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甲基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尹剑云;陈红风

关键词:DNA甲基化, 乳腺癌, 表观遗传学
摘要:乳腺癌相关的遗传学变化已有很多的研究,包括特殊基因的缺失、点突变、染色体重排以及非整倍性等.近年来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学改变所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也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异常DNA甲基化的是人类肿瘤的表观遗传改变之一.大量的证据表明在乳腺癌患者中DNA甲基化与不良的肿瘤分型、进展及预后有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4岁.因右侧胸痛、胸闷伴消瘦2个月,于2006年4月13日收治入院.院外胸片检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患者退休前为水暖管道工,有石棉接触史,入院后,胸穿检查为血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找到增生的间皮细胞,少量核异型;胸腔积液染色体检查提示:染色体(+),细胞学(+).

    作者:胡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urvivin、caspase-3及AK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caspase-3和AK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以及三者在大肠腺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大肠腺癌、12例大肠腺瘤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survivin、caspase-3和AKT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大肠腺癌中survivin、caspase-3以及AK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45/58)、32.8%(19/58)及70.7%(41/58).Surviv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以及正常大肠黏膜 (P<0.05,P<0.05),cspase-3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 (P<0.05),AK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 (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caspase-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0.05),AKT1的表达与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KT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与AKT1在大肠腺癌中高表达,caspase-3在大肠腺癌中低表达,且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显著负相关,survivin与AKT1的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survivin可能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上调AKT1的表达,共同促进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樊勇军;冯一中;李海;郑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研究CK5/6、CK14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与TNBC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从浸润性乳腺癌中筛选TNBC病例,然后利用CK5/6和CK14从TNBC中筛选出BLBC的病例,分析两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TNBC的发病率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6.1%.TNBC中的CK5/6和CK14表达有正相关性(γ=0.463).应用CK5/6、CK14从TNBC中筛选出的BLBC的百分率为54%.结论 BLBC与TNBC有大部分交叉. CK5/6和CK14可以用来从TNBC中筛选出大部分的BLBC的病例.BLBC相对其他类型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必要将其从TNBC中鉴别出来.

    作者:许丽娟;刘彤;杨建杰;刘凤阁;崔莉;胡艳萍;刘辉;李新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BC对肺肿瘤运动和放疗靶区及肺受照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癌3DCRT中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对肿瘤运动、靶体积变化和肺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NSCLC患者9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分别测量FB和DIBH-ABC时,肿瘤在左右(X)、前后(Y)和头脚(Z)方向的运动范围,分别在2种呼吸状态下进行3DCRT定位CT扫描,采集图像输入TPS系统,勾画2种状态下肿瘤的GTV、CTV和PTV靶体积和两肺总体积.分别以相同处方剂量、达到优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标准,设计3DCRT计划,再以肺V20≤25%、脊髓Dmax≤45 Gy为限制条件,进行GTV剂量递增.结果 9例患者,在FB状态下X、Y、Z方向上肿瘤的移动度分别为(2.22±0.95)mm、(2.78±1.48)mm、(6.44±4.75)mm;而在DIBH-ABC状态下未观察到肿瘤可测量的移动度.ABC状态下较FB状态下两肺总体积有明显增加,分别为(5980.2±1018.34)cm3和(4338.62±826.27)cm3(P<0.05),PTV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252.89±222.75)cm3和(277.52±224.17) cm3(P<0.05),而GTV和CTV无明显变化.GTV处方剂量为60 Gy时,肺V20 、V30、Dmean在DIBH-ABC状态下均明显低于FB状态,P<0.05.当以肺V20≤25%及脊髓Dmax≤45 Gy为限制条件,进行GTV剂量递增,GTV剂量可以增加至100 Gy以上的,在DIBH-ABC状态时,9例中有8例;在FB状态下,仅有7例.心脏V45、食管V50在2种呼吸状态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深吸气屏气及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肿瘤随呼吸的移动度,明显缩小PTV体积,并使全肺总体积增加,从而使肺受照射V20 、V30、Dmean明显降低.

    作者:陈慧娟;钟军;王索宇;胡筱玉;刘智华;刘明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免疫组化染色防止脱片几点改进

    免疫组化染色在肿瘤诊断及肿瘤预后推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切片必须经过高温、高压,或酶消化及多次洗涤等步骤,在载玻片上因黏附不牢易引起脱片,这样既浪费试剂和人力,又影响诊断质量,有些小标本脱落后甚至无法弥补.

    作者:林蓁;田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GP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方案)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方案)治疗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慧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年乳腺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Ki-67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7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病例(年龄在35岁以下)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同期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410例进行对照.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3%,中老年组分别为58.78%,青年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Ki-67与病理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γ>0,P<0.05).结论 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可能与癌组织中Ki-67的高表达有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廖佳建;叶长生;刘民锋;甄乐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化疗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肿瘤较大或有远处转移的肾母细胞瘤的手术帮助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母细胞瘤的诊治过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1例.16例患儿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予术前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5例瘤肾根治性切除,1例手术过程中发生肿瘤破裂,术后病理检查有镜下残留.在术前化疗后2~3周手术13例,2例因术前化疗后肿瘤坏死彻底未获得术后病理分型,术后化疗方案制定依据术前细针穿刺结果.结论 术前化疗可以使肿瘤体积变小,减少肿瘤破溃,改善瘤体对毗邻器官浸润程度,使外科手术变得容易.

    作者:杨勇;刘坤;秦扬;雷永红;杨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孤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脑、软脑膜或脊髓等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0.85%~2.00%.PCNSL发病急,潜伏期短,临床上非创性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缓解期短,易复发,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现结合1例报告,对PCNS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作者:叶志桥;欧阳学农;余宗阳;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105例

    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中上段(肿瘤上缘距门齿20~30 cm)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如常用经左胸、左颈食管胃颈部吻合,经左胸手工或机械食管胃主动脉弓前吻合等;而改良后的弯管型吻合器经食管床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后并发症较少.超胸顶吻合术系指不做颈部切口,而吻合口于胸顶部以上的吻合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该法治疗105例食管癌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其临床经验,手术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赵昌学;宋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自Folkman教授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关系后,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机制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已有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王忱;赵晓辉;佟仲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淋巴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88例结外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88例结外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36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52例,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 17例,占47.2%(17/36),non-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37例,占71.2%(37/52).结论 结外DLBCL以non-GCB多见.

    作者:彭晚娇;姚丽青;郑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相关的遗传学变化已有很多的研究,包括特殊基因的缺失、点突变、染色体重排以及非整倍性等.近年来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学改变所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也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异常DNA甲基化的是人类肿瘤的表观遗传改变之一.大量的证据表明在乳腺癌患者中DNA甲基化与不良的肿瘤分型、进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尹剑云;陈红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NOR1基因对HepG2细胞E-选择素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NOR1基因对HepG2细胞E-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及NF-kB通路是否参与了NOR1基因对HepG2的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将NOR1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入HepG2细胞.分别设立HepG2细胞对照组、HepG2/ pcDNA3.1(+)空白质粒细胞组、HepG2/ pcDNA3.1(+)/NOR1转染阳性克隆细胞组、PDTC处理的HepG2/ pcDNA3.1(+)/NOR1转染阳性克隆细胞组(后简称PDTC处理组),分别检测4组细胞E-选择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转染NOR1基因的HepG2细胞E-选择素表达水平上调(cy3/cy5>2.0);RT-PCR结果显示转染阳性克隆细胞组E-选择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PDTC处理组(P<0.01),ELISA结果显示转染阳性克隆细胞组E-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PDTC处理组 (P<0.01).结论 NOR1基因诱导HepG2细胞E-选择素表达水平增高,NF-kB通路参与了NOR1基因对HepG2细胞E-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李跃进;王巍巍;李登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5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女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生率在增加.欧美国家新诊断的乳腺癌中>65岁的患者约占一半[2].现将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7例>6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作者:孟优;俞士尤;邵正才;吴锦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3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男性,41岁.进食胸骨后灼痛半年,于1991年4月3日入院.食管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中段2 cm充盈缺损及突向管腔内肿块影.纤维胃镜检查:距门齿30~32 cm处有一约2 cm×1.5 cm息肉状肿块,表面黏膜轻度糜烂,有浅小溃疡.活检为未分化癌.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陈光辉;苗福禄;张剑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维无血清条件培养结合抗癌药物分离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

    目的 探讨无血清三维条件培养结合抗癌药物分离及鉴定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来源于人体的骨肉瘤细胞种植于1.2%藻酸盐凝胶中,并置于添加有阿霉素(Epirubicin,0.8 μg/ml)的无血清DMEM/F12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培养7~10天后,可见凝胶内出现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单克隆球.取出该单克隆球,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Oct3/4和Nanog)、体内致瘤实验,检测该单克隆球细胞的生物特性.结果 单克隆球主要由Oct3/4和Nanog阳性细胞组成,这些阳性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瘤作用.结论 分离所得的单克隆细胞既能表达部分干细胞基因(Oct3/4和Nanog),又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药物性和体内致瘤性,三维无血清条件培养结合抗癌药物分离所得的单克隆骨肉瘤细胞可能为人骨肉瘤干细胞.

    作者:周松;李锋;肖骏;熊伟;方忠;陈文坚;牛鹏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TEN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PTEN早于1997年由3个研究小组同时克隆[1],分别命名为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 基因;多种进展期癌中发生突变的基因;TGF-β调节的、上皮细胞富含的磷酸酶基因,现统称为PTEN.

    作者:李季林;肖建;于如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逆转胶囊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阿霉素单用对P-gp表达无明显影响,其余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正常鼠血清组)比较P-gp的荧光表达率均有所下降;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P-gp表达;阿霉素与10%含药鼠血清合用,对人乳腺癌耐药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良好,P-gp荧光表达率的下降幅度大,与异博定+阿霉素+10%正常鼠血清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P-gp表达;并有耐药逆转作用.

    作者:刘瑞娟;孙长岗;唐世锋;贺珊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蒜素对K562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K562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Annexin V-FITC标记法检测K562细胞凋亡;建立K562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1.5、3、6 mg/ml大蒜素和生理盐水对瘤体进行局部注射,每次0.1 ml,隔日1次,连续7次,观察瘤体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大蒜素对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率分别为21.5%、55.1%、81.6%(P<0.05);0.005 mg/ml大蒜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显著,0.025 mg/ml大蒜素使K562细胞呈中毒反应,凋亡作用不明显;大蒜素组瘤体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抑瘤率分别为18.5%、79.2%、91.6%.结论 大蒜素具有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Balb/c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王红兵;刘刚;刘德生;徐海洋;祖茂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