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波;王洪波;张锐;叶春兰
目的 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及治疗情况.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接受胸部放疗的1793例患者中,共有121例被诊断为放射性肺炎,分析不同原发病种间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根据住院时间以2001年7月1日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时间段放射性肺炎发病率并分析其原因.将中重度放射性肺炎的患者依据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一组的使用时间在2个月以下,另一组在2个月以上.结果 2001年~2003年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高于1998年~2001年(P<0.05).多因素分析,原发病种类、放疗剂量、辅助化疗是对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中重度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维持量的使用时间在2个月以上组放射性肺炎的复发率低于使用时间在2个月以下组(P<0.05).结论 原发病种类、放疗剂量、辅助化疗是对放射性肺炎发生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中重度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的使用时间应在2个月以上.
作者:高秋玲;庞青松;王平;宋勇春;王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不断提高,保乳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8月对15例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海全;胡建民;王海学;靳迎军;邱献华;魏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早期乳腺癌极少侵犯皮肤、乳头的特点,保留乳头行皮下切除+腋窝淋巴清扫,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结果 对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术后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1例出现乳头坏死.术后随访10~41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曹伟;章俊;杨志刚;赵怡;陆耀;周咸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原发灶肿瘤体积分布特点验证鼻咽癌1992年福州分期T分期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患者治疗前行横断位CT增强扫描后,应用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中的多边形测量工具,逐层勾画鼻咽原发灶肿瘤范围,记录PACS自动计算的相应区域面积,然后根据CT扫描所用层距层厚,采用面积求和方法计算出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结果 全组鼻咽原发灶肿瘤平均体积为(23.4±21.4) cm3(0.8~100.7 cm3),各T分期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分布如下:T1期(2.6±1.3) cm3(0.8~5.2 cm3),T2期(16.2±8.5) cm3(1.5~36.9 cm3),T3期(28.1±15.7) cm3(6.4~73.7 cm3),T4期(38.3±26.1) cm3(9.1~100.7 cm3).T1~T4期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进一步行相邻T分期间两两比较:T1/T2与T2/T3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T3/T4期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34).结论 基于解剖部位定义的鼻咽癌1992年福州分期T分期标准基本上可以反映鼻咽原发灶肿瘤体积,但各T分期体积分布有较大重叠范围,特别是T3/T4期之间.建议参考原发灶肿瘤体积对T分期标准适当调整.
作者:叶新芊;李金高;蒋春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和电刀游离皮瓣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实施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130例,均采用横切口,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组75例(A组),电刀游离皮瓣55例(B组).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6例(8.0%),均经换药治疗后痊愈;B组发生皮瓣坏死18例(32.7%),其中3例需植皮治疗,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发生皮下积液3例(4.0%),B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14.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上腺盐水皮下浸润后手术刀片游离皮瓣是简捷安全和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海;符勇;朱晒红;杨文龙;杨湘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判断食管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血清学参考指标.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38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和第2个周期化疗后血清VEGF浓度和TSP-1浓度.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食管癌患者化疗有效组血清VEGF水平化疗后比化疗前显著降低;血清TSP-1水平化疗后比化疗前显著增高;化疗无效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TSP-1水平均无明显变化.38例食管癌患者血清TSP-1表达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TSP-1水平变化与化疗近期疗效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判断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胡秀峰;周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HuR基因在不同肿瘤细胞及非肿瘤细胞系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及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6种细胞株(结肠癌高转移细胞株LoVo,结肠癌低转移细胞株HT-29,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肝癌细胞株HepG2,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和人脐静脉细胞株ECV304)中HuR的表达情况.结果 6种细胞中HuR基因均有表达且其mRNA表达水平相当,但是在不同细胞的分布规律各不同.结论 HuR蛋白在6种不同细胞中表达的部位和规律不同,为进一步研究其胞质表达的分布机理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慧玲;高雪芹;韩金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抗原表达、治疗手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42例食管小细胞癌进行了谱细胞角蛋白(CK)、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嗜铬粒-A(CHA)、突触素(Syn)、CD56的检测,并对其治疗手段、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食管小细胞癌,光镜下分为小圆细胞型(10/42)、燕麦细胞型(8/42)、混合型小细胞(24/42).CK、NSE、CHA、Syn和CD5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1%(16/42)、71.4%(30/42)、90.5%(38/42)、88.1%(37/42)、92.9%(39/42).5种抗体阳性表达率小圆细胞型癌和混合型小细胞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3%,局限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34.1%及5.1%,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广泛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5.6%、16.4%及0,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影响预后的主要是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残端(﹢)、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手段.结论 食管小细胞癌为恶性肿瘤,对神经源性特异性抗体表达有明显亲和性,其组织来源尚难定论;倾向于全能干细胞.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手段是影响食管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清波;王洪波;张锐;叶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对精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维适形放疗(3-dimeni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fy modulated radiontherapy,IMRT)等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技术.CT模拟定位系统的出现及成熟是放射治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精确的CT模拟定位是精确放疗的基本前提,但是在CT模拟定位过程中影响模拟CT扫描精度的因素很多,包括体位、固定方式、扫描参数等[1].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阐述重力因素对模拟CT扫描精度的影响.
作者:徐微;李斌;童毅臻;钱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d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周期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35例病例中CR 2例(5.71%),PR 13例(37.14%),SD 10例(28.57%),PD 10例(28.57%),总有效率为42.86%.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症、腹泻、皮肤色素沉着,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多数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伟民;王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以胸部病变为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类型及诊治情况.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胸部CT以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多见,多数病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结论 恶性淋巴瘤常侵犯胸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应及早活检获取病理以利早期诊治.
作者:贾镭;李宝兰;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肿瘤转移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XCR4在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肿瘤类型、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HER-2、PCNA和p53的相关性和CXCR4表达水平对肿瘤转移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HER-2表达情况和PCNA表达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情况呈负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和p53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为67.1%,淋巴结阴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为48.9%﹙P<0.05﹚.12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组CXCR4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P<0.01﹚.CXCR4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生存率,表达高者总生存率较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XCR4弱阳性组、阳性组、强阳性组死亡相对危险度依次为5.315、7.417、15.868,具有随阳性强度增强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CXCR4表达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可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于泳;安松林;刘君;方志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一直很难提高,特别是中晚期患者的预后更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了有计划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就以手术为主的食管癌综合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丹;曹秀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卵巢上皮癌术后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COX-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OX- 2阳性表达率61.8%(34/55);COX-2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CA125半衰期、治疗近期缓解率及生存期无关;但与其病理分级显著相关.结论 COX-2的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祝英杰;冯玉昆;杨承纲;董菊颖;叶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传统放疗(2-dimensional radiotherapy,2DRT)在靶区和周边重要器官的不同剂量分布并探究3DCRT的潜在优势.方法 比较和分析5例鼻咽癌7野后程3DCRT和其相应的2DRT在各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的各项指标值.结果 与2DRT相比,3DCRT PTV 的Dmean从92.7%提高至96.1%; 剂量不均匀度(DI)从84.1%降至59.3%; 90%等剂量线适形指数(CI)从0.32提高到0.51; 但两者PTV接受90%处方剂量的体积均小于90%; 在颈动脉鞘区,3DCRT的Dmean提高了5%但Dmax达117.2%.3DCRT和2DRT相比,串行器官如视神经、脑干和颞叶的Dmax分别为: 33.5%和104.3%,11.7%和26.4%,97.6%和103.2%; 但在晶体、眼球和下颌骨则分别为: 16.1%和2.8%,21.3%和8.7%,115.3%和104.2%.在并行器官的Dmean,颞颌关节: 68.5%和93.3%; 耳蜗: 58.5%和69.0%; 而腮腺则为59.8%和43.3%.结论 与传统放疗相比,鼻咽癌后程3DCRT降低了视神经、脑干、颞叶、颞颌关节和耳蜗的剂量,但却增加了晶体、眼球、下颌骨和腮腺的剂量.3DCRT使靶区剂量的适形性分布有所改善,潜在可能使颈动脉鞘区受累的鼻咽癌患者受益.但靶区剂量覆盖仍显不足,通过调强放疗有望达到更理想的剂量分布.
作者:朱苏雨;向舫;罗荣喜;鲁旭蔚;张九堂;胡炳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辅助化疗配合放疗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PF方案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配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T3,T4)113例.诱导化疗1~2个周期;辅助化疗4~5个周期.放疗开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和下半颈切线野常规分割照射,少数患者用分次X-刀加量;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量放疗.观察综合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放疗结束后1、3、6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完全缓解率分别95.5%、98.0%和98.0%;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0%、97.5%和97.5%.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3%和77.2% 、60.5%和54.2%.早期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和口腔粘膜炎;晚期则主要为口干和颈部纤维化,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诱导化疗+辅助化疗配合放疗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患者可耐受性好,适合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凤明;孙健;朱莉;袁智勇;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甲酰四氢叶酸/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42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肝转移11例,肺转移7例,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5例,腹膜转移6例,腹壁转移3例.应用多烯紫杉醇、顺铂、甲酰四氢叶酸/5-氟脲嘧啶(多烯紫杉醇 75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 顺铂25 mg/m2 ,静脉点滴1 h,第2~4天; 甲酰四氢叶酸200 mg/m2,静脉点滴2 h,第2~7天; 5-氟脲嘧啶500 mg/m2,持续静脉点滴120 h,第2~6天)方案治疗,21天重复.结果 42例均可评价,总有效率为40.5%(17/42),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6例,进展9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DCF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淑梅;马廷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在治疗既往使用过蒽环类和或紫杉醇类、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4例分为观察组(GP方案)和对照组(NP方案)各32例.GP方案:GEM 1 000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DDP 80 mg/m2分成3次,静脉点滴,第1、2、3天.NP方案:长春瑞滨(NVB)30mg/m2静脉点滴,第1、8天,DDP与观察组相同.21天为1个周期,每例2个周期.结果 64例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观察组CR 2例、PR 15例、SD 5例、PD 10例,总有效率(CR+PR)为53.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4.8个月,毒性反应中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发生率高,血小板降低明显.对照组中无CR,PR 9例、SD 10例、PD 13例,总有效率为28.1%,TTP 4.1个月,毒性反应是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及静脉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EM加 DDP联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有效安全,毒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为蒽环类和(或)紫杉醇类治疗失败并HER2阳性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明恒;陈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凝溶胶蛋白(gelsolin)的结构和功能Gelsolin基因定位于9q33,长度约70 kB,含有至少14个外显子,初是从兔子肺巨噬细胞游离出来的具有调节胞浆肌动蛋白(actin)胶态与液态(gel-sol)之间转换的作用.Gelsolin蛋白由6个同源的结构相似的片段(S1~S6)组成.其中S3与S4之间有1个长的链状连接,caspase-3可以从此处将其切断,一分为二.S1和S4可以结合actin单体,S2只能结合actin微丝.
作者:倪晓光;赵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凋亡及p53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及TUNEL法,检测11例正常膀胱黏膜和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阳性50.6%,凋亡指数(AI)=1.4335±0.3863 .p53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γ=0.492,P<0.01;γ=0.341,P<0.01); 凋亡指数(AI)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γ=0.642,P=0.000<0.01;γ=0.455,P=0.000<0.01);AI与p53表达无相关性.AI、p53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 临床联合运用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并检测p53可用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
作者:杨承纲;张丽娟;李梅;陈芸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