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喻庆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顺铂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行静脉化疗:GEM 1000 mg/m2,静脉滴注,d1,d8;DDP 30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56例,完全缓解(CR)5.3%(3/56),部分缓解(PR)42.9%(24/56),稳定(SD)33.9%(19/56),进展(PD)17.9%(10/56),总有效率(RR)48.2%(27/5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2.1%(46/56);中位缓解期7.4个月,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乏力为常见,患者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为患者所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63例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自198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为587例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肺切除术63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10.7%(63/587).为了探讨全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本文对63例全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群;匡裕康;吴九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子宫苗勒氏腺肉瘤临床初探

    目的分析子宫腺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8例子宫腺肉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48岁,绝经前与绝经后分别为3例及5例.主要临床特点为阴道异常流血、下腹痛、子宫增大、宫腔内占位及宫颈赘生物等.术前诊断率37.5%;绝经前患者与绝经后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所用时间分别为14个月及8周.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或非典型腺上皮组织伴有肉瘤间质,具有腺周套袖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7例术后加用化疗.分期早、年轻患者预后好.结论子宫腺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阴道异常流血常为其首发症状;该病诊断率低,年轻患者易受忽略,但是预后较好;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预后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有关.

    作者:刘志强;彭芝兰;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磁富集法检测52例胸腹腔积液中癌细胞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磁富集法对胸腹腔积液中癌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磁富集法检测52例患者体腔积液(胸腔积液20例,腹腔积液32例)中癌细胞,并与常规细胞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细胞学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在细胞学诊断为恶性的11例患者中有10例用磁富集检测出恶性肿瘤细胞,4例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细胞的患者中用磁富集检测出2例恶性肿瘤细胞,38例细胞学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用磁富集检测出3例为恶性肿瘤细胞.共有5例在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细胞或阴性的患者中用磁富集检测出恶性肿瘤细胞,其中4例在别的检测方法得到证实,1例患者失访.52例病例中阳性率为38.5%,磁富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0%,而常规方法的检出率仅为60.0%.结论磁富集法检测腹腔或胸腔积液中的恶性肿瘤敏感性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其结果有利于更准确的肿瘤分期.

    作者:楼兰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肝癌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血管造影专用高压自动注射器在螺旋CT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特别是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提高肝癌的CT增强扫描技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233例肝癌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陶清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65.5%.ER、PR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G1级者ER、PR阳性表达率(74.4%、83.7%)显著高于G2级(55.6%、59.3%)(P<0.01)和G3级(14.3%、21.4%)者(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77.4%,>1/2者阳性表达率为38.7%、45.2%,两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9.4%、71.6%)分别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0.0%、20.0%)进行比较,2者比较PR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山鹰;艾小燕;舒宽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研究进展

    1977年Cabanas[1]在阴茎癌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描述了1种识别引流淋巴结的技术,证明引流原发肿瘤的第1个淋巴结是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理论上,前哨淋巴结早发生肿瘤转移,检测和评估前哨淋巴结对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没有转移证据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避免淋巴结完全被切除的并发症.

    作者:张峰;邵永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肺癌、癌旁组织及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角蛋白CK19在肺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及外周血循环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62例肺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内CK19 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与其对应的外周血中的CK19 mRNA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例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CK19 mRNA均有表达(分别为61.2%、32.2%、40.3%),而肺癌组织中CK19 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却与肺癌组织中CK19 mRNA的高表达水平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健康对照组则无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方便,在肿瘤微转移的诊断监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月华;谢匡成;阮征;弭兆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环型电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后,对208例患者行环型电切术(LEEP),并与同期微波治疗105例进行对照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208例中,1次治愈202例,1次治愈率97.1%,有效率100.0%,在治疗效果与愈合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CIN Ⅰ~Ⅲ级等宫颈病变患者,环型电切术为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商莉;樊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腺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KAI1/CD8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8例胃腺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以20例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作对照.对随访14个月~13年的35例做生存分析.结果68例胃腺癌组织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5%(18/68),对照组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95.0%(19/20);高/中分化胃腺癌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分化者为高,分别为41.4%(12/29)、15.4%(6/39),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腺癌的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有淋巴结转移者为高,分别为45.5%(10/22)、5.3%(8/46),P<0.05;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腺癌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6)、34.8%(8/23)、15.4%(6/39),P<0.05.KAI1/CD82蛋白在Ⅰ~Ⅱ期胃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7.0%(17/46),在Ⅲ~Ⅳ期胃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6%(1/22),P<0.05.KAI1/CD8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1、3、5、7、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7)、85.7%(6/7)、57.1%(4/7)、42.9%(3/7)和28.6%(2/7),而KAI1/CD82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42.9%(12/28)、14.3%(14/28)、7.1%(2/28)和3.6%(1/28).KAI1/CD8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比KAI1/CD82阴性患者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KAI1/CD82蛋白在胃腺癌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检测KAI1/CD82蛋白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作者:王小侠;冯一中;周剑影;郭晓葵;刘玉龙;李元;张玉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urvivin与肺癌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且呈上升趋势.50%[1]的肺癌临床诊断已属晚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演进过程.细胞凋亡(apoptosis)的过程是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细胞数量稳定的重要保护机制.

    作者:程锦霖;阮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游离大网膜在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创面的应用

    经腹会阴直肠联合切除(Miles)术后,骶前部位遗留有1个很大的腔隙,为了缩短会阴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伤口感染,我科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游离大网膜移植于会阴创面的方法治疗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局部浸润肿胀麻醉在高龄乳腺癌单纯乳房切除术中的应用

    对中晚期乳腺癌的单纯乳房切除术是肿瘤外科的1种常见术式,具有明确肿瘤具体病理类型,检测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及局部治疗作用.术后配合局部放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能达到近期治愈或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好,康复快,合并症少.

    作者:邱国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阑尾类癌13例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根据13例阑尾类癌的治疗和结局,分析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总体5年生存率83.3%(11/13);肿瘤直径小于1 cm局限于浆膜内无转移者,5年、10年生存率均为100.0%;肿瘤直径1~2 cm局限于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0%,10年生存率为33.3%;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侵出浆膜外并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33.3%,无10年生存者;1例肝脏转移,2年内死亡.结论阑尾类癌发病率低,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肿瘤直径小于1 cm者单行阑尾切除术已足够;直径在1~2 cm者回盲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肿瘤直径大于2 cm者可有浆膜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作者:高善俊;曹秀峰;袁爱华;纪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国产rhIL-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影响了患者的后继治疗,输注血小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多种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商品名:迈格尔)治疗化疗后的血小板下降,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明骞;文彩红;许新华;薛峰;王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roGRP、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腔积液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神经原烯醇化酶(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6例SCLC(SCLC组)、37例NSCLC(非SCLC组)、36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胸腔积液组)及35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比较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SCLC组、NSCLC组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SCLC组血清及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NSCLC组(P<0.01).SCLC组、NSCLC组、良性胸腔积液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roGRP阳性率分别为83.33%、8.11%、8.33%和2.86%,血清NSE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27.03%、22.22%和17.14%;SCLC组、NSCLC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ProGRP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2.70%和2.78%,胸腔积液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56%、21.62%和13.89%.血清ProGRP单项检测、NSE单项检测、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0.8333、0.7222、0.7576和0.9167,特异度分别为0.9722、0.8611、1.0000和0.9167,Youden指数分别为0.8056、0.5833、0.7576和0.8333;胸腔积液ProGRP单项检测、NSE单项检测、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0.9167、0.8056、0.8056及0.9444,特异度分别为1.0000、0.8889、1.0000及0.8889,Youden指数分别为0.9167、0.6944、0.8056及0.8333.对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水平的检测,无论是单项或是联合检测,诊断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均较低.结论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检测对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胸腔积液ProGRP、NSE检测优于血清检测;ProGRP检测优于NSE检测;胸腔积液ProGRP单项检测对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高,其次为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无论单项检测或是联合检测,对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均无诊断价值.

    作者:刘运秋;林江涛;朱珊;刘金梅;兰璇;唐小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十多年来我们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Coello等[1]报道,Ⅰ期NSCLC患者,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其复发率仍高达25%~50%.因此在手术前判断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隐匿存在于手术切除范围以外的淋巴结/远隔脏器及血液中的微量转移癌细胞,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公雪慧;邬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围术期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用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溶液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观察其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个组:6%羟乙基淀粉(H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HES组麻醉前快速输注6%HES(15 ml/kg,于30 min内),术中的失血量用等量的HES溶液补充,其余的液体需要量用乳酸钠林格氏液(RL)补充.对照组仅输注RL,不实施AHHD.检测输注液体前(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术毕30 min(T3)、术后6 h(T4)时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a角(ANG)、大振幅(M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目(PLT).结果HES组:T2、T3、T4时的ANG、MA均低小于对照组;T2、T3、T4时的凝血时间、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T3、T4时的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ES组T3、T4时的各项凝血指标与T1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3、T4时的ANG、MA均大于T1时;凝血时间、PT、APTT、TT均短于T1(P<0.05或P<0.01).2组的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6%HES行AHHD对围术期肺癌患者能产生一定的抗凝效果,这对本来就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桦;杨承祥;李恒;王汉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转移相关蛋白筛选中的应用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肿瘤转移过程的发生是多步骤、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转移相关基因的突变、激活,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细胞外基质降解,组织免疫性及肿瘤血管增生因子等的变化并通过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调节发生作用,终由功能性蛋白表达来完成.

    作者:曲利娟;丁彦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同期放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放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的价值.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60例(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60例(综合组)进行对比临床研究.放射治疗采用6 MVX线常规照射,DT 60~70 Gy.综合组在放射治疗第3~7天,24~28天进行化疗.2组均随访满5年.结果综合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0/60),48.3%(29/60),38.3%(23/60)和53.3%(32/60),36.7%(22/60),21.7%(13/60).综合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远处转移率综合组也明显低于单放组(P<0.05).综合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单放组严重,但处理后能耐受.结论同期放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仇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术后眶内转移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前列腺癌术后2年,左肩胛骨疼痛2个月于2004年9月8日入院.2年前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及双侧睾丸切除,膀胱造瘘术,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低-中分化腺癌.2个月前出现左肩胛骨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B超:肝脏右叶实质性占位,考虑为转移性肝癌.

    作者:叶华;吴敬波;朱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