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pG ODN免疫活性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梯业;颜伟;周宁新

关键词:CpG ODN, CpG基序, 免疫活性, 肿瘤, 免疫治疗
摘要:含有CpG基序的脱氧寡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广泛存在于细菌DNA中,能激活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免疫激活功能,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1].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CpG ODN免疫活性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含有CpG基序的脱氧寡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广泛存在于细菌DNA中,能激活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免疫激活功能,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1].

    作者:孙梯业;颜伟;周宁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鼻咽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CAT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鼻咽癌和7例正常鼻咽部组织进行CATL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ATL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1%,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14.3%),恶性程度高及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ATL的阳性表达率也较高(70.0%).结论 CATL可作为鼻咽癌恶性表型的标志之一,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许小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骼为常见转移部位之一,有无骨转移对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123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丽玲;程鹏;李显华;冯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NF-κB抑制剂对卡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NF-κB抑制剂(PDTC)对卡铂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卡铂诱导下卵巢癌SKOV3细胞中NF-κB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试验(EMSA)法,检测卡铂作用下和卡铂与PDTC共同作用下NF-κB的活性;MTT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种情况下SKOV3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凋亡率.结果 NF-κB在卵巢癌SKOV3细胞质中表达,卡铂诱导12 h后卵巢癌SKOV3细胞质中的NF-κB转移至细胞核.EMSA实验结果表明,卡铂诱导后的卵巢癌SKOV3细胞NF-κB的活性增强,PDTC可以抑制此作用.PDTC预处理后可增强卡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卡铂作用24 h、48 h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7%、20.1%;卡铂+PDTC作用24 h、48 h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凋亡率为14.0%、32.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卡铂能诱导NF-κB的活化,NF-κB的抑制剂可以增强卡铂诱导SKOV3细胞的凋亡,提高化疗疗效.

    作者:王淑华;李小薇;陈亚琼;辛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表阿霉素联合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表阿霉素(EADM)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DDP)(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病理学确诊SCLC患者46例,采用VP-16 100 mg/m2,第1~3天,DDP 25 mg/m2,第1~3天,EADM 7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共完成化疗135个周期,治疗后11例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3.9%(34/46),疾病控制率89.1%.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脱发,有17.3%或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结论 表阿霉素联合EP方案对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周进;方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放疗诱导所致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对结直肠癌细胞株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研究其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株表面GHR表达水平;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经照射后增殖能力并评估放疗敏感性;应用彗星电泳法,检测放疗诱导的细胞DNA损伤;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GADD45、APEN表达水平.结果 从9株细胞株中选择GHR表达水平高(58.23%)的HCT-8细胞为实验细胞,LOVO细胞(0.2%)为阴性对照.rhGH 显著提高了GHR(+)HCT-8细胞放疗后的克隆形成率(P<0.001),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P=0.762);而对GHR(-)的lovo细胞作用不明显(P>0.05).rhGH干预使HCT-8细胞DNA初始受损程度显著下降(P=0.003),并且在到达平台期后其水平与单纯放疗相比也明显下降(P=0.012).rhGH显著上调了HCT-8细胞DNA损伤修复基因GADD45、APEN蛋白表达水平(P<0.001,P=0.007).结论 rhGH对GHR(+)的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放疗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激活细胞内DNA损伤修复基因,从而增强了DNA损伤修复能力有关.

    作者:吴晓宇;姚学权;李为苏;许哲;陈彻;刘福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dinbitor对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Adinbitor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dinbitor处理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对基膜黏附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Adinbitor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与基膜的黏附、抑制其迁移和侵袭(P<0.01),随Adinbitor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Adinbitor具有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

    作者:徐跃飞;任凤;赵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发生7例,异时性发生9例,绝经前发生9例,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为主,双侧癌中0~Ⅰ期比例高(P<0.05),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 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是否发生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袁钦华;邵正才;俞士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彩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7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816枚颈部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中43例为反应增生型淋巴结, 3例为结核性淋巴结, 89例为转移性淋巴结 , 72例为淋巴瘤患者,淋巴结声像图的表现各有不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布及阻力指数均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佘凯;万淑华;付志勇;管湘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14ARF、P16INK4a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 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P14AR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 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6INK4a、P14ARF阳性率HPV D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 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于晓红;熊勇;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秦贇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XELOX和PCF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的比较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 年10 月至2007 年10月,采用XELOX (奥沙利铂+希罗达方案)方案治疗65例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采用PCF(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方案治疗的31例胃癌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曦;陈碧茵;王文武;彭永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实用癌症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脊柱及椎旁肿瘤误诊6例分析

    脊柱及椎旁肿瘤常见的症状为,脊髓和神经根受肿瘤侵蚀或压迫而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当伴有椎体或椎旁肿瘤时,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DH)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误诊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卢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束流调强放射治疗(IMRT)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IMRT方法,治疗食管癌45例单次分割剂量2.0~2.5 Gy/次,1次/天,5次/周,共25~33次,总剂量50~66Gy,中位处方剂量60Gy.结果 总有效率(CR+PR)为91.1%.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1%、77.8%和62.2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8.9%、51.1%.中位生存期36.4个月.仅1例出现3级食管炎,余放射不良反应均为0~2级.结论 IMRT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作者:王笑良;赵云辉;李建成;程文芳;林建辉;黄志宇;陈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免疫组织化学法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的产物是错配修复蛋白,为1种核酸水解酶,通过在DNA复制过程中修复错配的碱基使DNA能精确复制,保证人类遗传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当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不表达或出现截短,对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缺失和插入不能校正或纠错,引起基因组DNA不稳定.大约1996年,针对MM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开始出现,第一个抗体为MSH2,之后有了其它抗体,抗体的出现提示检测MMR蛋白的可能,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方法[1].

    作者:彭勇;陈明清;董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其5年生存率<15%[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25%~30%已是局部晚期,40%~50%有远处转移,这类患者无法手术,只能进行放、化疗.常用一线治疗方案是铂类药物联合第三代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化疗,但有效率仅为35%~40%,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约为35%.二线化疗有效率仅7%左右,且毒副作用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出现,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将我们应用吉非替尼治疗41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寇光;陈颖兰;刘震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XELOX方案一线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老年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临床确诊时多数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且即便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50%左右仍会出现复发、转移,故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但至今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自2006年6月以来,我科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2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华墅;肖晓洪;黄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复发食管癌52例放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复发好发部位、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生存期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区域复发的食管癌52例,K-M方法统计患者生存、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食管癌局部区域好发部位为吻合口、气管食管沟.经放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8%.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放疗后生存期与年龄、放疗剂量、复发部位、复发转移的区域数量、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复发放疗后接受化疗有关.结论 复发后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年轻、复发期别较早者,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并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长生存期.

    作者:陈海燕;马秀梅;白永瑞;叶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主要、基本用途是了解某医院或某地区医院感染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特点,为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布置,参加全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我院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琳;黄惠民;蔡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HOP与CHOE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比较

    文章编号:1001-5930(2009)06-0656-026~8个周期的CHOP化疗方案作为治疗侵袭性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的标准方案已经将近30年,该方案的总有效率为80% ~90%,但5年生存率仅为30%~40%,超过半数的患者终出现复发或耐药[1,2].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60例,分别采用CHOEP方案和CHO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并比较2种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彦帆;韦燕;龚建忠;赵善林;杨泽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