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携带血管抑素K1-5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刘恩令;周玉秀;糜若然;钱其军

关键词:血管抑素K1-5, 腺病毒载体,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携带血管抑素K1-5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对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MTT实验检测血管抑素K1-5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及MTT法检测表明,携带血管抑素K1-5基因的腺病毒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对其具有杀伤力.结论 血管抑素K1-5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进一步体内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础.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urvivin、PTEN基因蛋白在30例正常胃黏膜、20例不完全型大肠化生,9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4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0/30),在不完全型大肠化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20);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6.25%(2/32)、8.57%(3/35)和65.73%(17/26),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51%(37/54).Survivin和PTEN基因蛋白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γ=-0.564,P=0.0000.结论 Survivin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说明该基因在早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越高,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越低.早期胃癌中Survivin中的阳性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孙迪文;陈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膜联蛋白Ⅰ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结构相关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在细胞中参与膜转运及膜表面一系列依赖于钙调蛋白的活动,包括囊泡运输、胞吐作用中的膜融合、信号传导和钙离子通道的形成、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和细胞骨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等.

    作者:林毅;朱雪琼;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60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常累及多个脏器,多数MM患者伴有肾损害,而且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有报道误诊率达到80%[1].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初诊MM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MM对肾脏的危害性、减少肾损害的病因误诊.

    作者:陈廷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TUNEL法,检测55例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前后的110个肿瘤样本中Bcl-2、Bax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子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后有效率为34.5%(19/55);化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分别为41.8%、50.9%,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蛋白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和49.1%,无显著性差异(P>0.05);Bax蛋白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9%和74.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为52.6%(9/19),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为55.6%(1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ax阳性率为63.2%(7/19),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为44.4%(20/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拓扑替康具有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上调Bax的表达相关.化疗前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量与拓扑替康组织学疗效无相关性.

    作者:魏万里;阮永华;卢玉波;杨艳青;陈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与中青年胃癌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行胃癌切除手术老年组(≥60岁)61例及中青年组(<60岁)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胃癌患者吞咽困难的出现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胃癌患者贲门胃底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中分化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P<0.05);两组胃癌手术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老年组胃癌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中青年组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较差,预后相对不良.

    作者:沈炜;邵正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治疗效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是头皮软组织层及硬脑膜的修复.术后12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75 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 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周围型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随访期2~7年,7例死亡,1例失访.死亡原因:局部复发2例,全身转移3例,全身衰竭1例,肺心病1例.结论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属于晚期肿瘤,仍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吴宇平;王闽;吕杨成;刘劲松;王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p27ki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目的 研究p27ki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凋亡指数(AI)、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测定.结果 6例膀胱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47例,阳性率为61.8%.低表达者55例,占72.4% ;高表达者21例,占27.6%.膀胱癌组织p27kip1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相关,与Bcl-2、bax、AI亦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27kip1蛋白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90.5%)高于低表达组(67.3%)(P<0.05).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在膀胱癌中具有预后价值,并且有可能诱导DNA受损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

    作者:张玉昆;张月英;于锡巧;王朝霞;张维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用生物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临床治疗方法.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rhIL-2)和胞必佳(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常用的生物制剂.2种药物随机对照国内报道较少.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3年5月~2007年3月间我们应用上述2种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胸腔积液76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锦标;孙宾;程红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45例晚期卵巢癌患者,20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然后进行肿瘤减灭术(新辅助化疗组);25例首先行肿瘤减灭术(先期手术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化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满意肿瘤减灭率70.0%,先期手术组为36.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先期手术组少,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较先期手术组(28个月)长.结论 对于初次手术不能达到满意减瘤或不能进行手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能提高减瘤术的成功率,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趋势.

    作者:马宇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Survivin、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Survivin、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Survivin、E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5.0%)及癌旁组织(8.8%)(P<0.001).②E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4.1%,均高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50.0%)(P<0.001).③Survivin随着晚临床分期、组织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表达增高(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④Survivin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γ=﹣0.314,P=0.014).结论 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对Survivin、ER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曼华;陶潜;郑艳莉;鲁晓燕;杨其昌;沈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LUT1和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与胃黏液腺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胃黏液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黏液腺癌患者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黏液腺癌组织中GLUT1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GLUT1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胃黏液腺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GLUT1和VEGF-c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胃黏液腺癌的局部浸润及早期淋巴结转移.

    作者:吕增华;张树华;朱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和89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MP-9蛋白不表达或低表达.上皮性卵巢癌中,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表达率为56.18%.MMP-9高表达与肿瘤晚期、瘤细胞的低分化、肿瘤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上调.MMP-9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道成;梁立治;邓高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初步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7年8月完成的1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分析皮瓣的设计、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11例游离皮瓣中,面积8 cm×5 cm至12 cm×7 cm,平均10.2 cm×6.2 cm,除1例术后14 h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失败后,放弃皮瓣,其余10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灵活性,组织丰实,供区隐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邵益森;曹钟义;习伟宏;刘路平;邱嘉旋;蒋泽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mTc-MIBI亲肿瘤阳性显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在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99mTc-MIBI 15~30 min后,行病变局部平面和断层显像,计算肿瘤与本底比值(T/N),当T/N≥1.4时判定显像结果阳性.结果 23例受检者中诊断为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2例.21例恶性肿瘤99mTc-MIBI阳性显像17例阳性,4例阴性;2例良性肿瘤患者显像结果均为阴性.99mTc-MIBI阳性显像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6.7%,准确率为91.3%.结论 99mTc-MIBI阳性显像在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表达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是多种因素所致,但机体自身免疫监控失调是肿瘤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其中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1993 年Shapiro等[1]在人肺泡巨噬细胞中成功克隆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ME)的cDNA序列,命名为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human macrophage metalloelastase,HME),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1种MMPs,即MMP-12.HME基因随着结构及功能的阐明,在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上也备受瞩目.现就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黎明;胡乃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绿脓杆菌制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我们从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采用胸腔内注入绿脓杆菌制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亚军;李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病理分期差异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肿瘤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采用1988年FIGO制定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方法,以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刘建琴;包申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黏着斑激酶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FA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构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方法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HT29、LOVO中FAK的表达水平;针对FAK序列设计并合成具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后再重组入pGenesil-1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株.结果 FAK在SW480、HCT116、HT29、LOVO等细胞株中均有较高表达,其中HT29为高.重组体经鉴定与设计序列一致,并稳定转染HT29细胞.结论 FAK在4个细胞株中高表达可能对结肠癌及其进展有重要作用;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和转染,为结直肠癌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可能的思路.

    作者:陈玉英;梁后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PC、β-catenin及c-myc在大肠腺瘤-癌组织序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sis coil,APC)、β-环形蛋白(β-catenin)及原癌基因蛋白c-myc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PC、β-catenin及c-myc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APC蛋白的表达率为97.3%、25.0%、24.6%.腺瘤与腺癌组均低于正常黏膜组(P<0.01),腺瘤与腺癌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β-catenin在正常黏膜组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质/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c-myc的表达率为10.8%、40.6%、70.2%.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大肠腺癌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C的失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及c-myc的过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娟;魏万里;王芳;陈芸;李梅;杨承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为10~25/10万,而广东省的鼻咽癌患者占了国内的60%.放射治疗被公认为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法.在鼻咽癌的放疗中经常会遇到放疗后肿瘤复发、放射抗拒等问题,而χ或γ射线等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对肿瘤组织附近的正常细胞造成杀伤,放射剂量大副作用也大.目前各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因此,减弱肿瘤细胞的放射抗性,提高放疗敏感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鼻咽癌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作者:高洪彬;姚运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