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东;徐峻;张志良;马戈;边云;叶喜林;温阿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对结肠新生物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既作CT低剂量结肠成像同时又有传统结肠镜检查资料的病例(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记录结肠新生物的有无、位置、大小及形态,统计每一组病例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记录每1个病例的放射剂量加权指数.结果 CT 低剂量结肠成像正确地检出全部11个结肠癌灶(敏感性100.0%),68个息肉(敏感性70.0%) . 对10 mm以上(含10 mm),6~9 mm,5 mm以下(含5 mm)息肉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93.8%(15/16),91.7%(22/24),54.4%(31/57). 平均CT 剂量加权指数为4.0 mGy.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放射剂量,同时对6mm以上息肉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李伟;杜中立;陈海东;刘玉涛;龚飞跃;孙放;毛俊;何虹;彭秀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趋化因子CXCL16/CXCR6的相关报道较多见于在动脉粥样硬化、风湿免疫、炎症性疾病及HIV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对白细胞迁移产生的重要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由于肿瘤细胞游走与白细胞迁移有许多相似性,目前认为趋化因子家族在肿瘤器官选择性转移及癌症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而CXCL16/CXCR6对肿瘤的影响近来受到国内外密切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恶性肿瘤中CXCL16/CXCR6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萍;杨之斌;李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方对子宫颈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子宫颈癌U14自发性转移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其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检测子宫颈癌中VEGF和MMP2的表达.结果 益气养阴方组VEGF表达无强阳性者,表达阳性11例(22%);益气养阴方组MMP-2表达强阳性7例(14%),阳性4例(8%).益气养阴方组VEGF 和MMP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肿瘤血管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VEGF和 MMP2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孙静;张丹;朱庆均;李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ERCC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采用免疫组化(即用型二步法)检测其ERCC1表达水平,术后均以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所有入组患者随访3年以上.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ERCC1表达阳性率为51% .ERC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局部浸润有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ERCC1 阴性患者,术后经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2、3、4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阳性患者,经Log rank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表达为结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应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ERCC1表达水平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钟琼;李邦华;朱惠东;胡志方;李建旺;王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临床剂量递增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大耐受剂量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84例Ⅰ~Ⅲ期NSCLC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不进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照射.在CTV照射患者60 Gy(2 Gy/次,1次/天,5 天/周)后,开始对GTV进行剂量递增.2~4 Gy/次,递增次数为3~11次.根据肺V20和将患者分为V20<25%组和V20 25%~36%组,两组患者再根据总剂量分剂量亚组,观察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疗效.以≥15%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为限制剂量递增标准.结果 全组84例.V20<25%组45例,剂量亚组分别为70 Gy、74 Gy、78 Gy、82 Gy.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4%(2/45).V20 25%~36%组39例,剂量亚组分别为66 Gy、70 Gy、74 Gy、78 Gy.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1%(2/39).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5%、52.8%,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7%、53.6%.随着剂量增加,1、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有所增高,但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3DCRT治疗NSCLC时,提高局部放射剂量应考虑正常肺组织所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当V20<25%时,可以安全地递增到82 Gy,其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当V20 为25%~36%时,可以递增到76 Gy.但当V20>30%时,增加到更高的放射剂量应谨慎,而提高局部剂量对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董俊林;钟军;傅敬忠;刘珺;罗志强;罗辉;徐建华;刘明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霉素(ADM)持续静脉注射与静脉注射给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心脏毒性.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分为阿霉素持续静脉注射组(CIV组)51例.静脉注射组(BL组)51例,采用ADM 50~60 mg/m2,CIV组ADM持续静脉注射72~96 h,BL组ADM经静脉注射30 min,分别观察用药后的心脏毒性及疗效.结果 在ADM累积剂量>300 mg/m2时,CIV组和BL组的心电图改变率、CK-MB/CK值异常率、LVEF<55%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BL组明显高于CIV组(P<0.05或P<0.01).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无差异.结论 ADM经持续静脉注射与静脉注射相比,持续静脉注射可减轻心脏毒性,且不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胡欣;李光明;任大成;文世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五年生存率低于30%[1],其发生和发展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已有研究探讨了食管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2].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也是各种人类肿瘤包括食管癌中常见有突变的基因之一.野生型p53具有抗细胞增生的功能,p53基因突变可损害其DNA结合性和转录因子功能,使其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洪强;谭家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岐睮FN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CDDP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其耐药株A549/CDDP.设计1μg/ml、2μg/ml、4μg/ml浓度的CDDP,分别联合100 U/ml、500 U/ml、1 000 U/ml浓度a-IFN,在42℃热疗干预2 h后,采用MTT法检测2种细胞对化疗药物CDDP的敏感性,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IFN、CDDP、热疗处理前后细胞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细胞内荧光药物CDDP的聚集量.结果 热疗、a-IFN分别联用CDDP时,对A549/CDDP细胞的抑制率较单用CDDP时的抑制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a-IFN与CDDP时,对A549/CDDP细胞的抑制率较热疗、a-IFN分别联用CDDP时明显升高(P<0.05).热疗、a-IFN分别联合CDDP时,A549/CDDP细胞P-gp表达率较单用CDDP时下降,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强,热疗联合a-IFN与CDDP,CDDP/A549P-gp表达率明显下降,细胞内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结论 a-IFN、热疗能部分逆转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CDDP的耐药性;a-IFN联合热疗可提高逆转肺癌细胞耐药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的积聚有关.
作者:刘振洋;陶一明;向芳;曹培国;殷先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FOLFOX 4→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5例晚期胃癌患者先采用FOLFOX 4方案化疗,14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FOLFOX 4方案化疗3个周期结束后第14天开始给予DCF方案化疗, 21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结果 第15周复查显示:完全缓解(CR)4例(16%),部分缓解(PR)11例(44%),稳定(SD)6例(24%),进展(PD)4例(16%),总有效率(CR + PR)为60%(15/25),疾病控制率84%(21/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8个月(95%可信区间,3.8~12.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7个月(95%可信区间,5.8~16.7个月),1年生存率为44%(11/25).毒性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 FOLFOX 4→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潘德键;周锡建;王东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失去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方案[1],但大约50%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年龄>65岁,如果同步放化疗,因其存在毒性反应叠加,故老年患者就难以耐受.结合文献,我们于2004年1月至 2007年6月采用多西他赛每周小剂量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燕;陈彦帆;赵善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的子宫内膜、伴有不典型的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Ⅰ型子宫内膜癌中pAKT和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正常的子宫内膜和伴有不典型的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pAKT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10)、40.0%(4/10)和40.0%(4/10)、60.0%(6/10),Ⅰ型子宫内膜癌pAKT 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31/42)和85.7%(36/42).pAKT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AKT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KT和VEGF与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崔彬;姜汉国;肖静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茶多酚(Tea ployphenols,TP)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TP是一类以儿茶素类(Catechines)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除儿茶素类外,还有黄烷醇类( Flavanols)、黄烷酮类( Flavanones)、酚酸类( Phenolic acids)和花色苷及其苷元( Glycosids and their aglycons of plant pigments),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TP的主体成分,约占TP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种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TP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抗氧化、抗辐射、抑菌、抗病毒、降血糖和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多种天然生物活性. 已有动物实验表明绿茶的主要有效成分TP对动物的皮肤、肺、口腔、食道、胃、小肠、结肠、胰腺、乳腺等多个部位的肿瘤具有抑制作用[1] .
作者:耿文学;董华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端粒酶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端粒酶表达率浸润性宫颈癌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与CINⅠ,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转归的预测指标.
作者:罗琼;熊树华;徐国荣;舒宽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这一新病种的临床、放射学和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例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者中3例行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术,1例仅行病灶切除+碘酊烧灼骨腔内壁.随访3年,其中1例术后2年复发.结论 骨性纤维发育异常其临床表现、放射学和病理学改变均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不应与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相混淆.
作者:郭春华;戚沛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DCRT后行MRIT1WI、T2WI及动态增强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放疗后肝癌缩小缓慢,病灶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变.存活肿瘤动态增强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信号;肿瘤坏死组织无强化.放射性肝损伤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结论 MRI可判断放射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存活或坏死情况,能客观评价放疗的效果.
作者:杨学东;徐峻;张志良;马戈;边云;叶喜林;温阿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73在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2例慢性宫颈炎、1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2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5例宫颈浸润癌进行检测,确定染色强度,计算阳性率并进行鳘2检验分析.结果 按照上述病变顺序,p73染色阳性率分别是75.0%、93.3%、68.0%、41.5%.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显著, P<0.005.但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宫颈肿瘤发展程度的增加,p73的表达逐渐降低,进一步支持p73是宫颈肿瘤的抑癌基因.
作者:庞天云;郑小娟;邓飞;邹琳;李飞虹;胡新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资料.结果 双重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破坏,近端肠管扩张;CT检查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与增强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2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有保乳愿望的T2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达到保乳手术指征的行保乳术,共36例,并随机抽取同期36例T2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保乳组36例患者,术前均经过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并达到保乳指征后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疗、化疗.对照组36 例均行根治术,随访3~5年,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8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可提高保乳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5年,与同期根治术相比,治疗效果相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雪峰;樊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不同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治疗模式对远期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6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分析对其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治疗模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7.56%和43.29%.全组患者中,22例首先接受放疗,完全缓解(CR)率为68.18%;38例首先接受化疗,CR率为15.79%.治疗完成后CR与非CR患者的5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82.6%对47.84%(P=0.005);58.31%对22.57%(P=0.003).综合治疗中,首先接受化疗或者放疗两组间5年OS率及DFS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相比单纯放疗或化疗而言,明显提高了远期生存(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模式与KPS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化疗.改善一般状况、采用综合治疗模式及治疗后达到CR能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接受以放疗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阮寒光;邬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寻求1种较理想的鼻咽癌三维放疗的分割方式,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方法 对15例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模拟的剂量学研究,将后程大分割(分次量2.5 Gy和3.0 Gy)与常规分割(2.0 Gy)进行剂量学对比.结果 大分割放疗可以较大幅度增加肿瘤区(GTV)的剂量.2.5组脊髓大剂量、腮腺、颞颌关节、脑干平均剂量提高均不超过1.0 Gy,脑干大剂量增加2.3 Gy.3.0组腮腺及颞颌关节的平均剂量增加幅度较大达3.4 Gy和1.4 Gy,脑干大剂量增加4.5 Gy.结论 分次量2.5 Gy的后程大分割放疗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GTV剂量,且对正常器官的剂量增加幅度较小,并发症增加较少.
作者:汤轶强;黄敏;叶新芊;龚晓昌;何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