卵巢癌组织为89.1%,差异有显著性(P<0.05),MK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Ⅱ~Ⅳ期患者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K表达增强,MK可作为1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刘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肉芽肿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灶部位:左肺21例、右肺35例.25例单发、15例多发.病灶直径为1.0~6.0 cm不等.病灶形态:不规则状团块影24 例、圆形或类圆形块影8例、结节状影8例.病灶边缘:不清楚26 例、清楚 14例.CT扫描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5 例,呈不均匀性强化15 例.此外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胸腔积液.结论 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复杂多样,诊断时需仔细分析图像特点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
作者:郑石芳;余文昌;李林;卢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腺上皮及肌上皮两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透明肌上皮细胞成分.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肌上皮细胞中P63、CK5/6、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ER及PR呈阴性,而腺上皮细胞中RE及PR呈阳性表达.结论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罕见,起源于良性腺肌上皮瘤,腺上皮及肌上皮成分均可恶变,但以肌上皮恶变多见,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是诊断关键,恶性腺肌上皮瘤具较强侵袭性,如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则预后不佳.
作者:高仁里;张丹;叶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病程短,进展快,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5 %~10 %[1].绝大多数胰腺癌在诊断时已是晚期或已有远处转移,因此,姑息性的全身化疗有助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2].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胰腺癌患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王禹;张迎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DT70 Gy调强放疗,放疗中给予脂质体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化疗同天进行,先化疗后放疗.2周后给予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13~41个月).35例患者完成治疗计划,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 78%,Ⅲ、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8%,P=0.34;92%:70%,P=0.24).同期放化疗期间3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例(10%),恶心呕吐3例(7%),口腔黏膜炎14例(34%),皮肤炎4例(10%).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郑勤;徐瀚峰;郑声琴;张燕;王礼学;朱传东;杨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和TACE联合3DCRT组,按照WHO肿瘤评定标准评价近期疗效,以3年内生存率为指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TACE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总有效率(CR+PR)为54.17%.TACE联合3DCRT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CR+PR)为70.83%.TAC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33.33%和16.67%;TACE联合3DC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17%、54.17%和25.00%.结论 TACE联合3DCRT组疗效优于TACE组.
作者:龚巧英;李金高;康恭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2.4%~5.6%,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占第3位,仅次于宫颈癌和宫体癌[1].卵巢上皮癌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相似,可能更为多见.众所周知,一些早期卵巢癌即可发生区域淋巴结的转移,而这部分患者的病灶实际上只局限在卵巢或盆腔内,在FIGO分期系统中这部分患者也被划分为ⅢC期.近一些学者将这部分患者单独提出来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单纯淋巴结阳性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较好,因此不应将其划分为ⅢC期,并建议对现行的FIGO分期加以修改.
作者:陈家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脆性位点抑癌基因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的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和WWOX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FHIT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胃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FHIT和WWOX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FHIT和WWOX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马玉英;张朝霞;袁葆琳;陈素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1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GLUT-1表达情况;观察GLUT-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中GLUT-1阳性表达率为61.7%(50/81),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未检测到GLUT-1阳性表达(P<0.001).GLUT-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肿瘤有无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和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48.56±3.35)个月和(66.79±4.50)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LUT-1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较强浸润生物学行为,GLUT-1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沈春燕;穆海玉;佟仲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F)修复半舌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半舌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RFF(n=15)和IHMF(n=12)修复T2(n=22)、T3(n=5)舌癌术后半舌缺损.对比2组的手术成功率;以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为参数评价和对比2组病例术后1年的舌功能状况.结果 RFF 组15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IHMF组12例发生单纯皮岛坏死1例,皮岛边缘缺血造成缝合口延迟愈合1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病例术后1年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相近,P值均>0.05.结论 RFF和IHMF修复半舌缺损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率,术后舌功能良好.对于手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IHM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可替代RFF.
作者:彭汉伟;杨熙鸿;郭海鹏;刘木元;陈伟正;林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