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定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应用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31例,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天利;赵战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骼为常见转移部位之一,有无骨转移对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123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丽玲;程鹏;李显华;冯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7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816枚颈部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中43例为反应增生型淋巴结, 3例为结核性淋巴结, 89例为转移性淋巴结 , 72例为淋巴瘤患者,淋巴结声像图的表现各有不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布及阻力指数均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佘凯;万淑华;付志勇;管湘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 +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 vs 5.7%,30.4% vs 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陈越峰;戚鹏;阮灿平;王皓;徐昕昀;孙小娟;刘艳;高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分两次口服,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30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0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43.3%(13/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9.0个月.临床获益率为7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腹泻、手足综合征.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邱宇安;刘洪涛;陈火国;靳文剑;贺文兴;洪道显;尹福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的免疫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了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epsin、C-Met、 RON在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64.4%、65.5%, 三者的阳性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1),同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Hepsin、C-Met、RON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提示患者的预后.
作者:仇加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 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2~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4例(11.1%),部分缓解(PR)13例(36.1%),稳定(SD)15例(41.7%),进展(PD)4例(11.1%),总有效率(CR+PR)为47.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性可耐受.
作者:骆梅青;李锡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复发好发部位、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生存期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区域复发的食管癌52例,K-M方法统计患者生存、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食管癌局部区域好发部位为吻合口、气管食管沟.经放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8%.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放疗后生存期与年龄、放疗剂量、复发部位、复发转移的区域数量、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复发放疗后接受化疗有关.结论 复发后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年轻、复发期别较早者,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并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长生存期.
作者:陈海燕;马秀梅;白永瑞;叶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常导致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严重干扰了患者生活质量.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是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低,使用方便,作用持久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唑来磷酸通过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可减少骨转移引起骨疼痛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2007年5月~2009年2月,我院对50例多发性骨转移疼痛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镇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芦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表阿霉素(EADM)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DDP)(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SCLC患者46例,采用VP-16 100 mg/m2,第1~3天,DDP 25 mg/m2,第1~3天,EADM 7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共完成化疗135个周期,治疗后11例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3.9%(34/46),疾病控制率89.1%.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脱发,有17.3%或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结论 表阿霉素联合EP方案对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周进;方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 -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88例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者、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45.8%、70.0%、71.4%、66.6%,均相应高于肿瘤直径>2 cm者、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8例胃癌患者中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p120-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50.0%、53.5%、58.3%,均相应高于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CDX2和p120-catenin,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作者:虞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两倍,更易透过血脑屏障[1].为观察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我们对30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MP-7在大肠癌(CRC)中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7 mRNA和其蛋白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7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大体是一致性,MMP-7在正常黏膜中的低表达和在腺瘤、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其表达呈上升的趋势;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 (P<0.05).结论 MMP-7在CR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胜美;马红梅;郭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1].1992年Parra等[2]报道了首例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2000年Gill等[3]报道2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通道术,2002年报道首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膀胱术.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们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及尿路重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就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建军;苟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 年10 月至2007 年10月,采用XELOX (奥沙利铂+希罗达方案)方案治疗65例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采用PCF(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方案治疗的31例胃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曦;陈碧茵;王文武;彭永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人类对呆小病和黏液性水肿的研究导致了甲状腺激素(T3)的发现,T3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分化与凋亡进程,而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来完成的[1,2].近年来发现细胞膜、突触、内质网和线粒体都有T3的作用位点[3].TR在细胞内的作用不仅依赖于T3的浓度,而且依赖于TR的类型、二聚体类型及其结合状态以及表达TR的组织类型和生理状态[4,5],这些过程的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6,7].
作者:武要洪;孙传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口腔颊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Annexin A1在46例口腔颊癌以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颊癌组织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膜联蛋白A1的缺失程度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结论 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有望成为临床判断颊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邱红;邢继成;朱月蓉;楼小伟;夏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科自2005年2月以来,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共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剑锋;李剑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脊柱及椎旁肿瘤常见的症状为,脊髓和神经根受肿瘤侵蚀或压迫而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当伴有椎体或椎旁肿瘤时,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DH)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误诊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卢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原发性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技术(MSP),对59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肺癌组)、32例肺正常组织(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进行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检测,甲基化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肺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20.0%(3/15)、0(0/3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FHIT基因甲基化率肺癌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甲基化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所有CpG岛中的胞嘧啶均保持不变,而CpG岛二核苷酸以外的胞嘧啶经过PCR扩增后,则被胸腺嘧啶取代.结论 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演变,可能在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采用MSP方法进行FHIT甲基化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亢春彦;薛玉仙;周慧聪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