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朝霞;陈爱平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前列腺癌术后2年,左肩胛骨疼痛2个月于2004年9月8日入院.2年前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及双侧睾丸切除,膀胱造瘘术,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低-中分化腺癌.2个月前出现左肩胛骨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B超:肝脏右叶实质性占位,考虑为转移性肝癌.
作者:叶华;吴敬波;朱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管造影专用高压自动注射器在螺旋CT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特别是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提高肝癌的CT增强扫描技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233例肝癌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陶清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4V6、EGFR在正常宮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2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的表达.结果CD44V6和EGFR的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35.42%和69.53%、56.25%.CD44V6和EGFR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结论CD44V6、EGFR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D44V6、EGFR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晓红;李隆玉;魏宝秀;秦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行静脉化疗:GEM 1000 mg/m2,静脉滴注,d1,d8;DDP 30mg/m2,静脉滴注,d1~d3;21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56例,完全缓解(CR)5.3%(3/56),部分缓解(PR)42.9%(24/56),稳定(SD)33.9%(19/56),进展(PD)17.9%(10/56),总有效率(RR)48.2%(27/5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2.1%(46/56);中位缓解期7.4个月,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乏力为常见,患者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为患者所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喻庆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自2002年7月~2005年6月,采用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注平阳霉素结合全身化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1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静;青晓;杨顺蓉;田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恶性肿瘤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影响了患者的后继治疗,输注血小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多种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商品名:迈格尔)治疗化疗后的血小板下降,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明骞;文彩红;许新华;薛峰;王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且呈上升趋势.50%[1]的肺癌临床诊断已属晚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演进过程.细胞凋亡(apoptosis)的过程是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细胞数量稳定的重要保护机制.
作者:程锦霖;阮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8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65.5%.ER、PR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G1级者ER、PR阳性表达率(74.4%、83.7%)显著高于G2级(55.6%、59.3%)(P<0.01)和G3级(14.3%、21.4%)者(P<0.0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77.4%,>1/2者阳性表达率为38.7%、45.2%,两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9.4%、71.6%)分别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50.0%、20.0%)进行比较,2者比较PR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山鹰;艾小燕;舒宽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每周给药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30例老年NSCLC患者用多西他赛30 mg/m2联合顺铂25 mg/m2,第1,8,15天给药方案治疗.每4周重复,至少完成2周期.结果30例患者:CR 1例;PR 10例;SD 15例;PD 4例.总有效率(RR):36.6%(11/30).Ⅲ~Ⅳ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0.0%(9例),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疲劳乏力等(40.0%).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每周给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罗俊明;丁剑午;蒋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77年Cabanas[1]在阴茎癌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描述了1种识别引流淋巴结的技术,证明引流原发肿瘤的第1个淋巴结是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理论上,前哨淋巴结早发生肿瘤转移,检测和评估前哨淋巴结对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没有转移证据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避免淋巴结完全被切除的并发症.
作者:张峰;邵永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KAI1/CD8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8例胃腺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以20例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作对照.对随访14个月~13年的35例做生存分析.结果68例胃腺癌组织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5%(18/68),对照组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95.0%(19/20);高/中分化胃腺癌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分化者为高,分别为41.4%(12/29)、15.4%(6/39),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腺癌的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有淋巴结转移者为高,分别为45.5%(10/22)、5.3%(8/46),P<0.05;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腺癌KAI1/CD8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6)、34.8%(8/23)、15.4%(6/39),P<0.05.KAI1/CD82蛋白在Ⅰ~Ⅱ期胃腺癌阳性表达率为37.0%(17/46),在Ⅲ~Ⅳ期胃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6%(1/22),P<0.05.KAI1/CD8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1、3、5、7、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7)、85.7%(6/7)、57.1%(4/7)、42.9%(3/7)和28.6%(2/7),而KAI1/CD82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42.9%(12/28)、14.3%(14/28)、7.1%(2/28)和3.6%(1/28).KAI1/CD82蛋白阳性患者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比KAI1/CD82阴性患者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KAI1/CD82蛋白在胃腺癌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检测KAI1/CD82蛋白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作者:王小侠;冯一中;周剑影;郭晓葵;刘玉龙;李元;张玉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中晚期宫颈癌48例,分别采用放射及放射合并瘤内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对比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玲;柯传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蛋白在76例NSCLC及12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42/76),而在癌旁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6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1),其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0.0%)显著高于在肺腺癌(33.3%)和肺腺鳞癌(36.4%)中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肺鳞癌中p63的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6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均元明显相关(P>0.05).结论p63蛋白在NSCLC中表达上调,可能是1个有价值的诊断肺鳞癌和判断肺鳞癌分化的标志物.
作者:向敏峰;刘德森;陈发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PTEN蛋白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73例星形细胞瘤Survivin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64.4%(47/7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加重,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x2=6.900,P=0.032);PTEN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72.6%(53/7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加重,其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x2=11.741,P=0.003);Survivin和PTEN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发展有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而PTEN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则逐渐下降.Survivin和PTEN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可能存在负相关,在肿瘤的发展中发挥协同效应,联合检测Survivin和PTEN对于诊断星形细胞瘤,判断其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金琳芳;陈同钰;谈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亚单位(hTERT)特异性siRNA对MCF-7细胞体外生长及体内肿瘤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hTERT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MCF-7细胞内,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及接种裸鼠的肿瘤形成实验,观察hTERT-si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及体内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显示,hTERT-siRNA转染的MCF-7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抑制率达到84.1%.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hTERT-siRNA转染组肿瘤生长速度也明显慢于对照组.结论hTERT-siRNA在体内外均显示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薛晓荣;李欣;刘民;汤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十多年来我们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Coello等[1]报道,Ⅰ期NSCLC患者,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其复发率仍高达25%~50%.因此在手术前判断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的隐匿存在于手术切除范围以外的淋巴结/远隔脏器及血液中的微量转移癌细胞,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公雪慧;邬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中晚期乳腺癌的单纯乳房切除术是肿瘤外科的1种常见术式,具有明确肿瘤具体病理类型,检测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及局部治疗作用.术后配合局部放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能达到近期治愈或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好,康复快,合并症少.
作者:邱国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食管癌灶与主动脉黏连紧密时,在游离过程中极易发生主动脉损伤出血.我科1993年3月至2005年8月间行手术治疗食管癌901例,术中发生主动脉出血18例,发生率2%,经采取局部压迫、使用绦纶布包绕适当加压缝扎及主动脉修补等3种方法得以止血.现报告体会如下.
作者:阴兵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逆转录酶抑制剂叠氮胸苷(AZT)对人脑胶质瘤U251放射性DNA损伤双链修复(DSB),探讨其放射增敏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个组:空白组:未行AZT与γ-射线处理;放射组:细胞接受2Gy γ射线单次照射;加药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8 mm/L的AZT,作用24 h;药放组:细胞经过0.8 mm/L的AZT作用24 h后,再行2 Gy γ射线单次照射.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辐射后DNA双链断裂(尾矩).结果空白组与加药组细胞无慧尾,表明AZT本身不会导致DNADSB.而放射组和药放组均出现明显的彗星图象,药放组的初始DSB与放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前者的修复速度较慢,照射后2 h放射组的DSB基本修复完全,而药放组仍有50%的残留.结论AZT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与其对DNA DSB的修复有关.
作者:周遵艳;骆志国;戴静;周福祥;周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环型电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后,对208例患者行环型电切术(LEEP),并与同期微波治疗105例进行对照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208例中,1次治愈202例,1次治愈率97.1%,有效率100.0%,在治疗效果与愈合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CIN Ⅰ~Ⅲ级等宫颈病变患者,环型电切术为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商莉;樊杨 刊期: 2005年第05期