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诊断分析

王玉玲;印春涛

关键词:十二指肠, 气钡双重造影, 体层摄影术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资料.结果 双重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破坏,近端肠管扩张;CT检查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与增强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失去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方案[1],但大约50%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年龄>65岁,如果同步放化疗,因其存在毒性反应叠加,故老年患者就难以耐受.结合文献,我们于2004年1月至 2007年6月采用多西他赛每周小剂量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燕;陈彦帆;赵善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TEN、MDM2和c-erbB-2 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PTEN、MDM2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MDM2、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PTEN、MDM2和c-erbB-2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50.0%、78.1%(P<0.05).PTEN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02).MDM2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是3.1%,而在G1级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1).c-erbB-2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PTEN与MDM2表达、c-erbB-2表达均呈负相关(=-0.572,P=0.015;=-0.653,P=0.025),MDM2与c-erbB-2无相关性(P>0.05).结论 PTEN、MDM2和c-erbB-2基因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翟星全;张志华;郭柏鸿;史葆光;车团结;陈一戎;李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IF-1α及其靶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调节的靶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宫颈癌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糖蛋白(P-gp)在158例人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结果 NNC组、CIN组和ICC组中HIF-1岜泶锫史直鹞10.71%、37.50%、76.53%;VEGF表达率分别为14.29%、46.88%、70.41%;P-gp表达率分别为21.43%、37.50%、54.08%.HIF-1α和VEGF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三组间HIF-1α和VEGF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gp表达亦与宫颈病变程度有关,NNC组与IC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NC组与CIN组及CIN组与IC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R=0.538,P=0.000),而与P-g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它不能独立调控宫颈癌多药耐药行为.HIFG-1α和VEGF可以作为诊断宫颈癌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程艳香;江敬红;洛若愚;张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门淋巴结清扫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转移规律以及肝门淋巴结清扫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脏切除前常规进行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部位、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113例中18例(15.93%)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肝癌10例,胆管细胞癌7例,混合型肝癌1例.术中门静脉、胆总管及肝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均被清扫,清扫的淋巴结平均数为(3.8±1.6)个.有肝门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而无肝门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两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17.12%和4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结状态是肿瘤患者1个重要的预后因素,显著影响患者生存率.肝门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对没有慢性肝病的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应常规应用.

    作者:祁付珍;张平;顾殿华;张建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临床分析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又称肾错构瘤,由畸形血管、平滑肌、成熟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是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以往很难与肾癌相鉴别,均在施行肾切除后才得以确诊.近10多年来,随着B超及CT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前就能作出正确诊断,并在治疗上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随诊观察或只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肾实质.我院自1998年~2008年共收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琦;许琼;郑军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β-cateni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β-caten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β-cateni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β-cateni 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异常表达率分别为92%、88%,两者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直径、病理分化、肾盂肾包膜或静脉的侵犯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β-cateni异常表达与MMP-7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 β-cateni和MMP-7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有利于肾透明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朱益民;陈一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T2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T2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有保乳愿望的T2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达到保乳手术指征的行保乳术,共36例,并随机抽取同期36例T2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保乳组36例患者,术前均经过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并达到保乳指征后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疗、化疗.对照组36 例均行根治术,随访3~5年,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8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可提高保乳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5年,与同期根治术相比,治疗效果相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雪峰;樊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的评价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DCRT后行MRIT1WI、T2WI及动态增强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放疗后肝癌缩小缓慢,病灶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变.存活肿瘤动态增强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信号;肿瘤坏死组织无强化.放射性肝损伤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结论 MRI可判断放射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存活或坏死情况,能客观评价放疗的效果.

    作者:杨学东;徐峻;张志良;马戈;边云;叶喜林;温阿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中CXCL16与CXCR6的研究进展

    趋化因子CXCL16/CXCR6的相关报道较多见于在动脉粥样硬化、风湿免疫、炎症性疾病及HIV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对白细胞迁移产生的重要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由于肿瘤细胞游走与白细胞迁移有许多相似性,目前认为趋化因子家族在肿瘤器官选择性转移及癌症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而CXCL16/CXCR6对肿瘤的影响近来受到国内外密切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恶性肿瘤中CXCL16/CXCR6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萍;杨之斌;李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53突变与食管癌发生、预后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之一,五年生存率低于30%[1],其发生和发展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已有研究探讨了食管癌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2].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也是各种人类肿瘤包括食管癌中常见有突变的基因之一.野生型p53具有抗细胞增生的功能,p53基因突变可损害其DNA结合性和转录因子功能,使其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洪强;谭家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37~65岁,平均50.1岁,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肿瘤直径为3.0~5.0㎝.免疫组化结果:CD34阳性6例,bcl-2阳性6例,Vim阳性6例,CD99阳性5例,desmin 阳性2例,FVIII均阴性.结论 SFT的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综合考虑,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詹彦平;吕新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物210例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甲状腺肿物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4%~7%[1].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由于创伤小、简便经济且有较高的准确率,目前已广泛用于甲状腺肿物的初步探查.我们总结了210例细针吸取甲状腺肿物病例,并以术后大体病理检查为对照做如下分析.

    作者:吕祥瑞;陆晓晻;彭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dinbitor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目的 探讨Adinbitor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Adinbito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比色法分析其对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相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HE)和Hoechst 染色观察不同浓度的Adinbitor诱导MGC803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 Adinbitor可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其抑制MGC803细胞增殖的ID50为3.52 靘ol/L.Adinbito诱导的MGC803细胞凋亡实验,显示出细胞凋亡的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如胞间连丝消失,细胞皱缩成团,胞内出现空泡等现象,而且随Adinbitor浓度的增加,凋亡现象越明显.结论 Adinbitor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徐跃飞;任凤;赵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约80余万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9%,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之后,居第4位.每年约有60余万人因胃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1].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25/10万和21/10万.据国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早期胃癌发现率仅占2%~4% ,绝大多数为进展期胃癌[2].

    作者:郑奇;龙剑;邱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73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p73在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2例慢性宫颈炎、1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2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5例宫颈浸润癌进行检测,确定染色强度,计算阳性率并进行鳘2检验分析.结果 按照上述病变顺序,p73染色阳性率分别是75.0%、93.3%、68.0%、41.5%.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显著, P<0.005.但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宫颈肿瘤发展程度的增加,p73的表达逐渐降低,进一步支持p73是宫颈肿瘤的抑癌基因.

    作者:庞天云;郑小娟;邓飞;邹琳;李飞虹;胡新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的关系

    目的 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探讨鼻咽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细胞中COX-2的表达进行定位定量检测.结果 2种细胞株(CNE1和CNE-2Z)均有COX-2的表达,表达强度和分布与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表达越高;流式细胞仪检测COX-2在细胞株中表达强弱顺序为CNE-2Z>CNE1,阳性表达细胞数CNE-2Z>CNE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分布与分化程度有关,细胞质表达强度CNE-2Z>CNE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表达和分布与细胞株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孔霞;黄培春;陈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霉素持续静脉注射与静脉注射给药的心脏毒性

    目的 探讨阿霉素(ADM)持续静脉注射与静脉注射给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心脏毒性.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分为阿霉素持续静脉注射组(CIV组)51例.静脉注射组(BL组)51例,采用ADM 50~60 mg/m2,CIV组ADM持续静脉注射72~96 h,BL组ADM经静脉注射30 min,分别观察用药后的心脏毒性及疗效.结果 在ADM累积剂量>300 mg/m2时,CIV组和BL组的心电图改变率、CK-MB/CK值异常率、LVEF<55%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BL组明显高于CIV组(P<0.05或P<0.01).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无差异.结论 ADM经持续静脉注射与静脉注射相比,持续静脉注射可减轻心脏毒性,且不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胡欣;李光明;任大成;文世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资料.结果 双重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破坏,近端肠管扩张;CT检查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数字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平扫与增强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AKT和VEGF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的子宫内膜、伴有不典型的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Ⅰ型子宫内膜癌中pAKT和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正常的子宫内膜和伴有不典型的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pAKT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10)、40.0%(4/10)和40.0%(4/10)、60.0%(6/10),Ⅰ型子宫内膜癌pAKT 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31/42)和85.7%(36/42).pAKT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AKT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KT和VEGF与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崔彬;姜汉国;肖静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进展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和周围神经组织的异质性很高的实体恶性肿瘤,临床并不多见,好发于青少年和45~55岁的中年人,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30年前,软组织肉瘤的局部治疗仅靠外科手术,截肢率极高,但由于软组织肉瘤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局部复发和晚期远处转移,大多数患者因肉瘤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近年来,随着对STS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提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进展,表现为截肢率和复发率的降低,并在不影响生存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殷静;杨锡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