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置管腔内化疗并全身化疗对41例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分析

雷静;青晓;杨顺蓉;田丽华

关键词:胸腔积液, 胸腔置管引流, 腔内化疗, 平阳霉素
摘要:我科自2002年7月~2005年6月,采用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注平阳霉素结合全身化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1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苗勒氏腺肉瘤临床初探

    目的分析子宫腺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8例子宫腺肉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48岁,绝经前与绝经后分别为3例及5例.主要临床特点为阴道异常流血、下腹痛、子宫增大、宫腔内占位及宫颈赘生物等.术前诊断率37.5%;绝经前患者与绝经后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所用时间分别为14个月及8周.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或非典型腺上皮组织伴有肉瘤间质,具有腺周套袖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7例术后加用化疗.分期早、年轻患者预后好.结论子宫腺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阴道异常流血常为其首发症状;该病诊断率低,年轻患者易受忽略,但是预后较好;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预后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有关.

    作者:刘志强;彭芝兰;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3例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自198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为587例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行全肺切除术63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10.7%(63/587).为了探讨全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本文对63例全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林群;匡裕康;吴九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氧化酶-2抑制剂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已知有2个异构体,COX-1是构建型,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前列腺素基础水平;COX-2为诱导型,正常情况下常缺失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结肠癌等疾病中,COX-2表达量则迅速上升.

    作者:李邦华;龙浩;邓觐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6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对36例胃GISTs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D117,CD34,SMA(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及Ki-67蛋白等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很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侵袭危险性病例数分别为4例、18例、10例及4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很低、低度、中度及高度侵袭危险组中的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6.2±2.2)%、(8.6±3.5)%、(18.0±7.6)%及(25.0±8.6)%,标记指数相互比较均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它抗体在各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随访的28例病例中6例出现复发和转移,且均为中、高度侵袭危险病例.结论胃GISTs临床病理的分级及Ki-67标记指数的测定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章建国;施公胜;池鸣鸣;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factor 2,CDX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DX2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X2在肠化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检测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确定癌细胞扩增率.结果CD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肠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1%(29/4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按Laurén分型,肠型胃癌中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73.5%:26.7%,P=0.002).CDX2蛋白标记指数与Ki-67标记指数呈高度负相关(γs=-0.448,P=0.001),提示高CDX2标记指数胃癌细胞扩增率较低.此外,CDX2标记指数与肿瘤的TNM分期呈高度正相关(γs=-0.482,P<0.001)、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γs=-0.382,P=0.012);与细胞分化程度呈高度正相关(γs=0.591,P<0.001).肠型胃癌组织中CDX2表达亦呈现类似结果.结论CDX2的异常表达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高CDX2标记指数胃癌其侵袭性低,细胞分化程度高,淋巴结转移数量少,因而检测其表达强度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龚振斌;胡志前;何金;周辉;周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分裂方向的改变和Numb的表达增高在宫颈鳞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方向及细胞命运决定子Numb的表达改变与宫颈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测量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9例CIⅡ-Ⅲ、21例CINⅠ及48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分裂角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上述各例及50例宫颈浸润性鳞癌(ISCC)的Numb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基底细胞分裂以垂直分裂为主(54.4%);在CIN I中,垂直分裂减少(40.3%),而水平分裂增加(32.8%);在CINⅡ-Ⅲ中,细胞分裂方向紊乱.基底细胞分裂角度在CINⅠ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INⅡ-Ⅲ组与CINⅠ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Numb的表达除在正常对照组和CINⅠ组之间没有差异外,在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从正常对照组到ISCC组逐渐增强.结论细胞分裂方向的改变和Numb分子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陈小君;叶枫;陈怀增;吕卫国;谢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临床病理分析(附1例报道)

    杯状细胞类癌是1种很少见的肿瘤,常见的发生部位是阑尾,少数也可发生于直肠、盲肠、卵巢、纵隔、胃等部位.发生于卵巢及纵隔者往往是畸胎瘤的成份之一.这种肿瘤被认为是类癌的1种变型.现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

    作者:吕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D44V6、EGFR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EGFR在正常宮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2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的表达.结果CD44V6和EGFR的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35.42%和69.53%、56.25%.CD44V6和EGFR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结论CD44V6、EGFR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D44V6、EGFR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晓红;李隆玉;魏宝秀;秦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围术期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用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溶液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观察其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个组:6%羟乙基淀粉(H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HES组麻醉前快速输注6%HES(15 ml/kg,于30 min内),术中的失血量用等量的HES溶液补充,其余的液体需要量用乳酸钠林格氏液(RL)补充.对照组仅输注RL,不实施AHHD.检测输注液体前(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术毕30 min(T3)、术后6 h(T4)时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a角(ANG)、大振幅(M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目(PLT).结果HES组:T2、T3、T4时的ANG、MA均低小于对照组;T2、T3、T4时的凝血时间、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T3、T4时的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ES组T3、T4时的各项凝血指标与T1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3、T4时的ANG、MA均大于T1时;凝血时间、PT、APTT、TT均短于T1(P<0.05或P<0.01).2组的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6%HES行AHHD对围术期肺癌患者能产生一定的抗凝效果,这对本来就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桦;杨承祥;李恒;王汉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60例相应癌转移淋巴结中MMP-2、MMP-9、MMP-3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MMP-9、MMP-3在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8.3%、85.0%)显著高于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74.3%、71.4%).三者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元明显相关(P>0.05),而与胃癌的病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22.7%)较阴性表达者(31.4%)低(P<0.05).结论MMP-2、MMP-9、MMP-3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9可作为患者预后有用的指标.

    作者:吴俊东;庄业忠;黄棉生;黄文河;洪超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外扩增的脐血细胞移植BABL/c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后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组的BABL/c小鼠经亚致死量照射后,每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入新鲜CBMC悬液、不同细胞因子组合(TPO+FL+IL-6、TPO+FL+IL-6+IL3)扩增后的CBMC悬液、脐血全血和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造血恢复情况,并应用PCR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体内人源细胞植入情况.结果扩增前后CBMC均可在BABL/c小鼠体内植入并重建造血功能,且存活率与植入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造血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含IL-3的细胞因子组合对CBMC的扩增效果(8.96±0.52倍)优于不含IL-3者(6.28±0.16倍)(P<0.01).结论体外扩增后CBMC数量显著增加,且保持了其重建造血功能及植入潜能,比新鲜的CBMC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朝霞;陈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腺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KAI1/CD8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8例胃腺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以20例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作对照.对随访14个月~13年的35例做生存分析.结果68例胃腺癌组织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5%(18/68),对照组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95.0%(19/20);高/中分化胃腺癌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分化者为高,分别为41.4%(12/29)、15.4%(6/39),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腺癌的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有淋巴结转移者为高,分别为45.5%(10/22)、5.3%(8/46),P<0.05;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腺癌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6)、34.8%(8/23)、15.4%(6/39),P<0.05.KAI1/CD82蛋白在Ⅰ~Ⅱ期胃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7.0%(17/46),在Ⅲ~Ⅳ期胃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6%(1/22),P<0.05.KAI1/CD8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1、3、5、7、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7)、85.7%(6/7)、57.1%(4/7)、42.9%(3/7)和28.6%(2/7),而KAI1/CD82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42.9%(12/28)、14.3%(14/28)、7.1%(2/28)和3.6%(1/28).KAI1/CD8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比KAI1/CD82阴性患者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KAI1/CD82蛋白在胃腺癌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检测KAI1/CD82蛋白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作者:王小侠;冯一中;周剑影;郭晓葵;刘玉龙;李元;张玉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OX-2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CO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癌等3组标本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率分别为15.0%(3/20)、50.0%(10/20)、77.8%(35/45),由正常子宫内膜至子宫内膜癌的进展过程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COX-2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高分化内膜癌COX-2阳性表达率(89.3%)高于中低分化内膜癌(58.8%),P<0.05.结论CO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OX-2表达上调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形成中的早期事件.

    作者:姜涛;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65.5%.ER、PR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G1级者ER、PR阳性表达率(74.4%、83.7%)显著高于G2级(55.6%、59.3%)(P<0.01)和G3级(14.3%、21.4%)者(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77.4%,>1/2者阳性表达率为38.7%、45.2%,两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9.4%、71.6%)分别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0.0%、20.0%)进行比较,2者比较PR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山鹰;艾小燕;舒宽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6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蛋白在76例NSCLC及12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42/76),而在癌旁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6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1),其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0.0%)显著高于在肺腺癌(33.3%)和肺腺鳞癌(36.4%)中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鳞癌中p63的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6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均元明显相关(P>0.05).结论p63蛋白在NSCLC中表达上调,可能是1个有价值的诊断肺鳞癌和判断肺鳞癌分化的标志物.

    作者:向敏峰;刘德森;陈发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游离大网膜在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创面的应用

    经腹会阴直肠联合切除(Miles)术后,骶前部位遗留有1个很大的腔隙,为了缩短会阴创面的愈合时间,减少伤口感染,我科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游离大网膜移植于会阴创面的方法治疗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C与CIK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K562、HL-60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天,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K562和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活性.结果DC-CIK共培养后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单纯CIK细胞组(P<0.05);培养第14天,CIK中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为58.6%±7.3和26.5%±6.2,DC-CIK的CD3+CD8+、CD3+CD56+的比率分别为72.5%±4.2和38.4%±6.1,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对K562、HL-60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单纯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要高(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作者:李曼;王春;陈宝安;李翠萍;傅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阑尾类癌13例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根据13例阑尾类癌的治疗和结局,分析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总体5年生存率83.3%(11/13);肿瘤直径小于1 cm局限于浆膜内无转移者,5年、10年生存率均为100.0%;肿瘤直径1~2 cm局限于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0%,10年生存率为33.3%;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侵出浆膜外并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33.3%,无10年生存者;1例肝脏转移,2年内死亡.结论阑尾类癌发病率低,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肿瘤直径小于1 cm者单行阑尾切除术已足够;直径在1~2 cm者回盲部切除术后辅以化疗;肿瘤直径大于2 cm者可有浆膜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

    作者:高善俊;曹秀峰;袁爱华;纪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roGRP、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腔积液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神经原烯醇化酶(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6例SCLC(SCLC组)、37例NSCLC(非SCLC组)、36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胸腔积液组)及35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比较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SCLC组、NSCLC组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SCLC组血清及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NSCLC组(P<0.01).SCLC组、NSCLC组、良性胸腔积液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roGRP阳性率分别为83.33%、8.11%、8.33%和2.86%,血清NSE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27.03%、22.22%和17.14%;SCLC组、NSCLC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ProGRP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2.70%和2.78%,胸腔积液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56%、21.62%和13.89%.血清ProGRP单项检测、NSE单项检测、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0.8333、0.7222、0.7576和0.9167,特异度分别为0.9722、0.8611、1.0000和0.9167,Youden指数分别为0.8056、0.5833、0.7576和0.8333;胸腔积液ProGRP单项检测、NSE单项检测、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0.9167、0.8056、0.8056及0.9444,特异度分别为1.0000、0.8889、1.0000及0.8889,Youden指数分别为0.9167、0.6944、0.8056及0.8333.对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水平的检测,无论是单项或是联合检测,诊断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均较低.结论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检测对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胸腔积液ProGRP、NSE检测优于血清检测;ProGRP检测优于NSE检测;胸腔积液ProGRP单项检测对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高,其次为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无论单项检测或是联合检测,对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均无诊断价值.

    作者:刘运秋;林江涛;朱珊;刘金梅;兰璇;唐小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放射及放射合并瘤内药物注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中晚期宫颈癌48例,分别采用放射及放射合并瘤内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对比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玲;柯传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