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墅;肖晓洪;黄海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两倍,更易透过血脑屏障[1].为观察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我们对30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口腔颊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Annexin A1在46例口腔颊癌以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颊癌组织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膜联蛋白A1的缺失程度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结论 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有望成为临床判断颊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邱红;邢继成;朱月蓉;楼小伟;夏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江西省宜春市妇女乳腺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表、体检、乳腺超声、钼靶X线检查对宜春市3 672名妇女进行乳腺普查.结果 乳腺增生检出率为51.6%.乳腺纤维腺瘤检出率为0.95%.乳腺癌5例,检出率为136.2/10万,40~59岁为乳腺发病高峰年龄段.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12岁、未哺乳、高脂饮食、乳腺增生病史等因素有关(P均<0.05).结论 乳腺普查是发现乳腺疾病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腺,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作者:章秀峰;林虎嫦;甘玉珍;尹北国;张学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分两次口服,第1~14天;3周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30例,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0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RR)为43.3%(13/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2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9.0个月.临床获益率为7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腹泻、手足综合征.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邱宇安;刘洪涛;陈火国;靳文剑;贺文兴;洪道显;尹福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5×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9例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2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 000 IU,每天1次.结果 实体瘤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升至75×109/L,所需天数平均为6.3天,用药开始至血小板升至高的平均时间为13.5天.白血病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应用于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安全而有效.
作者:姚伟荣;万会平;孟晓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50%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后仍会复发转移.蒽环类是公认较佳的治疗方案,尽管效果显著,但临床上仍有20%~30%的患者产生耐药性[1].我院近年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docetaxol/capecitabine,DC)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冯正富;汤锐明;何耀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应用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31例,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天利;赵战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骼为常见转移部位之一,有无骨转移对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123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丽玲;程鹏;李显华;冯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发生7例,异时性发生9例,绝经前发生9例,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为主,双侧癌中0~Ⅰ期比例高(P<0.05),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 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是否发生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袁钦华;邵正才;俞士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85 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组织和2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率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14% vs 89.76%,P<0.001);晚期卵巢上皮性癌(FIGO Ⅲ~Ⅳ)中Ezrin 蛋白表达率低于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38.9% vs 74.2%,P<0.001);Ezrin蛋白低表达或缺失与细胞分级(P=0.036)、组织学类型(P=0.024)和残留肿瘤大小有关(P=0.012),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良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上皮性癌组织中主要以胞质染色为主,少部分分布在胞膜;单因素分析显示:Ezrin 低表达或缺失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明显缩短(P<0.001,P=0.01).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显示:Ezrin 蛋白低表达或缺失是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zrin 蛋白与卵巢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卵巢癌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任玉峰;李艳芳;何洁华;刘富元;邓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早期肾损伤的评价.方法 对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次化疗2个周期前后行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半排时间(C1/2);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 22例患者血清GFR水平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双肾血流灌注峰值下降,肾排泄速率减慢,表现为Tb、C1/2延长(P<0.05).22例患者血清Scr水平化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UN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核素肾动态显像,较常规肾功能检查更能全面、定量地监测NSCLC化疗后肾功能早期损伤.
作者:王美鉴;王雅琦;张宾;涂建仁;王若愚;邱志敏;苏永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贲门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贲门癌伴肝转移的首治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选取:5-Fu、ADM (EADM、THP)、DDP (L-OHP)、MMC中的2~3种灌注,胃左动脉选用明胶海绵栓塞,肝固有动脉则采用碘化油栓塞.结果 第2次介入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除去3例仅作1次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0级2例、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2例、Ⅳ级1例;生存质量:差2例、一般4例、较好10例、良好5例;疗效评价:CR 0例(0)、PR 14例(58.3%)、SD 7例(29.2%)、PD 3例(12.5%),有效率为58.3%;生存期1、2、3、4年分别为75.0%、37.5%、12.5%、4.2%.结论 对贲门癌肝转移的患者,行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改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相对满意、不良反应可控制、适宜人群广的优点,应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殷建林;刘海日;黄海;顾友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束流调强放射治疗(IMRT)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IMRT方法,治疗食管癌45例单次分割剂量2.0~2.5 Gy/次,1次/天,5次/周,共25~33次,总剂量50~66Gy,中位处方剂量60Gy.结果 总有效率(CR+PR)为91.1%.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1%、77.8%和62.2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8.9%、51.1%.中位生存期36.4个月.仅1例出现3级食管炎,余放射不良反应均为0~2级.结论 IMRT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作者:王笑良;赵云辉;李建成;程文芳;林建辉;黄志宇;陈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老年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临床确诊时多数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且即便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50%左右仍会出现复发、转移,故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但至今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自2006年6月以来,我科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2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华墅;肖晓洪;黄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D)、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CLDNS)的异常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对60例原发乳腺癌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claudin-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杨庄青;黄云超;邹天宁;李梅;郑凯;陈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 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2~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4例(11.1%),部分缓解(PR)13例(36.1%),稳定(SD)15例(41.7%),进展(PD)4例(11.1%),总有效率(CR+PR)为47.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性可耐受.
作者:骆梅青;李锡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和仪器分辨率的提高,乳腺内较小的病灶容易被超声检查发现,但对某些较小病灶的定性还有一定难度,为了明确其性质而需手术切除.我们对22例临床上无法触及的肿块采用自制带钩导丝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洪良;樊丽萍;徐建华;张永乐;郑红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 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P14AR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 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6INK4a、P14ARF阳性率HPV D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 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于晓红;熊勇;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秦贇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胃癌手术后复发率很高.近年来随着新化疗药物的出现,腹腔灌注化疗已成为中晚期胃癌术后治疗的新策略.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对54例行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灌注化疗,现就其疗效进行追踪和对比研究.
作者:袁航;李多含;翟朝栓;李乾;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方法[1].1992年Parra等[2]报道了首例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2000年Gill等[3]报道2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通道术,2002年报道首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膀胱术.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们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及尿路重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就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建军;苟欣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