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GF+6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陈越峰;戚鹏;阮灿平;王皓;徐昕昀;孙小娟;刘艳;高春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结直肠癌
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 +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 vs 5.7%,30.4% vs 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评估保乳手术可行性的价值.方法 87例经临床体检和超声检查后计划进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均行术前乳房MRI、其中65例行钼钯X线检查,手术标本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MRI和钼靶X线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是否适宜行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结果 MRI检查能够准确检测出乳腺癌灶的数目、大小和淋巴结状况,测量切除肿块/乳房体积比.通过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71例可行BCS、16例不可行BCS,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达91.6%,高于钼钯X线检查.结论 术前MRI检查能为乳腺癌BCS患者的筛选提供较全面而准确的信息,是传统的影像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孙正魁;马行天;王芹;王索宇;吴毓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下咽腺癌1例误诊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4岁,农民,文盲.于2008年11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下颈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于河北沧州市某县医院外科,检查左下颈部锁上区肿物,如核桃大小、质硬、活动差,颈部、胸部CT等均未见异常.

    作者:郜攀峰;刘洪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nnexin A1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口腔颊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Annexin A1在46例口腔颊癌以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颊癌组织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膜联蛋白A1的缺失程度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结论 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有望成为临床判断颊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邱红;邢继成;朱月蓉;楼小伟;夏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脊柱及椎旁肿瘤误诊6例分析

    脊柱及椎旁肿瘤常见的症状为,脊髓和神经根受肿瘤侵蚀或压迫而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当伴有椎体或椎旁肿瘤时,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DH)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误诊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卢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免疫组织化学法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的产物是错配修复蛋白,为1种核酸水解酶,通过在DNA复制过程中修复错配的碱基使DNA能精确复制,保证人类遗传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当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不表达或出现截短,对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缺失和插入不能校正或纠错,引起基因组DNA不稳定.大约1996年,针对MM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开始出现,第一个抗体为MSH2,之后有了其它抗体,抗体的出现提示检测MMR蛋白的可能,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方法[1].

    作者:彭勇;陈明清;董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dinbitor对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Adinbitor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dinbitor处理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对基膜黏附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Adinbitor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与基膜的黏附、抑制其迁移和侵袭(P<0.01),随Adinbitor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Adinbitor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

    作者:徐跃飞;任凤;赵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EGF+6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 +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 vs 5.7%,30.4% vs 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陈越峰;戚鹏;阮灿平;王皓;徐昕昀;孙小娟;刘艳;高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Ezr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85 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组织和2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率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14% vs 89.76%,P<0.001);晚期卵巢上皮性癌(FIGO Ⅲ~Ⅳ)中Ezrin 蛋白表达率低于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38.9% vs 74.2%,P<0.001);Ezrin蛋白低表达或缺失与细胞分级(P=0.036)、组织学类型(P=0.024)和残留肿瘤大小有关(P=0.012),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良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上皮性癌组织中主要以胞质染色为主,少部分分布在胞膜;单因素分析显示:Ezrin 低表达或缺失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明显缩短(P<0.001,P=0.01).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显示:Ezrin 蛋白低表达或缺失是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zrin 蛋白与卵巢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卵巢癌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任玉峰;李艳芳;何洁华;刘富元;邓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鼻咽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CAT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鼻咽癌和7例正常鼻咽部组织进行CATL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ATL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1%,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14.3%),恶性程度高及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ATL的阳性表达率也较高(70.0%).结论 CATL可作为鼻咽癌恶性表型的标志之一,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许小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盆腔外滋养细胞肿瘤39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Ⅳ期滋养细胞肿瘤误诊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9例Ⅳ期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首诊确诊率64.1%(25/39),误诊率35.9%(14/39).首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及外院的误诊率分别为0(0/16)、76.5%(13/17)、16.7%(1/6);首诊时合并生殖系统症状的误诊率11.1%,无合并者误诊率91.7%;首诊距末次妊娠时间>1年者误诊率53.3%(8/15),6月~1年者误诊率18.2%(2/11),<6月者误诊率为0.39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6.9%(30/39),其中首诊确诊者完全缓解率88.0%(22/25),首诊误诊者完全缓解率57.1%(8/14);确诊时血β-HCG值≤105 mIU/ml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00.0%,>105 mIU/ml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5.4%(17/26);以上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Ⅳ期滋养细胞肿瘤的首诊误诊率高与其症状无特异性和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有关,且影响预后,应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程艳香;李彦博;杨文武;洪莉;许学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制带钩导丝超声引导下定位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

    随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和仪器分辨率的提高,乳腺内较小的病灶容易被超声检查发现,但对某些较小病灶的定性还有一定难度,为了明确其性质而需手术切除.我们对22例临床上无法触及的肿块采用自制带钩导丝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洪良;樊丽萍;徐建华;张永乐;郑红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14ARF、P16INK4a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 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P14AR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 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6INK4a、P14ARF阳性率HPV D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 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于晓红;熊勇;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秦贇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5年2月以来,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共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剑锋;李剑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表阿霉素联合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表阿霉素(EADM)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DDP)(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SCLC患者46例,采用VP-16 100 mg/m2,第1~3天,DDP 25 mg/m2,第1~3天,EADM 7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共完成化疗135个周期,治疗后11例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3.9%(34/46),疾病控制率89.1%.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脱发,有17.3%或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结论 表阿霉素联合EP方案对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周进;方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腹水是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临床工作中对于恶性腹水的检测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通过腹水中酶类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差,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二是通过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查,具有确诊意义,而且可能根据该细胞的性质推断其来源,是腹水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岳巧艳;袁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耐药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 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2~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4例(11.1%),部分缓解(PR)13例(36.1%),稳定(SD)15例(41.7%),进展(PD)4例(11.1%),总有效率(CR+PR)为47.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性可耐受.

    作者:骆梅青;李锡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骼为常见转移部位之一,有无骨转移对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123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丽玲;程鹏;李显华;冯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E-cadherin、claud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D)、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CLDNS)的异常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对60例原发乳腺癌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claudin-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杨庄青;黄云超;邹天宁;李梅;郑凯;陈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FHIT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原发性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技术(MSP),对59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肺癌组)、32例肺正常组织(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进行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检测,甲基化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肺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20.0%(3/15)、0(0/3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FHIT基因甲基化率肺癌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甲基化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所有CpG岛中的胞嘧啶均保持不变,而CpG岛二核苷酸以外的胞嘧啶经过PCR扩增后,则被胸腺嘧啶取代.结论 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演变,可能在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采用MSP方法进行FHIT甲基化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亢春彦;薛玉仙;周慧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