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嵘;陈亿;罗开元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MMP-2、MMP-9被认为可以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并与骨转移和骨破坏有关[1].但MMP-2和MMP-9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很少.为此,我们针对乳腺癌组织中的MMP-2、MMP-9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玲莉;朱德茂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中肿瘤相关基因DNA启动子区CpG甲基化谱(CIMP)状态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35例EC组织、15例癌旁配对组织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14、P16、ER、RASSF1A及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状况,并分析CIMP的频率及与各基因甲基化的关系.结果 EC组织中甲基化频率从P16的37%至P14的57%不等,癌旁配对组织中由P16的27%至P14的60%不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仅有2例ER、COX-2和4例RASSF1A甲基化.46% (17/35)的EC和47% (7/15)的癌旁组织为CIMP+ (P=0.574),正常组织中未见CIMP+.在CIMP+ 的EC中,CIMP+ 与P16和COX-2 的甲基化相关(P=0.001).结论 多基因同时甲基化在EC及癌旁组织频率较高,P16 和 COX-2的甲基化与CIMP+状态相关,CIMP+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癌变的早期事件.
作者:张庆英;周莉;张东红;易德青;周太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在当前所有的医学手段中,对于无症状的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常常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吕赛平;邹学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多由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而来,病期较晚.由于受胃肠及脊髓的限制,单一放疗只能用姑息剂量,缓解期短.我们从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各类腹腔转移癌2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艳春;陈多才;韩爱华;赵振庆;王荣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1)胶囊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方案化疗:吉奥胶囊每天80 mg/m2,分2次,餐后口服,d1~d14;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 h,d1;28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RECIST 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CR 4例(7.1%),PR 23例(41.1%),SD 17例(30.4%),PD 12例(21.4%),RR 48.2%,DCR 7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9.3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何忠杰;江荣科;朱丹丹;刘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标准治疗方法是放疗,但对于Ⅲ,Ⅳ期中晚期患者,单纯放疗效果欠佳,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高.因此,对中晚期鼻咽癌目前以放化综合治疗为主.根据放疗与化疗不同的结合方式,可以分为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和辅助化疗.
作者:万林林;傅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石蜡标本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FISH和IHC分别检测27例NSCLC患者石蜡标本EGFR基因和蛋白表达,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例IHC法EGFR表达(3+)的标本中有9例FISH显示阳性(64.29%),其中5例为EGFR基因高多体性扩增(55.56%),4 例为EGFR基因扩增(44.44%);6例IHC(2+)的标本中仅1例为高多体性扩增(16.67%);2例IHC(1+)及5例IHC(-)标本均无EGFR基因扩增.结论 IHC法初筛(3+)、(2+)的标本与FISH检测的符合率较低,提示对IHC 检测EGFR表达为(3+)及(2+)并选择靶向药物治疗的病例,应采用FISH法对 EGFR基因表达作进一步检测.
作者:陈顺平;余英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胃癌位于世界常见肿瘤的第四位,每年大约有700 000人死于胃癌[1],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采用放疗联合周剂量紫杉醇同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3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岗;沈预程;王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探讨发现P-ERK在宫颈上皮内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静;许颖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开展以宫颈癌筛查为主的妇科病普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作者:帅采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一经发现大多已到中晚期,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我们就CEA、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黄开荣;郑文;谭金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致瘤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15只实验裸鼠分为3组,每组5只.观察DADS对裸鼠致瘤的影响,并记录各组裸鼠及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体积和肿瘤生长抑制率.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DADS能明显降低人结肠癌SW480细胞致瘤性,抑制移植瘤生长,降低肿瘤组织异型性,引起细胞周期G2/M阻滞,抑制PCNA蛋白表达,增强p21WAF1蛋白表达.结论 DADS可明显降低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致瘤性,抑制SW480细胞增殖,引起G2/M期阻滞,其可能与抑制PCNA蛋白表达、增强p21WAF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廖前进;苏坚;何洁;宋颖;唐海林;苏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是病程晚期的1种表现,而且恶性胸腔积液发展迅速,不易控制.大量胸腔积液可使肺扩张受到机械性限制,影响心肺功能,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限和生存质量.
作者:唐武平;刘海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放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对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化疗联合HPS70(Heat Shock Protain70)负载的DC-CIK细胞疗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1配对的方法,以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期、AJCC(1997)中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放疗为指标,在同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未行DC-CIK细胞疗法的患者中选择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OS)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结果 DC-CIK治疗组及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8.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C-CIK治疗组及对照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3.1%和2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作者:应敏刚;魏植强;杨建伟;陈路川;郑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6层CT及纤维支气管镜在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小体积的中央型肺癌共22例,肿瘤样EBTB 25例,所有病例均行16层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然后进行CT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测量及分析.结果 根据肿瘤形态、位置,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均可分为5种类型:支气管腔内结节型;支气管腔内团块型;支气管腔外压迫型;肺门区团块型;肺不张型.16层CT的分型可以与纤维支气管镜所得的病理分型相对应.16层CT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整体显示气管、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改变,可以进行患病气管支气管长度、厚度的测量,揭示管壁表现与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理分型对应,即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其相应的CT表现.16层CT尚可反映2种疾病影像学上的不同点.纤维支气管镜可观察病变表面并进行病理分型.结论 16层CT与纤维支气管镜在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
作者:方伟军;江魁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微波热凝固疗法在肝脏肿瘤治疗中已广泛开展[1],近年亦应用于肺部肿瘤治疗,但在肺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自2009年1月~2009年9月采用在CT引导下微波热凝固疗法治疗肺部肿瘤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玉忠;王洪敏;赵如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大多患者就诊时处于进展期,患者术后生存率仍然波动在50%左右[1].为提高直肠癌术后的生存率,我们术中应用缓释剂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并取得一定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闵长国;江小云;刘宾华;侯利华;殷瑞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膀胱内灌注125Ⅰ-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对裸鼠原位膀胱癌治疗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裸鼠原位膀胱癌模型设立对照组、MMC组、125IUdR组和联合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病理学检查、caspase-3蛋白检测和生存分析比较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MMC组、125IUdR组和联合组裸鼠的膀胱肿瘤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33.45%、31.46%和50.27%;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25IUdR组和联合组肿瘤细胞的S期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3.9±0.7)%和(0.18±0.03)%],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67±1.629)%和(25.767±11.875)%];治疗组肿瘤细胞p2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3检测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裸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 膀胱内灌注125IUdR对裸鼠膀胱癌的治疗安全有效;125IUdR能选择性杀伤DNA合成S期的肿瘤细胞,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干扰膀胱癌细胞的DNA合成;氨甲喋呤联合125IUdR具有协同效应,可增强疗效.
作者:吴光;侯建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阿那曲唑一线治疗301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301例均可评价疗效,中位显效时间为2~3个月.CR为11.6%(35/301),PR为38.2%(115/301).总客观缓解率(ORR)为49.8%(150/30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2个月.≥70岁者TTP为 12个月,ORR 为64.2%,均优于<70岁者.非内脏转移组(TTP 为12个月,ORR为 61.9%)优于肝脏以外内脏转移组(TTP 为6个月,ORR 为37.9%);肝脏以外内脏转移组TTP和ORR优于肝脏转移组(TTP 3个月,ORR为7.1%).激素受体双阳性组TTP 为12个月和ORR 为57.8%,明显优于激素受体单阳性组[ER(+)PR(-)、ER(-)PR(+)组];ER(+)PR(-)组TTP、ORR与ER(-)P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那曲唑作为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一线治疗选择,能够有效提高疾病客观缓解率和延长疾病进展时间.
作者:张敏;李春艳;郝晓甍;张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贲门癌肝转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大多数为多发转移,只有不到15%的患者具备外科手术切除适应证.若采用全身化疗,其中位生存期不到10个月[1].我们在1998年~2009年期间对42例贲门癌肝转移患者同时行贲门及肝脏肿瘤靶动脉栓塞化疗术,对于肝内转移灶控制欠佳的患者,结合微波消融术巩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顾洪;陈新国;王兴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