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珺;徐少勇;邓长生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例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微偏腺癌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子宫颈肥大呈桶状,切面见子宫颈纤维肌层增厚,质地硬,有多个不规则微小囊腔形成.大部分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接近正常宫颈黏液性腺上皮,但腺体大多呈不规则的囊状扩张、扭曲,有鸡爪样触角形成,腺体呈浸润性生长,并有纤维间质反应,肿瘤组织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结论微偏腺癌是1种较罕见的、细胞学异型性极轻微、宫颈刮片及活检不易明确诊断的、易被诊断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为恶性的宫颈腺瘤.
作者:宋红杰;钱铮;张正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甲基莲心碱(Nef)对环磷酰胺(CTX)诱导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40只,雄性,体重18~22 g,随机分成CTX+Nef、CTX、Nef、NS 4个组,每组10只.通过检测瘤重抑制率及瘤细胞凋亡率,观察Nef联合CTX对小鼠Lewis肺癌的疗效和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CTX+Nef、CTX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80.08%、58.95%,明显高于Nef组(6.78%),P<0.01;而CTX+Nef组较CTX组也有增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CTX+Nef、CTX组的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50%、25.92%,明显高于Nef、NS组(7.09%,5.63%),P<0.01;CTX+Nef组也高于CTX组(P<0.05);TUNEL法检测CTX+Nef、CTX组的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24%±11.08%),(5.36%±6.24%),较Nef、NS组明显增加(1.45%±1.98%,1.03%±1.65%),P<0.05;CTX+Nef组的凋亡指数较CTX组也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甲基莲心碱能增强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作用,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李高峰;曹建国;庄英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96年11月~2004年3月,我们对50例胸部肿瘤术后急性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11月~2004年3月,我中心收治954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576例,肺叶切除术272例,全肺切除106例.术后发生急性阻塞性肺不张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2.2岁.
作者:周源;汪栋;张传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观察FAM及FAM辅加ATRA方案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胃癌根治性手术(D2、D3)后患者随机分为FAM+ATRA组及FAM组.结果 FAM+ATRA组术后第1、2、3年的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6.1%,38.7%和67.7%;FAM组分别为25.8%,54.8%和74.2%.术后FAM+ATR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和38.7%;FAM组分别为80.7%、61.3%和35.5%.2组术后第1、2年的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第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AM辅加ATRA治疗能有效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2年生存率.
作者:陈玉强;吴晓安;洪节约;崔殿龙;万幼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了解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方法 2例SPT分别作HE、PAS、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 2例SPT男性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术后均无复发.肿块体积较大,囊实性相间.镜下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并可见退行性变、出血和泡沫细胞.免疫组化结果:2例AACT、ACT、CgA和Syn均为阳性,PR、ER、Ck和Ins均为阴性,1例Vim为阳性.结论胰腺SPT为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李卓明;刘保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突变p27基因p27mt对大肠癌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探讨p27mt基因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Ad-p27mt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27mt在SW480中的表达.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p27mt对大肠癌细胞同质黏附作用和异质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转染Ad-p27mt SW480细胞转染后,同质黏附作用高于对照,异质黏附作用低于对照.结论上调p27mt基因的表达,可使大肠癌细胞间的同质黏附作用增强,异质黏附作用降低.因此,p27mt基因具有抑制大肠癌细胞转移的功能,其机制是改变了细胞基质及细胞间的黏附能力.
作者:陈珺;徐少勇;邓长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病例的1%~2%[1].因其起病隐袭,多数患者发病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且因其化疗效果差,临床可选用的药物有限,根据文献报道,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为目前有效率高的方案,但因其价格昂贵,患者往往难以承受,为此我们试用L-OHP +CF+5-Fu方案治疗7例晚期初治胰腺癌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培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贲门癌早期诊断困难,且农村患者就诊时间较迟,发现时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近3年来,我院对6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学林;赵成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扁桃体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62例扁桃体癌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17 例,Ⅳ期3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3个组,外照射+腔内治疗组(15例),单纯外照射治疗组(31例),外照射+化疗组(16例).结果 62例肿瘤患者的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1.3%(38/62),35.5%(22/62),17.0%(9/53).外照射+腔内治疗组,单纯外照射组及外照射+化疗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7%(13/15),54.8%(17/31),50.0%(8/16),外照射+腔内治疗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与单纯外照射组和外照射+化疗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3个组3、5、10年生存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腔内治疗作为原发灶推量方法,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但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邱芳梅;刘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Ⅲ、Ⅳ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Ⅲ、Ⅳ期鼻咽癌患者86例,鳞癌82例,未分化癌4例.采用1992年全国鼻咽癌福州会议制定的鼻咽癌分期方案进行分期:Ⅲ期(T2N2M0 26例,T3N1~2M0 21例)47例,Ⅳ期(T3N3M0 23例,T4N1~3M0 16例)39例.先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36~42 Gy,再面颈分野,避开脊髓,鼻咽部继续放疗至66~76 Gy;对其中经鼻咽CT检查证实有肿瘤残存50例补充后装近距离放疗2~4次,近距离放疗总剂量为12~18 Gy;残存病灶位于颅底及海绵窦者8例,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头部治疗系统(伽玛刀)补充放射剂量7~9 Gy.放疗结束后2周,开始化疗,化疗药物为卡铂、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共化疗1~3个疗程.结果按3个月统计缓解率(CR+PR)为86.1%.以放疗开始日计算生存期,肿瘤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8%、39.5%,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3.0%.随访期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对Ⅲ、Ⅳ期鼻咽癌采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较满意.采用近距离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伽玛刀)补充治疗,只要设计合理,就不会增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康静波;聂青;李进让;张丽萍;李方明;杨平;郭红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检测30例正常人,58例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并比较4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GF-α水平.结果血清TGF-α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9.01 ng/L±1.37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7 ng/L±0.72 ng/L)(P<0.01);Ⅳ期食管癌血清TGF-α(11.03 ng/L±0.48 ng/L)明显高于Ⅰ、Ⅱ、Ⅲ期(7.23 ng/L±0.45 ng/L、8.73 ng/L±0.47 ng/L、9.35 ng/L±0.44 ng/L)(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低分化食管鳞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9.96 ng/L±1.19 ng/L)显著高于中、高分化食管鳞癌患者(9.00 ng/L±1.10 ng/L、8.35 ng/L±1.06 ng/L)(P<0.05~0.01);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清TGF-α水平(7.45 ng/L±0.90 ng/L) 明显低于术前(8.38 ng/L±1.00 ng/L)(P <0.01).结论血清TGF-α检测对食管癌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和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梁启廉;陈小东;李杰;何悦慨;李建文;揭育丽;康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Grb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4例GISTs构建组织微阵列(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Grb-7蛋白表达.结果在TMA中,184例可评估(94.8%).Grb7蛋白阳性率为67.4%.Grb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IH分级、细胞异型性、细胞类型、细胞密集程度、出血、黏膜受侵、周围组织侵犯、转移复发有关.Grb7蛋白阳性表达者及蛋白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9%,8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rb7表达与GISTs预后有关,Grb7可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石素胜;孙耘田;白月奎;邵永孚;刘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激活剂抑制剂-1(PAI-1)对鼻咽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以高低不同淋巴道转移能力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Z)及其克隆株(CNE-2Z-H5,CNE-2Z-H5-9)作为研究材料;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检测PAI-1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PAI-1在3种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通过侵袭抑制实验观察PAI-1在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PAI-1在CNE-2Z、CNE-2Z-H5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AI-1在CNE-2Z-H5-9中无表达.抗PAI-1抗体对CNE-2Z-H5-9侵袭无影响.结论 PAI-1可能抑制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潘国庆;金树珍;付红梅;边莉;唐慰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RM)与改良根治术(MRM)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RM组140例,MRM组60例,手术后1个月测量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计算其相应的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结果 RM组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49.8%,外展67.8%,内旋6.9%;MRM组后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20.6%,外展42.5%,内旋3.4%.结论 MRM组后患侧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功能损坏程度明显轻于RM组.
作者:王炳高;袁新颜;贾爱玲;王守彪;马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2项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癌旁和13例正常肺上皮组织VEGF、FVⅢ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对FVⅢ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明显高于正常肺上皮组织和癌旁组织;肿瘤直径≥5.0 cm者MVD值明显高于直径<5.0 cm者;腺癌MVD值明显高于鳞癌;有远处器官转移的肺癌MVD值明显高于无远处器官转移者;Ⅳ期肺癌MVD值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者,Ⅲ期MVD明显高于Ⅰ期,MVD值随TNM分期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VEGF表达阳性的肺癌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并且随着VEGF表达程度的加强,MVD值增加.结论血管生成与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是肺癌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之一;MVD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预测其发生发展的1项指标.
作者:李宏云;贾宝辉;秦超;任红梅;刘培杰;余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分期和疗效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7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38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肺癌组治疗前CEA、CYFRA21-1、NSE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不同病理类型肺癌3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3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与各单项指标检测比较,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显著增高(P<0.01),肺癌NSE检出阳性率高(63.9%),但特异性有所下降.肺癌组化疗有效者3种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病情稳定和进展者三者水平无变化或升高.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用于肺癌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病理类型的评估,亦可作为肺癌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方面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梁婧;周光英;刘文波;刘海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冻融抗原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体外杀伤卵巢癌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效应.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纯化正常人外周血CD+3 T细胞,体外以SKOV3卵巢癌细胞中提取的可溶性肿瘤抗原加以刺激.溴标法检测肿瘤抗原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法测定肿瘤抗原诱导的CTL体外杀伤卵巢癌细胞的能力;利用绒毛膜癌细胞抗原对比观察肿瘤抗原诱导CTL杀伤肿瘤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结果卵巢癌细胞抗原有很强的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在24 h时促进作用强.SKOV3抗原诱导的CTL在体外对SKOV3细胞的杀伤率为68.38%,显著高于它对JAR绒毛膜癌细胞的杀伤率(18.31%);而JAR细胞抗原诱导的CTL对JAR和SKOV3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1.02%和14.79%,有显著的抗原特异性(P=0.0001).结论卵巢癌细胞冻融抗原诱导的CTL在体外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抗原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程琪;朱长焜;叶枫;陈怀增;谢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每年新发病例的80%来自发展中国家[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且近年来呈现地区增长及发病年龄提前的现象[2].
作者:万磊;李隆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kp2、PTEN及p27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5例LSCC组织中Skp2、PTEN及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kp2、PTEN及p27蛋白在LSCC组织中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49.2%和41.5%,Skp2过表达与LSCC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均<0.05),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LSCC组织中PTEN阳性率明显降低(P均<0.05),p27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Skp2、PTEN及p27的表达有助于综合评估LSCC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江孝清;李晖;吴曙辉;周绪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增殖、侵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PARC在乳腺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浆中的SPARC水平,探讨SPARC变化的趋势.结果 RT-PCR分析SPARC在24对配对(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中17例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正常乳腺组织,在7例中差异表达不明显,R=70.8%(有差异的例数/总例数).SPARC基因在不同分化程度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基本相同(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正常人和3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浆SPARC水平.正常人血浆SPARC水平为(644±124) ng/ml.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浆中的SPARC水平(625±117) ng/ml.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浆中的SPAR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比术后血浆中的SPARC水平(611±142) ng/ml略高,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ARC和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时SPARC表达升高.
作者:车轶群;王海;齐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