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颈部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吴隆秋;李金高

关键词:头颈部癌, 腮腺淋巴结, 转移, 治疗, 预后
摘要:头颈部癌腮腺淋巴结转移临床相对少见,多见于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其他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等亦可发生.我们就头颈部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情况作一综述.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GP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方案)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方案)治疗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慧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淋巴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88例结外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88例结外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36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52例,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 17例,占47.2%(17/36),non-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37例,占71.2%(37/52).结论 结外DLBCL以non-GCB多见.

    作者:彭晚娇;姚丽青;郑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5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女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生率在增加.欧美国家新诊断的乳腺癌中>65岁的患者约占一半[2].现将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7例>6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作者:孟优;俞士尤;邵正才;吴锦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灌注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癌性腹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予以腹腔穿刺放腹水,并腹腔灌注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250 ml,CF 200 mg+生理盐水250 ml,DDP 40 mg+生理盐水500 ml,5-Fu 1000 mg+生理盐水500 ml,且配合全身化疗,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间隔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83.33%;生活质量有提高,6个月生存率66.67%,中位生存期7.6个月.主要毒性为消化道反应.结论 腹腔灌注CF、5-Fu及DDP,配合全身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1种有效方法.

    作者:郝杰;陈小玲;应江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高场强MRI诊断价值

    前列腺良性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PCa)严重危害老年男性的健康,前列腺增生常合并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对于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我们对26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进行研究,旨在探讨3.0T高场强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大庆;孔令春;原聚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可溶性人PD-1蛋白(shPD-1)对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检测shPD-1蛋白封闭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PD-L1分子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肿瘤患者DCs;观察给予或不给予shPD-1蛋白对DC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采用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ELISA 法测定上清液中IL -12p70的水平,MTT法检测效应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封闭DC表面PD-L1分子后,DC刺激T细胞增殖,分泌IL -12p70能力显著提高,促进CTL杀伤反应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 可溶性人PD-1蛋白(shPD-1)封闭DC表面PD-L1分子后,能显著提高DC活化T细胞的能力,促进DC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作者:李江斌;张红梅;王爽;张利旺;鲁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后程同期小野加量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程同期小野加量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经放疗(DT50 Gy)后疗效为PR、SD、PD的25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同期小野加量放射治疗组(研究组).结果 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33.60%、66.40%和22.40%、77.60% (P<0.05),放疗后3~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42.40%、57.60%和29.60%、70.40%(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3、5年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60 %、83.20 %、79.20%和95.20 %、75.20 % 、68.00 %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0 %、76.80 %、59.20% 和93.60 % 、67.20 % 、46.40% (P<0.05);研究组急性放射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放射损伤相同.结论 对放射治疗肿瘤消退较小鼻咽癌患者,予后程同期小野加量放射治疗的疗效高于常规放疗,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强.

    作者:甘赞辉;李济培;王洪乾;何晓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urvivin、caspase-3及AK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caspase-3和AK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以及三者在大肠腺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大肠腺癌、12例大肠腺瘤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survivin、caspase-3和AKT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大肠腺癌中survivin、caspase-3以及AK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45/58)、32.8%(19/58)及70.7%(41/58).Surviv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以及正常大肠黏膜 (P<0.05,P<0.05),cspase-3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 (P<0.05),AK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 (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caspase-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0.05),AKT1的表达与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KT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与AKT1在大肠腺癌中高表达,caspase-3在大肠腺癌中低表达,且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显著负相关,survivin与AKT1的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survivin可能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上调AKT1的表达,共同促进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樊勇军;冯一中;李海;郑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4岁.因右侧胸痛、胸闷伴消瘦2个月,于2006年4月13日收治入院.院外胸片检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患者退休前为水暖管道工,有石棉接触史,入院后,胸穿检查为血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找到增生的间皮细胞,少量核异型;胸腔积液染色体检查提示:染色体(+),细胞学(+).

    作者:胡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阴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无论在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还是对治疗的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和有效.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新的相关药物相继推出使乳腺癌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改观.

    作者:刘桂超;邬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化疗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肿瘤较大或有远处转移的肾母细胞瘤的手术帮助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母细胞瘤的诊治过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1例.16例患儿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予术前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5例瘤肾根治性切除,1例手术过程中发生肿瘤破裂,术后病理检查有镜下残留.在术前化疗后2~3周手术13例,2例因术前化疗后肿瘤坏死彻底未获得术后病理分型,术后化疗方案制定依据术前细针穿刺结果.结论 术前化疗可以使肿瘤体积变小,减少肿瘤破溃,改善瘤体对毗邻器官浸润程度,使外科手术变得容易.

    作者:杨勇;刘坤;秦扬;雷永红;杨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蒜素对K562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K562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Annexin V-FITC标记法检测K562细胞凋亡;建立K562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1.5、3、6 mg/ml大蒜素和生理盐水对瘤体进行局部注射,每次0.1 ml,隔日1次,连续7次,观察瘤体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大蒜素对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率分别为21.5%、55.1%、81.6%(P<0.05);0.005 mg/ml大蒜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显著,0.025 mg/ml大蒜素使K562细胞呈中毒反应,凋亡作用不明显;大蒜素组瘤体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抑瘤率分别为18.5%、79.2%、91.6%.结论 大蒜素具有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Balb/c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王红兵;刘刚;刘德生;徐海洋;祖茂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孤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脑、软脑膜或脊髓等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0.85%~2.00%.PCNSL发病急,潜伏期短,临床上非创性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缓解期短,易复发,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现结合1例报告,对PCNS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作者:叶志桥;欧阳学农;余宗阳;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adish分期:A期6例,B期12例,C期18例.治疗方法:单纯手术4例;单纯放疗10例;综合治疗22例;其中12例手术治疗+放疗;4例放疗+化疗;6例手术+放疗+化疗.结果 5年生存率为33.3%(12/36),A期5年生存率为50.0%(3/6),B期5年生存率为58.3%(7/12),C期5年生存率为11.1%(2/18),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50.0%(2/4),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为40.0%(4/10);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27.3%(6/22);局部控制率为58.3%(19/36),远处转移率为44.4%(16/36),12例死于远处转移,5例死于局部复发.早期(A,B期)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晚期患者(C期)(χ2=4.08,0.025<P<0.05).结论 早期治疗及综合治疗可改善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率.手术加放疗有助于提高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龚巧英;吴新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消化道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67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胃肠道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HIFUNIT9000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67例胃肠道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率为8.95%(6/67),部分缓解率为28.35%(19/67),有效率为37.31%.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胰液外漏、腹腔内出血、皮肤烧伤等并发症.结论 HIFU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1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朱婷;鲍杨漪;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免疫组化染色防止脱片几点改进

    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诊断及肿瘤预后推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切片必须经过高温、高压,或酶消化及多次洗涤等步骤,在载玻片上因黏附不牢易引起脱片,这样既浪费试剂和人力,又影响诊断质量,有些小标本脱落后甚至无法弥补.

    作者:林蓁;田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乙酰肝素酶在肿瘤侵袭、转移及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是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屏障.糖氨聚糖是此屏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成分为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heparan sulfate protoglycans,HSPGs).

    作者:周怀龙;黎才海;李其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自Folkman教授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关系后,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已有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王忱;赵晓辉;佟仲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逆转胶囊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单用对P-gp表达无明显影响,其余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正常鼠血清组)比较P-gp的荧光表达率均有所下降;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P-gp表达;阿霉素与10%含药鼠血清合用,对人乳腺癌耐药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良好,P-gp荧光表达率的下降幅度大,与异博定+阿霉素+10%正常鼠血清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P-gp表达;并有耐药逆转作用.

    作者:刘瑞娟;孙长岗;唐世锋;贺珊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放疗联合促红细胞生产素治疗相对贫血鼻咽癌患者的随机分组研究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贫血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将放疗前血红蛋白<130 g/L的104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50例)和放疗联合rHu-EPO组(54例).两组放疗剂量为70 Gy,联合治疗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rHu-EPO,每次10 000 IU,每周3次,治疗第3周开始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硫酸亚铁300 mg.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全组患者3、4、5年总生存率为77.9%、74.1%、70.0%,联合治疗组和放疗组的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4%、72.6%、69.4%和80.3%、75.5%、71.9%,联合治疗组和放疗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3、4、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4.3%、63.2%和57.9%,联合治疗组和放疗组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8%、58.8%、56.1%和70.4%、68.1%、60.7%,两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5年局部复发率为11.5%,远处转移率为24.0%,其中联合治疗组和放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4.8%和8.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2.2%和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联合rHu-EPO未能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疗效.

    作者:李金高;龚晓昌;叶新芊;袁霞;肖芸;敖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