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东;庄业忠;黄棉生;黄文河;洪超群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且呈上升趋势.50%[1]的肺癌临床诊断已属晚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演进过程.细胞凋亡(apoptosis)的过程是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细胞数量稳定的重要保护机制.
作者:程锦霖;阮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factor 2,CDX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DX2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X2在肠化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确定癌细胞扩增率.结果CD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肠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1%(29/4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按Laurén分型,肠型胃癌中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73.5%:26.7%,P=0.002).CDX2蛋白标记指数与Ki-67标记指数呈高度负相关(γs=-0.448,P=0.001),提示高CDX2标记指数胃癌细胞扩增率较低.此外,CDX2标记指数与肿瘤的TNM分期呈高度正相关(γs=-0.482,P<0.001)、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γs=-0.382,P=0.012);与细胞分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γs=0.591,P<0.001).肠型胃癌组织中CDX2表达亦呈现类似结果.结论CDX2的异常表达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高CDX2标记指数胃癌其侵袭性低,细胞分化程度高,淋巴结转移数量少,因而检测其表达强度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龚振斌;胡志前;何金;周辉;周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子宫腺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8例子宫腺肉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48岁,绝经前与绝经后分别为3例及5例.主要临床特点为阴道异常流血、下腹痛、子宫增大、宫腔内占位及宫颈赘生物等.术前诊断率37.5%;绝经前患者与绝经后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所用时间分别为14个月及8周.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或非典型腺上皮组织伴有肉瘤间质,具有腺周套袖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7例术后加用化疗.分期早、年轻患者预后好.结论子宫腺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阴道异常流血常为其首发症状;该病诊断率低,年轻患者易受忽略,但是预后较好;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预后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有关.
作者:刘志强;彭芝兰;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前列腺癌术后2年,左肩胛骨疼痛2个月于2004年9月8日入院.2年前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及双侧睾丸切除,膀胱造瘘术,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低-中分化腺癌.2个月前出现左肩胛骨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B超:肝脏右叶实质性占位,考虑为转移性肝癌.
作者:叶华;吴敬波;朱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十多年来我们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Coello等[1]报道,Ⅰ期NSCLC患者,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其复发率仍高达25%~50%.因此在手术前判断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隐匿存在于手术切除范围以外的淋巴结/远隔脏器及血液中的微量转移癌细胞,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公雪慧;邬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60例相应癌转移淋巴结中MMP-2、MMP-9、MMP-3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MMP-9、MMP-3在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8.3%、85.0%)显著高于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74.3%、71.4%).三者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元明显相关(P>0.05),而与胃癌的病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22.7%)较阴性表达者(31.4%)低(P<0.05).结论MMP-2、MMP-9、MMP-3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9可作为患者预后有用的指标.
作者:吴俊东;庄业忠;黄棉生;黄文河;洪超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自2002年7月~2005年6月,采用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注平阳霉素结合全身化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1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静;青晓;杨顺蓉;田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富集法对胸腹腔积液中癌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磁富集法检测52例患者体腔积液(胸腔积液20例,腹腔积液32例)中癌细胞,并与常规细胞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细胞学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在细胞学诊断为恶性的11例患者中有10例用磁富集检测出恶性肿瘤细胞,4例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细胞的患者中用磁富集检测出2例恶性肿瘤细胞,38例细胞学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用磁富集检测出3例为恶性肿瘤细胞.共有5例在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细胞或阴性的患者中用磁富集检测出恶性肿瘤细胞,其中4例在别的检测方法得到证实,1例患者失访.52例病例中阳性率为38.5%,磁富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0%,而常规方法的检出率仅为60.0%.结论磁富集法检测腹腔或胸腔积液中的恶性肿瘤敏感性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其结果有利于更准确的肿瘤分期.
作者:楼兰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行静脉化疗:GEM 1000 mg/m2,静脉滴注,d1,d8;DDP 30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56例,完全缓解(CR)5.3%(3/56),部分缓解(PR)42.9%(24/56),稳定(SD)33.9%(19/56),进展(PD)17.9%(10/56),总有效率(RR)48.2%(27/5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2.1%(46/56);中位缓解期7.4个月,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乏力为常见,患者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为患者所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喻庆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根据13例阑尾类癌的治疗和结局,分析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总体5年生存率83.3%(11/13);肿瘤直径小于1 cm局限于浆膜内无转移者,5年、10年生存率均为100.0%;肿瘤直径1~2 cm局限于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0%,10年生存率为33.3%;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侵出浆膜外并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33.3%,无10年生存者;1例肝脏转移,2年内死亡.结论阑尾类癌发病率低,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肿瘤直径小于1 cm者单行阑尾切除术已足够;直径在1~2 cm者回盲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肿瘤直径大于2 cm者可有浆膜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作者:高善俊;曹秀峰;袁爱华;纪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肿瘤转移过程的发生是多步骤、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转移相关基因的突变、激活,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细胞外基质降解,组织免疫性及肿瘤血管增生因子等的变化并通过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调节发生作用,终由功能性蛋白表达来完成.
作者:曲利娟;丁彦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杯状细胞类癌是1种很少见的肿瘤,常见的发生部位是阑尾,少数也可发生于直肠、盲肠、卵巢、纵隔、胃等部位.发生于卵巢及纵隔者往往是畸胎瘤的成份之一.这种肿瘤被认为是类癌的1种变型.现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
作者:吕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77年Cabanas[1]在阴茎癌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描述了1种识别引流淋巴结的技术,证明引流原发肿瘤的第1个淋巴结是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理论上,前哨淋巴结早发生肿瘤转移,检测和评估前哨淋巴结对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没有转移证据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避免淋巴结完全被切除的并发症.
作者:张峰;邵永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对36例胃GISTs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D117,CD34,SMA(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及Ki-67蛋白等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很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侵袭危险性病例数分别为4例、18例、10例及4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很低、低度、中度及高度侵袭危险组中的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6.2±2.2)%、(8.6±3.5)%、(18.0±7.6)%及(25.0±8.6)%,标记指数相互比较均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抗体在各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随访的28例病例中6例出现复发和转移,且均为中、高度侵袭危险病例.结论胃GISTs临床病理的分级及Ki-67标记指数的测定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章建国;施公胜;池鸣鸣;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溶液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观察其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个组:6%羟乙基淀粉(H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HES组麻醉前快速输注6%HES(15 ml/kg,于30 min内),术中的失血量用等量的HES溶液补充,其余的液体需要量用乳酸钠林格氏液(RL)补充.对照组仅输注RL,不实施AHHD.检测输注液体前(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术毕30 min(T3)、术后6 h(T4)时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a角(ANG)、大振幅(M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目(PLT).结果HES组:T2、T3、T4时的ANG、MA均低小于对照组;T2、T3、T4时的凝血时间、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T3、T4时的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ES组T3、T4时的各项凝血指标与T1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3、T4时的ANG、MA均大于T1时;凝血时间、PT、APTT、TT均短于T1(P<0.05或P<0.01).2组的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6%HES行AHHD对围术期肺癌患者能产生一定的抗凝效果,这对本来就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桦;杨承祥;李恒;王汉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胃癌患者存在高凝倾向,抗凝活性减低,并伴有纤溶活性升高[1].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然而,手术创伤可使患者的高凝倾向进一步加重[2,3],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甚至并发肺栓塞.我们观察了27例胃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围手术期间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动态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海啸;王明山;林静;王瑜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环氧化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已知有2个异构体,COX-1是构建型,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前列腺素基础水平;COX-2为诱导型,正常情况下常缺失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结肠癌等疾病中,COX-2表达量则迅速上升.
作者:李邦华;龙浩;邓觐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4V6、EGFR在正常宮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2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的表达.结果CD44V6和EGFR的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35.42%和69.53%、56.25%.CD44V6和EGFR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结论CD44V6、EGFR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D44V6、EGFR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晓红;李隆玉;魏宝秀;秦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是9和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片断相互易位形成的产物,即t(9;22)(q34;q11),其分子基础是BCR-ABL融合基因,它所编码的P210/P190蛋白具有超正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干扰一系列的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BCRABL融合蛋白几乎见于所有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ML).
作者:杨桂玲;余莉;曹瑞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腹会阴直肠联合切除(Miles)术后,骶前部位遗留有1个很大的腔隙,为了缩短会阴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伤口感染,我科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游离大网膜移植于会阴创面的方法治疗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