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于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 -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88例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者、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45.8%、70.0%、71.4%、66.6%,均相应高于肿瘤直径>2 cm者、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8例胃癌患者中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p120-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50.0%、53.5%、58.3%,均相应高于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CDX2和p120-catenin,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作者:虞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50%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后仍会复发转移.蒽环类是公认较佳的治疗方案,尽管效果显著,但临床上仍有20%~30%的患者产生耐药性[1].我院近年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docetaxol/capecitabine,DC)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冯正富;汤锐明;何耀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 年10 月至2007 年10月,采用XELOX (奥沙利铂+希罗达方案)方案治疗65例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采用PCF(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方案治疗的31例胃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曦;陈碧茵;王文武;彭永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口腔颊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Annexin A1在46例口腔颊癌以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颊癌组织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膜联蛋白A1的缺失程度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结论 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有望成为临床判断颊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邱红;邢继成;朱月蓉;楼小伟;夏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胃癌手术后复发率很高.近年来随着新化疗药物的出现,腹腔灌注化疗已成为中晚期胃癌术后治疗的新策略.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对54例行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灌注化疗,现就其疗效进行追踪和对比研究.
作者:袁航;李多含;翟朝栓;李乾;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复发好发部位、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生存期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区域复发的食管癌52例,K-M方法统计患者生存、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食管癌局部区域好发部位为吻合口、气管食管沟.经放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8%.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放疗后生存期与年龄、放疗剂量、复发部位、复发转移的区域数量、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复发放疗后接受化疗有关.结论 复发后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年轻、复发期别较早者,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并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长生存期.
作者:陈海燕;马秀梅;白永瑞;叶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文章编号:1001-5930(2009)06-0656-026~8个周期的CHOP化疗方案作为治疗侵袭性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的标准方案已经将近30年,该方案的总有效率为80% ~90%,但5年生存率仅为30%~40%,超过半数的患者终出现复发或耐药[1,2].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60例,分别采用CHOEP方案和CHO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并比较2种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彦帆;韦燕;龚建忠;赵善林;杨泽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恶性胸腔积液,即意味着病变已局部或全身扩散,失去了手术治愈的可能性,且短期内全身状况会急剧恶化.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平阳霉素交替行胸腔内灌注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德喜;朱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和仪器分辨率的提高,乳腺内较小的病灶容易被超声检查发现,但对某些较小病灶的定性还有一定难度,为了明确其性质而需手术切除.我们对22例临床上无法触及的肿块采用自制带钩导丝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洪良;樊丽萍;徐建华;张永乐;郑红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分两次口服,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30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0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43.3%(13/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9.0个月.临床获益率为7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腹泻、手足综合征.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邱宇安;刘洪涛;陈火国;靳文剑;贺文兴;洪道显;尹福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科自2005年2月以来,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共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剑锋;李剑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表阿霉素(EADM)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DDP)(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SCLC患者46例,采用VP-16 100 mg/m2,第1~3天,DDP 25 mg/m2,第1~3天,EADM 7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共完成化疗135个周期,治疗后11例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3.9%(34/46),疾病控制率89.1%.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脱发,有17.3%或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结论 表阿霉素联合EP方案对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周进;方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原发性肺癌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技术(MSP),对59例人原发性肺癌组织(肺癌组)、32例肺正常组织(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1例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进行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况检测,甲基化阳性标本采用基因克隆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肺癌组、癌旁组和正常组的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37.3%(22/59)、20.0%(3/15)、0(0/3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鳞状化生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为18.1%(2/11).FHIT基因甲基化率肺癌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甲基化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所有CpG岛中的胞嘧啶均保持不变,而CpG岛二核苷酸以外的胞嘧啶经过PCR扩增后,则被胸腺嘧啶取代.结论 FHIT基因5'-CpG岛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演变,可能在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采用MSP方法进行FHIT甲基化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亢春彦;薛玉仙;周慧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Adinbitor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dinbitor处理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对基膜黏附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Adinbitor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与基膜的黏附、抑制其迁移和侵袭(P<0.01),随Adinbitor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Adinbitor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
作者:徐跃飞;任凤;赵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从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 组织分离建立了一株可传代的淋巴母细胞系,发现这一株细胞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后来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人群中,有研究证明,90%以上的中国人群存在EB病毒终生潜伏感染[1].EB病毒不仅与NK/T细胞淋巴瘤相关,而且与BL和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2].近的研究表明,EB病毒主要是攻击B淋巴细胞,引起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如B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因此,EB病毒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给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EB病毒作为1种致瘤病毒正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作者:朱才娣;杨文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两倍,更易透过血脑屏障[1].为观察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我们对30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阿片类口服镇痛药,具有快速镇痛与持续镇痛的双重作用,是中至重度慢性癌痛和非癌痛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本文对3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并对其疗效、安全性以及镇痛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志捷;高勇;徐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MP-7在大肠癌(CRC)中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7 mRNA和其蛋白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7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大体是一致性,MMP-7在正常黏膜中的低表达和在腺瘤、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其表达呈上升的趋势;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 (P<0.05).结论 MMP-7在CR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胜美;马红梅;郭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5×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9例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2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 000 IU,每天1次.结果 实体瘤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升至75×109/L,所需天数平均为6.3天,用药开始至血小板升至高的平均时间为13.5天.白血病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应用于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安全而有效.
作者:姚伟荣;万会平;孟晓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的免疫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了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epsin、C-Met、 RON在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64.4%、65.5%, 三者的阳性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1),同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Hepsin、C-Met、RON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提示患者的预后.
作者:仇加高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