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剑锋;李剑琴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 年10 月至2007 年10月,采用XELOX (奥沙利铂+希罗达方案)方案治疗65例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采用PCF(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方案治疗的31例胃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曦;陈碧茵;王文武;彭永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 +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 vs 5.7%,30.4% vs 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陈越峰;戚鹏;阮灿平;王皓;徐昕昀;孙小娟;刘艳;高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MP-7在大肠癌(CRC)中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7 mRNA和其蛋白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7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大体是一致性,MMP-7在正常黏膜中的低表达和在腺瘤、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其表达呈上升的趋势;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 (P<0.05).结论 MMP-7在CR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胜美;马红梅;郭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人类对呆小病和黏液性水肿的研究导致了甲状腺激素(T3)的发现,T3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分化与凋亡进程,而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来完成的[1,2].近年来发现细胞膜、突触、内质网和线粒体都有T3的作用位点[3].TR在细胞内的作用不仅依赖于T3的浓度,而且依赖于TR的类型、二聚体类型及其结合状态以及表达TR的组织类型和生理状态[4,5],这些过程的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6,7].
作者:武要洪;孙传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骼为常见转移部位之一,有无骨转移对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123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丽玲;程鹏;李显华;冯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于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in esophagus,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镜检查均见食管腔内有息肉样肿物,镜检示肿瘤实质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多形性等,可见散在的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B45(+)、S-100(+)和Vim(+),CK、CD45和NSE均(-).结论 PMME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江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 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2~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4例(11.1%),部分缓解(PR)13例(36.1%),稳定(SD)15例(41.7%),进展(PD)4例(11.1%),总有效率(CR+PR)为47.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性可耐受.
作者:骆梅青;李锡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 -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88例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者、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45.8%、70.0%、71.4%、66.6%,均相应高于肿瘤直径>2 cm者、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8例胃癌患者中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p120-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50.0%、53.5%、58.3%,均相应高于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CDX2和p120-catenin,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作者:虞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的产物是错配修复蛋白,为1种核酸水解酶,通过在DNA复制过程中修复错配的碱基使DNA能精确复制,保证人类遗传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当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不表达或出现截短,对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缺失和插入不能校正或纠错,引起基因组DNA不稳定.大约1996年,针对MM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开始出现,第一个抗体为MSH2,之后有了其它抗体,抗体的出现提示检测MMR蛋白的可能,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方法[1].
作者:彭勇;陈明清;董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文章编号:1001-5930(2009)06-0656-026~8个周期的CHOP化疗方案作为治疗侵袭性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的标准方案已经将近30年,该方案的总有效率为80% ~90%,但5年生存率仅为30%~40%,超过半数的患者终出现复发或耐药[1,2].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60例,分别采用CHOEP方案和CHO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并比较2种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彦帆;韦燕;龚建忠;赵善林;杨泽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从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 组织分离建立了一株可传代的淋巴母细胞系,发现这一株细胞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后来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人群中,有研究证明,90%以上的中国人群存在EB病毒终生潜伏感染[1].EB病毒不仅与NK/T细胞淋巴瘤相关,而且与BL和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2].近的研究表明,EB病毒主要是攻击B淋巴细胞,引起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如B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因此,EB病毒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给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EB病毒作为1种致瘤病毒正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作者:朱才娣;杨文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的免疫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了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epsin、C-Met、 RON在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64.4%、65.5%, 三者的阳性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1),同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Hepsin、C-Met、RON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提示患者的预后.
作者:仇加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复发好发部位、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生存期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区域复发的食管癌52例,K-M方法统计患者生存、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食管癌局部区域好发部位为吻合口、气管食管沟.经放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8%.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放疗后生存期与年龄、放疗剂量、复发部位、复发转移的区域数量、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复发放疗后接受化疗有关.结论 复发后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年轻、复发期别较早者,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并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长生存期.
作者:陈海燕;马秀梅;白永瑞;叶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应用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31例,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天利;赵战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主要、基本用途是了解某医院或某地区医院感染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特点,为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布置,参加全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我院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琳;黄惠民;蔡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其5年生存率<15%[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25%~30%已是局部晚期,40%~50%有远处转移,这类患者无法手术,只能进行放、化疗.常用一线治疗方案是铂类药物联合第三代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化疗,但有效率仅为35%~40%,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约为35%.二线化疗有效率仅7%左右,且毒副作用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出现,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将我们应用吉非替尼治疗41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寇光;陈颖兰;刘震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50%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后仍会复发转移.蒽环类是公认较佳的治疗方案,尽管效果显著,但临床上仍有20%~30%的患者产生耐药性[1].我院近年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docetaxol/capecitabine,DC)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冯正富;汤锐明;何耀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阿片类口服镇痛药,具有快速镇痛与持续镇痛的双重作用,是中至重度慢性癌痛和非癌痛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本文对3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并对其疗效、安全性以及镇痛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志捷;高勇;徐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85 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组织和2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率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14% vs 89.76%,P<0.001);晚期卵巢上皮性癌(FIGO Ⅲ~Ⅳ)中Ezrin 蛋白表达率低于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38.9% vs 74.2%,P<0.001);Ezrin蛋白低表达或缺失与细胞分级(P=0.036)、组织学类型(P=0.024)和残留肿瘤大小有关(P=0.012),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良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上皮性癌组织中主要以胞质染色为主,少部分分布在胞膜;单因素分析显示:Ezrin 低表达或缺失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明显缩短(P<0.001,P=0.01).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显示:Ezrin 蛋白低表达或缺失是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zrin 蛋白与卵巢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卵巢癌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任玉峰;李艳芳;何洁华;刘富元;邓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